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遠:科技與教育融合會引起怎樣的深刻變化?

2021-02-08 騰訊網

科技進步助力實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觀

教育是個複雜過程,會受到宏觀政策的影響,也會受到微觀環境的影響。我們今天主要談學生培養的問題。當今時代,對學生培養的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學生不是只有知識就行,還應該有創新能力。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如果學生沒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就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所以今天的人才培養方式就需要發生與時俱進的改變。信息化社會與人工智時代的來臨,會引起教育深刻的變化。

目前,教育的生態改變了、教育的環境改變了、教育的內容也在變化,因此教育的方式、師生關係也要變化。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認識到這一變化的必然性,擁抱變化。

網際網路信息、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已經對金融界、商業界等諸多領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影響,但是相較之下在教育領域的影響卻較小。

從當下的國內外教育來看,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還不是很充分,產生的影響有限。這並不奇怪,因為教育培養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隨著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它必然會深刻改變我們教育。

在這個漸進過程中,需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認識這些新興技術的特點(例如技術的開放性、互動性、虛擬性等)。目前,我們的教師隊伍還沒有完全認識到新技術的特點和優勢,所以在新技術的應用上,還處在淺層的應用,例如做個多媒體課件等。

如何用好新技術,使其產生更大的效果,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教師教」轉變為「學生學」。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教師需要去合理地引導學生。

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教師角色正在發生改變

信息化時代,教師已經不是知識的唯一載體,也不再是知識的權威。學生可以從很多渠道獲得信息,學生獲得的信息有可能比教師還要多。所以教師不能說把自己的知識傳給了學生,教學就完成了。

教師要轉變觀念,要引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獲取更多的知識,更有益的知識。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在於引導學生,在於給學生設計一個適合個性發展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地獲得正面的信息、進而學習知識。

信息不等於是知識,知識也不等於是智慧,要把信息變成智慧,那就要教師加以引導,獲取正確的、有用的信息,摒棄無用的垃圾信息。這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在的教師工作確實很辛苦,但是教師的社會地位還不是很高。整個社會還沒有形成信任教師、依靠教師的社會風尚。一方面,我們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尊重教師。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也要提高水平。

有些教師雖然從學歷上已經符合了要求,但是並沒有認識到教師的崇高。他們只是把教師作為普通職業的一種,只要把課程教完就完成了教師的任務,並沒有意識到教師不同於其它職業。

教師關係到孩子一生的成長,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影響。因此,教師必須提高自身對這份職業的思想認識。在正確認識教師職業崇高性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養。懂得信息化的優勢所在,如何正確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應用信息技術。

此外,隨著新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VR/AR、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將會更廣泛地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教育場所也會發生變化,學生將迎來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時代。而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場所並不會消亡。

雖然學習的形態會變化,但是學習並非完全是個人實現的過程,學習往往還需要集體的參與和互動,是集體互相幫助、互相討論、互相參與的過程。這個過程往往更多地集中在學校環境中,而教師在這個環境中就充當了互動組織者的角色,組織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

教育是一項仁愛的事業,它不同於一般職業。因為教育是在培養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影響到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

教育是一項複雜工作,同時也是簡單的工作。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學生,順應學生的天性,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對知識的好奇心。以前那種學生「被學習、被教育」的狀態終將被改變。

在技術與教育的融合過程中,教師、家長、技術研發人員都需要對教育事業抱有一份敬畏之心、仁愛之心,都要認識教育的規律和學生成長的規律,尊重規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

