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神童劉漢青:16歲上名校,現靠400低保度日,他經歷了啥

2020-09-03 歷史的圈圈

華羅庚:「天才在於積累,聰明在於勤奮」。數學屆出過很多天才,伽羅瓦21歲就創立了新的數學分支,高斯17歲發現了質數分布定理,陳景潤33歲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劉漢清出生在江蘇一個普通家庭,也有著陳景潤等數學家異於常人的數學天賦,微積分這種大學才會學的東西,他11歲就開始自學,同學都叫他「神童」。父母也觀察到他的智商與眾不同,就帶他去測智力,果然劉漢清在數學方面很有天賦。不過他的數學天賦都是拿語言和圖像能力換的。

1980年,中國恢復高考的第四年,當時全國有333萬考生,錄取名額卻只有8.4%,劉漢清以全鎮第一的成績成為錄取者中的一名,而他當年參加高考的年齡只有16歲。劉漢清考上的是985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整個村子的人都為他感到驕傲,在他上大學那一天,鄉親們都敲鑼打鼓送他去學校,盼望著這個天才大學生能給村子爭光,然而劉漢清的人生軌跡並沒有像相親們想的那樣。

劉漢清在哈工大本來的專業是熱門的材料專業,但大三看了數學家陳景潤的一篇專題報導,原本數學就很好的他更加愛上了數學,並發誓要做「陳景潤第二」。儘管劉漢清上大學的時候才16歲,但他非常自律,據他同學稱,別人都是7點多起床,他每天只睡2個小時,清晨4點就起來了,牙不刷臉也不洗,隨便吃一塊餅乾,就拿著數學書去鑽研數學了。平時休息時間,同學們都會幹別的事,他還是在看數學書,如果有人打擾他,他就大發脾氣,所以同學們在他看數學書的時候都膽戰心驚的。

不僅如此,為了數學,劉漢清放棄學習原本的專業,老師找他談話,要他學習數學的同時也要兼顧本專業,至少要拿到畢業證。但劉漢清就好像魔怔了一樣,根本聽不見老師的勸告,依然我行我素,大四時專業課程全部掛科,他無法畢業。

劉漢清離開學校時,一個很欣賞他的女老師情不自禁流淚了,畢竟劉漢清肄業,不是因為貪玩才肄業,而是因為「太愛數學」而肄業,悲劇不就是把原本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的嗎?可劉漢清對數學太過偏執的行為,沒有因為大學肄業而停止,1985年他回到家後,依然孜孜不倦地學數學,以致不過正常的生活。

劉漢清從學校離開回到家,一進家門就把自己關在家中學數學,還是一晚上只睡2小時,有時還需要安眠藥才能入睡。為了一心一意學數學,劉漢清不找工作不結婚,村裡的人看他一個名牌大學生,竟然回家啃老不找工作,就在背後嘲笑他,母親聽到這些話,心裡很不是滋味,但她也覺得劉漢清這麼大的人應該找份工作,就小心的試問劉漢清:「是不是要出去找工作?」結果,劉漢清暴怒,對母親大吼:「你懂什麼!」

劉漢清家本來就是個普通家庭,再加上劉漢清這個巨嬰,家裡越來越窮,以致一家人每天只吃得起兩頓飯,2012年政府給劉漢清半了低保,每個月400元。而與此同時,劉漢清的同學從名牌大學畢業之後,都混成了成功人士,有些好心的同學聽說劉漢清過得不好,都花錢幫他翻新了舊房子,還給他買了手機。同樣是哈工大的學生,同學又是給家裡翻新房子,又是送手機,劉漢清卻靠400低保勉強過日子,劉漢清的母親深受打擊,忍不住留著眼淚對同學說:「要是漢清也像你們一樣就好了。」

有人要問了,既然劉漢清如此愛數學,那他成為了陳景潤第二嗎?其實離陳景潤第二還差遠了,早在1989年,劉漢清的一篇論文被芬蘭某數學博士看了,博士就說論文漏洞很多。同樣,國內的以為數學教授看了他的論文,也發現論文有不少錯誤的地方。

說到底,劉漢清之所以「不撞南牆不回頭」,還是沒有感到生活壓力,大學期間有父母養,肄業回家期間除了父母還有400元低保養,如果父母當初能狠下心斷絕他一切經濟來源,說不定劉漢清也不會變成一事無成的廢物。

