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和尚念經」,念的是什麼經?

2021-01-08 凡心問禪

俗話講「和尚念經」,對於學佛之人來講,念什麼經?其答案很簡單,但對於不學佛、不信佛者而言,就會覺得很好奇。好奇什麼呢?好奇有二、一、出家伴道,難道真的只是「誦經、念佛」?二、念經,念的是什麼經?

一、出家伴道,真的只是「誦經、念佛」嗎?

對於這個問題,想必大家都有?那麼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出家伴道是否真的只有「誦經、念佛」?對於出家,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覺是「消極、不負責、好吃懶做。」但其對於出家的真正含義,明白之人卻少之與少。

誦經、念佛其是出家僧人的日常工作,當然對於學修之人來講也是日常基本工作。出家伴道,當然並不只有「誦經、念佛」這麼簡單,其豐富的日常生活內容,一般人也「過得來」。大家可能會疑惑,為何會這樣講?大家都知道,出家是需要「因緣」,這個因緣也並不是口中說說要出家,而是跟「因果」掛鈎。

那麼為何會說,出家僧人的『日常生活』豐富呢?想必大家都去過寺院,但卻不知,僧人每天早課,需三至四點點起床,那時你是否還在夢鄉?其次就是「出坡」與解答諸多信眾對學修、關於佛教等等的諸多問題。最後才是禪坐、誦經、念佛!雖然寫出來就短短幾個字,但其生活內容,可能需要實際體驗,方能得知!

二、和尚念經?念什麼經?

對於誦經,其不單單是出家僧人會念,在家居士,或信士亦會持誦。但他們誦什麼經呢?其實不言而論,誦的是「三藏十二部」經典。誦讀內容是「十二部經典」,其含義卻並非如此簡單。當然也並非所有經藏皆會念誦,其如修禪宗的會去持誦「《心經》、《金剛經》、《地藏經》等等,般若七經的持誦是必不可少的。」如修淨土的,其會念誦「《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佛號等等。」

當然誦經,其內容離不開「十二部經典」,但誦經的含義卻並非如此簡單。和尚念經,念什麼?念眾生能離苦得樂,念眾生福增無量、念眾生斷惡行善、念眾生能聞佛法。其念誦的亦是「弘法之經、度眾之經、智慧之經、了生死之經、明心之經、覺醒之經。」

念佛、誦經,是學修之人的根本,亦是開啟智慧,離苦得樂之法的來源。有人說佛教的宗教儀式感太強,什麼都需要儀式,連吃個飯、誦個經都有諸多儀式在內。為什麼?這就是大家對於「諸佛菩薩」最基本的恭敬!南無阿彌陀,感恩閱讀、分享!

