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託管臺灣 關鍵時刻蔣介石有功中華民族

2020-12-18 人民政協網

  由於擔心蔣介石抵擋不住共產黨的進攻而守不住臺灣,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幾次策劃將臺灣交聯合國託管,或讓臺灣獨立。

  「臺獨」分子提出託管要求美國出現「託管臺灣」聲音美國參與制定了《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公開承諾戰後將東北、臺灣和澎湖列島歸還中國。

  但與此同時,美國海軍總部卻另搞一套,稱臺灣極其重要,戰後應由「美國單獨軍政管理臺灣」,不要中國介入。

  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中國政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很快接收臺灣,並立即派兵進駐,美國海軍總部制定的接管臺灣的計劃擱淺。

  1946年,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特使魏德邁到中國考察。次年7月,臺籍失意政客、「臺獨」分子廖文毅和廖文奎向魏德邁遞交了一份「臺獨」綱領《處理臺灣意見書》,提出將臺灣交聯合國託管等8項要求。

  同年8月,魏德邁根據廖文毅的要求,向美國國務院提交了一份考察報告。他在報告中說:「臺灣人會接受美國的保護或聯合國之託管。」

  其實,魏德邁所說的「臺灣人」,就是廖文毅等極少數「臺獨」分子,並不代表大多數臺灣人。由於魏德邁身份特殊,他的報告對美國國務院制定對華政策起了重要作用。於是,美國一些重要媒體,如《紐約時報》等紛紛刊出臺灣人同意將臺灣交聯合國託管的文章。有的文章還說「臺灣只有交聯合國託管,才不會落入共產黨之手」。

  美國國內出現的這股公開分裂中國的逆流很快傳到了中國國內。為反擊這股逆流,蔣介石採取了兩種手段:一是授意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立即組織人在報刊、電臺寫社論和評論,反擊國際上的分裂陰謀;二是電令臺灣省主席魏道明公開發表談話,反擊、駁斥美國政界出現的「臺灣託管論」。

  1947年12月28日,魏道明舉行記者招待會稱,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已經回歸中國,但一些陰謀分子企圖將臺灣從中國再分裂出去,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絕不允許。如果少數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600萬臺灣人民和4萬萬中國大陸人民將不惜為之流血犧牲,堅決維護中國的領土完整。為了防止外國記者藉機擾亂視聽,魏道明還下令限制外國記者進入臺灣。這樣,美國國內掀起的第一次將臺灣交聯合國託管的逆流被打了下去。

  駐日盟軍草擬接管計劃遭蔣介石反對未能得逞1949年,蔣介石政權退守臺灣,使麥克阿瑟等駐日盟軍高級將領頗為焦慮,他們擔心蔣介石的殘餘守不住臺灣。由於擔心臺灣被共產黨軍隊佔領,盟軍總部參謀長阿爾孟德草擬了一個將臺灣暫時移交給盟軍或聯合國管理的計劃。

  1949年6月19日,盟軍總參謀部將此計劃告知了國民黨政府駐日軍事代表團團長朱世明,並要求他做蔣介石的工作。

  朱世明看了計劃大吃一驚,不敢表態,只答應馬上請示蔣介石。6月20日上午,朱世明將盟軍草擬的計劃電告了蔣介石,並說此事重大,企盼蔣予以答覆。

  恰在此時,國民黨高層中已有一些來自美國的傳言,說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臺灣有可能守不住,還說美國有將臺灣交給聯合國或盟軍總部託管的想法。這些信息很快傳到蔣介石的耳朵裡。

  6月18日,蔣介石在臺灣鳳山陸軍軍官學校召集部分幕僚商討這一傳言的真實性及應對措施。蔣介石認為,他手中有幾十萬武裝,還能與共產黨周旋一陣。另外,臺灣海峽是一道天然屏障,共軍難以攻佔。如果將臺灣交給盟軍總部或聯合國託管,他們將無處可退。因此,對美國政府應有堅決的表示,必須死守臺灣,如盟軍總部或聯合國願助國民黨政府共同防衛臺島,政府則不拒絕。

  6月20日,蔣介石給朱世明回電。內容如下:

