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其核心在於教育理念

2020-12-13 芥末堆看教育

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

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

我對生命教育沒有研究,但是我覺得,教育的本質就是生命教育。教育是傳承文化、創造知識、培養人才的社會活動,是人類生存發展、超越自我的重要途徑。

人類和其他生物一樣,一要生存,二要繁衍,三要發展。要生存就要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要繁衍就要生兒育女;要發展就要教育、學習,把前輩的生產經驗、生活經驗傳授給下一代。而這三者也是分不開的,人類只有不斷發展、創新,才能戰勝惡劣的環境,獲取更好的生存、繁衍的條件。可見教育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性。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人類通過教育,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我的歷史。因此我說,教育的本質就是生命教育。

追求身心的健全發展

其實,自古以來的教育家們都是在追求如何使下一代的生命得到更好的發展。雖然東西方的教育理念不同,但其道理是一樣的。無論是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還是東方的孔子、孟子,都追求人的身心的健全發展。但由於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一方面教育被歷代的統治階級所利用,一方面被壓迫、被統治的階級接受不到應有的教育,教育的本質被掩蓋了,教育成了各種利益集團的工具,忽視了人的生命的發展。

生活即教育

及至文藝復興,批判了神的統治,打破了神權,提倡人權。兒童發展問題逐漸得到教育家、思想家的重視。特別是啟蒙思想家如誇美紐斯、盧梭等都關注兒童的自由發展。

20世紀以來,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杜威主張「兒童中心主義」,提出「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再一次引起對兒童生命發展教育的關注。陶行知先生從他的老師杜威那裡得到啟發,在中國創建「生活教育」,並且把老師的教育理念反轉過來,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他們兩者的理念是一致的,就是關注兒童的生命發展,不過在方法途徑上不同。

轉變教育理念

至於「生命教育」的概念是何時、何人最先提出來的,已無從考證,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如何實施。我覺得,近幾年「生命教育」之所以熱起來,是因為我們現在的教育弊端實在太嚴重,違背了教育的本質,壓抑了兒童的發展。

學生為考試而學習,不是為發展而學習,每天十幾個小時埋頭於沉重的作業負擔之中,身體健康受到傷害,思想品質得不到提高,學生的生命受到摧殘。

現在正要再一次發出「救救孩子」的吶喊! 所以有識之士發出「生命教育」的呼聲,是很自然的事。因此,生命教育不是一種教育模式問題,而是教育理念的問題。我們要通過生命教育來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方法,使我們的孩子幸福生活,健康成長。(來源《北師大基礎教育教材》)

