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半的寶寶走路內八怎麼辦?寶媽別急,兒科醫生有話說

2020-12-23 胖凡媽說育兒

我家二寶一歲半了,一歲兩個月時會走路了,剛會走路那會,為他學會走路歡喜不已,一歲4個月已經走得很穩了,現在能跑了,但我最近發現二寶走路有點內八,因為前段時間集中出牙,現在又是身體生長迅速的季節,頓時心裡有點疑惑,各種擔心也隨之而來,是不是缺鈣?是不是長太快營養跟不上了?

出門的時候又特別留意別家的寶寶沒有這種情況,跟寶媽們交流的時候問了下,有寶媽說他們寶寶之前也有這種情況,現在糾正過來了,於是我趕快請教,寶媽說是寶寶奶奶給寶寶纏腿綁了一段時間才矯正過來了,聽她這麼一說,我也不敢貿然借鑑別人的做法,於是我就去了趟醫院。

風風火火跑到醫院,我的兒科醫生朋友用她專業的知識解了我心中的疑惑:

1、寶寶走路內八字是否正常?

醫生說寶寶走路內八字一般都是正常現象,因為一兩歲的寶寶剛開始學走路,這種現象大多數都是生理現象,不用太過於擔心。醫生又給我說寶寶走路內八字其實是走路的時候雙腳尖向內收的一種姿態,也是為了維持身體平衡的一種生理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內八字的現象大多會自然的消失,一般是在學齡階段六七歲左右。但如果我們發現孩子到了七八歲,這種內八字的姿勢仍然很明顯,或者孩子經常會有走路容易摔跤、走路腿疼等等症狀,兒科醫生建議要帶孩子到醫院進一步的檢查。

2、能不能給寶寶纏腿綁起來糾正?

醫生說確實見到有的老人會通過用包蠟燭包或者綁腿的方式,希望將來孩子能有兩條很直的腿,這種做法其實是不科學的,如果綁的過緊,不僅會影響孩子大運動的發育,還有可能會造成髖關節脫位的風險,所以作為醫生是不提倡的。

3、寶寶走路內八字跟缺鈣有沒有關係?

醫生說由於孩子的骨骼還在發育過程中,四五歲時走路的步態才能固定下來,醫生建議一歲之內,不要補鈣,一歲後可以服用維生素d及魚肝油,多曬太陽,多戶外活動。

4、寶寶缺鈣還會引起腿型變化。

醫生說如果寶寶缺鈣會發生O型、X型腿的現象,還有O型腿在家怎麼判斷:我們讓寶寶把雙腿併攏放好,如果膝關節和踝關節,都同時可以觸碰到一起,就是正常的,如果不能,一般就是有問題的,膝關節不能觸碰到一起就是O型腿,而踝關節不能觸碰到一起,一般就是X型腿。

醫生還提醒:缺鈣的時候給寶寶補鈣一般是要同時補充維生素D的,或者是多曬太陽。

醫生的話告訴我寶寶走路內八字跟缺鈣沒關係,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也不需要採用一些方法去糾正,但如果腿型產生變化寶媽們就要注意了。

其實去完醫院心裡也是感慨萬千,同時也慶幸有個兒科醫生做朋友,幫我釋疑解惑,育兒之路才會走得這麼輕鬆。

胖凡媽寄語:傳播分享育兒經驗,科學育兒,努力成為更好的媽媽!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你對育兒有什麼疑惑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探討。

