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錦詩給她的小迷妹鍾芳蓉寫了一封信,還送了一本書

2021-01-11 教育科學站

今年高考,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鍾芳蓉考出676分好成績。談及未來,鍾芳蓉表示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的影響,想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

近日,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給留守女生送去口述自傳《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一書,並寫信鼓勵她「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樊錦詩(1938年7月-),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北京大學,被譽為「敦煌女兒」,現任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 她主要致力於石窟考古、石窟科學保護和管理研究工作,代表作品有《敦煌石窟》《莫高窟隋代洞窟分期》等,曾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改革先鋒」等稱號,被評為「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1963年,樊錦詩從北京大學畢業,千裡迢迢來到了戈壁大漠深處的敦煌莫高窟。如今73歲的她已滿頭華發,還在為敦煌文物事業殫精竭慮。

她是我國文物有效保護的科學探索者和實踐者,長期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斷代。在全國率先開展文物保護專項法規和保護規劃建設,探索形成石窟科學保護的理論與方法,為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與永續利用作出重大貢獻。

相關焦點

  • 熱點 | 那個報考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孩,收到了「偶像」樊錦詩的禮物
    她說,自己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報考了考古專業。「冷門」的考古圈,人心卻很暖,各地的考古機構和考古工作者紛紛來留言為她加油打氣,還送上心意滿滿的「大禮」:而在這些禮物中,最珍貴的正是來自鍾芳蓉的「偶像」樊錦詩先生。樊先生聽說這件事後,和北京大學顧春芳教授一起,為鍾芳蓉送去了親筆籤名的口述自傳《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這本書記錄了樊錦詩從就讀考古系,到畢業後被分配敦煌,從此與莫高窟結下一生不解之緣的傳奇人生,不僅講述了考古工作者的奮鬥歷程,更詳細全面地介紹了敦煌的歷史和文物保護現狀。
  • 「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我是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
    見面會現場,樊錦詩和顧春芳兩位老師也說起了當年創作這部自傳的契機,採訪過樊錦詩的記者有很多,其中也有不少人提出要為她寫傳記,但樊錦詩都不假思索一一婉拒,「我覺得自己沒什麼可寫的」。直到後來,一些同行、同事、朋友希望樊錦詩寫一部回憶錄,出版社和媒體的朋友也主動約她寫口述歷史。「於是我不得不認真考慮他們的建議。」
  • 676分的留守女孩報北大考古系引網友熱議:她有一個「樊錦詩」夢
    擺在她面前的是一個巨大的難題。旅遊旺季的時候,來敦煌的遊客太多了!莫高窟裡二氧化碳報警器一直響,洞窟外黑壓壓一片排隊的人!眼看著壁畫和塑像一天天變化,樊錦詩心裡著急。從1962年,她第一次來到敦煌勞累奔波半個多世紀,她為敦煌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02 「擇一事,終一生」的樊錦詩,也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1938年樊錦詩出生在北平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 樊錦詩寫信鼓勵留守女生: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最近這個女生的偶像給她寫了一封信來鼓勵她,讓女生非常感動,也引起很多人關注。我們來看看是怎麼一回事。今年有一位高考生引起了很多人注意:湖南留守女孩鍾芳蓉,她考出了之後,她表示自己受到樊錦詩影響,想報北大考古專業。一時之間,很多人都在討論她的選擇。近日,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給這個女生送去了口述自傳——《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同時,樊錦詩還寫信為她送去鼓勵——「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 樊錦詩寫信鼓勵北大考古女孩,這就是真相:孩子遇見誰就會變成誰
    湖南耒陽留守女生鍾芳蓉報考北大考古系一事,在網絡熱搜裡霸榜好多天。有很多網友替她惋惜,覺得農村女孩好不容易考上了北大,為啥不選個有「錢途」的專業?事實證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鍾芳蓉說:「我個人特別喜歡,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鍾芳蓉爸爸回應,她對錢看得很淡。
  • 把考古作為心靈歸處,樊錦詩、鍾芳蓉,跨越60多年的惺惺相惜
    電話的那一頭,鍾芳蓉的父親對記者說,「我們一年就回家一兩次,與她交流得也很少,這方面一直很愧疚。我只知道,父母做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能快樂,只要是她喜歡的事情,就支持她去做。」「考古專業是她自己的選擇」得知女兒成績的那一天,鍾爸爸的喜悅溢於言表。鍾芳蓉的學習一向不用他操心,從初中到高中,女兒皆考取了當地的好學校。
