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把梳子賣給了和尚

2020-12-18 人到中年不自己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營銷經理自詡自己推銷有道,什麼東西都可以賣給別人,即使別人不需要,他也能發現另外的推銷點,創造出客戶的「偽需求」,將商品賣給別人,最令他引以自豪的是有一次他把梳子賣給了和尚,他的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他來到一個寺院,找到了和尚,首先他對和尚說:拜佛是不是要心誠。和尚說,是的。心誠是不是要心存敬意。和尚說,要敬。他說,你看,很多香客不遠萬裡來到這裡,但是卻風塵僕僕,蓬頭垢面,如何顯出對佛尊敬?貴寺備上幾把梳子,讓香客能夠整理好儀容,不是對佛的尊敬嗎?和尚心覺有理,便買了幾把梳子。後來,這個經理又發覺了另一個營銷點,又去找和尚商談,那就是將梳子作為信物,為梳子開光,既保佑平安,又弘揚佛法,豈不善載。和尚聽了大為所動,一口氣買了上千把梳子。

這就是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聽了是不是有些感覺這個經理有些智慧,經銷之道不同尋常呢?我們聽聽馬雲怎麼評價的。

在一次採訪中,馬雲說了這麼一段故事,有一次阿里巴巴的銷售人員正在培訓,他去看了一下,發現培訓老師在講怎麼樣把梳子賣給和尚,他便坐下了聽了五分鐘,結果呢,非常生氣,就把這個培訓老師給開除了。因為他覺得是騙子,因為和尚本來就不需要梳子,把產品賣給那些不需要這個產品的客戶,他認為這就是騙術,而不是銷售之術,對我們的價值觀是巨大的挑戰。

我不知道我所聽到的版本,和那位被開除的培訓老師所講的版本是不是同一個,但大概是一致的吧。銷售的故事總是那麼幾個傳來傳去,大家大多耳熟能詳。這兩者的衝突就在於和尚買梳子到底是不是偽需求,這個銷售經理是不是在騙?我把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和大家有所交流,共同學習。

首先,我贊同馬雲說的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營銷經理的價值觀是能夠把商品推銷出去,達成買賣,這就完成了一個銷售人員的責任,至於是不是真的需要,反正已經找到了一個你需要的理由,你想要了,就OK了。馬雲之所以把宣講這個故事的講師辭退,是因為,他更強調的是一種社會責任感,創造的偽需求改變了事情的本來面貌,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對客戶也可能造成損失,這種買賣多了,社會風氣也變了。所以我更贊同馬雲的觀點。

這兩種觀點在我們的工作中,也是兩種層次,一是只考慮工作的需求,為達目的另闢蹊徑,甚至不擇手段。相信有很多人都是如此,包括許多努力工作的人,為了生存,為了升職,或不得已為之,或早已放開一切,這種情況仿佛被社會默許。二就是思考了更多的職業意義,自覺身負著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社會責任感,以得心安,或為之努力。

