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我們說到,武漢大撤退的最後時間為:10月24日。
這一天,日軍第六師團的前鋒已經迫近了武漢漢口地區。然而蔣介石沒走,宋慶齡也沒走。如此危機的時刻,他在想什麼呢?
很多人認為:蔣介石是要面子,別人不催他走,他就不走。 催他走的,是黃埔系學生也不行,必須是非嫡系出身的將官,比如軍令部長徐永昌這樣的。也有人說蔣介石只是做個樣子,問題在於,日軍馬上就衝進城內,蔣介石的地位對於中國來說,非常的重要,他有必要做這樣的樣子嗎?
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進入10月中旬,大家就開始催促蔣介石離開武漢。但是蔣介石不走,大家也沒有辦法,只好陪著。侍從室主任林蔚的話,蔣介石沒有聽,因為主任陳布雷的話,蔣介石還是沒有聽。
蔣介石沒有走,眾多的將領也不不能提前離開。因此滯留在武漢的除了蔣介石外,還有白崇禧,徐永昌,少數的高官。而此時,陳誠在長江南岸的第九戰區司令部,李宗仁在長江北岸的第五戰區司令部。
蔣介石告訴林蔚:武漢是國民政府的行都,抗戰也將進入新的階段,他必須堅守到最後一刻,藉此鼓舞軍隊和國民。
最後時刻,還是徐永昌的話起到了作用。她最後一次告訴蔣介石,必須在最晚10月24日撤離,因為這個時候,武漢城內已經混入了日本便衣隊,如果再不走,就真的危險了。大家試想一下,一個國家的領袖,萬一被俘虜,那一切就太荒誕了。
最後蔣介石終於鬆口,答應了於10月24號撤離。林蔚這才放下心來,緊接著另外一件事情,有讓其腦子大了三圈,他跟漢口機場聯繫,竟然找不到飛機。
在當時蔣介石並沒有自己的專機,每一次坐飛機出行,都要調中國航空公司的普通商用飛機。武漢陷落前,中航的飛機上下忙活,一直往重慶、成都和宜昌運輸政府要員,加上蔣介石表示決定最後一刻再走,中行根本沒有準備。
11月24日下午太陽落山之後,漢口郊外已經聽見日軍的槍聲。在最後的時刻,漢口機場地面站留守人員打了電話,讓蔣介石一行人晚上7點趕赴機場,那裡有一架飛機降落。
按照計劃,這架飛機將飛往湖南衡陽,蔣介石上了飛機之後,白崇禧乘著一輛吉普車,在警衛的保護下,去與李宗仁會合,徐永昌也已經撤離,反正是該走的都走了。
可是不久,蔣介石乘坐的飛機,又飛了回來!
原來蔣介石乘坐的飛機,飛行員和導航員,都是美國小夥子,剛拿兩年的駕照,經驗並不豐富。飛行一段時間之後,突然發現「迷路了」!可以肯定的是,你現在飛行的方向不是前往衡陽,導航系統出了問題,飛機已經盤旋了很久。
在這樣的情況下,飛機必須回到漢口機場,補充燃料,重新決定方向,否則根本抵達不了衡陽。
宋美齡知道這個消息後懵了,他告訴蔣介石之後,蔣介石也有點驚了。這個時候蔣介石不僅聯想到王牌飛行員劉粹剛,因為飛機迷失方向,撞上城樓殉難的事情。飛回去,可能成為日軍的俘虜,不飛回去,結果可能是來個空難墜機!
答案也許並不複雜,能活著誰願意去死呢,蔣介石也選擇了第1種。
但是飛回去也不是那麼容易,此時的海口機場一片漆黑,飛機與地面失去了聯繫,因此飛機只能在黑夜中盲目的尋找漢口機場的位置。此時蔣介石面無表情,坐在座椅上,閉著雙眼,他是否想到了最壞的結局,無人知道。
飛機在空中盤旋許久,始終找不到漢口機場的位置,此時的燃油已經所剩無幾,如果再找不到機場,也只能一頭撞山上了。幸好在最後的時刻,飛機還是和地面取得了聯繫,機場人員有備用的紅燈籠,作為地標,指引飛機降落。
原來蔣介石的飛機飛走之後,士兵們就已經破壞了機場的電力系統,跑道上也接了一群工兵,正準備埋地雷,破壞機場的一些設施。當他們發現蔣介石又回來的時候,一個個大驚失色。而這個時候,從漢口郊外傳來的槍聲,更加的密集了。
機組人員迅速給飛機重新定好航向,在工兵爆破機場,邱總之前為飛機加滿了油,飛機再次升空,這個時候已經是11月25日凌晨4點,再過幾個小時,日軍就進入武漢城了。
這一次的事故,也是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几次命懸一線的時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