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過很多關於雨的詩作,而且大部分詩作,那都是描寫的非常唯美,這主要的原因,還是由於古人由於對於雨的喜愛,以及內心的情感所致,看到了雨便是要賦詩一首,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也就留下了眾多的關於描寫雨的詩作。讀這樣的詩作,最是能夠感受到詩人內心的純真,還有詩人對於生活的熱愛,試想一個不熱愛生活的人,那是不可能寫出那些如此唯美的詩作來。
小編今天同樣的要為大家介紹一首描寫雨的詩作,那便是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的《小雨》,這首詩光聽名字,便是知道是在極力地描寫小雨的情形,詩人寫得極為細膩,僅僅二十八個字,便是把小雨的過程,描寫的繪聲繪色,美得令人驚豔。
《小雨》宋代:楊萬裡雨來細細復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
楊萬裡應當說是一位非常有才情的詩人,他寫過很多膾炙人口的詩作,例如他的《小池》,即使是沒有上學的小朋友,也是能夠通篇背誦出來,這也正是詩人高明之處,他把詩作寫得極為有感染力,而且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人們一讀便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這也正是楊萬裡詩作的一大特點,他總是能夠從身邊尋找到創作素質,不加以裝飾,便是創作出來了一首詩,猶如天然形成,非常地耐讀。
這首《小雨》同樣是屬於那種不加修飾的傑作,詩人只用了寥寥數語,便是把小雨的過程描寫的很是生動,而且這首詩一開篇便是不俗,」雨來細細復疏疏,縱不能多不肯無。「,那這兩句詩大致的意思是,稀稀疏疏的小雨,在那天空中飄飄灑灑地落下來,可是這種雨最是奇怪,它下起來又不大,可是卻總也不願意停下來。這兩句可謂是神來之筆,詩人只是輕描淡寫地一筆而過,但是卻把小雨時的情形,描寫的非常傳神。
」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這最後兩句的意思是,這種小雨不停地下,是不是在嫉妒我欣賞遠處的山?故意從那屋簷下滴落下來,形成一條珠簾,使得我無法清楚地去欣賞遠處的高山?詩人在這裡的反問,可以說是更加提升了這首詩的意境,同時也使得這首詩,顯得更為生動,也更加的唯美。
楊萬裡寫過很多這種描寫大自然的詩作,他的這首《小雨》,可能並不是他眾多詩作中,流傳最廣的一首,但是讀起來,卻是最有味道的一首。而且詩人寫得極為細膩,如果對生活不夠熱愛,內心裡的情感不夠豐富,那麼絕對是寫不出如此唯美的詩作來。這也可能是與楊萬裡的生活有關,他出自於農家,完全是靠自己的才華,以及實力,一步一步走來,所以他對於大自然,那是非常的熟悉,所以才能夠寫出這種猶如天然形成般的詩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