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一片在玉壺,他被譽為七絕聖手,李白、王維都是他的好朋友!

2020-12-18 有伴陪你讀詩詞

王昌齡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唐代詩人,他有句「洛陽親友如想問,冰心一片在玉壺」廣為流傳,親朋好友送別時常以這句詩相贈。王昌齡在世時就享有詩名,被譽為「詩家夫子王江寧」,把他比作詩歌中的孔子,後人還稱他為「七絕聖手」。

因為詩名很盛,所以大家都很願意很他交朋友。年輕的時候,他和孟浩然是好朋友,曾經「二人數年同筆硯」。王昌齡和王之渙、高適也有往來,三人還曾留下「旗亭畫壁」的故事(這個唐代詩人只有六首詩存世,卻有兩首是眾人皆知的千古絕唱!)。

王昌齡一生做的官都很小,最大的不過是江寧(南京)縣丞,好友岑參為他赴任踐行時寫了一首《送王大昌齡赴江寧 》。在詩中,岑參不僅表達了離別的悲愴,還語重心長的囑咐王昌齡要愛惜自己的身體,要好好吃飯。

對酒寂不語,悵然悲送君。……惜君青雲器,努力加餐飯。

江寧縣丞也沒做多久,王昌齡就遭到毀謗,別貶為龍標(湖南黔陽)縣尉,好友李白聽說後,痛心疾首,他牽掛著好友的安慰,於是寫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王昌齡因為仕途不順,所以難免也會有歸隱田園、遁入空門的想法,所以他與王維也有共同語言,兩人曾一同遊青龍寺、訪高僧「曇璧上人」,留下一首《同王維集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五韻》:

本來清淨所,竹樹引幽陰。簷外含山翠,人間出世心。 圓通無有象,聖境不能侵。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天香自然會,靈異識鍾音。

常建與王維也相善,常建曾借宿王昌齡舊居,寫了一首《宿王昌齡隱居》: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餘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當然,王昌齡最好最好的朋友,還是孟浩然了。

739年,王昌齡被貶嶺南,740年,王昌齡由貶所回長安,順路去拜訪孟浩然。當時孟浩然背上生瘡剛好,醫生囑咐不能喝酒,不能吃辛辣油膩和海鮮。

但是好友久別重逢,大喜過望,不顧醫生的囑咐,與王昌齡大吃大喝,結果引得舊病復發,回天乏術,上演了一場真實版的「捨命陪君子」。這樣的友情,真的是感天動地

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遊襄陽。時孟浩然疾疹發背,且愈。相得歡甚,浪情宴謔,食鮮疾動,終於冶城南園。年五十二。

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大赦天下,王昌齡在六十五歲時得以離開龍標,被委以淮南某職。

王昌齡在赴任時路過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殺害。同年十月,張鎬因閭丘曉救援不力、貽誤戰機而杖殺了閭丘曉,為王昌齡報了仇。

閭丘曉臨死前哀求:「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在血的事實面前,閭丘曉無言以對,唯有受死。

關注有伴陪你,便是人間好時候

宋詞中最悲傷的詞牌,最經典的四首《聲聲慢》,李清照名列第一!

史上描寫相思最特別的一首詞,讀後令你忍不住笑起來,不信試試!

