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師呆板? 86%受訪者認為職業標籤化現象普遍

2020-12-23 央廣網

86.0%受訪者認為職業標籤化現象普遍

67.5%受訪者建議從業者提高職業素養

日常生活中,很多職業被貼上了特定標籤,也就是用一些特定詞彙概括某一職業的特徵,有的職業還會被貼上負面標籤。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6.0%的受訪者認為職業標籤化現象普遍。59.1%的受訪者認為給某個職業貼負面標籤會增加外界對該職業的不信任感。減少職業標籤化現象,67.5%受訪者建議從業者提高職業素養。

今年31歲的莊雅婷在北京某事業單位做行政工作,她的丈夫是程式設計師。莊雅婷坦言,在沒認識丈夫之前,她總會把程式設計師和「呆板」一詞聯繫在一起。「但我發現我老公平時挺幽默的,也很浪漫,時不時就會給我一些小驚喜。」莊雅婷說,「每種職業都有自己的特點,有的人喜歡用抽象的、概括性的詞彙去描述某一類職業,把一些詞彙、尤其是不好的詞彙貼到某類從業者身上。」

天津某高校醫學院在讀博士生江笛(化名)曾在一家醫院實習,看到一個病人給醫生塞紅包,被醫生拒絕。「病人說,在他印象中很多醫生都是拿了紅包才會更負責地看病。這種認知就是在給醫生貼標籤」。

調查中,86.0%的受訪者認為職業標籤化現象普遍。關於一些職業被貼上標籤的原因,64.7%的受訪者認為是受該職業負面事件的影響,57.9%的受訪者指出刻板印象不容易改變,21.5%的受訪者認為這是源於對某個職業的期待。

「從業者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會讓人們對該職業產生刻板印象。」在北京做圖書出版工作的張靜說,由於媒體曝出的月嫂虐童事件,她前段時間找月嫂時,特別在意應聘者的人品和素質。

調查顯示,43.9%的受訪者認為給職業貼標籤不合理,30.3%的受訪者覺得合理,25.9%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給職業貼負面標籤會讓相關從業者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尊重。」在安徽某警校讀書的薛鵬(化名)發現,有些人看到城管執法過程中和商販發生衝突的消息,往往還沒弄清真相就懷疑城管暴力執法。

給職業貼負面標籤會造成哪些影響?調查中,59.1%的受訪者覺得會增加外界對某個職業的不信任感,52.0%的受訪者認為會打擊從業者的信心,其他還有:固化人們對某些職業的認知(50.9%),造成某些職業群體被區別對待(39.0%),以及不能理性看待和某些職業相關的事件(28.0%)等。

「任由一個職業的標籤化程度加深,可能產生不好的影響。」江迪舉例說,「比如給醫護人員貼上負面標籤,會讓患者對醫護人員更加不信任。這種不信任也會作用到醫護人員身上,最終可能導致兩個群體的互信程度降低。」

調查中,關於淡化職業負面標籤,67.5%的受訪者建議從業者提高職業素養,57.1%的受訪者建議完善各行各業的職業規範,55.5%的受訪者建議人們全面理性地認知不同職業,避免先入為主,35.5%的受訪者建議媒體客觀報導,建立良性的輿論環境。

「如果某個職業的負面事件少,它就不容易給別人留下負面印象。」張靜說,相關從業者應該遵守職業道德,時刻提醒自己不要逾越底線。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孫山