相關焦點

  • 高考狀元16歲考上985大學,曾是全村人的驕傲,如今卻靠低保度日
    有時候理想和現實,我們必須放棄其中一個,我想大多數人都會接受現實,也有少數人心懷夢想,而不斷奮進,劉漢青,16歲的高考狀元,曾經人們口中的天才少年,最終卻靠著400元低保度日,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 數學天才16歲考入985大學,現今卻靠400元低保生活,發生了什麼
    就拿中國來說,每一年都有一大批少年天才「橫空出世」,比如13歲考入中國科大,曾和方毅副總理對弈圍棋兩局全勝的江西「神童」寧鉑;再比如8歲參加美國高考得760分(數學,滿分800分),31歲獲數學界諾貝爾獎菲爾茨獎的華裔天才陶哲軒……我國著名思想家孔子晚年曾發出過這樣的感慨:「時也,命也!」天才們雖然都曾闖出過諾大名頭,然而他們最後的命運卻可能截然相反。
  • 16歲考上哈工大的天才,卻成了低保戶,劉漢青到底經歷了什麼?
    曾經大家眼中的人中龍鳳,之後竟靠400元的補貼生活,連就基本的工作都沒有,作為一個天才,劉漢青到底經歷了什麼?比如在大學中才會出現的微積分,他在11歲的時候就無師自通了,十足是個數學天才,為此周圍的同學們都驚嘆他的數學本事,羨慕崇拜地把他叫作「神童」。很快他的父母也發現了他的獨特之處,甚至帶他去測了智力,證實了他在數學領域有著過人的天賦。家裡出了個數學天才,他的父母自然很自豪欣慰,實際上他們的兒子也很爭氣,在16歲時就以全鎮第一的成績,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
  • 他16歲考上985名校,苦心專研數學30年,如今卻靠400元低保度日
    1980年高考恢復的第三年,江蘇省的戴南雙沐村,有一個叫劉漢清的人,年僅16歲就考上了,哈工大的熱處理專業,這是村子裡的第一個大學生,大家都說他前途無量,然而他現如今卻只能靠400元低保度日。然而對數學的痴迷,使他經常忘記去上自己的專業課
  • 他16歲考入985大學,深陷數學猜想成痴,大學肄業每月靠低保度日
    劉漢青就是這麼一個無法定義的人。他在十六歲時憑藉優異的成績進入了985大學,如今卻只能靠著微薄的低保生活。那麼,他到底是真的天才,還是廢物呢?天才的光輝1964年,在如今江蘇省興化市第一大鎮——戴南鎮的一個村莊裡,劉漢青出生了。
  • 16歲考上哈工大,肄業後卻回農村靠低保生活,教授同學卻羨慕他
    上個世紀八十年年代,只要能上大學就意味著你有一個鐵飯碗,所以大學生就是前途光明的代名詞,村裡的只要出了一個大學生,就會讓整個村甚至一個鎮的人感到光榮,劉漢青就是這樣一個令人羨慕的天才。曾經的天才,卻無法畢業劉漢青曾經是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孩子,而他依靠著自己的努力,在年僅16歲的年齡,憑藉著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這讓父母為之驕傲,村裡人也投來羨慕的眼光,按照正常的軌跡,他的未來將會一片光明。然而,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意外,在大學時期,他卻開始陷入了困境當中。
  • 劉漢青:16歲上哈工大,50歲成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一時間,劉漢青成了全村的希望,大家都盼著他學有所成後,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光陰似箭,轉眼間距離劉漢青上大學已經過去了40年,如今已年過半百的他,不僅沒能實現上大學改變命運的理想,反而淪為靠吃救濟才能生活的低保戶。從意氣風發的高材生到成為低保戶,在劉漢青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
  • 他16歲就考上大學,他專研數學30餘年,如今他卻靠400元低保度日
    1980年的一天,江蘇興化戴南的雙沐村是十分的熱鬧。村民們正在敲鑼打鼓的歡送他們村的第一個大學生去上學。在那個年代,農村能出一個大學生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那時的大學生真是「天之驕子」。當時的大學錄取率極低,1980年,全國參加高考的人數有333萬人,但錄取名額僅有28萬,錄取率8.4%。
  • 16歲上哈工大的高考狀元,執著數論研究卻沒畢業,靠400元低保度日
    功夫不負有心人,16歲的劉漢清以當地高考狀元的身份考入了哈爾濱工業大學那個年代國家對本科畢業生是有分配對口工作政策的,可劉漢清因沒拿到畢業證書而錯失良機,大學肄業的他就只好回到了江蘇老家。悶在家裡研究數論,靠400元低保金度日1985年,劉漢清悄悄背著行囊回到了雙沐村的家中,父母知道了兒子肄業原來是為了心中的一個夢想,父母只能在默默嘆氣之餘繼續全力支持兒子的數學夢。
  • 劉漢青:16歲考上哈工大,一生沉迷哥德巴赫猜想,如今淪為低保戶
    他的成績異常優秀,16歲就考上了哈工大,之後卻因為追尋夢想而放棄了別人夢寐以求的學業。有人說他是個傻子、瘋子,但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曉,他就是劉漢青。劉漢青是江蘇一戶普通農村家庭的孩子,打小起數學成績就一直在全年級名列前茅。他的父母雖然沒什麼文化,但也感覺出了自己的孩子很可能在智力方面存在某些過人的天賦。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高考恢復後,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開始正式步入正軌。
  • 劉漢青: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淪為低保戶,一生痴迷研究數學
