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

2020-12-25 澎湃新聞

【觀點】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

2020-09-21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顧明遠: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以下為視頻講座全文:

老師們、朋友們:大家好!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是一場災難,使經濟社會發展受到損失,人們的生活被打亂,教育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抗疫戰鬥也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經驗和寶貴的精神財富,使我們認識到人命的可貴和與病毒戰鬥的無私的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抗疫表彰大會上所說的:「生命至上」「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會再來。」因此,要不惜一切代價保護生命。這就為我們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健康是生命的基礎。一個人沒有健康,還能做什麼?建國之初,毛澤東主席就說:「健康第一。」以後又說了許多次。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再一次提出「健康第一」的號召,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但是今天,我們孩子們的健康狀況值得我們擔憂。就拿近視眼來說,高中生中幾乎百分之七八十是近視眼。我們小時候在油燈下做作業,卻很少有近視眼。現在燈光亮了,反而近視眼多了,可見不是燈光的問題,而是過重的學業負擔的問題。我們小時候生活很艱苦,每天只是粗茶淡飯,很少聽說患糖尿病,現在患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年輕。現在年輕人生的都是富貴病、現代化病。因此,少年兒童的健康,值得我們關注。它關係到少年兒童的成長,關係到民族的未來。

健康,不只是生理的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一個健康的人,包括身體、心理兩個方面。身體健康了,心理不健康更加可怕。違反社會行為的人一般都是沒有健康的心理,心理被扭曲了,缺乏健全的人格。現在各國教育都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核心素養中很重要的因素是社會情緒,就是對社會的理解、尊重他人,善於與他人交往、溝通、合作。這種社會情緒對一個的人生來講非常重要,有了良好的社會情緒才能事業成功、生活幸福。

但是,當前許多家長只知道讓學生學習知識,重智輕體、重智輕德,忽視情緒能力的培養,使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扭曲的心理。兒童的自我中心、性格孤僻、缺乏同情心、寬容心,都是不良教育的結果。這種情況十分令人擔憂。

因此,學校要加強生命教育。教育我們的孩子尊重生命、尊重人類、尊重他乏、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生命教育不僅僅關注個人的生命,而是要尊重一切生命。人類要保護大自然,保護動植物,遵循自然規律,堅持可持續發展。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尊重生命、尊重自然,是一個現代文明社會人應有的品質。

我曾經講過,從生命發展的視角來說,教育的本質可以概括為: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提升生命的價值。教育對個體來說,提高生命的質量,就是使個體通過教育,健康發展,提高生存能力,從而能夠生活得有尊嚴和幸福;提升生命價值,就是使個體通過教育,提高了思想品德和才能,從而能夠為社會、為他人做出有價值的貢獻。人都要實現「人生價值」。人生價值是什麼?就是要對社會、對人類、對自然做出一點貢獻。人的價值總是體現在與他人、他事的關係中。在人類社會中孤立的自我價值是不存在的。

生命教育對於中小學來講,最重要的是要為各個孩子設計適合他們發展的學習環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他們自我感知、自我控制、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以及與人交往溝通的能力和開朗活潑的性格。學校也好,家庭也好,要重視學生的全面健康的發展,科學育人。要充分認識和相信學生的能力,組織各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由成長。有些學校開展生涯教育,幫助學生認識人生。生涯教育不是幫助學生設計人生,而是讓學生了解人生,了解人生需要面對的種種問題,使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能夠把握自身的發展。

學挍要加強科學教育,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國民的科學素養。講究個人衛生。這次抗疫戰鬥,實質上是進行了一次全民個人衛生大普及,開展了全民衛生愛國運動。我們要讓每一位青少年養成講究個人衛生的好習慣:不隨地吐痰,不隨地扔棄髒東西;勤洗手,防汙染;多運動,強體質;注意合理營養,營造一個清潔衛生的生活學習環境。

學校的管理要有所改變。學校要總結這次疫情期間線上教學的經驗,堅持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樹立「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建設健康的校園;利用人工智慧、大數據了解學校工作的動態,改進學校工作;實施開門辦學,加強學校與社會、家庭的聯繫,爭取社會和家庭對學校工作的支持。校長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上,深入課堂、深入教師、深入學生。總之,學校是育人的地方,要把育人放在第一位,促進學生的成長,教師的發展。