相關焦點

  • 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
    銷售史上的一道經典面試題「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馬雲曾經因為這道經典面試題開除了阿里內訓師,認為將產品賣給不需要的人就是欺騙,缺乏誠信的行為。今天就簡單聊一下這個話題——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促使人形成購買動機要靠兩個要素:需求和欲望先說需求,和尚沒有頭髮,根本用不到梳子,讓和尚買梳子無異於竹籃打水,顯然是徒勞的,需求這條路走不通。再說欲望,如何能吸引和尚買梳子?
  • 再把梳子賣給和尚!
    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大師。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經典問題。後來馬雲,馬老師還鄭重承諾過。如果阿里系公司有人提這種問題,他就把這個提問題的人炒掉。我們為馬老師點個讚啊!和尚大師沒有頭髮,明顯本人沒有對梳子使用需求。大師你用這個梳子去收藏起來吧,說了紀念你的頭髮是吧?追思紀念。大師不是見一次哭一次啊?送禮、禮品、轉賣獲利需求。
  • 再聊「把梳子賣給和尚」
    賣給誰?在哪賣?怎麼賣?這就是營銷的核心問題。把這些東西想明白,就可以動手了。動手不是戰略,是戰術,或者更直接點,是手段。有個老套的營銷故事,是「把梳子賣給和尚」。有時候一說起這個案例,很多人就說是騙術。
  • 溝通心理學「怎麼把梳子賣給和尚」
    但面試官除了一道題,就讓很多人都打了退堂鼓,那題目就是把梳子賣給和尚(在這裡我很不贊同某雲所說的和尚沒有頭髮,賣梳子給和尚是騙人)沒有頭髮不代表用不上梳子。最終只剩下甲乙丙三人留了下來表示願意去試一試,面試官給他們三日時間去向和尚推銷梳子,讓他們三天後到公司匯報梳子的銷售情況。
  • 怎麼把梳子賣給和尚?故事不長,啟迪深刻!
    有一個營銷經理想考考他的手下,就給他們出了一道題,把梳子賣給和尚。 經理微微一笑,和尚沒有頭髮還需要你告訴我? 第二個人:來到了一個寺廟,找到了和尚,對和尚說,我想賣給你一把梳子,和尚說,我沒用。那人就把經理的作業說了一遍,說如果賣不出去,就會失業,你要發發慈悲啊!和尚就買了一把。
  • 為什麼要把梳子賣給和尚?(李金平)
    最近我的各大自媒體,老是向我推送一篇文章,其大意是「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裡面講的是五彩繽紛、有板有眼,可謂振振有詞。或許有的人會對此類文章極感興趣,畢竟它是證明自己「銷售能力」的最好手段,而我粗略地瀏覽後,卻選擇一笑了之!首先;有把梳子賣給和尚想法的人,只能說明你還不夠聰明,因為你在緣木求魚,你把寶貴的時間,花在了根本就不出結果的地方。
  • 面試官: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90後的回答非常精彩
    說到和尚很多人覺得他們已經超凡脫俗,有人覺得他們沒有責任,拋下自己的父母去出家,雖然不同的人對他們有不同的看法,不過真正的甜苦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而想當和尚必須與塵世脫俗,而且不能有個人情感,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剃度,頭上的點數是等級,所以賣梳子的小販如果賣給和尚可算是十分荒謬可笑了。
  • 面試官:怎麼把梳子賣給和尚,且不被馬雲罵?網際網路+思維,服了
    銷售史上有一道經典面試題,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重點考察銷售人員腦洞大開、忽悠客戶的本事。幾乎所有銷售培訓師都會給銷售新人洗腦。馬雲聽見阿里內訓師講這個案例後,立即開除了他,理由是銷售不是忽悠,不應該把產品賣給不需要的人群。
  • 瑞縈傳媒營銷小故事——第四個把梳子賣給和尚的人
    N個人去參加一招聘,主考官出了一道實踐題目:把梳子賣給和尚。眾多應聘者認為這是開玩笑,最後只剩下甲、乙、丙三個人。主持人交代:以10日為限,向我報告銷售情況。十天一到。主試者問甲:「賣出多少把?」答:「1把。」「怎麼賣的?」
  • 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才被馬雲認可?這營銷策略100分,回答滿分
    關於銷售的故事有很多,但在所有關於銷售的問題中,有一個問題十分經典,那就是怎麼把梳子賣給和尚?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銷售人員是否有忽悠人的能力,以及思維方式能否創新。基本上所有關於銷售的培訓都會有這道題目。阿里巴巴也不例外,當初阿里巴巴的銷售培訓師,也同樣用這道問題給阿里的銷售人員進行了培訓。
  • 把梳子賣給和尚?瞎搞!
