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小豆芽育兒記
寶寶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需要做的事情,比如寶寶到了一歲左右的時候就可以咿呀學語,可如果過了這個時間段,寶寶還沒有出現該有的表現,寶媽就應該考慮自己是否少做了什麼?
小李是一位新手媽媽,寶寶現在已經快兩歲了,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女寶寶,最近小李有些憂心,別人家的寶寶2歲已經可以說話了,可自己家的寶寶只會「咿咿呀呀」。
看著寶寶的可愛模樣,小李真擔心寶寶有什麼「毛病」,於是小李帶著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醫生經過一系列檢查,發現寶寶身體非常健康,並沒有什麼問題。
可寶寶現在兩歲了,為什麼還不會說話呢?最後醫生給出建議多和寶寶「溝通」,聽完醫生的話小李有些迷糊,怎麼「溝通」?
其實寶寶學說話,其實是需要一個模仿的,如果家裡人平時很少在寶寶面前說話,寶寶就會缺少模仿的機會,所以寶媽一定要經常和寶寶說話,對給寶寶學習的機會,這樣寶寶才會學會說話。
聽完醫生的解釋,小李好像想到了什麼,自己是一個非常安靜的人,雖然每天都在家裡帶寶寶,可卻很少和寶寶說話,總覺得寶寶還小,什麼都不懂,這或許就是寶寶現在不會說話的原因吧!
95%的寶寶在1歲半之前會說話了,剛開始只是一些簡單詞彙,不過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詞彙量也會增加,說話的吐字也清晰。
如果寶寶到了一個歲以後才才會說話,我們就可以認為寶寶說話晚了,不過寶媽不用擔心,寶寶只要能說話,日後會是可以慢慢學習的。
但如果寶寶超過2個歲還不會說話,寶媽就應該帶寶寶去醫院進行檢查,看看寶寶是否有語言障礙,比如聽力、咽喉、口腔等等是否有問題。
另外,寶媽要記住,寶寶3歲之前的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也是語言發育的黃金時期,寶媽一定要合理利用這段時期。
在這段時間內,寶媽一定要做好功課,給寶寶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做好「溝通」工作。
1. 變成「話癆」
即便寶媽平時非常不愛說話,這個時候我們也要變成「話癆」媽媽。
變成「話癆」並不是一味說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或者和寶寶說家長裡短,我們一定要和寶寶說他感興趣的話。
比如寶寶看見一朵漂亮的花,寶媽可以跟寶寶描述一下這朵花,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味道的,一定要帶有感情,不要無感情平白陳述。
2 懂得積極回應寶寶
雖然寶寶不會說話,但有時候會發出「咿呀」的聲音,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寶媽一定要懂得積極回應寶寶,這樣可以調動寶寶積極性,讓寶寶更愛說話。
如果寶媽不把寶寶的「咿呀」當回事兒,寶寶得不到回應,就會失去愛說話的積極性。
3. 儘可能給寶寶說話的機會
我們可以多問寶寶一些問題,尤其是開放式問題,比如寶寶今天想穿哪件衣服?讓寶寶表達自己的喜好,儘可能讓寶寶自己回答。
或者帶著寶寶外出,讓寶寶看看新鮮的事物,這樣可以提高寶寶說話積極性,寶寶就會想去描述,想去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樣也會增加寶寶說話的機會。
有些寶媽為了讓寶寶儘快說話,可能會給寶寶看電視,希望寶寶跟著電視學習說話,然而這樣的做法並不科學。
2歲之前的寶寶最好不要接觸任何電子產品,2歲以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也不要超過2個小時。
今日話題:你們家的寶寶多大開始說話的?可以留言分享一下!
關注小豆芽,小豆芽幫你更好地照顧自己和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