本文為顧明遠先生於2020年9月15日晚在《生命與健康教育創新實踐》案例徵集與公益調查啟動會上的發言。

原標題:《【觀點】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其核心在於教育理念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我對生命教育沒有研究,但是我覺得,教育的本質就是生命教育。教育是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的社會活動,是人類生存發展、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徑。
  • 顧明遠:對教育本質和教育價值觀的再認識
    2020年4月22日下午,明遠教育書院名譽院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在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舉辦的第一期「太炎教育雲端講堂」上做了題為「對教育本質和教育價值觀的再認識」的學術報告。講座伊始,顧明遠先生首先基於「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觀念的轉變、事業的發展、制度的創新和科研的繁榮。顧先生指出,在這個大時代、大背景下,總結過去、展望未來,思考教育本質和教育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 觀點|顧明遠:教育信息化改變人才培養方式
    日前,以「教育未來因A.I.而能」為主題的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表示,今年春天,一場突然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降臨,使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受到損失,教育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抗疫期間居家學習,也給教育改革帶來了契機,促進了教育信息化。許多教師在網上教學,創造了許多經驗,學校在教育管理上也創造了新的經驗。居家學習促進了教育信息化、個性化,是教育信息化一次大演習。
  • 顧明遠:對教育本質的新認識
    原標題:對教育本質的新認識 前不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一份新的研究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教育要以人文主義為基礎,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 《反思教育》(下面簡稱報告)面對世界新的挑戰,提出教育應負的責任和教育的變革,提出要重新定義知識、學習和教育。總的精神如報告導言中說的:教育應該以人文主義為基礎,以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為可持續的未來承擔共同責任。
  • 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培養思維,培養思維的最好場所是課堂
    儘管從基礎教育發展規模上看,我們基本上已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是我國教育事業在新時代中面臨新挑戰和新要求,當前的問題主要是如何提高教育質量。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顧明遠認為,教育的本質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而課堂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最好場所。
  • 著名教育學家顧明遠:「我把一生獻給教育」
    [摘要]在2008年北京師範大學舉辦的顧明遠從教60周年慶典上,他曾說,要感謝他的學生,是學生給予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他對自己的學術成就總是寥寥數語帶過,但談起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就會侃侃而談。而且無論是教育理論,還是教育問題,總是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敘述。在2008年北京師範大學舉辦的顧明遠從教60周年慶典上,他曾說,要感謝他的學生,是學生給予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 顧明遠: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民小編說 2020年的疫情,既是一場對生命的考驗,也為我們每一個人上了一堂健康教育課。對於教育者來說,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我們應該如何通過教育,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提升生命的價值?一起來聽聽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名譽院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的看法。
  • 生態教育 | 對教育的四個觀點
    浙派教育知名專家問:您反覆提倡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等觀點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座右銘因此我想說說我國的教育究竟該何去何從。問:您提出要從社會角度理解教育問題,能簡單介紹一下嗎?顧明遠:我想談的第一個問題是:就教育論教育不可能化解教育問題。首先,教育的矛盾是社會問題的反映。不可否認,現在社會中存在分配不公。
  • 【觀點】顧明遠:為什麼教育改革越深入,我們越要「溫習」蘇霍姆林...
    顧明遠: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他說:「 所謂和諧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動的兩種職能配合起來,使兩者得到平衡:一種職能就是認識和理解客觀世界,另一種職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現,自己的內在本質的表現,自己的世界觀、觀點、信念、性格在積極的勞動中和創造中,以及在集體成員的相互關係中表現和顯示。」他還提出:「和諧的教育就是發現蘊藏在每個人內心的財富。…… 就是使每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 顧明遠:中國教育發展新時期,仍需轉變應試教育觀念|新中國70周年...
