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於未來的電影片段中,總會看到這樣一幕:主角在屏幕上輕輕一點,就會出現像蜘蛛網一樣蔓延開來的信息,瞬間變成一個彼此聯繫的大版塊。
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一場景出現的可能再也不是遙不可及,而科技的進步必然伴隨著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變化,那麼教育體系中都有哪些方面會受到影響,少兒編程又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ㅇㅇ 第一,建構主義教育 ㅇㅇ
過去常見的行為主義教育,以知識點為核心,教學大綱結構化明顯,以知識傳授為出發點,忽略學生感受、學習興趣難調動、積極性不高,刻板直白,以應試升學為最終目的。
而現在更倡導建構主義教育,探究式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個性化學習目標和結果標準,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真正的全面的培養學生。
對於孩子而言,編程並不是技術,而是一種表達方式,就像繪畫一樣,用它變換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樣的少兒編程教育,需要有優秀的課程設計和專業的授課過程,同時必須基於建構主義教育的探究式學習,才能真正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ㅇㅇ 批判思維能力培養 ㅇㅇ
批判思維能力,是普通人與科學家之間的差異。牛頓對蘋果墜地的疑惑,開啟了萬有引力學說的篇章;愛因斯坦對牛頓學說的質疑和不斷探索,掀起了相對論的序幕……
在這個充滿「權威」的時代,各種理論學說將這個世界包裝得看似無懈可擊,一個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又該如何打破這個「不容置疑的世界」?
學習編程,就是批判思維能力培養的好方法。程式語言和計算機都是人為製造的產物,不斷被發現局限,在質疑中迭代更新。
孩子通過學習多門程式語言,感受其中差異,從中學會思考質疑,以創造者的態度對現有程序進行評判和再創造。我們希望自己培養的孩子,能夠成為推動行業進步、創造創新的人。
ㅇㅇ 優化學習曲線 ㅇㅇ
在學習過程中,提供給學生的課程內容,應當在其理解的基礎上,給他設立一定的挑戰,只有這樣符合學習曲線的課程內容設置,才能讓學生在舒服有趣學習的同時,各項能力得到平穩的提升,這樣才會是最為科學的教育手段。
(學習曲線的定義為&34;)
無論是教育手段還是教育思想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只有隨著時代變化、跟著科技的發展而適時調整才能夠適應那個時代的環境,而不會被這個時代淘汰。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