相關焦點

  • 女生這樣穿,程式設計師就一定會喜歡?如何看待職業被標籤化定義?
    雖然經常被拎出來黑,但是程式設計師總是大度不介意我們的調侃,他們還會經常頑皮地自嘲。可能是調侃和自嘲多了,程式設計師們都不在意這些吐槽了,也導致越來越多人對程式設計師存在過多標籤化的偏見。播妞舉例子見過這樣一個帖子,大意是一個女生描述和程式設計師第一次約會,在描述中說:和一個非常典型的程式設計師約會需要注意什麼?評論區的人大多沒有圍繞「注意什麼」去回答,而是反問提問人:「非常典型的程式設計師」是什麼樣子的程式設計師?
  • 76.0受訪者稱身邊大學生功利性選課現象普遍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0%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大學生功利性選課情況普遍存在,好拿學分(61.8%)、實用性強(51.7%)、易得高分(46.0%)是大學生選課的主要依據。67.6%受訪者建議大學平衡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受訪者中,中學生佔1.0%,大學生佔25.7%,研究生佔6.0%,已經畢業的佔60.8%。
  • 符號學視野下的新聞標籤化現象
    摘要:本文從「標籤」的概念溯源,對新聞標籤化的相關研究進行了探析。將新聞標籤化現象置於符號學的視野下進行觀照,從生理認知、傳播環節等角度解釋了標籤的產生,並結合新聞生產中頻出的標籤化現象,從符號學角度分析了新聞標籤的運作機制,即通過符號轉換實現新聞標籤的產生及傳播。
  • 53.9受訪者認為家鄉重男輕女現象有所減輕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3.9%受訪者認為家鄉重男輕女現象有所減輕。與城市相比,農村重男輕女現象減輕更多,但仍較嚴重。受訪者中,來自農村的佔23.4%,來自縣/鎮/縣級市的佔20.5%,地級市/計劃單列市的佔19.3%,省會城市的佔20.9%,直轄市的佔15.8%。
  • 中青報調查稱逾8成受訪者稱隔代教育現象普遍
    隔代教育現象將會越來越普遍,甚至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對此公眾有什麼看法?日前,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194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5.2%的受訪者認為身邊的隔代教育情況普遍。究其原因,76.7%的受訪者表示是年輕父母工作壓力大,沒有精力和時間照顧孩子。42.5%的受訪者希望專門立法為年輕父母提供更多的育兒假期。
  • 長租公寓調查:9成受訪者認為租金太貴!開發商:業內普遍不賺錢
    21世紀經濟報導經調研發現,近9成受訪者認為長租公寓的「租金太高」。而另一方面,目前房企推出的大部分產品均面臨盈利難題。即使面臨盈利難的問題,但開發商仍然對「長租公寓」趨之若鶩,這是為何?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導(ID:jjbd21)記者丨王營、實習生 徐婷長租公寓問卷分析:近9成受訪者認為「租金太高」為了獲知租客對長租公寓的態度,《21世紀經濟報導》聯合樂居發起《長租公寓認知接受度調查》。
  • 嫁給程式設計師有多好,看完這篇文章或許就明白了
    02程式設計師,普遍智商高,情商低,鑑於工作原因,往往知錯就改,不沾花惹草。薪資待遇普遍高,生活質量有追求。一般都比較聰明,思維比較活躍,當然個別例外,(比如我就並不怎麼聰明)。我們都知道,程式設計師行業大都是男的居多,單身的也比較多。
  • 2019年程式設計師薪酬報告:平均年薪超70萬,40歲後普遍遭遇收入天花板
    InfoQ 在報告中選取了國內從業者普遍關注,且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的結論進行梳理,主要內容如下:僅有 23% 的計算機科學相關專業碩士 / 博士表示高學歷為其帶來高薪;76% 的技術工作者認為參加編程培訓機構對求職有幫助;在美國,技術工作者在 40 歲以後收入趨於平穩,且呈逐漸下降趨勢;全球對區塊鏈工程師的需求同比增長 517%;60%
  • 對程式設計師這個職業的了解你知道的有多少
    剛剛過去的10月24日是廣大程式設計師的節日,可是有很多程式設計師並沒有放下手中的工作去過節慶祝,仍處於加班編碼的狀態,因為加班和熬夜已經成為他們的工作常態。可能很多人對程式設計師以及程式設計師節不是很了解。據統計,中國大概有500萬+的程式設計師。1024是2的十次方,二進位計數的基本計量單位之一,也是程式設計師的一個常用數字,程式設計師就像是一個個1024,以最低調、踏實、核心的功能模塊搭建起這個科技世界。針對程式設計師經常周末加班與工作日熬夜的情況,部分網際網路機構倡議每年的10月24日為1024程式設計師節,在這一天建議程式設計師拒絕加班。
  • 近八成受訪者認為「民間老說法」對年輕人有影響
    31.5%的人相信民間老說法,41.9%的人半信半疑,23.3%的人完全不相信  調查顯示,50.0%的受訪者表示身邊有避生「羊寶寶」的現象,31.3%的受訪者表示沒有,18.6%的受訪者沒注意。  山西太原的劉敏琴在2013年年底結婚,結婚不久就被老人催著趕緊生孩子。「婆婆說不能在羊年生,又等不到猴年,就在馬年抓緊生吧。