    所以,我國的教育法律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界面新聞:這70年來,有哪些重要的轉折點?顧明遠:第一個轉折點是1985年,此前是我國教育恢復時期,此後則進入了教育大發展時期。顧明遠:如果從全世界來看,教育的投入已佔到5%以上,但我們現在還是4%,所以國家需要增加教育投入,才能促進教育優先發展。但實際上,最近這幾年的投入水平還是在提高的,教育投入佔GDP比重已經超過4.2%。從總量來講,已經達到4萬億元人民幣。
  • 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18篇精美文章,帶你了解生命教育
    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健康人、優秀人和幸福人。《教育部文件中首次出現生命教育,疫情時期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全國100個生命教育工作室共同推動生命教育》每天一點點,生命大改變。7.《中國教育電視臺生命教育專題採訪!》
  • 教育的本質(三):教育的本質是真善美
    是教育發現了世界存在著的真善美。藝術的本質,是真善美。人的本質,是真善美。世界的本質,是真善美。這個問題乍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是在一次國際教育會議上,留美博士黃全愈教授請教一位英國的教育家,卻沒有下文。可見,這個問題並不那麼簡單。教育,是生命的延續、文明的階梯、智慧的橋梁、人性的發展、文化的承載、精神的追求。
  • 顧明遠:第二個教育100年,全社會要轉變教育觀念,培養現代化的新人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改變了整個社會既定的發展軌道,也給教育帶來了極大的衝擊。為應對疫情,教育部出臺「停課不停學」系列文件,在線教育迎來蓬勃發展。新變化,為教育提出了新挑戰、新問題,也創造了新趨勢、新機遇,創新火花持續迸發,於變局中開新局成為2020教育發展的著力點。
  • 沒了生命,教育還有什麼意義?
    經濟停擺下行,學校停課,每個人的身心都面臨挑戰……近日不停接到父母家長的求助,疫情把孩子憋壞了,也把家長折騰瘋了。正趕上要做系統的線上父母課堂,於是我就開始了系統的調研和準備,尤其是針對學校的老師和家長。因疫情調整的教育學習方式,對孩子學習、對親子關係的衝擊大大超乎我的預想。
  • 顧明遠:教育現代化的八個基本特徵
    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記者董洪亮)在近日舉行的「首屆京師教育論壇——區域教育現代化暨全國教育局長峰會」上,中國教育學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把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特徵歸納為八個方面。
  • 父親節牧師談教養子女:教育的本質是生命影響生命
    現在基督教教育被越來越多的教會和基督徒關注,基督徒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有敬虔的生命,所以把孩子送到主日學或者基督教學校。但是,孩子敬虔的生命是從主日學和基督教學校來的嗎?一教會牧師呼籲基督徒更當注重教育的本質: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影響。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當力求活出敬虔的生命。
  • 陳浩武: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對生命的態度
    丨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對生命的態度導致現代化困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原因在於教育。我認為,人類的知識有兩種:一種是人類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之中積累起來的,這種知識我們把它稱之為「科學」。現行的學校教育中,第一種知識備受重視。我不大讚成說我們的教育完全是負教育,它起碼在傳授第一種知識方面是存在意義的,因為這些知識是我們現代生活的基本常識。但是,現行教育體系中,十分缺乏第二種知識。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本質就是面對生命。
  •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思維,培養思維最好的場所是課堂
    儘管從基礎教育發展規模上看,我們基本上已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是我國教育事業在新時代中面臨新挑戰和新要求,當前的問題主要是如何提高教育質量。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顧明遠認為,教育的本質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而課堂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最好場所。
  •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思維,培養思維的最好場所是課堂
    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顧明遠認為,教育的本質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而課堂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最好場所。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顧明遠然而只從技術著眼考慮未來教育是難以解決如何提高教育質量的問題。教育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徑,要從未來時代的發展著眼,從人類未來發展著眼,從教育的本質著眼,從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著眼。
  • 什麼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好習慣的養成和壞習慣的根除,這本來就不應該是個快樂的過程。現在社會經常流行快樂教育的說法,本人非常的不贊同。當然了不贊同快樂教育也不是推崇高壓教育。彼時,不解其意,但從老師眼中的神往······看到一個花花世界,花花世界便是教育的本質。後來,常聽評書先生說,「書中自有百萬兵。」雖沒明白兵書倒背如流的趙括、馬謖為什麼會全軍覆沒,但依然感受到,書中有一種摧枯拉朽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教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