    劉漢青,一個曾經讓無數人羨慕的天才少年,一度成為了村裡人的驕傲,1980年,年僅16歲的劉漢青以398.5分的優異成績考進了當時的哈爾濱工業大學,被建築材料系錄取,收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整個縣城都震動了。
  • 16歲天才讀985院校,痴迷數學20年,今靠400元低保生活
    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有很多,他們有些名垂千史,有些卻淪為了宇宙中的一抹塵埃,默默無名。都說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其實有的時候天才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瘋子。他們有著超乎尋常人的執著和認真,甚至可以說是為之瘋狂。劉漢清就是這樣的一個對數學絕對痴迷的瘋子。
  • 他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成為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
    導語:他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成為低保戶,一生痴迷哥德巴赫猜想16歲,這是一個像花兒一般的年紀,有不少人在這個時候,還在學校裡讀書,享受自己美好的學生時代。但是,有些人在16歲時,就已經能創造出不少的奇蹟,有著跟別人完全不同的人生。
  • 16歲考重點大學,為超越陳景潤瘋魔數論30年,卻靠400元低保度日
    即便這股熱潮消散,但陳景潤的精神始終長存,其中一個人就在看了徐遲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之後,也是投身數論,埋頭苦幹30年,企圖超越陳景潤,最終只靠400元低保生活。他就是劉漢清,1964年出生於江蘇泰州戴南鎮的一座小村莊,父母都是背朝黃土的農民,為了讓劉漢清走出村莊,他們省吃儉用將他送到學校讀書,劉漢清不負眾望,從小學習天賦就非常高,加入十分刻苦讀書,在當地是出名的尖子生。
  • 16歲考進哈工大,如今卻淪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究竟經歷了什麼?
    16歲考進哈工大,如今卻淪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究竟經歷了什麼?。從某種意義上,他已經倔強到近乎偏執的程度,雖然在一定意義上執著可以成就天才,可無論什麼事情一旦過度就會變了性質。劉漢青出生在江蘇省的一戶普通農家,家庭條件比較貧苦。樸實無華的生活讓他養成了拘謹又執著的性格。
  • 16歲上哈工大的高考狀元,因一個「愛好」,如今靠400元低保度日
    劉漢清也算是一個大神級的人物了,他在16歲時便成為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一員,成為家鄉的驕傲。但是因為一個小小的愛好,劉漢清幾乎是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令人唏噓。劉漢清的家庭並不是很富裕,所以在考上大學之後,他的父母都會全力支持孩子的想法,並支持他的愛好。
  • 11歲學微積分16歲上哈工大,卻淪落為低保戶,天才少年經歷了啥?
    而今天這位天才,卻面容枯槁、鬍子拉碴,那麼在他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又是如何從一個天才淪落為一個低保戶的呢?01 天才少年劉漢青,考上哈工大劉漢青,出生於江蘇一個本本分分的農民家庭中。劉漢清性格中其實也有了父親的那一份偏執,這也導致了他未來因為這份偏執而淪為低保戶。在很小的時候,劉漢青就對數學很感興趣,當別的孩子還在學習簡單的數學運算時,年僅11歲的劉漢青就已經開始自學微積分了。這對於我們來說,他無疑是一個天才,特別是許多成年人都弄不懂的微積分上,劉漢青展現出了自己獨特的優勢。
  • 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在家中待業18年,如今卻靠著低保度日
    然而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我國的教育資源遠遠不如現在豐富,加上人們的生活水平較為低下,導致很多人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如果是重點名校畢業,那更是了不得,可以說擁有了光明的未來。然而在上個世紀的九十年代,有一位北大的醫學博士,在畢業之後並沒有獲得自己滿意的工作,如今54歲的他,竟然農靠著低保生活,不得不讓人唏噓感慨。
  • 那個一路讀到北大博士的張進生,已經失業18年了,現在靠低保度日
    文|秘籍君 在很多人眼裡,那些學習能力出眾,考入名校的天之驕子,註定是成功的,肯定能過上比大多數人好的生活。但是,實際上卻有這樣一個典型的反面案例,學歷是北大醫學博士的張進生,已經失業18年,現在靠低保度日。
  • 16歲考上哈工大,50歲考低保度日,一代天才因一個愛好隕落
    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有點悲催,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候大學生都是個寶,他還考上了哈工大,不過結局卻有些悲慘,這個人叫做劉漢青,是一位來自江蘇農村的學生,最終考上了哈工大,他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