  • 「考古女孩」偶像樊錦詩:一生太短,只夠做一件「事」,愛一個人
    今年4月,本書 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跟隨樊錦詩先生踏上一場紙上敦煌藝術之旅,觀看一個生命個體和千年敦煌的相濡以沫,這本書,推薦每個青少年及家長讀一讀!
  • 鍾芳蓉、樊錦詩、餘華:時間的秘密
    她選擇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後,網上鋪天蓋地都是勸退的聲音,好在這場鬧劇最終以「郭襄過生日」式的團寵送禮鼓勵而結束。大家都好奇為什麼鍾芳蓉放著更有「錢途」的專業不選,偏偏選擇了冷門的考古專業?她在微博上回覆說:「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 2019感動中國樊錦詩:守了半輩子敦煌,又是誰在背後默默守著她?
    2019感動中國給前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的頒獎詞這樣寫到:舍半生給茫茫大漠,從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輩的火,開闢明天的路。半個世紀的風沙不是誰都經得起吹打,一腔愛、一洞畫、一場文化苦旅,從青春到白髮,心歸處,是敦煌。
  • 這個被全國考古界團寵的小女孩,樊錦詩給她寫信了
    不僅如此,小姐姐的偶像樊錦詩也給她寫了信,鼓勵她: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8月2日,留守女生考上北大選了考古專業當事人在微博發文回應報考北大考古專業:大家好,我是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的鐘同學,謝謝大家的關心! 沒想到這麼多人對我報考的考古專業感興趣,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
  • 我很想寫一封信給你
    突然很想寫封信,卻不知道要如何填寫收件人,一個一個的朋友想了又想,挑了又挑,卻沒有找到這封未寫的信的歸宿。回想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寫信,那時剛升入初中,與小學時代的好朋友戀戀不捨的分離,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看誰都有她的影子。
  • 那個報考北大考古專業的留守女生,她的「偶像」樊錦詩有多傳奇?
    她從6年級開始在校寄宿,一月回家一次。高考成績一出,50多位老師連夜進村報喜,村民們也放起鞭炮慶祝。可他不知道,送毛巾手絹是對的,但是樊錦詩並不喜歡花花綠綠的小點點。然而,她沒吭氣,收下了。他又把他認為最好吃的家鄉吃食帶給她——其實並不合這江南姑娘的口味,可是,她也沒說,開心地嘗嘗,吃掉了。她看到了這個男孩子的心。
  • 樊錦詩與彭金章:從來不會說「我愛你」,就是把最好的東西給對方
    水果成熟後,幾個同學可以分到一臉盆。樊錦詩得到自己的那一份後,一個晚上就全吃光了。那次實習沒有結束,由於無法適應敦煌的天氣,加上營養也跟不上,身體嚴重吃不消的樊錦詩,就提前離開了敦煌。1963年畢業分配時,她與同學馬世長被分配到了敦煌。父親擔心女兒身體,就給學校寫了一封信,囑她轉呈,希望學校改派其他體質好的學生去。
  • 敦煌女兒樊錦詩:為保護敦煌文物夫妻分居19年,堅守大漠57載
    作為著名的考古學家,樊錦詩對於這位即將成為自己小師妹的女孩也是關懷備至,不僅將自己的自傳《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相贈,還寄語她堅守理想,不忘初心。長者之風,躍然紙上。而關於樊錦詩先生背後的故事,則更讓人欽佩、動容。
  • 676分考上北大的鐘芳蓉成了「團寵」,北大歡迎,樊錦詩寫信鼓勵
    如果她做出了選擇,就一定會有後續的規劃,因此,鍾先生不僅沒有反對女兒選擇考古專業,還很支持她。,所以報考了考古,對於考古老師對她的鼓勵,她也一併表示了感謝。樊錦詩先生送書寫信鼓勵鍾芳蓉最值得一提的是,繼考古界的老師、北大歡迎鍾芳蓉後,她的「偶像」樊錦詩先生也回應了!
  • 與丈夫分離19年,深居大漠57年 樊錦詩:對敦煌,我盡力了
    她有一個詩樣的名字:樊錦詩。與她名字挨著緊緊的還有三個字叫莫高窟。她本是出生優渥的上海嬌小姐、北大高材生。人生本可以有無數條路,她卻選擇了最艱難的一條:在大漠深處,爬進黑黢黢的洞窟,一待就是將近60年。
  • 82歲「敦煌女兒」樊錦詩:北大才女,一去大漠就是一輩子
    決定重返敦煌的時候,樊錦詩暗下決心,「這一次去敦煌,一定要取得真經回來。」 那時的她覺得,最多也就在敦煌待上三四年吧。誰知,這一去,她在敦煌足足待了58年,吃了五十幾次「李廣杏」。但在她的自傳裡,洗馬君卻看到了不同於大家印象中的樊錦詩,看到了她作為「人」的一面,看到了她的脆弱,看到了她的迷惘。
  • 敦煌女兒樊錦詩:一生擇一事,一事終一生
    這段不長的文字,描繪了一個美好的壁畫世界,深深打動了樊錦詩,不僅讓她對敦煌、考古產生了興趣,由著喜好,樊錦詩考入北京大學,學習考古專業。1962年,她報名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實習,想去看看嚮往已久的莫高窟。在那裡,一個又一個洞窟,雲蒸霞蔚的佛國世界,樊錦詩看了既滿足又震撼。
  • 三毛逝世20周年好友披露她的最後一封信還破譯了她的許多密碼
    記者 黃鶯    1991年1月4日凌晨,著名女作家三毛用絲襪把自己掛在浴室的鐵桿上,走了,並且沒有留下任何遺書,她的死至今依然是一個未解之謎。昨天,長江文藝出版社推出三毛好友、臺灣才子眭澔平的《三毛的最後一封信》,以紀念她逝世20周年。
  • 考古女孩鍾同學的「偶像」樊錦詩先生回信了
    、4次她從6年級開始在校寄宿一月回家一次獨立自強的她考取高分千萬網友也送上祝福:真·全村的希望!  鍾芳蓉說,受樊錦詩先生的影響,以及未來規劃的考慮,她選擇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以後會讀研深造,做考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