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喪葬禮儀都有哪些步驟?18個步驟體現傳統文化,與迷信無關

2020-12-16 泥腿看客

清明時節祭祀祖先,那我國古代喪葬禮儀有什麼過程?三分鐘了解

又到清明節,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是掃墓祭祖的肅穆之節。當我們祭祀祖先時,我們是否想到祖先仙逝時是按照什麼禮儀呢?這就是我國喪葬禮儀。

定義

我們每個生活在網絡時代的人,每次提到喪葬時,都感覺這是一個很忌諱的詞,也是很晦氣的詞句。其實喪葬是一種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傳統文化的「集大成」。從遠古時代到現在,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喪葬禮儀,地域民族不同,喪葬禮儀也不同。在古代王朝中,喪葬禮儀更多體現是一種孝道的禮儀,是生者對逝者禮節,於是形成一種禮節制度及道德上的規範。

我們從歷代王朝古墓中,就能看到古代先人在喪葬禮儀上的重視程度,這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生命的禮儀,也是人們對生命的尊重。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喪葬禮儀雖然有所簡化,但中國元素依然保留,這既是善待逝者,也是撫慰生者。

傳承

我國古代喪葬禮儀源於《周禮》,歷代雖然有所變化,但基本內容及禮儀方式並沒有改變。魏晉社會動蕩以後,我國古代迎來一個很長穩定繁榮期,後來進入隋唐時代,四百多年社會混亂局面已基本結束。

唐朝初年,李世民文治武功很厲害,也是一個極力構建法治與禮制的皇帝。比如《唐律》,在禮制方面制定了《貞觀新禮》,唐玄宗後來還增加了一個《大唐開元禮》,唐朝制定的這些禮儀中就包括喪葬禮儀。把喪葬禮上升到王朝用制度來規定,可見我國古代對喪葬禮儀的重視。

唐朝滅亡進入五胡亂華時代,雖然中國處於各個政權割據,動蕩不安,民眾生活困苦不堪,一些書籍丟失或者損毀,關於古代祭祀禮儀在此期間有過停頓。

但宋朝建立後,此朝代在經濟文化上高度發達,而且對待文官相當寬容,因此宋朝整理出很多典籍古書,這一點值得肯定。比如《資治通鑑》、《文苑英華》、《全唐文》等書籍編輯完成,特別是到了南宋時期,出了一代儒學大師朱熹。朱熹的理學中有許多關於喪葬方面的論述及規範,這些都記錄在《朱子家禮》中。

《朱子家禮》涵蓋的內容很廣泛,而且在南宋時期推廣也最多,被大多數人所接受,此書分為《通禮》、《冠禮》、《昏禮》、《喪禮》、《祭禮》五卷。既包括人們日常生活,又有人們生老病死。朱熹的書,也為後來明清兩朝廣泛推崇,成為後來民眾禮制尊崇的依據。

元朝時雖然進行了廣泛的漢化,但元朝皇家的喪葬並沒有遵循南宋留下的禮制,這是元朝蒙人的自己的風俗。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由於從小艱苦生活,他特別尊崇「孝禮」,而且親自撰寫祭文範本要求全國推行:

「維某年某月某朔某日,孝孫某闔門眷屬,告於高曾祖考妣靈曰:昔者祖宗相繼,鞠育子孫,懷抱提攜,劬勞萬狀。每逢四時交代,隨其寒暖,增減衣服,撙節飲食。或憂近於水火,或恐傷於蚊蟲,或懼罹於疾病,百計調護,惟恐不安,此心懸懸,未嘗暫息。使子孫成立,至有今日者,皆祖宗劬勞之恩也。雖欲報之,莫之所以為報。茲者節屆春夏秋冬天氣,將溫熱涼寒,追感昔時,不勝永奠。謹備酒餚羹飯,奉闔門眷屬以獻。尚饗!」

明朝喪葬禮儀在繼承宋朝的基礎上,也有自己的特點,比如皇帝或者皇后駕崩初喪,全國每座寺廟都要敲鐘三萬次,而且明朝還有朱升寫的《齋戒文》很詳細,也帶入宗教色彩。

明朝在祭祀齋戒中,齋戒者祭祀天地、祖先及其他神明前數日(通常是三日)在停止食用葷食(用蒜、韭、蔥等香辛料烹製的菜餚,並非禁止吃肉),停止飲酒,停止性生活。不僅如此,還對齋戒者的行為規則做出了規範:「戒者禁止其外,齋者整齊其內。沐浴更衣,出居外舍(即到專門的齋戒住宿場所居住),不飲酒,不茹葷,不問疾,不弔喪,不聽音樂,不理刑名,此則戒也。嚴畏謹慎,苟有所思,即思所祭之神,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精白一誠,無須臾間,此則齋也。」此風俗在華人圈中還有所保留。

內容

那麼我國喪葬禮儀都有哪些步驟呢?