相關焦點

  • 王昌齡:被低估的七絕聖手,被妄殺的詩家天子
    對於現代人來說,王昌齡絕對是被低估的詩人。他在當時就被稱為「七絕聖手」,在七言絕句方面可以與李白爭輝,《出塞》更是被推為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又被稱為「詩家天子王江寧」。「天子」一詞,在那個時代是絕對不敢隨便稱呼的,可見地位之高。
  •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知道
    盛唐七言絕句之中,寫得最好的人當屬李白,能夠與李白並駕齊驅的則是有著「七絕聖手」之稱的王昌齡。王昌齡,字少伯,曾任龍標縣尉,李白有一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便是這一時期所寫。王昌齡書寫邊邊塞詩場面場面雄闊,氣勢高昂,因此也有「詩家天子」的美譽。
  • 王昌齡被後世奉為「七絕聖手」,他最後是被誰殺死的?
    (一)仕途坎坷詩情長王昌齡,由於生前只做過一些低層小官,除了詩歌留傳的多,其它見諸史籍的資料很少,連祖籍也變得模糊不清,我們估且以他是太原人來對待吧。這個生前仕途坎坷,屢遭迫害的詩人,死後卻因詩歌千年傳唱,而被後人鍾愛,尤其是七言絕句,大氣磅礴,深情別致,只有詩仙李白可與匹敵。於是,後世奉他為「七絕聖手」。
  • 數不清的第一 王維李白王昌齡到底誰配得上古今七絕第一?
    在七言絕句中,李白杜甫二位聖人先不提,王昌齡的出塞詩、杜牧的詠古詩、王維的送別詩都有千古絕唱,評價第一的事情,老街沒有這個水平,這裡單獨說下王維的一首送別詩。
  • 王昌齡很經典的一首七絕,含蓄蘊藉,最後7個字包含一句成語
    王昌齡是唐代邊塞詩人,後人稱其為七絕聖手。他的作品意境深遠,耐人尋味,比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驚豔了世人千年;再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令人熱血沸騰。王昌齡才華不遜於李白,卻歷經坎坷,幾遭貶謫。不過詩人總是披肝瀝膽,被後人不斷稱讚。
  • 李白王維王昌齡,誰能毫無爭議的奪得唐詩七絕第一的桂冠
    很多人會說杜甫,因為杜甫對後世詩人影響最大;也肯定很多人會說李白,因為李白的詩最天才,空前絕後。總之是爭論不休的。先按下這個話題,換一個更容易的回答。在流傳後世的唐詩中,哪一首堪稱唐詩七絕第一呢?顯然,這個問題相比比上面那個更為容易回答。因為不管是李白杜甫還是別的哪一個詩人,總有發揮失常的時候,也有超常發揮的時候。
  • 「一片冰心在玉壺」--記韓國總統在清華大學演講
    特寫:「一片冰心在玉壺」——記韓國總統樸槿惠在清華大學演講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新華社記者 熊爭豔)「一片冰心在玉壺」,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唐詩名句。今天在華訪問的韓國總統樸槿惠,獲贈學者馮友蘭題寫了這句詩的書法。這句詩也傳遞了中國人民對韓國女總統的情誼。
  •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或許是剛進入初冬天氣陰冷的緣故,詩中的「寒雨連江」、「平明送客」、「玉壺冰心」等字眼,使我頓時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聽孩子讀了幾遍,我立刻被這首詩悽寒、孤獨、闊大的意境所吸引,我亦相信,能寫出這樣的詩句,作者一定具有不隨流俗、高潔傲岸的品行。我不由地想知道,王昌齡究竟經歷了什麼,才使他在某一天的早晨,朋友離去之後心中如此傷感,並且寫下了這首不朽的送別之作。
  • 10首精美絕倫的七絕詩,跨越千年而來!
    七言絕句,簡稱七絕,是我國傳統詩歌體裁,源於南北朝樂府民歌,成熟於唐代。由於篇幅短小,所以語句多精煉含蓄,聲律抑揚頓挫,非常適合誦讀吟詠。 從軍行 說起七絕詩,就不能不提王昌齡,這位盛唐時代的七絕聖手。
  • 王昌齡的一首七絕,全文並無一個愁字,卻句句充滿了愁情
    ,王勃送別杜少府,就非常鎮定地說,海內存知己,不要在岔路口淚溼衣衫;王維送別孟浩然,不願老孟太傷心,也安慰對方,白雲無盡時,走了就不要追問。詩仙李白與王昌齡也都曾送別對方,還分別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佳作。而王昌齡的送別詩情深意長,也善於借景抒情。
  • 李白與王維同年出生,都是詩壇巨匠,為啥難以成為好朋友?
    文·段宏剛唐代是屬於詩歌的時代,誕生了許多開宗立派的大詩人,其中,李白(701年——762年)和王維(701年——761年)都很有代表性,李白把豪邁、瑰麗、雄渾的「浪漫主義詩歌」推向了高峰,王維則把空靈、恬淡、閒逸的「山水田園詩」發揮到極致,他們在各自的詩歌領域
  • 歷史上王姓最具影響力10大名人,鬼谷子王詡第二,第一非他莫屬
    9、王昌齡王昌齡,公元698~756年,河東晉陽,即今天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說明了其在七言絕句上的高深造詣。王昌齡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是一個多產詩人,存詩一百七十餘首。
  • 詩仙李白的大美七絕,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上周,臥榻先生做了「七絕聖手」王昌齡的專題。其中提到唐人中做七絕最厲害的兩個人:王昌齡與李白。很多詩友覺得意猶未盡,認為對大詩仙李白不能選擇性忽視。今天,特意滿足大家的胃口。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
  • 詩詞 | 這三首唐詩被譽為「七絕第一」,你覺得哪一首實至名歸
    自唐代以來,七絕名篇佳句甚多,詠史、懷古、議政事、抒抱負、訴幽怨、說友情,題材多樣,精彩紛呈,是詩歌各種體式中最受歡迎的樣式之一。小編今天要介紹三首唐詩七絕,他們都被譽為七絕壓卷之作,即「七絕第一」,你來評判一下,哪一首更好呢?明亮的月光仍和秦漢時一樣照耀著關塞,多少人萬裡遠徵未曾回過家鄉。只要飛將軍李廣還在,絕不會讓敵軍翻越陰山。
  • 這三首唐詩被譽為「七絕第一」,你覺得哪一首實至名歸
    自唐代以來,七絕名篇佳句甚多,詠史、懷古、議政事、抒抱負、訴幽怨、說友情,題材多樣,精彩紛呈,是詩歌各種體式中最受歡迎的樣式之一。小七今天要介紹三首唐詩七絕,他們都被譽為七絕壓卷之作,即「七絕第一」,你來評判一下,哪一首更好呢?明亮的月光仍和秦漢時一樣照耀著關塞,多少人萬裡遠徵未曾回過家鄉。只要飛將軍李廣還在,絕不會讓敵軍翻越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