每天學一首方歌:《長沙方歌括》之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2021-03-04 至微閣

導讀:《長沙方歌括》由清代醫家陳修園所著,是對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方劑,以韻文的方式、總結、整理而成,是一本方劑的啟蒙讀物。本書由陳氏原文、注釋和解說三部分組成:注釋部分主要是對古今詞義不同的字、詞加以解釋,幫助讀者理解原文;解說部分則主要論述方劑的功用、主治及遣方用藥之理,以期闡述陳氏之學術思想。今天帶來的是卷六厥陰方之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  

        治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主之。

        乾薑三兩  黃連三兩  黃芩三兩  人參三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歌曰  芩連苦降借姜開,濟以人參絕妙哉,四物平行各三兩,諸凡拒格此方該。

       蔚按:傷寒本自寒下者,以厥陰之標陰在下也。醫復吐下之,在下益寒而反格熱於上,以致食入即吐。方用乾薑,辛溫以救其寒;芩、連苦寒,降之且以堅之。然吐下之後,陰陽兩傷,胃家索然,必借人參以主之,俾胃氣如分金之爐,寒熱各不相礙也。方名以乾薑冠首者,取乾薑之溫能除寒下,而辛烈之氣又能開格而納食也。家君每與及門論此方及甘草附子湯,謂古人不獨審病有法,用方有法,即方名中藥品之前後亦寓以法。善讀書者,當讀於無字處也。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加關注喲

