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本來是很多商家用於宣傳的一句文案,但隨著科學證實,幼兒時期的教育對孩子未來的影響巨大,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了,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幾天前,數萌在線的老師和一個學生的媽媽一起聊天,學生媽媽談起了孩子2歲的時候,她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曾經給孩子報了13800元的一個早教班。
但報名後,卻發現受折騰的是父母,每天來迴路上需要2個小時,每天老師又會安排雜七雜八的一些任務,上課前家長需要做充足的準備,課後又需要進行整理……,每次上課只有45分鐘,但前後投入的時間,卻不下於3個小時,感覺就像是在打仗一樣。
原本預期的是,孩子學完後,在同齡人中會顯得更加優秀一點,但卻並沒有感覺出孩子有什麼地方出色,反而覺得孩子更為懦弱,背誦的那些詩歌以及幾句英語,沒過多久,就不知道忘到哪裡去了。
當第二年需要續費的時候,他們果斷拒絕了,雖然因為早教班,周末都沒有放鬆過,但對於他們來說,這都不是問題,他們只希望辛苦的付出,能有效果,只要能讓孩子變得優秀,苦和累以及金錢,都不算什麼!
或許這個家長是大多數家長的心聲,不怕付出,就怕孩子不進步!
數萌在線的老師想要告訴大家的是,早教的確很重要,但早教不等於早教班,家長一定要警惕「偽早教」,不僅不會幫助孩子贏在起跑線,甚至會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那真正的早教是什麼樣子的呢?
早教
早教的核心是科學的陪伴,這比上早教班要重要的多。而且說,這種陪伴不是單純的說看孩子,比如孩子在玩耍,父母坐在一旁看手機、看電視,只保證孩子安全。
真正的陪伴需要和孩子做有效的互動,可以多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聊一聊正在做的事情,多和孩子說一說閒言碎語。當孩子不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我們幫助孩子學會正確的表達。
真正的陪伴需要傾聽孩子的感受,這是很多父母都忽略的,他們認為孩子沒有自己的判斷,所以經常忽視孩子表達的想法,用自己的意志去幹涉孩子,導致孩子變的懦弱沒有自信。
真正的陪伴需要引導孩子做有意義的事,比如選擇一些益智遊戲,有目的性的提升孩子的思維及能力,比如讓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家庭勞動等等。
正確來說,生活中處處是早教,孩子也擁有很強的好奇心去探索認識這個世界,比如看到花花草草,我們可以教孩子辨別不同的植物,認識不同的顏色;再比如臥室裡收拾的井井有條,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和秩序;再比如讓孩子參與擇菜,鍛鍊孩子的手眼腦協調能力等等,只要家長留心,我們可以利用很多場景對孩子進行早教訓練,而且是孩子親身經歷,孩子還能夠理解。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才是最好的早教老師,而且父母的言談舉止也直接影響孩子,所以我們要規範好自己的行為,為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有一句話說「你希望孩子是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人」。舉個例子說,你一邊教孩子要尊重人,一邊對路邊的環衛工人打罵不已,這樣孩子能理解尊重的含義嗎?
早教的確重要,但家長一定不要因此產生教育焦慮,與其指望早教班培養孩子,不如提升父母自身的能力,自己學會怎麼給孩子做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