相關焦點

  • 寶寶一歲半不會走路,全家擔心不已,誰料醫生一句話寶媽哭笑不得
    原創|小豆芽育兒記有些寶寶學什麼都快人一步,也有些寶寶什麼事情都慢半拍,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寶媽先別擔心,畢竟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成長軌跡。一歲半寶寶不會走路,原因真是令人哭笑不得小文是一位新手媽媽,寶寶現在已經一歲4個月,最近小文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眼看一歲半的寶寶居然不會走路。
  • 寶寶走路晚就是笨?聽聽醫生怎麼說,不少寶媽都錯了!
    一個好姐妹家的寶寶快一歲了還不會走路,婆婆每天都念叨著寶寶太笨,別人的家娃10個月都會走了,現在他還站不穩,不過聽寶媽說她家寶寶雖然走路晚,但是說話比別人都要早不少,不到一歲就會喊爸爸媽媽,有時候還會跟著奶奶學說「笨」,所以自己對於婆婆的這種態度非常不滿。
  • 1歲半的寶寶還不會走路,知道真相的媽媽們都驚呆了!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經常有家長諮詢,寶寶1歲半了,還不會走路,扶著走時踮著腳,家長很著急。醫生詳細詢問了情況,家長說平時給寶寶放學步車裡。難怪呢!問題找到了,就是學步車,耽誤了孩子獨立行走。醫生建議家長不要給寶寶使用學步車,讓寶寶自己爬、爬到沙發邊,扶著沙發走,或在離寶寶兩步的距離,家長可以張開雙臂,鼓勵寶寶走過來,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這樣寶寶很快就能自己走啦!對於學步車,權威機構有話說!美國兒科學會強烈建議不應該使用嬰兒學步車,加拿大兒科學會從2004年開始也開始禁止使用嬰兒學步車。
  • 寶寶發燒怎麼辦?兒科醫生來支招
    其實寶寶的體溫升高不能作為疾病的判斷標準,比起溫度計上的數字,寶爸寶媽更應該關注的是寶寶的精神狀態,比如是否精神萎靡,是否哭鬧不止,綜合來決定是否要給孩子吃藥或者就醫。和寶寶發燒必須送醫的情況,她將一一列舉分析,讓家長們學會發燒的正確護理方法,緩解寶寶的不適。9 月 7 日(周一)19:30兒科副主任醫師 李璐老師寶寶發燒怎麼辦?
  • 8個月寶寶自學成才會走路,寶媽驚喜,聽了醫生的話寶媽冷汗直流
    根據嬰兒發展規律,8-10個月的寶寶能扶著東西站立,1歲後能獨立行走,等到2歲後能夠並腳上跳。寶媽:8個月寶寶自學成才會走路,需要阻止嗎?璐璐最近發現自己8歲大的寶寶竟然會扶著床欄走路了,雖然慢吞吞的,但是也嚇得璐璐夠嗆,忙把寶寶抱起放回床上。
  • 寶寶走路早晚與智商掛鈎?寶媽別再上當了,過早走路不是好事
    在眾多家長探討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時候學會走路的時候,只見一位寶媽炫耀地說:「我家寶寶特別棒,五六個月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站著,如今十個月了,都能自己扶著把手走幾步了,一看就是個聰明的孩子。」而作為兒科醫生的鄰居張阿姨聽了之後不禁搖搖頭。跟上去問了究竟,才知道,原來寶寶走路早晚其實真的與智商無關,但是很多寶媽總是習慣性地把這兩點聯繫到一起,反而忽略了過早走路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
  • 孩子走路「內八」or「外八」,可能和這3個小習慣有關
    經驗豐富的小滿媽媽說:小孩都這樣,內八的更多,長大就好了。 也有少數心思細膩的媽媽質疑:如果不糾正,會不會影響孩子成長發育? 我趕緊諮詢了一位兒科醫生。 醫生的話總結就是: 1.
  • 寶寶光腳丫到底好不好?兒科醫生給出解釋,寶媽:後悔才知道
    文/晨媽說夏天到了,天氣非常的炎熱,居住在農村的孩子還好,如果你是生活在城市當中的寶媽,一定會將孩子的襪子退去,因為天氣實在是太熱了,而寶寶在這樣炎熱的天氣當中很容易讓寶寶生病。但也有寶媽有這樣的疑惑,在炎熱的夏天將寶寶的襪子退去,是否會給寶寶的身體帶來影響呢?
  • 為什麼有的寶寶9個月就會走路,有的1歲半還不會?看完就明白了
    文|好孕姐前段時間,表妹跟我聊天,說她家寶寶現在1歲半了還不會走路,只敢扶著沙發挪幾步。但是,鄰居家寶寶9個月都會走路了。這差別也太大了,可婆婆說有的孩子就是走路晚。但表妹擔心是寶寶腿有問題,於是就帶著他到醫院做了檢查。
  •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走路?醫生道出原因,新手寶媽扶額:這都可以
    「本文由媽媽力育兒原創,歡迎大家評論、分享」有些寶寶學習走路總是磕磕絆絆,可也算邁開了腿,可有些寶寶連嘗試都不嘗試,寶媽真的是特別頭疼。一歲半的寶寶不會走路?寶媽不必太擔心,可能寶寶只是膽子小小羅是一位95後的新手媽媽,最近她遇到了一些問題,如今寶寶一歲半了,可還是不會走路。