相關焦點

  • 每天學一首方歌:《長沙方歌括》之麻黃升麻湯
    導讀:《長沙方歌括》由清代醫家陳修園所著,是對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方劑,以韻文的方式、總結、整理而成,是一本方劑的啟蒙讀物。
  • 長沙方歌括——葛根湯
    它最大的優點是歌裡不僅包含了方劑中藥物的組成,而且有劑量,是學用經方非常好的基礎材料。本文摘取人民衛生出版社《長沙方歌括白話解》中的《長沙方歌括》全文,給大家收藏學習。桂枝湯項強頭痛汗憎風,桂芍生薑三兩同,棗十二枚甘二兩,解肌還藉粥之功。
  • 每天學一首方歌:《長沙方歌括》之桃花湯
    導讀:《長沙方歌括》由清代醫家陳修園所著,是對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方劑,以韻文的方式、總結、整理而成,是一本方劑的啟蒙讀物。
  • 每天學一首方歌:《長沙方歌括》之枳實梔子豉湯
    導讀:《長沙方歌括》由清代醫家陳修園所著,是對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方劑,以韻文的方式、總結、整理而成,是一本方劑的啟蒙讀物。
  • 每天學一首方歌:《長沙方歌括》之牡蠣澤瀉散
    導讀:《長沙方歌括》由清代醫家陳修園所著,是對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方劑,以韻文的方式、總結、整理而成,是一本方劑的啟蒙讀物。
  • 每天學一首方歌:《長沙方歌括》之白通湯、白通加豬膽汁湯
    導讀:《長沙方歌括》由清代醫家陳修園所著,是對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方劑,以韻文的方式、總結、整理而成,是一本方劑的啟蒙讀物。
  • 每天學一首方歌:《長沙方歌括》之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導讀:《長沙方歌括》由清代醫家陳修園所著,是對張仲景《傷寒論》中的方劑,以韻文的方式、總結、整理而成,是一本方劑的啟蒙讀物。
  • 劉渡舟的方歌
    讀者紛紛留言,甚至有人在後臺哭訴說,學方劑「頭痛欲裂」。小編感同身受,回信寬慰之餘,找出這篇「經典」,分類述方,希望能對更多中醫學子有所幫助,充分發揮舊文的價值。二、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黃芩黃連和大黃。清熱瀉痞沸湯漬,擅治焦躁吐衄殃。三、附子瀉心湯:附子瀉心芩連黃,惡寒汗出痞為殃。專煎輕漬須記住,瀉熱之中又扶陽。四、生薑瀉心湯:生薑瀉心是良方,胃中不和痞為殃。噫氣下利芩連草,參棗半夏與二姜。五、甘草瀉心湯:甘草瀉心用芩連,乾薑半夏參棗全。心下痞硬下利甚,更治狐惑心熱煩。
  • 113首傷寒方歌,強烈建議收藏
    調和氣血瀉結滯,胃弱之人宜慎用。二十一、桂枝人參湯:人參湯方即理中,加桂後煎力方增。痞利不解中寒甚,溫中解表建奇功。麻黃湯類方歌(八首)一、麻黃湯:麻黃湯治太陽寒,麻桂杏草四味聯。表實無汗頭身疼,脈緊氣喘更惡寒。
  • 《時方歌括》
    如果你很喜歡學很多內容,那麼除了要背《時方歌括》之外,還要去讀《醫方集解》。《醫方集解》引用了很多名醫對方子的解釋。如果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也不喜歡看太多書,那就看這一本《時方歌括》,把這些方子的方歌背下來,作為打基礎也夠了。
  • 《張仲景方證化裁全解》之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是半夏瀉心湯去了黃芩、黃連和大棗,人參減為1兩,加了8兩厚樸,改乾薑為生薑,用8兩,炙甘草用2兩。主症是腹脹滿,厚樸溫通、理氣,化水飲、除滯,以腹脹氣結為主者。根據藥症,以厚樸為君藥。說到這裡我們不妨複習一下漢傳「經方的運用技巧」。
  • 【方歌】方劑學背誦方歌
    溫脾湯:溫脾參附與乾薑,甘草當歸硝大黃,寒熱並用治寒積,臍腹絞結痛非常。三物備急丸:三物備急巴豆研,乾薑大黃不需煎,猝然腹痛因寒積,速投此方急救先。小柴胡湯:小柴胡湯和解攻,半夏人參甘草從,更用黃芩與姜棗,少陽百病此為宗。蒿芩清膽湯:蒿芩清膽碧玉需,陳夏赤苓枳竹茹, 熱重寒輕痰夾溼,胸痞嘔惡總能除。達原飲:達原檳榔草果仁,厚樸知母與黃芩,再加芍藥同甘草,開達膜原效絕倫。
  • 消渴聖藥話黃連
    消渴聖藥話黃連作者 / 王松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編輯 / 張芊芊 ⊙ 校對 / 錢秀華黃連自古被廣泛地用於治療消渴,恩師仝小林教授更是稱其為「消渴聖藥仝小林善用黃連治療糖尿病及其併發症,在多年臨床實踐中總結出大量經驗體會,享「仝黃連」之美譽。他將黃連的臨床效用總結為:辛開苦降調脾胃、清熱燥溼調菌群、清熱瀉火穩心律、清熱解毒消癰癤。1新開苦降調脾胃中滿內熱是肥胖2型糖尿病核心病機,主要表現為脾胃升降失司,其病理中心在胃腸,辛開苦降是最為有效的治法。
  • 千古名方:半夏瀉心湯,聽老醫講其調理脾胃之妙!
    方解:方中半夏、乾薑二藥具辛溫之性,能散結消痞;黃芩、黃連苦能降洩,燥溼清熱;人參、甘草、大棗藥性甘平,補脾益胃。 方中半夏、乾薑為辛開藥組,黃連、黃芩為苦降藥組,人參、甘草、大棗為補虛藥組,全方配伍特點為寒熱並用,補瀉兼施。
  • 初時,我是這樣學方劑的
    樸姜夏草人參湯,        五味藥,厚樸、生薑、甘草、半夏、人參苓甘五味姜辛湯,        五味藥,茯苓、甘草、五味子、乾薑、細辛苓甘五味姜辛夏湯,    六味藥,茯苓、甘草、五味子、乾薑、細辛、半夏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湯,    七味藥,茯苓、甘草、五味子、乾薑、細辛、半夏、杏仁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大黃湯,八味藥,茯苓、甘草、五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