  一、不能接受臺灣移交盟軍或聯合國暫管之擬議,共管不符合開羅會議原則;

  二、臺灣很可能在短期內成為中國反共力量的新基地;

  三、決心與中共作持久戰,國民政府亦決不會成為流亡政府;

  四、設法向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提出:第一,美國決不可承認中共政權,並防止他國承認;第二,美國政府應積極協助國民政府反共和確保臺灣。

  朱世明接到這個電報,很快將它轉交給了盟軍總參謀部。阿爾孟德聽了後很不高興。他冷冷地問:「你們守得住臺灣嗎?」朱世明答道:「守得住。」

  阿爾孟德又憤憤地問:「誰說守得住?」朱世明說:「我們的蔣總裁說的。」

  阿爾孟德更生氣了,他說:「你們的幾百萬大軍短短幾年就被共產黨消滅得差不多了,還能守住臺灣?」

  朱世明見阿爾孟德發了火,想向他做些解釋,但阿爾孟德不聽,轉身走了。

  此後,朱世明有事去找阿爾孟德,阿爾孟德藉故不見,朱世明找盟軍總部的其他高官,那些高官們的臉色也很不好看。有一天,阿爾孟德路遇朱世明,突然冒出一句話:「臺灣丟了,蔣先生就不要怪我們了!」

  就這樣,由於蔣介石的堅決反對,美國企圖通過盟軍總部將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圖謀沒有得逞。但此後,朱世明與盟軍總參謀部打交道變得異常困難,重要官員他很難見到。美讓國民黨軍撤到海南島蔣介石不同意並召回密使1949年9月,原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及魏德邁聯名給國民黨國防部常務次長、原軍統特務頭子鄭介民寄來邀請函,告知美國國務院遠東政策小組將出爐對華新決策,請鄭介民秘密赴美,與美方交換意見。

  10月下旬,鄭介民向蔣介石報告了此事,蔣介石聽了,馬上叫秘書周宏濤給駐美大使館武官皮宗敢發電,叫他去詢問司徒雷登及其助手傅涇波。

  11月2日,鄭介民經蔣同意後啟程赴美。3日,美國駐臺灣總領事館領事麥克唐納奉命求見蔣介石。麥克唐納告訴蔣介石,他是奉國務卿艾奇遜的指示,轉達備忘錄的,其內容是美國聲明。蔣介石接過備忘錄一看,只見上面寫著:「美國政府並無使用軍事力量以防衛臺灣之意向,唯對臺灣局勢表示關切,並將繼續予以援助。」

  蔣介石勃然大怒。當晚,他召集高層幕僚研究對策。

  11月4日至7日,鄭介民在美期間先後會見了魏德邁、美國遠東海軍司令白吉爾、美國國務院遠東司司長翟石和代理國務卿魏勃。美國官員們主要向鄭詢問了臺灣的防守問題。

  魏德邁問:「你們有沒有能力守臺灣?臺灣交聯合國託管安全,還是由你們守安全?」鄭說:「只要貴國真心援助,我們自己守衛肯定比交聯合國安全。」

  魏德邁聽了,很不高興地說:「你們的那些高級將領都是些貪汙腐敗、指揮無能、逃跑怕死的人,能守住臺灣嗎?我們過去給你們援助的那麼多武器,現在在哪裡?」

  鄭介民被魏德邁這幾句話刺激得很難受,半天沒吱聲。過了好一陣,他才對魏德邁說:「你們要我們將臺灣交聯合國託管,我們總裁不會同意的。」

  魏德邁與鄭介民分手時,冷冷地對他說:「你們不要鴨子死了嘴巴硬,最好還是把臺灣交聯合國託管。」

  鄭介民心裡很清楚,魏德邁等人說的將臺灣交聯合國託管,實際就是要把臺灣從中國人手中再拿走,託管之後,臺灣就恐怕永遠難以回歸中國了。

  11月7日,魏勃召集白德華等人研究了臺灣問題。當天,魏勃託司徒雷登將他們的意見轉告鄭介民。他們的意見是:蔣介石無力保臺,建議由蔣介石在臺發動民眾請求將臺灣交聯合國託管,國民黨官員及軍隊統統撤到海南島去。

