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唐代詩人,他有句「洛陽親友如想問,冰心一片在玉壺」廣為流傳,親朋好友送別時常以這句詩相贈。王昌齡在世時就享有詩名,被譽為「詩家夫子王江寧」,把他比作詩歌中的孔子,後人還稱他為「七絕聖手」。
因為詩名很盛,所以大家都很願意很他交朋友。年輕的時候,他和孟浩然是好朋友,曾經「二人數年同筆硯」。王昌齡和王之渙、高適也有往來,三人還曾留下「旗亭畫壁」的故事(這個唐代詩人只有六首詩存世,卻有兩首是眾人皆知的千古絕唱!)。
王昌齡一生做的官都很小,最大的不過是江寧(南京)縣丞,好友岑參為他赴任踐行時寫了一首《送王大昌齡赴江寧 》。在詩中,岑參不僅表達了離別的悲愴,還語重心長的囑咐王昌齡要愛惜自己的身體,要好好吃飯。
對酒寂不語,悵然悲送君。……惜君青雲器,努力加餐飯。
江寧縣丞也沒做多久,王昌齡就遭到毀謗,別貶為龍標(湖南黔陽)縣尉,好友李白聽說後,痛心疾首,他牽掛著好友的安慰,於是寫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王昌齡因為仕途不順,所以難免也會有歸隱田園、遁入空門的想法,所以他與王維也有共同語言,兩人曾一同遊青龍寺、訪高僧「曇璧上人」,留下一首《同王維集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五韻》:
本來清淨所,竹樹引幽陰。簷外含山翠,人間出世心。 圓通無有象,聖境不能侵。真是吾兄法,何妨友弟深。天香自然會,靈異識鍾音。
常建與王維也相善,常建曾借宿王昌齡舊居,寫了一首《宿王昌齡隱居》:
清溪深不測,隱處唯孤雲。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茅亭宿花影,藥院滋苔紋。餘亦謝時去,西山鸞鶴群。
當然,王昌齡最好最好的朋友,還是孟浩然了。
739年,王昌齡被貶嶺南,740年,王昌齡由貶所回長安,順路去拜訪孟浩然。當時孟浩然背上生瘡剛好,醫生囑咐不能喝酒,不能吃辛辣油膩和海鮮。
但是好友久別重逢,大喜過望,不顧醫生的囑咐,與王昌齡大吃大喝,結果引得舊病復發,回天乏術,上演了一場真實版的「捨命陪君子」。這樣的友情,真的是感天動地
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遊襄陽。時孟浩然疾疹發背,且愈。相得歡甚,浪情宴謔,食鮮疾動,終於冶城南園。年五十二。
安史之亂爆發後,玄宗大赦天下,王昌齡在六十五歲時得以離開龍標,被委以淮南某職。
王昌齡在赴任時路過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殺害。同年十月,張鎬因閭丘曉救援不力、貽誤戰機而杖殺了閭丘曉,為王昌齡報了仇。
閭丘曉臨死前哀求:「辭以親老,乞恕」,鎬曰:「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乎?」在血的事實面前,閭丘曉無言以對,唯有受死。
關注有伴陪你,便是人間好時候
宋詞中最悲傷的詞牌,最經典的四首《聲聲慢》,李清照名列第一!
史上描寫相思最特別的一首詞,讀後令你忍不住笑起來,不信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