本文轉自新學說,作者顧明遠,編輯何淼。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相關焦點

  • 【觀點】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
    【觀點】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生命教育 2020-09-21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顧明遠:對教育本質和教育價值觀的再認識
    2020年4月22日下午,明遠教育書院名譽院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在杭州師範大學教育學院舉辦的第一期「太炎教育雲端講堂」上做了題為「對教育本質和教育價值觀的再認識」的學術報告。講座伊始,顧明遠先生首先基於「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觀念的轉變、事業的發展、制度的創新和科研的繁榮。顧先生指出,在這個大時代、大背景下,總結過去、展望未來,思考教育本質和教育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 顧明遠: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
    民小編說 2020年的疫情,既是一場對生命的考驗,也為我們每一個人上了一堂健康教育課。對於教育者來說,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我們應該如何通過教育,提高生命的質量和提升生命的價值?一起來聽聽北京明遠教育書院名譽院長、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顧明遠先生的看法。
  • 顧明遠:教育發展的關鍵在於對教育的深刻認識
    這些成績應歸功於黨和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同時也在於各界對教育的認識不斷深化,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 十年來,黨和政府提出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 教育公平是教育工作的重點,其具體表現首先是入學機會的公平,免費普及義務教育,使所有的孩子有學上;同時要創造條件,實現區域內的均衡發展,辦好每一所學校,使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好學,上有質量的學,做到教育過程的公平;最後通過課程和教學改革,給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使每個孩子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展,達到結果的公平。 十年來,教育工作越來越強調「以人為本」。
  • 著名教育學家顧明遠:「我把一生獻給教育」
    他對自己的學術成就總是寥寥數語帶過,但談起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就會侃侃而談。而且無論是教育理論,還是教育問題,總是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敘述。在2008年北京師範大學舉辦的顧明遠從教60周年慶典上,他曾說,要感謝他的學生,是學生給予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 顧明遠:對教育本質的新認識
    原標題:對教育本質的新認識 前不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一份新的研究報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教育要以人文主義為基礎,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 《反思教育》(下面簡稱報告)面對世界新的挑戰,提出教育應負的責任和教育的變革,提出要重新定義知識、學習和教育。總的精神如報告導言中說的:教育應該以人文主義為基礎,以尊重生命和人類尊嚴、權利平等、社會正義、文化多樣性、國際團結和為可持續的未來承擔共同責任。
  • 顧明遠:教育的本質是培養思維,培養思維的最好場所是課堂
    儘管從基礎教育發展規模上看,我們基本上已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是我國教育事業在新時代中面臨新挑戰和新要求,當前的問題主要是如何提高教育質量。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顧明遠認為,教育的本質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而課堂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最好場所。
  • 教育理念:自考校園文化的核心
    所謂自學考試教育理念,就是以個人自學、社會助學和國家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使廣大自考生在德育、智育、體育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自學考試教育理念,是自考校園文化的核心。首先,從淵源來看,自學考試教育理念是自考校園文化的核心。
  • 但漢國: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生命教育實踐
    但是,對於如何開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標怎樣定位,國家並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較為一致的意見。在生命教育的實踐探索中,有一種在黑夜裡尋求光明指引的期待。這種指引應該是源於人的本身素質發展需要和教育的本質屬性來思考。
  • 現代教師應當了解教育新理念
    為此記者採訪了我國著名教育學家、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先生。顧先生就該書出版的意義以及對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一些看法愉快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記者: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在新的時代,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必將發生巨大變革,引起人們諸多觀念的變化。請問顧先生,人們對教育理念、特別是教師對教育的理念將面臨哪些重要挑戰?
  • 「樹人」理念下的生命教育
    放在教育領域來看待,生命價值的意蘊在於關注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存在與發展,在展現其生命特徵的過程中獲得精神上的自由與愜意。以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學校為例,辦學之日起就確立了「樹志、樹德、樹行、樹能」的「樹人」育人理念,努力構建了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生命教育課程之樹,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 蒙臺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
    下面請您能不能簡單概括一下蒙臺梭利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蘇小妹:蒙臺梭利認為並希望教育是幫助生命發展的最重要的工具,用現代的語言來講,教育的目的就是釋放人類最大的潛能。她在幫助孩子釋放生命最大潛能的時候,講究的是和平的教育,她提倡宇宙性的教育。
  • 新教育實驗的核心理念
    新教育實驗是一個以教師成長為起點,以營造書香校園等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教師和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新教育的核心價值。其主要理念分為以下五個方面。核心理念之一: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這裡不是強調「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而是突出「一切人」。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而且要關注教師、關注校長、關注父母、關注一切和教育相關的人。我們不僅要關注分數,更要關注人格、關注心靈、關注生命成長。朱教授認為,沒有教師的發展就沒有學生的發展,沒有家長的發展也沒有學生的發展。
  • 為什麼蒙氏教育在幼兒園如此流行?其核心理念是什麼?
    蒙氏教育,全名蒙臺梭利教育法,於1907年由義大利幼兒教育學家瑪利亞·蒙臺梭利所獨創。作為西方最推崇的教育理念,蒙氏教育距今已有迂百年的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其教學方法的精髓不斷地被提煉和升華,並深受來自世界各地人群的追捧。
  • 生命教育在於喚醒人的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在於喚醒人的生命意識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馮建軍  自殺意味著身體的死亡。其實,身體的消失只是一種表面形式。在一個人決定結束自己生理生命(身體)時,其心靈、精神早已死亡。所以,拯救自殺者,主要不在於改變外部的物質生活環境。生活在富裕環境中的人,依然有自殺的;生活在艱難環境中的人,依然有意志堅強的。問題不在於環境,而在於一個人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生命、對待人生。  自殺者的最大問題就是生命意識薄弱,他們不懂得生命之可貴、可愛,人生之價值、意義。
  • 教育的本質(五):教育,要古為今用;教育,要洋為中用
    其實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以德養善」的教育主張,他已經十分接近教育藝術「求真求善求美」的教育本質了,也真正道出了教育藝術的真諦。這是任何時代的教育思想家都無法比擬的。在今天,如果我們大力發展教育,弘揚教育的強大認知能力,必須重新審視並回到孔子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上來。
  • 《管理學》譚老師(華南農業大學):教育的本質在於教育
    譚老師風採學生不應該為了升學而學習,而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我從事教育行業也有幾年的時間了,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也跟很多的學生交流過,我認為學生不能為了升學而學習,而是要為了學習而學習的,這種理念最重要的在於老師的教育引導,如何教育學生培養一種學習的態度,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喜歡上學習,讓他們哪怕考上了本科和研究生之後還繼續保持著那種學習的衝勁。
  • 現代素質教育最核心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錦視界原創作品 未經同意 不得抄襲人的培育與成長,不在於方法,而在於觀念;也不完全靠勤奮,而主要靠思想。當思想被一種科學的意識所主導,被一種理性的觀念所左右時,人生的命運就會從此改變,生命的軌跡勢必朝成功的方向延伸。每個人的人生,不過是受自己意識觀念支配的、驗證自己設計規劃的實踐過程。要教會一個人掌握知識、擁有學問並不難,而若要教會一個人學會正確地思考人生,掌握人生的哲理並走向人生的卓越,那就十分不易了。
  • 教育的核心在於家庭,家庭的核心在於父親
    既然「家庭」是教育的核心,那置「學校」於何地呢?核心當然只能有一個,家庭是核心,學校就只能是輔助。為什麼學校做不了核心?說起教育,首先想到的就是學校,可為什麼說學校做不了教育的核心呢?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從孩子的角度講,每個孩子的智商是有差別的,雖然智商從85到115都算正常範圍,但算一下的話,上下可是相差35%的,更不要說智商115以上的聰明孩子了。
  • 觀點|顧明遠:教育信息化改變人才培養方式
    日前,以「教育未來因A.I.而能」為主題的2020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表示,今年春天,一場突然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降臨,使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受到損失,教育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但抗疫期間居家學習,也給教育改革帶來了契機,促進了教育信息化。許多教師在網上教學,創造了許多經驗,學校在教育管理上也創造了新的經驗。居家學習促進了教育信息化、個性化,是教育信息化一次大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