— 完 —

文章來源:中關村網際網路教育創新中心

相關焦點

  • 顧明遠:教師要達到「三個境界」,需要「五項修煉」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國家教委原副主任、教育部原總督學柳斌,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中國網副總裁李富根,中國網資訊中心總監詹海濤,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原副院長、教授李文長出席會議。
  • 著名教育學家顧明遠:「我把一生獻給教育」
    1949年,我報考了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並被錄取。記者:您曾被派往當時的蘇聯留學,回來後在北師大附中工作四年,後來您又回到北師大,開始從事教育學的教學。留學期間有什麼印象深刻或對您後來影響較大的人或事嗎?回國後呢?顧明遠:1951年,我很幸運作為新中國第一批留學生,赴莫斯科列寧師範學院教育系學習。
  • 顧明遠:教育發展的關鍵在於對教育的深刻認識
    最近十年是我國教育大發展大變革的十年:全面普及了免費義務教育;基本掃除了青壯年文盲;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11年毛入學率達27%;基礎教育開展了新的課程改革;教育規劃綱要的公布更加促進了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努力方向;素質教育觀念日益深入人心,並逐步轉化為各地各部門的積極探索和生動實踐,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學校陽光體育和科技藝術活動
  • 顧明遠:中國教育發展新時期,仍需轉變應試教育觀念|新中國70周年...
    記者|黎文婕 實習記者|陳佳佳編輯|劉海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國教育的改革發展也走過了不平凡的70年。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長期動蕩的局勢,百廢待興。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教育問題引起人們的重視。
  • 【觀點】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
    【觀點】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 2020-09-21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其核心在於教育理念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我對生命教育沒有研究,但是我覺得,教育的本質就是生命教育。教育是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的社會活動,是人類生存發展、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徑。
  • 顧明遠:第二個教育100年,全社會要轉變教育觀念,培養現代化的新人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整個社會既定的發展軌道,也給教育帶來了極大的衝擊。為應對疫情,教育部出臺「停課不停學」系列文件,在線教育迎來蓬勃發展。新變化,為教育提出了新挑戰、新問題,也創造了新趨勢、新機遇,創新火花持續迸發,於變局中開新局成為2020教育發展的著力點。
  • 教育公平發展中會出現庫茲涅茨倒U曲線的變化過程
    摘編自《當代世界》  【謝維和:教育公平的發展中會出現庫茲涅茨倒U曲線的變化過程】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公平協同創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維和認為,在一個轉型國家中,教育發展在以增長為主要特徵的階段往往並不會提高教育公平的水平,甚至會引起新的和更大的教育不公平。
  •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教育評價改革,關鍵在落實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教育評價改革,關鍵在落實 顧明遠/人民日報 2020-10-21 06:35
  • 中國教育學會前任理事會會長顧明遠:英語將退出高考統考 改為三年...
    據《錢江晚報》今日(5月18日)報導,昨天(5月17日),中國教育學會前任會長顧明遠來杭州,參加杭州師範大學主辦的第九屆亞洲比較教育學會年會。會上,他對《錢江晚報》記者確認,英語將在2017年退出全國統一高考。語文、數學在新高考裡是必考科目,份量加重。英語考試不會取消,而是將改成類似四六級考試的方式,高中三年可考多次,全國如此。
  • 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培養思維,培養思維的最好場所是課堂
    儘管從基礎教育發展規模上看,我們基本上已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是我國教育事業在新時代中面臨新挑戰和新要求,當前的問題主要是如何提高教育質量。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顧明遠認為,教育的本質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而課堂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最好場所。
  • 觀點|顧明遠:教育信息化改變人才培養方式
    日前,以「教育未來因A.I.而能」為主題的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表示,今年春天,一場突然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降臨,使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受到損失,教育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抗疫期間居家學習,也給教育改革帶來了契機,促進了教育信息化。許多教師在網上教學,創造了許多經驗,學校在教育管理上也創造了新的經驗。居家學習促進了教育信息化、個性化,是教育信息化一次大演習。
  • 顧明遠:教育現代化的八個基本特徵
    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記者董洪亮)在近日舉行的「首屆京師教育論壇——區域教育現代化暨全國教育局長峰會」上,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把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特徵歸納為八個方面。
  • 顧明遠:對教育本質和教育價值觀的再認識
    2020年4月22日下午,明遠教育書院名譽院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在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舉辦的第一期「太炎教育雲端講堂」上做了題為「對教育本質和教育價值觀的再認識」的學術報告。顧先生在梳理歷史上的各種教育本質觀之後指出:長期以來,人們重視教育的功能性,忽略教育的本體性。教育的本體性體現在教育是人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教育要使人的生命得到發展。基於對教育本體性的闡釋,顧先生認為,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提升生命的價值就是教育的本質。
  • 顧明遠: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對於教育者來說,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我們應該如何通過教育,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提升生命的價值?一起來聽聽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名譽院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的看法。 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健康是生命的基礎。一個人沒有健康,還能做什麼?建國之初,毛澤東主席就說:「健康第一。」以後又說了許多次。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再一次提出「健康第一」的號召,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但是今天,我們孩子們的健康狀況值得我們擔憂。
  • 顧明遠:「無界」學習,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
    孩子們又該具備與運用怎樣的素養來應對變化中的社會?「無界」學習的潛力是什麼?更交互、更平等、更個性化、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會開啟嗎?打破界限之後,我們面臨哪些挑戰?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學術顧問、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名譽院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的看法吧。
  • 顧明遠:學習沒有邊界,人人可學,時時可學,處處可學
    孩子們又該具備與運用怎樣的素養,來應對變化中的社會?「無界」學習的潛力是什麼?更交互、更平等、更個性化、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會開啟嗎?打破界限之後,我們面臨哪些挑戰?對此,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認為,「無界學習」是一個值得當下所有教育學者和家長學生共同去研究的一個概念。
  • 顧明遠:課程綜合化,就是要讓兒童看見完整的世界
    合肥市包河區教育體育局副局長、合肥市屯溪路小學校長陳罡正陪同顧明遠參觀校園,並向顧明遠介紹該校的校園文化和課程改革合肥市屯溪路小學博雅課程研究院教師王義妹正結合課堂實例向顧明遠教授介紹如何在一堂課中滲透多學科教學新安晚報 安徽網(www.ahwang.cn)訊  今天,合肥市包河區舉行「
  • 顧明遠:英語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是改革方向
    顧明遠:英語社會化考試、一年多考是改革方向 2014-05-19 13:14:33>來源:齊魯晚報作者:責任編輯:李歡   18日,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表示
  • 現代教師應當了解教育新理念
    為此記者採訪了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顧先生就該書出版的意義以及對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些看法愉快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記者: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在新的時代,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必將發生巨大變革,引起人們諸多觀念的變化。請問顧先生,人們對教育理念、特別是教師對教育的理念將面臨哪些重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