朱熹在《朱子家禮》中把喪葬分成若干步驟,僅安葬之前就有初終(病人一斷氣稱作初終)、沐浴、襲、奠、為位、飯含、靈座、魂吊、銘旌、小斂、大殮、成服、朝夕哭奠、上食、吊、奠、賻、聞喪、奔喪等步驟,這些步驟需要規定的天數完成。

按照皇家喪葬的禮來看,主要有18個步驟:

1.初終:病危的人斷氣後叫「初終」,此時人要在正室、正寢內。

2.復:這是為死者招魂的一種儀式。招魂時由復者拿著死者的衣服,一手執腰,向幽冥的北方,拉長聲音高呼死者的名字。

3.殮:復後把死者遺體安放在正寢南窗下的床上,用角柶插在死者上下齒之間,把口撐開,以便日後飯含,叫作楔齒。

4.命赴:派人向死者的上級、親屬和朋友報喪。

5.弔唁:親友接到訃告後即來弔喪,並慰問死者家屬,叫作唁。

6.銘旌:在堂前西附用竹竿挑起明旌,上書「某某之柩」。

7.沐浴:先在堂前西階前西面的牆下掘坎為灶,把洗米水燒熱,為死者潔身,又要為死者櫛發,修剪指甲,然後把這些東西再埋入坎中。浴罷把水倒在坎中。

8.飯含:就是把珠、玉、米等物放在死者口中。

9.設重:也叫設燎重。製作一塊木牌,放在堂前庭中,大小也以也死者身份分等級,其作用就是暫時代替神主牌位,象徵死者亡靈。

以上9項禮儀都要在初終一天內完成。

10.小殮:一般在人死亡後第二天,要正式穿著入棺的壽衣,這叫小殮。

11.大殮:死亡第三天舉行入棺儀式,稱為大殮。

12.成服:即殯之後,死者家屬分別按血緣關係的遠近,穿著不同等級的喪服,叫成服。

13.朝夕哭、奠:成服後到下葬前,每天一早一晚要在殯所哭奠,稱朝夕哭、朝夕奠。遇賓客來弔唁致奠,主人也要答拜迎送,哭踴如儀。

14.筮宅、卜日:請人佔卦選擇墓地葬所和下葬日期。

15.既夕哭:在下葬前兩天的晚止,在殯所對靈柩作葬前最後一次哭奠,稱既夕哭。

16停靈:.遷柩下葬前一天,先把靈柩用靈車遷入祖廟停放。

17.發引:即下葬之日柩車啟行,前往墓地。

18.下葬:在墓地上先前挖掘好的墓壙,並鋪墊石灰、木炭,樹碑壙前。如有墓室,亦已先成。靈車到達墓地,抬下靈柩,又有祭奠。

發展

我國喪葬禮儀在近現代以來已經進行了簡化,比如胡適提出9個步驟,已經與我國古代喪葬禮儀完全不同。胡適本是一個長期在外國留學的人,他怎麼能理解悟透中國的喪葬禮儀呢?在古代官員父母去世,都有守孝三年之說,估計胡適沒經歷過。

1928年,蔡元培和薛篤弼在制定禮制時,對喪俗也進行了簡化,這項簡化禮制基本保留了中國傳統元素,比胡適制定要強很多。

很多人認為喪葬禮儀是封建迷信,這種認識有些片面。任何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喪俗,像信奉基督教的國家和伊斯蘭教的國家,喪俗更繁瑣。而我國的喪俗,每一個環節都體現一種傳統文化,並非宗教儀式。