  • 知識勞工、身份認同與傳播實踐:理解中國IT程式設計師-虎嗅網
    雖然以往的一些文獻研究將「知識勞工」看作與體力勞動者相對立的概念,但最近的一部分研究已經不再採用這種二元對立的視角了,而是認為知識勞工可以包含廣泛的職業類別,甚至可以將體力勞動者納入其中。莫斯可和麥克切爾也認為,知識勞工的範圍不應該僅僅局限於特定的職業,而應該擴展到一切與「信息和知識的處理、傳播、承載」有關的勞動。
  • 78.8%受訪者認為人情關係複雜阻礙優秀人才回國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智聯招聘「智聯調研」平臺和「智引海外」全球人才招賢平臺,進行的海歸和留學生專項調查顯示(1223名有海外留學經歷者參與),66.7%的受訪者首選健全法制。   優秀人才回國主要從事哪類職業?
  • 大學生不會寫論文:近九成受訪者認為應設論文課
    因為自身積累不足、缺乏相關訓練以及本科論文不受重視等原因,大學生論文抄襲現象普遍存在於校園之中。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4%的受訪者周圍存在抄襲課程論文的情況,67.3%的受訪者認為這是嚴重的學術不端。64.0%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抄襲論文是因為缺乏知識積累和研究能力。
  • 高等教育普及了,別再「標籤化」大學生
    公眾和媒體「標籤化」大學生的現象還很普遍。所謂「標籤化」,就是預設「大學生本該如何如何」的隱喻,這種長期養成的思維慣式,不僅不符合事實,而且給大學生就業找準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帶來無限困擾。譬如,媒體以新聞形式報導「大學生送快遞」「大學生當農民」,能吸引圍觀的原因是「潛意識裡大家還是老思維,認為大學生就應該坐辦公室,或在實驗室裡搞研究」。
  • 65.9%的受訪者坦言考研是為更好找工作
    對於「逃避式考研」的現象,61.6%的受訪者認為這是一種被動選擇,說明考研者對未來沒有清晰的規劃;48.4%的受訪者覺得完全因為逃避問題去考研其實會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37.5%的受訪者覺得這樣缺少對學術的興趣,會影響讀研的收穫。「我覺得這個現象在本科畢業生中比較普遍。
  • 程式設計師,到底是個什麼樣的職業?
    想來想去還是決定分享一下我做程式設計師這些年的一些心得吧,因為這個職業在外行人眼裡還算是一個被貼著許多標籤的職業:「碼農」,程式設計師自嘲的稱謂;「IT狗」、「格子襯衫和雙肩包」、甚至還有「錢多話少死得早」這樣的調侃。那麼真實的普通程式設計師的工作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 64.2%受訪者認為畢業生應找適合的工作 不盲目跟風
    選擇空間大了,大學生該怎麼找工作  64.2%受訪者認為畢業生應找適合的工作,不盲目跟風  隨著新職業的出現和就業環境的變化,大學生的就業選擇更加多元化。當下的大學生找工作最看重什麼?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薪酬福利、所在城市和工作內容是大學生找工作時最看重的三個因素。64.2%的受訪者認為大學生不應盲目跟風,要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60.0%的受訪者認為要提前了解新興職業。
  • 「80後腐敗現象」是簡單的治腐標籤化
    「80後腐敗現象」是簡單的治腐標籤化王傳濤(山東 教師)一直以來,職務犯罪多集中在掌握較大權力、處在較高位置的中年人或臨近退休人員身上,多數單位把廉政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59歲現象」、「45歲現象」上。
  • 66.3%受訪者感覺用人單位過於注重職業資格證
    2016年6月1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取消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至此,國務院分6批取消的職業資格將高達319項。公眾如何看待職業資格證?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非法「辦證」機構多(63.8%)、花錢可通融(59.1%)、審核標準不規範不透明(58.8%),被受訪者認為是當下職業資格證市場存在的三大問題。
  • 63.2%受訪者認為「猴寶寶」扎堆與二孩政策有關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對2009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3.2%的受訪者認為「猴寶寶」扎堆出生是受二孩政策的影響,44.8%的受訪者擔心「猴寶寶」會面臨更多壓力與競爭,63.1%的受訪者覺得社會應給予正確的引導,來緩解這種扎堆生產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