  司徒雷登還告訴鄭介民,美國準備在聖誕節前後承認新中國,英國、法國、加拿大也有可能跟隨美國與中國建交。

  鄭介民聽了十分惱怒,對司徒雷登說:「海南島不能當海空軍事基地。共產黨還沒來,你們先將我們整慘,這不大好吧?」他接著又說:「這事太大,臺灣託管後,我們就不能將臺灣作為反共的軍事基地。我對此難以表態,必須向國內請示後再作答覆。」

  11月8日,鄭介民將美國國務院魏勃的意見理出4條,電告了蔣介石,並說,過些時候馬歇爾還要會見他討論此問題。

  蔣介石接到鄭介民的電文,甚為氣憤,於是電令鄭立即回國。鄭介民接到電報,連招呼都未打就匆匆返回了臺灣。

  鄭介民提前回臺,使魏勃等人感到,蔣介石根本就不同意交出臺灣。如果蔣介石集團堅決不撤到海南島,美國策劃的託管計劃就無法實施。

  就這樣,由美國國務院一些政客策劃的託管臺灣的圖謀再一次破產。

相關焦點

  • 蔣介石的連襟孔祥熙,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前到了美國,結局如何?
    不過1916年五四運動爆發,緊接著護法戰爭爆發,孔祥熙雖然想成就一番作為,但是當時混亂的時局讓他無能為力。 蔣宋聯姻後孔祥熙投奔蔣介石。 孔祥熙投奔蔣介石後官運亨通,孔祥熙自幼受儒家文化影響很深,而且又是蔣介石迎娶宋美齡的關鍵人物,因此蔣介石對孔祥熙非常器重。蔣介石曾經在日記中提到孔祥熙,說他是一個忠厚老實之人,自己對他特別信任。1936年西安事變爆發後,孔祥熙和平處理西安事變的動機更令蔣介石對他深信不疑。
  • 蔣介石一聲令下陳誠就地上任
    閻錫山曾經很看上了陳誠,想要過來幫忙,蔣介石給直接推了,並說了一句話"中正不可一日無辭修",由此可見陳誠之地位非同一般。陳誠的兒子陳履安曾說"父親始終是蔣介石最關鍵時刻的重要選擇"。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陳誠對蔣介石做到了忠誠。陳履安還說"每次父親陳誠與蔣介石意見相左,只要蔣介石作了決定,陳誠總是默默執行。"還有一層關係要說。
  • 80歲的蔣介石想家時,在臺灣搬個椅子這樣看大陸
    臺灣在他的手中,經過近20年的改造、建設,經濟已經頗為景氣,社會穩定,唯一讓他煩心的,就是那些老兵。不是老兵不聽話,他們不遠萬裡隨他而來,卻一呆十幾年再無回老家的可能,有的與妻子分別時孩子還在襁褓裡,說好的回去呢,就這樣「永遠」被留在了臺灣。鄉愁,不僅是老兵心中的痛。也是蔣介石蔣經國心中的軟肋。
  • 晚年胡適:美國、臺灣與蔣介石——專訪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
    但實際這一塊的工作沒有具體開展,美國的對華政策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這段時期的主要經歷是什麼?黃克武:胡適於1948年12月離開北平,轉赴上海,至1949年4月6日再轉赴美國定居。到美國後,胡適仍十分關心國內局勢。5月7日他曾應于斌、曾琦之邀,致電李宗仁與蔣介石。
  • 蔣介石聽說有人搞臺灣獨立,霸氣的說了一句話
    國民黨政權接管臺灣後,日本政界一些人仍沒有停止對島內以廖文毅、黃紀男為首的「臺獨」分子從事「臺灣獨立運動」的縱容和支持。1947年,廖文毅、黃紀男求見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請求美國支持他們進行「臺灣獨立」活動。自此,「臺獨」勢力又與美國搭上關係。對於「臺獨」分子分裂中國的活動,國民黨政府豈能袖手旁觀。這一年,臺灣地方政府進行了大規模的鎮壓活動。廖文毅、廖文奎等「臺獨」骨幹分子被迫逃到日本。
  • 「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