  • 兒科醫生:你家娃多大會走路的
    有個認識的兒科醫生說:「孩子走路早,就等於腦子聰明,這是一個傳統的思想誤區。《兒科學報》曾有一項研究指出,每個孩子走路的時間並不一樣,有的八九個月就會走路,有的要一歲半才會走路,但是走路早的孩子在日後發展以及智商上並不比走路晚的孩子有優勢。
  • 兒科醫生:寶寶3歲以內,米湯等八種輔食別碰,易積食還影響發育
    兒科醫生:寶寶3歲以內,米湯等八種輔食別碰,易積食還影響發育奧運冠軍劉璇曾因「育兒」上了熱搜,起因是她主張1歲以內不能給孩子吃鹽,引發了網友們的批判,認為她過度重視孩子了:@網友:調料不放能理解,鹽也不給放,一點味道沒有,孩子能吃的下去嗎?
  • 兒科醫生:月子裡的寶寶別讓這3種人抱,不好意思拒絕只能娃遭罪
    我朋友生寶寶的時候,因為病房緊張,一個病房住了兩位寶媽。寶寶還都在月子裡。有一次,另外一位寶媽家裡來親戚看望,有個二十歲左右的女孩,一看就沒有抱孩子經驗,卻抱著寶寶不撒手,更過分的是她還各種「挑戰」式抱娃,用她的話說,小寶寶誰不會抱,我一隻手就能抱的很好。
  • 孩子走路「內八」or「外八」,可能和這 3 個小習慣有關!
    來源:凱叔育兒(ID:yuerjinhualun)從初學爬行到學會站立再到蹣跚走路,寶寶一點一滴的成長進步都讓爸爸媽媽們感到欣喜,與之同時,「成長的煩惱」也紛至沓來:「為什麼寶寶一直踮著腳走路啊?寶寶走路外八字,長大會不會腿型不好看呢?」……經驗豐富的小滿媽媽說:小孩都這樣,內八的更多,長大就好了。也有少數心思細膩的媽媽質疑:如果不糾正,會不會影響孩子成長發育?1. 走路外八or內八,以後有可能X型腿、O型腿,影響孩子成年後的腿型。
  • 「寶寶才2歲半,你就急著送幼兒園?」寶媽回答讓奶奶無地自容
    而有老人幫忙帶娃,寶媽可以出去工作賺錢,保持經濟獨立,也能夠追求個人的理想,不至於被帶娃束縛。不過,並不是每一位寶媽都這麼幸運,有些沒有人幫忙帶娃的,就只能靠自己。「寶寶才2歲半,你就急著送幼兒園?」昨天,跟一位寶媽聊天,她說自從生了孩子她就辭職了,因為婆婆不願意幫忙帶娃。她現在一個人辛苦把寶寶帶到2歲半了,考慮到老公一個人賺錢養家太辛苦,自己也想出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想與社會脫節,於是前段時間幼兒園開學,她就給寶寶報了名。結果,婆婆知道了,就跑來質問她:「寶寶才2歲半,你就急著送幼兒園?」這位寶媽當時很生氣,就說道:「你不幫我帶娃,就別摻和我帶娃的事!
  • 「天才」寶寶自己學會走路,用阻止嗎?聽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根據嬰兒發展規律,8-10個月的寶寶能扶著東西站立,1歲後能獨立行走,等到2歲後能夠並腳上跳。寶媽:8個月寶寶自學成才會走路,需要阻止嗎?原來她之前聽說過,寶寶1歲之後才能走路,過早走路會引發許多危害,對寶寶的腿部發育不利。她之前還專門叮囑過老公和公婆,不要教寶寶走路。
  • 學步車對寶寶走路更有益?兒科醫生:這才是孩子學走路的正常方法
    如果寶寶依靠「學步車」,就會失去掌握平衡的機會,不利於控制平衡能力和學習走路。有一項關於5~15個月寶寶用學步車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常用學步車的寶寶會坐、會爬和會走的平均時間比不用學步車的寶寶約晚1個月。研究結果還顯示,使用學步車的寶寶智力發育測驗方面的分數低於沒有使用過學步車的寶寶。
  • 1.5萬名兒科醫生消失,北上廣兒科門診關停,生病的寶寶誰在乎
    兒科是一個存在明顯高峰期的科室,流感暴發期、寒暑假都是兒科門診人滿為患的時期。在高峰期,哪怕寶媽一大早帶著寶寶去醫院,很可能在下午才能見到醫生。某些醫院兒科門診等待時間竟然達到了10小時。對大多數兒科醫生而言,「上班有點,下班沒點」已經變成了工作常態。即使是休假期間,也處於隨時待命狀態,隨時有可能中斷假期回到工作崗位。
  • 1歲寶寶喜歡「踮腳走」,可能是這幾項發育未達標,家長多留心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很多寶寶在1歲左右都學會了走路,但不少寶媽發現了,寶寶總是不好好走路,有時外八有時內八經常「踮腳走路」,這是怎麼回事呢?在醫學上,這種踮腳走路被稱作「足尖步態」,多出現於1-3歲正在學步的嬰幼兒。當寶寶出現這種踮腳走的行為,家長先不要著急,這不一定就是寶寶「腦癱」,很多寶寶剛學走路時重心不穩,所以有可能會出現身體前傾。
  • 1歲寶寶喜歡「踮腳走」,可能是這幾項發育未達標,家長多留心
    執筆:楊十一 編輯:楊十一 定稿:歐陽比文 很多寶寶在1歲左右都學會了走路,但不少寶媽發現了,寶寶總是不好好走路,有時外八有時內八經常「踮腳走路」,這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