歡迎各位看官批評指正,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彝族傳統有哪些節慶?傳統的婚姻禮儀有哪些?
    作為禮俗民族,彝族有哪些傳統的人生禮俗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講一講吧!法國著名人類學家阿諾爾德·范熱內普是研究禮儀的代表性人物,他認為首先應將禮儀分為感應性禮儀兩類,「感應性」和「感染性」的概念源於對弗雷澤「交感巫術」和「接觸巫術」概念的比較。
  • 喪葬文化該被廢除嗎?看看北大教授怎麼說
    但是,喪葬文化在現代社會受到了抵制,有部分人認為傳統的喪葬文化過於迂腐、繁雜,是封建社會遺留的產物,他們大力呼籲廢除喪葬習俗。對此,北大教授吳飛作出了回應:「沒有傳統喪禮,中國文化就徹底沒了希望」。
  • 知識分享:傳統的喪葬禮儀和所謂的門當戶對是什麼?
    特別是在統治階級內部,通婚範圍都有嚴格的等級限制。  《國語·越語上》記載,吳、越爭霸戰爭中,越國戰敗,越王勾踐被吳國俘虜。越國大夫文種帶了大批財寶和許多姑娘去吳國求和,"願以金玉、子女賂君之辱"。  015■傳統的喪葬禮儀  喪葬禮儀是人結束了一生後,由家屬、鄰裡、友人等進行哀悼、紀念、評價的儀式,同時也是殮殯、祭奠、安葬的儀式。  中國傳統的喪葬禮儀包括居喪禮儀和安葬禮儀,居喪禮儀還可分為喪禮、喪服禮制以及"諡"禮。
  •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你知道古代有哪些禮儀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範,中國向來被稱為「禮儀之邦」。那在古代都有哪些禮儀嗎?中國古代有「五禮」之說,祭祀之事為吉禮,冠婚之事為嘉禮,賓客之事為賓禮,軍旅之事為軍禮,喪葬之事為兇禮。民俗界認為禮儀包括生、冠、婚、喪四種人生禮儀。實際上禮儀可分為政治與生活兩大部類。
  • 傳統墓碑上對聯刻字內容寓意豐富,是一種獨特喪葬文化
    自古以來,中國人便十分重視喪葬禮儀文化,對於逝者的身後事處理,要按照特定的程序和禮儀,隆喪重禮,重斂厚葬,由此造成了流傳上千年的土葬厚葬之風。「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喪葬禮儀不僅是個體生命終結的儀式,也是體現孝道倫理的一種社會禮儀。
  • 在中國喪葬文化裡,棺材的選擇有講究,5種不同顏色對應不同人
    前言:穿過歷史文化的長廊就會看到華章美服的服飾,會看到悠悠古韻的戲曲,會看到彰顯智慧的建築。可文化走到如今,有些成為了避諱,不再談論。對於殉葬則是個避諱的話題,也是個謎題。01 喪葬文化中國流傳五千年的文化,其中最受重視的就是禮儀,而眾多禮儀當中,喪葬是最重要,也是最特殊的一環。
  • 禮儀文化:淺談中華傳統禮儀,何為「五禮」?何為「九拜」?
    禮儀起源可追索到殷周之際,周公制禮作樂,就提出了禮治的綱領。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和上古禮制的淵藪,《儀禮》、《周禮》、《禮記》先後被列入學官,隨著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禮樂文化自然成為了東方文明的重要特色。毋庸置疑,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了解中國禮儀文化。
  • ...吃這道餐的禮儀?講究食用一道菜的每一個步驟?_澎湃新聞-ThePaper
    您提到的使用筷子都需要禮儀,那我想知道古代每道美食的誕生是不是都伴隨了吃這道餐的禮儀?講究食用一道菜的每一個步驟?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玉文化與喪葬傳統的碰撞,葬玉有哪些講究?
    在隨葬品中,除了日用的陶器、銅器、石器及牲畜等等以外,作為隨葬品的玉器最引人注日,其玉器不僅是身份的象徵,代表著高規格的禮遇,也是祖先和鬼神觀念產生之後,人們對喪葬制度的態度和要求的直接體現。西晉葛洪在《抱樸子》中寫到:「金玉在九竅,則死人為不朽」,句話寫出了當時人們使用葬玉的目的。
  • 國學知識:古代的禮儀文化
    何謂古代婚姻的"六禮"  六禮,是古代的婚姻禮儀。以六禮為代表的婚姻禮儀,是古代婚姻禮制的主幹,在我國延續了2000多年。  "六禮",早在周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六禮的名稱分別是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 中國傳統的喪葬都有那些忌諱?
    原標題:中國傳統的喪葬都有那些忌諱?中國傳統的喪葬後事處理,為了尊重祖先,形成了一些理念和操作上的禁忌。如果不顧這些禁忌就昭示著不吉利,同時也是對逝者的不敬。各地不一,不可一概而論(來源網絡,僅供參考)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
  • 見面還說「久仰」嗎 專家:傳統習俗禮儀依然可用
