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1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顧明遠: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以下為視頻講座全文:
老師們、朋友們:大家好!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是一場災難,使經濟社會發展受到損失,人們的生活被打亂,教育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抗疫戰鬥也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經驗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使我們認識到人命的可貴和與病毒戰鬥的無私的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抗疫表彰大會上所說的:「生命至上」「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會再來。」因此,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生命。這就為我們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健康是生命的基礎。一個人沒有健康,還能做什麼?建國之初,毛澤東主席就說:「健康第一。」以後又說了許多次。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再一次提出「健康第一」的號召,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但是今天,我們孩子們的健康狀況值得我們擔憂。就拿近視眼來說,高中生中幾乎百分之七八十是近視眼。我們小時候在油燈下做作業,卻很少有近視眼。現在燈光亮了,反而近視眼多了,可見不是燈光的問題,而是過重的學業負擔的問題。我們小時候生活很艱苦,每天只是粗茶淡飯,很少聽說患糖尿病,現在患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年輕。現在年輕人生的都是富貴病、現代化病。因此,少年兒童的健康,值得我們關注。它關係到少年兒童的成長,關係到民族的未來。
健康,不只是生理的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一個健康的人,包括身體、心理兩個方面。身體健康了,心理不健康更加可怕。違反社會行為的人一般都是沒有健康的心理,心理被扭曲了,缺乏健全的人格。現在各國教育都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中很重要的因素是社會情緒,就是對社會的理解、尊重他人,善於與他人交往、溝通、合作。這種社會情緒對一個的人生來講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社會情緒才能事業成功、生活幸福。
但是,當前許多家長只知道讓學生學習知識,重智輕體、重智輕德,忽視情緒能力的培養,使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扭曲的心理。兒童的自我中心、性格孤僻、缺乏同情心、寬容心,都是不良教育的結果。這種情況十分令人擔憂。
因此,學校要加強生命教育。教育我們的孩子尊重生命、尊重人類、尊重他乏、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生命教育不僅僅關注個人的生命,而是要尊重一切生命。人類要保護大自然,保護動植物,遵循自然規律,堅持可持續發展。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是一個現代文明社會人應有的品質。
我曾經講過,從生命發展的視角來說,教育的本質可以概括為: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提升生命的價值。教育對個體來說,提高生命的質量,就是使個體通過教育,健康發展,提高生存能力,從而能夠生活得有尊嚴和幸福;提升生命價值,就是使個體通過教育,提高了思想品德和才能,從而能夠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有價值的貢獻。人都要實現「人生價值」。人生價值是什麼?就是要對社會、對人類、對自然做出一點貢獻。人的價值總是體現在與他人、他事的關係中。在人類社會中孤立的自我價值是不存在的。
生命教育對於中小學來講,最重要的是要為各個孩子設計適合他們發展的學習環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他們自我感知、自我控制、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以及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和開朗活潑的性格。學校也好,家庭也好,要重視學生的全面健康的發展,科學育人。要充分認識和相信學生的能力,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由成長。有些學校開展生涯教育,幫助學生認識人生。生涯教育不是幫助學生設計人生,而是讓學生了解人生,了解人生需要面對的種種問題,使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能夠把握自身的發展。
學挍要加強科學教育,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國民的科學素養。講究個人衛生。這次抗疫戰鬥,實質上是進行了一次全民個人衛生大普及,開展了全民衛生愛國運動。我們要讓每一位青少年養成講究個人衛生的好習慣:不隨地吐痰,不隨地扔棄髒東西;勤洗手,防汙染;多運動,強體質;注意合理營養,營造一個清潔衛生的生活學習環境。
學校的管理要有所改變。學校要總結這次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經驗,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樹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建設健康的校園;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了解學校工作的動態,改進學校工作;實施開門辦學,加強學校與社會、家庭的聯繫,爭取社會和家庭對學校工作的支持。校長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上,深入課堂、深入教師、深入學生。總之,學校是育人的地方,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促進學生的成長,教師的發展。
本文為顧明遠先生於2020年9月15日晚在《生命與健康教育創新實踐》案例徵集與公益調查啟動會上的發言。
原標題:《【觀點】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