    作者王豐是臺灣對蔣氏家族研究極有影響力的權威學者,「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他手中掌握了大量的關於蔣氏家族的私密檔案(這些檔案來自中國臺灣高層,甚至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等隱秘渠道),對這些檔案的開掘與解讀,為我們勾勒出一個與往認知不同的、別開生面的蔣介石印象。一些個中機密內幕,讓人為之瞠目結舌。
  • 1962年,美國讓蔣介石趁著中印戰爭之際進攻大陸,蔣介石果斷拒絕
    蔣介石在1949年就被我軍打的逃到臺灣,「反攻大陸」這四個打字幾乎成了國民黨政府每天都要提上一提的口頭禪了。到了1962年,中印果然爆發了戰爭,不光美國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印度,蘇聯也支持印度,這個機會的出現,對於蔣介石來說不可不謂是最好的機會。然後,美國也想要蔣介石把握住機會,美軍讓當時太平洋艦隊總司令費爾特立馬前去會見蔣介石,意思不言而喻。
  • 1964年後,蔣介石在臺灣制定了「新竹計劃」,到底是幹什麼的
    蔣介石退守臺灣之後,美國也在臺灣也部署了核武器裝備,可是新中國原子彈爆炸成功之後,蔣介石決心靠自己發展軍事工業。於是授意國防部長蔣經國,專門執行這項計劃。「新竹計劃」的內容是:讓核武器研究人員,以職業的身份進入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的原子能研究所工作。
  • 他是孔子的後人,和蔣介石是連襟,晚年想回大陸,最終卻客死美國
    孔祥熙的妻子為宋靄齡(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大),孔祥熙與宋子文、蔣介石為姻親關係。國民黨統治時期,孔祥熙長期主理國民政府財政,主要政績有改革中國幣制,建設中國銀行體系,加大國家對資本市場的控制等,成為國民黨的財神爺,孔家也成為了民國四大家族之一。1947年,因為通貨膨脹,逐漸失去蔣介石信任的孔祥熙和宋靄齡,便開始在美國生活。
  • 毛澤東眼中的蔣介石:臺灣還是蔣當「總統」的好
    6月27日,杜魯門以共產黨佔領臺灣,將直接危及太平洋地區安全為由,公開拋出了「臺灣地位未定」論。當時的蔣介石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以他自己的兵力,不可能守住臺灣,因此,他希望美國人幫助他守臺灣,希望美國第七艦隊這個「保護傘」能長期在臺灣海峽存在。另一方面,他也看出美國人有分裂中國的陰謀,杜魯門的「臺灣地位未定」論就是他們分裂中國陰謀的一部分。
  • 中印戰爭爆發時,美國勸說「反攻大陸」,蔣介石為何拒絕
    此時,赫魯雪夫與中國交惡,印度總理尼赫魯與蘇聯的關係較為密切,同時也因為美國在半島曾與中國交戰,因而拉起連線圍堵中國,故美蘇兩大強權在當時意外地同時支持印度,並向印度提供武器、物資援助及國際輿論的支援。古巴飛彈危機爆發,美蘇無暇顧及,中國抓住時機迅速反擊。在這一極其敏感時候,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費耳特來到孤島臺灣,勸說蔣介石利用中印戰爭「反共復國」。
  • 若臺灣不保,蔣介石會去哪避難?蔣介石和宋美齡有不同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蔣介石在國民黨裡是個很重要的人物,他在國民黨裡呆了20多年,1949年下半年,他到國外去的次數比較多,實際上是在為自己鋪路,因為當時國民黨在國內戰場上的情況並不好,經過幾次戰役之後都失敗了,所以才允許蔣介石在臺灣訓練新軍,同時又把大量國內資金轉移到臺灣。
  • 臺灣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獲得通過,蔣介石仙逝有靈,會怎麼看?