    首先,先環顧一下先如今的銷售界,有許許多多那類「把梳子賣給和尚」「把冰箱賣到北極」「把胸罩賣給男人」的營銷故事。「假,大,空」現象層出不窮,那麼這真的是銷售中的高手嘛?銷售的出路在哪裡?一位說:把產品賣給一個不需要的人,這最能體現我們的能力了,所有我決定去找以為農夫,向他推銷複印機!「「這個注意太好了,那我也就去找個漁民,把複印機賣給他。」另一位應聘者跟著興奮的說道。出發前,他們叫安妮和他們一起去,安妮考慮了片刻後說到:「我覺得那對我來說太難了,我還是想些簡單一點的來做吧。」
  • 怎麼把梳子賣給和尚?這個故事太有啟發了!
    閱讀讓我們敞開心扉點擊題目下方藍字關注 共學君有一個營銷經理想考考他的手下,就給他們出了一道題,把梳子賣給和尚
  • 把梳子賣給和尚 銷售人員都讚賞 馬雲卻認為「騙人」
    一次節目中馬雲講,當年阿里巴巴裡面有一個人給其他員工做培訓,那個人說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只要告訴和尚:把梳子給磕頭後頭髮凌亂的香客就行了。阿里員工聽的津津有味,覺得這人很會推銷。「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在銷售界很有名,故事中的銷售方式一直受銷售界讚賞,為何馬雲反對,在我看來,其實是兩種銷售觀的衝突。銷售界一般的觀點是,就算產品不符合市場需求,只要突破一般思維定式,總有方法把產品賣出去。」這讚美的是一種敢於突破常規思維的創新精神。
  • 面試官:請問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面試者這樣回答……
    一個奇葩的面試故事「小x是一個勤儉奮進的好青年,這一天面試一份銷售的工作,面試中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請問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很多人抓耳撓腮後紛紛獻策:比如把梳子作為裝飾品,甚至是藝術品,具備收藏價值那種。比如開發梳子的又一功能,像梳尺磨得更細些。表面上它是梳子,實際上它可能是牙籤,說不定還可以做暗器。……問題問得作妖,回答的也不遑多讓。
  • 把梳子賣給和尚的員工,馬雲把他開除了,阿里銷售鐵軍怎麼煉成的
    有一次,阿里有老師給銷售人員培訓,講怎麼樣把梳子賣給和尚。類似的課程還有把冰賣給愛斯基摩人之類的。考驗的都是銷售人員如何發現需求、引導需求。馬雲聽說後非常生氣,把培訓老師開除了。馬雲覺得和尚本來就不需要梳子,把產品賣給本來不需要這個產品的客戶,是騙術而不是銷售術。這種做法對阿里的價值觀是巨大的挑戰。在其他大部分公司,都不會這樣做。但阿里的銷售鐵軍,正是靠不斷開除這樣的人打造出來的。
  • 面試官: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本科生:當慈善梳送人,直接淘汰!
    面試官: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本科生:當慈善梳送人,直接淘汰!如今的就業競爭很大,想要在眾多面試者中脫穎而出並沒有這麼簡單,就像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想要拔得頭籌,就要有比別人更優秀的地方。想要突出自己的能力,就要在智商這一關好好發揮,只要你的回答能得到面試官的認可,那麼這次的面試就算是成功了。李冰冰是一個本科畢業生,如今剛從大學畢業,也要出來找工作了。她在大學中讀的專業是市場營銷,所以她想要找個銷售的工作。
  • 智慧與財富同在:怎麼把木梳賣給和尚?
    衝著高薪前來應聘的竟然有200多人,但當他們聽說工廠的要求很明確,是要他們這些營銷策劃人才把梳子賣給和尚以後,立刻就走掉了大半,剩下的也在以後幾次的面試中被淘汰出局,最後僅僅只剩下了3個人表示去試試看再說。第一人的幹勁最大,當天領了樣品就出發,直接去到當地最大的寺廟,直端端地找到和尚,就說自己的梳子功能很好,價格便宜,要和尚購買。
  • 馬雲:把梳子賣給和尚就是詐騙。不,那是發現藍海市場的好辦法
    產品總是會從小眾往大眾發展,這意味著原本「不需要」這類產品的人,會在某種驅動力的作用下「需要」這類產品,換句話講,和尚或者也會有需要梳子的一天。找到那個「需要梳子的和尚」「把梳子賣給和尚」在營銷學領域是十分經典的題目。
  • 如何將梳子賣給和尚?面試者機智回答,當場錄取
    分享職場中的人和事,有故事,有溫度,歡迎大家關注【靜靜職場】一家公司為了招聘一名銷售人員,在面試時,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將梳子賣給和尚?」前來面試的有三個人,第一個回答說:「我來這裡面試,將要銷售的產品不是梳子,我服務的客戶也沒有和尚,你問的這個問題很無聊,我不願意回答。」第二個面試者想了很久,最後說,這個問題有點難,我覺得自己賣不出去。
  • 馬雲:把梳子賣給和尚?那不是銷售之術,是騙術
    「以下為馬雲視頻講話之文字實錄:一.馬雲:把梳子賣給和尚是騙術一個段子佐證馬雲對「誠信」的不同理解。有一天,馬雲去聽公司銷售的培訓課,培訓老師竟然在講怎麼樣把梳子賣給和尚。「我聽了5分鐘,我非常生氣,就把這個培訓老師給開除了。」這個被廣為吹捧的案例,在馬雲這兒居然被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