相關焦點

  • 外來和尚,念啥經?
    都說「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在中國家電市場特殊的行業環境下,百思買這個外來的和尚,如何能吸引「香客」到自己的「寺」裡來「拜佛」,還真到了考量其念的是不是「真經」的時候了。記者於本周二親臨百思買進行了獨家專訪,旨在為消費者先期讀讀這本「洋經」。
  • 佛教中念珠到底有什麼作用?念珠的由來是什麼?
    佛教中念珠到底有什麼作用?念珠的由來是什麼?「念珠」又稱數珠,主要是一些宗教在祈禱、歌頌、念經念咒時所用的物品,一般在道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等使用最多。但如今念珠已經被商業化了,我們在市面上可以購買到的各種各樣的念珠,多數都是一種飾品。
  • 念《地藏經》的功德,一點都不會喪失的(夢參老和尚)
    南無地藏王菩薩念經的功德,一點都不會喪失的夢參老和尚《淺說地藏經大意》佛就跟廣菩薩說:你若見有人讀這個《地藏經》,乃至於很短暫、一念讚嘆《地藏經》,或者見《地藏經》很恭敬,你要設千百方便,一定勸這個人精勤莫退——這是好事,做得非常對,繼續做下去。
  • 念經可以去病災,念經是增加福報的重要方式
    應該戒殺、吃齋、念經,就不怕生病,也不會得大病,也不會得大災難。所以念經就是消災,消災就等於賺錢。但很多人很難把經和錢聯繫一起。比如念一部金剛經來講,一部金剛經,地府十兩黃金。我們人間好好念一部金剛經,給地府,地府增加十兩黃金。
  • 白天念經,晚上開演唱會,這個和尚竟迷倒1700多萬人
    可是這並不是什麼有趣的事,很長一段時間裡,他怎樣都無法接受這樣的命運。一想起這輩子只能走別人鋪好的路,一種令人窒息的壓抑感瞬間襲來。於是高中一畢業,他便逃到外地的大學,念的還不是宗教學,而選擇了經營學。大學畢業之後,父親一再催促他回去修行。為了能夠繼續逃避下去,於是就把音樂當作逃避的藉口。剛開始的時候,樂隊每個人都是靠做服務員、打打散工維持生計。
  • 念《地藏經》,就是在淨化你的生命
    觀音菩薩代表慈悲,但慈悲究竟是什麼,就要地藏菩薩來告訴你了。尤其在末法時代,殺生,墮胎,邪淫,這些業很重。國家層面上他不犯法,但因果上卻犯了。你要教一個人學佛,最好先從《地藏經》開始,他只要去念《地藏經》,佛力加持他業障消了,因果取捨也懂了。
  • 佛教:度人先度己,念完《心經》,需要回向?
    所以佛陀針對人心和般若智慧足足就講了49年,《心經》作為一部佛教經典,雖熱只有短短的幾百字,卻是將三科、四諦、五蘊和因緣講述清楚同時也是詮釋了修行的層第問題。幾乎涉及到佛教中所有額經書,被後人稱為經典總綱,幾千年來研究者無數,受益者更是數不勝數。
  • 【佛教大德】廣欽老和尚事跡
    沒有走多遠,心中又自忖道:「我原是為了生死大事,才出家修行的。如今吃了這一點苦,就灰心轉意,這不是有違初願嗎?」想到這裡,立刻返回寺內,收拾好工具,向轉塵老和尚復命。老和尚一切看在眼裡,說:「吃人不吃,做人不做,以後你就知道。」 經此一番教誨,更刻苦自勵,不敢再有退轉之念。他自思自己不曾讀書,不認識字,既不能講經說法,又不會敲打唱念。
  • 當代佛教大事:夢參長老講解過華嚴經,明海大和尚正在講華嚴經疏
    當代佛教大事:夢參長老講解過華嚴經,明海大和尚正在講華嚴經疏明海大和尚:夢參長老在漢傳的教理傳承上也傳承華嚴宗,師從慈舟老和尚。慈舟老和尚是民國年間弘揚華嚴宗、弘揚戒律的一位高僧,夢參長老和他學華嚴教理。夢參長老認為《地藏菩薩本願經》跟《大方廣佛華嚴經》平等無二,《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小本的《華嚴經》。
  • 知識|什麼是回向?念經回向的正確順序?常用的回向文
    念經回向的正確順序  一、觀想法會聖眾  我們不管念哪一部經典,首先,要把我們念經的處,所觀想為講這部經典的法會場所。  經云:行者無物供養三寶,於意幻觀想供養,亦可得如實供養的功德。意幻供養和真實供養的功德,是一樣的;所以,在念經時,亦可以修供養。  三、修皈依  我們在念經時,若不能生起究竟的歸投三寶的心,就不能與三寶所弘之法相應,所以,在念經前,必須要修皈依。我們供養完法會聖眾後,就要緊接著觀想自己與一切眾生,恭敬地在三寶前頂禮皈依,心中念誦皈依偈頌。
  • 每日一笑:老丈人喜歡遊山玩水,在一個和尚廟,遇到一念經的方丈