    禮儀專家  許多傳統不代表「朽木不堪」  對此,上海市禮儀協會相關負責人唐子淵表示:「禮儀用語等是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積澱和再現,是體現民族認同感。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本位文化,不能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而忘記自己的本位文化。」
  • 人為歌聲以助哀:《詩經》中的悼亡詩,體現周代的喪葬禮俗
    《周禮》中有:"以喪禮哀死亡。"周禮作為中國禮儀的起源,共有"五禮",且對中國古代禮儀的形成影響至深,其中的"喪禮"是中國上古先民的喪葬禮俗,是對中國"事死如事生"觀念的體現,表達的是對生命終結時的恭送情懷,也是對於人生最後階段的高度重視。並以禮儀喪俗的形式,強調了對個體生命的尊重,肯定了生命的價值,是對個體生命一生行為品質的總結。
  • 並非迷信,有五點原因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對聯」,是我國傳統文化之一,又可以稱為楹聯或對子。可以寫在紙、布、柱子、竹子、木頭上等,主要特點就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大家熟知的春聯、楹聯、桃符,就是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對聯種類。在大多數人的常規認知中,都會認為寫對聯只是文人的雅趣。事實上在我國民間,對聯也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文化載體。
  • 廬陵喪葬禮儀概覽
    關於廬陵喪葬禮俗,在歷史資料中有較為全面粗略的整理,其中羅列了喪葬的各種儀式,但缺乏對禮儀過程的細緻記載,只能知其大概。筆者先後四次到廬陵地區各區縣進行田野調查,並實地參加了兩次葬禮,掌握了大量廬陵喪葬禮儀的實況資料。
  • 杭州做人流都有哪些步驟
    核心提示:杭州做人流都有哪些步驟?現在做人流手術已經逐漸成為一種女性避孕的一種趨勢,在面對意外懷孕的這種前提下,很多女性都會選擇人流手術,但是有很多的女性對於做人流手術的步驟並不是很清楚,在做手術前往往顯的不知所措,杭州紅房子婦科醫院的專家指出,做好術前的準備,清楚手術的步驟對於手術的順利進行是非常有必要的,那麼杭州做人流都有哪些步驟呢,我們聽一家專家是怎麼說的吧。
  • 北大教授:沒有傳統喪禮,中國文化就沒了希望
    新時代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變革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禮節的看重可謂是無與倫比、獨一無二的,「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從遙遠的商朝起,中國就被稱為禮儀之邦。在古代的禮節中,喪禮與葬禮都是極為重要的。喪禮是對已故的逝者最好的懷念與尊重,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應該丟掉其傳統精華。
  • 傳統的喪葬習俗你都知道些什麼?
    在普遍實行火葬制度之後,我們在文中所介紹的一些喪葬民俗,只是作為我們認識和了解我們的先人在過去的生活狀況的一個個側面,在現實中則往往不復存在。 人死後的一切喪事儀式已經成為一種類似於宗教的傳統和形式在民間流傳。
  • 國學知識:古代的風俗禮儀有哪些?
    準備行封禪禮時,那些儒生議論紛紛,有人說古代天子封禪要用蒲裹車輪的"蒲車",以免損傷山上的土木草石;有人說要掃地而祭,下鋪用麥秸做的席。所說互相矛盾,難以實施,秦始皇由此將隨從的儒生全部撤退,自定封禪的儀式。  封與禪一般都是同時進行的。但封的儀式重於禪的儀式。這是因為天在上,地在下,人們認為天為陽,地為陰,天高於地。
  • 農村喪葬文化八種「叫法」,年輕人大多很陌生,你了解嗎?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農村喪葬文化八種「叫法」,年輕人大多很陌生,你了解嗎?大家知道中國的歷史文化悠久。特別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很多習俗,至今仍在被沿用。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中國的喪葬文化。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這些文化的不了解。所以有必要進行普及一下。讓更多的中國人民知道,這樣的習俗仍然在。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農村喪葬文化的流程。這一共有八個步驟。每個步驟都代表了對老人的一份特殊意義。農村喪葬文化八種「叫法」,年輕人大多很陌生,你了解嗎?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