    蔣介石晚年照片以蔣介石為首的中國國民黨勢力敗走中國大陸之後,退居中國臺灣。集黨政軍一身的蔣介石,蔣公,一心一意發展臺灣的各項事業。蔣介石在臺灣的照片兩蔣靈柩不在中國臺灣入土的遺囑:告訴我們,兩蔣生當中華民族千千萬萬的人,死後是中華民族的鬼。這個底線誰也別想動搖!
  • 民國軍閥靠一張嘴數次挽救蔣介石,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民國時期有一個軍閥堪稱天才說客,他參與了中國近代歷史一系列重大的歷史事件,在很多決定中國政局的關鍵事件中扮演了天才說客的角色,這個人就是民國軍閥何成浚。何成浚出生於1882年,他是湖北隨州人。可以說,在北伐這種關鍵時刻,是何成浚靠一張嘴挽救了蔣介石。何成浚為蔣介石立下的第二大功是鼓動張學良東北易幟。皇姑屯事件爆發後,年紀輕輕的張學良成為東北軍的少帥。當時蔣介石組織國民革命軍北伐,討伐的對象就是盤踞在中國北方的軍閥。按理說,張學良也是蔣介石的討伐目標之一。
  • 臺灣的南海作戰:蔣介石曾想出兵幫美偷襲印尼
    金點強 沙盤推演強行登陸風險太大計劃泡湯     據臺灣雜誌披露,1958年,臺軍曾制訂《南海作戰計劃》,準備與美國聯手,以4個海軍陸戰隊加強營攻擊印尼,並以精幹的特種部隊直撲雅加達,實施斬首行動,將印尼領導人一舉擒拿。 印尼風雲激蕩美國趁機插手     二戰後,印尼就一直政局不穩。
  • 今日話題歷史版:蔣介石拒絕收回琉球?
    宋回答說:「中國應收回東北四省、臺灣及琉球,朝鮮必須獨立。美國方面有一流行口號,即『日本為日本人之日本』,其意在指日本所侵據之地均應交還原主。」6天後,蔣介石也在日記中擬定了一份與美商討事項計劃,其中第三項就是「臺灣、琉球交還中國」。1943年3月宋美齡訪美。行前,蔣介石特意囑咐宋美齡向羅斯福表明中國政府對琉球問題的態度。
  • 武漢淪陷的最後時刻,蔣介石才離開,他在想什麼,遭遇了哪些危機
    然而蔣介石沒走,宋慶齡也沒走。如此危機的時刻,他在想什麼呢?很多人認為:蔣介石是要面子,別人不催他走,他就不走。 催他走的,是黃埔系學生也不行,必須是非嫡系出身的將官,比如軍令部長徐永昌這樣的。也有人說蔣介石只是做個樣子,問題在於,日軍馬上就衝進城內,蔣介石的地位對於中國來說,非常的重要,他有必要做這樣的樣子嗎?
  • 揭秘:蔣介石撤離臺灣前想過後路,要是離開臺灣,竟要去這個國家
    在艱苦的抗戰結束後,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就發動了內戰,被稱為解放戰爭,不過在這場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當然是我們人民的軍隊解放軍取得了勝利,自此,新中國成立,於是老蔣就到了臺灣,不過當時他在撤離之前,也考慮過幾個地方。
  • 蔣介石創造中國臺灣經濟奇蹟史(下)
    臺灣時期蔣介石和陳誠一.大力提倡城市平均地權孫中山的「平均地權」思想源於19世紀末美國經濟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亨利.喬治的「單稅論」,亨利則得自西方社會的教訓。由於資本主義發展,城市工業,商業,交通業的發展,地價迅速大幅提升,地方的獲益也迅速大幅提升。孫中山認為,地價提升,功在全社會,地主並無寸勞,不應享有地價大幅提升之利。
  • 1943年美國想將琉球群島交給中國,蔣介石聽後說:將來再說吧
    1943年11月9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請蔣介石去開羅參加會議。開羅會議於1943年11月22日—26日召開,其間蔣介石與羅斯福會談了4次。11月23日晚,蔣介石帶王寵惠與羅斯福單獨會談,在談到要剝奪日本在太平洋侵佔的島嶼時,羅斯福想到了琉球群島。他對蔣介石說:「琉球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