    嫂子回頭狡黠一笑:她說全場五折……【每日一笑】老丈人喜歡遊山玩水,有一次在一個和尚廟,遇到一念經的方丈。念完經,方丈拿著一串佛珠走向老丈人,方丈說:施主,這個是老衲開過光的佛珠,5000塊!老丈人說:大師,你是假和尚吧,剛才念經都念錯了。方丈說:不可能,我們寺廟的經都這麼念。老丈人很認真的說:少騙我,我剛才聽的清清楚楚,你念的是,吃葡萄不吐葡萄皮!
  • 初學者真的不宜念《地藏經》嗎?佛學之入門經,改運之福報經
    《地藏經》,又稱《地藏菩薩本願經》,是釋迦牟尼入面前的託孤囑咐經,記載著萬物眾生生老病死的過程,並且開示眾生獲得福報改變命運的法門,是一部佛教的基礎經、入門經,也是一部改變命運的福報經、大善經。整部經書,貫穿地藏王菩薩的大悲宏願,加持其他諸賢菩薩的見證,每字每句,飽含大慈大悲,每章每段,論述三生因果。
  • 開經偈的重要性,每次讀經前最好讀一遍,很有必要
    武則天看到這部經非常歡喜,就題了這四句「開經偈」。這四句偈實在做得太好了,以後許許多多高僧大德想再做一首偈都沒有辦法;一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夠再做一首開經偈比它更好的。所以我們念的開經偈就是《華嚴經》翻譯圓滿,武則天題的四句偈。因體會經義的玄妙稀有,非常地歡喜,故有感而發寫下開經偈。
  • 佛教裡和尚和尼姑是什麼意思?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搞錯了
    今天筆者就整合中國佛教中比較常用的各種稱謂並詳細註解整理,以供諸君參考之用。一、和尚:現今社會,一說起和尚,大家的慣性思維認為是稱呼出家人的,在現代人心目中覺得這個稱謂很普通,甚至會拿它開玩笑,這是末法時期眾生不敬重法、不明佛法的緣故。
  • 佛教:為什麼要念《地藏經》?《地藏經》晚上可以念誦嗎?
    《地藏經》是受眾很廣的一部佛教經典,初學佛法的人,經常會被人介紹要常念《地藏經》。這部經之所以受人歡迎,首先是因為它是佛教中的孝經,是佛陀成道後,為報母恩,特意上忉利天為母親宣講的一部經,經書中詳細記載了地藏王菩薩為救母親而做出的種種行為以及發心。
  • 佛源老和尚:我們拜佛念經到底能不能消除業障?
    編者按:佛源妙心禪師(1923-2009),近代禪宗泰鬥虛雲老和尚嗣法傳人之一,雲門宗第十三代祖師。
  • 念經念錯字怎麼辦?教你一個簡單的補救方法
    文:我的早晚課問師兄我在家念經書的時候有的字念錯了,有人告訴我,不能念經書,念錯字有罪,應該怎麼辦,有辦法補救嗎?答作為一個初學佛的人來說,不認識佛經上的字,日日誦經也難免會擔心自己念錯字。所以經要讀,即使剛開始有些字不認識,但是你大部分還是讀準了,讀對了,你也就得到了法上的利益。一、念經要恭敬認真學佛是一個過程,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即使有一些字不認識念錯了也是有功德的。在西藏一個偏僻的地方,一位老婆婆沒什麼文化,把「嗡嘛呢叭咪吽」,念成了「嗡嘛呢叭咪牛」但是她虔誠念誦了三十幾年。
  • 和尚道士都吃素,那為什麼和尚大多肥胖,而道士卻多消瘦呢?
    要知道兩者都是吃素的,為何反而和尚比較肥呢?而且道教在一些規定上還沒有佛教那麼嚴,有些地方的道教是可以吃葷的,還能結婚生子。那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其實原因十分簡單。
  • Mantra & Sutra:英語文化中都念什麼「經」?
    最近,一本名為《平安經》在提到這件事時,英文媒體中使用了 Mantra 或 Sutra 兩種說法,來表示「經」這個概念。嚴格來說,Mantra 的含義接近於中文的「咒語」,Sutra 才是指「經文、經書」。
  • 和尚們經常念的「南無阿彌陀佛」指的是什麼?翻譯成漢語說的啥?
    我們經常能在電視上看到,和尚總是喜歡把「南無阿彌陀佛」掛在嘴邊,那麼這句話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的呢?它的背後又代表著怎樣的深意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佛教的起源。漢明帝聽了便來了勁,認為這是老天爺在暗示自己什麼,因此命人去天竺取經。之後白馬寺也是在漢明帝的大力推進下才得以建成的,佛教剛開始進入中國時也曾不被大眾接受,但是隨著南北朝時期到來,佛教的影響力逐漸變得越來越大,那麼這個「南無阿彌陀佛」到底代表著什麼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