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4月5日,八十九歲的蔣介石在臺灣病逝。他臨終留下遺言,「棺材不落土,要等到將來有一天葬到大陸去」。
40多年過去了,蔣介石恐怕萬萬沒想到,還沒等「歸葬大陸」,懸系半生的臺灣小島,卻不斷掀起一波波「去蔣」浪潮,要對他「手起刀落」,除之而後快。
這其中,瘋狂的有之——
有蒙面男趁夜色掩護,在臺北市長柯文哲辦公室附近,以「竹竿綁菜刀」「斬首」蔣介石銅像,據說是給不滿「反蔣」的柯文哲一點顏色看看;他們更揚言,要對全臺灣數百座蔣介石的塑像一座一座「摘其首級」。
「雙標」的有之——
包括黃埔軍校校友在內的島內民間團體,選在上周五(3月31日)在臺北中正紀念堂內舉行向蔣介石銅像致敬活動。誰知,他們搭建的演講臺,因原本有「永懷領袖」文字與蔣介石的半身肖像,不但遭禁止陳列、被迫拆除,相關文字還必須拿噴漆塗抹。而有臺媒則指出,兩天後的4月7日,不正是蔡當局為自焚而亡的「臺獨烈士」鄭南榕訂定的所謂「言論自由日」嗎?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言論自由何在?
無釐頭的有之——
日前,長著蔣中正模樣的樹脂公仔被臺文化部門勒令下架、不得在中正紀念堂銷售,同時,也狠狠打臉「同為民進黨、曾經鼓勵研發『兩蔣』商品的陳水扁」;綠營民代更是花樣迭出,不僅質疑為何要衛戍兩個死人?叫囂臺軍撤出「兩蔣陵寢」,更對新臺幣上的蔣介石頭像指手畫腳,嚷嚷著要重新設計……
更別提「2.28」屆滿70周年之際發生的野蠻一幕:
當日,臺灣「自由臺灣黨」主席蔡丁貴與其他「獨派」團體,赴中正紀念堂揚言拆除蔣介石銅像,過程中甚至與反對者爆發多起肢體衝突。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眼見臺灣島內「去蔣」閘門已開,各路洪水猛獸、種種激情演出轟然而至,這紛繁的套路最後指向什麼呢?是打垮那個「威權時代」的獨裁者嗎?是洞穿「二二八」、「白色恐怖」的真相嗎?是借「去蔣」樹立蔡英文口中「轉型正義「的大旗嗎?
有人指出,綠營叼住蔣介石的歷史「爭議」這個點,大咬特咬、津津有味,表面看起來是針對中國國民黨,而實際上,這是針對國民黨前面的「中國」。
這一點,身為國民黨主席的洪秀柱說的最明白。
民進黨以將蔣介石醜化為納粹希特勒的方式,把蔣釘上歷史的十字架,在「轉型正義」之名下,徹底清除所有李登輝「執政」之前,在臺灣的所有符號。「去蔣」成為「去中國化」工作的核心部分,民進黨當局是借這一過程為「臺獨」的純化工作做好所有的政治鋪墊。
面對臺灣島內一些人通過竭力「去蔣以去中」,大搞「分離主義的政治工程」,臺北市長柯文哲近日也忍不住說了一通實話——
你覺得這樣做,臺灣社會有更團結?更和諧嗎?其實臺灣目前在世界上,要存活都很艱辛、都已經很困難了,裡面的人還打成一團,在幹什麼?
柯文哲說的沒錯,臺灣顯然不能靠民粹「打出未來」,臺灣經濟已經折騰不起了——35年來,島內年輕人的起薪在2.2萬新臺幣徘徊,幾乎沒有大幅增長過,仿佛打了「死結」;
而近期引發島內群體對立的「年金改革」真相是什麼?就是臺灣「政府」囊中羞澀、沒錢了;
而就在蔡當局祭出8年8千億新臺幣的所謂「前瞻基建」欲止近渴時,臺灣島內卻在瘋傳臺塑、臺積電等重量級產業外移;
更不要說兩岸冰凍、陸客不來的當下,臺灣旅遊業者無奈拋售遊覽車的錐心之痛……
當臺灣經濟幾近「一潭死水」,卻還有人樂此不彼地往裡面丟石頭,讓仇恨和對立翻江倒海,這究竟是為了讓「烏鴉也能喝到水」?還是將最終埋沒所有人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