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初出茅廬,在軍中毫無資歷,只做了一件事就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2020-12-12 騰訊網

  古今中外無論是哪一個將軍,能不能指揮得動手下的士兵,以及士兵們對這位將軍的號令是否能做到一絲不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位將軍在部隊中的威信,如果有威信那麼指揮起來就如魚得水,如果將軍在軍中毫無威信,那麼勢必使手下的官兵難以服從,軍心渙散,自然也就帶不好隊伍。

  在中國古代春秋時期有這麼一個將軍,他從平民被提拔為將軍,初出茅廬就將軍隊治理的井井有條,生涯第一戰就大獲全勝。此人就是齊國的司馬穰苴(然居)

  司馬穰苴是齊國人,是田完的後裔,雖然是妾生的孩子,但是才能出眾,文武雙全,當時正好是齊景公在位,晉國攻打齊國的東阿和甄城,燕國也趁機進犯齊國黃河南岸的領土,齊國軍隊連連敗退,齊景公憂心忡忡,於是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司馬穰苴,齊景公就召見了穰苴,兩人一番交談之後,景公非常欣賞穰苴的才能,當下就將穰苴提拔為將軍,命他率領軍隊,這時穰苴就對齊景公說,我本是一介平民,驟然間被大王提拔為大將軍,軍中的士兵必然不服我,老百姓也一定不會信任我,我資歷淺薄,難以樹立威信。希望君主您派一個信任的大臣來做監軍才行,齊景公一聽覺得這話沒毛病,合情合理,就答應了穰苴的請求,派了自己的寵臣莊賈隨同去監軍。

  穰苴對景公說這番話其實是有他的目的的,只是當時除了他自己之外,別人並不知道的。穰苴辭別景公之後就找到了莊賈跟他約定明天正午在營門會齊。莊賈滿口答應。第二天一大早穰苴就飛馬來到營中,擺下計算時間的木表和漏壺,掐著時間等莊賈,其實穰苴心裡早就料定莊賈一定會遲到。果不其然,莊賈因為是景公的寵臣,向來驕橫跋扈,而且這次又是監軍,認為自己監督的軍隊就算遲到也沒什麼關係,再加上親戚朋友要擺酒給他踐行,於是就和一班親朋好友暢飲了一天,另一邊身在軍營的穰苴正給莊賈掐著表,一到時間見莊賈還沒到,就下令推到木表,撤去漏壺。自己進入大營開始整肅軍隊,安排需要安排的事務。等到莊賈慢吞吞的來到軍營時已經是傍晚了,穰苴就問他怎麼這麼晚才到,莊賈說家人朋友要給他踐行,推不開就喝了些酒,因此才遲到。

  穰苴其實就是在等莊賈遲到好殺他立威,見莊賈這麼說回頭就問軍法官,對約定時間卻遲到的人該怎麼處理?軍法官回答說應當斬首,這可把莊賈給嚇尿了,他絕對沒有想到穰苴會這麼較真。趕緊派手下去景公那求救,然而穰苴早就計劃好要殺你立威,哪等得到景公的命令到,當場就殺了莊賈,於是三軍震動。過了一會兒,使者拿著景公的節符飛馬闖入軍中來赦免莊賈,豈料莊賈早就一命嗚呼了,穰苴問軍法官縱馬在軍營中奔弛的應該怎麼處理,軍法官說要斬首,使者非常驚恐,穰苴就說國君的使者不能殺,就殺了使者的隨從,這個隨從也真是倒黴催的,本來是跟著去傳令的,結果莫名其妙的掉了腦袋。穰苴處理了這兩件事,在軍中的聲威陡然大增。三軍將士都知道穰苴軍令如山。誰都不敢怠慢。同時穰苴帶兵又很愛兵,他將自己的東西全部分給下屬,並且跟士兵吃一樣的夥食,跟士兵同甘共苦。因此等大軍出發時,即便是帶病的士兵也爭相請求參戰。於是穰苴就率領這支軍紀嚴明的軍隊盡數收回了失地。軍事生涯第一戰就威震天下。

  司馬穰苴初出茅廬,在沒有資歷,也沒有絲毫根基的情況下,憑藉著斬殺君主的寵臣這一點,迅速的建立起了自己在軍中的威信。可以說穰苴確實是一位名將

相關焦點

  • 老師該如何樹立自己的威信?
    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老師,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是否有威信是做好所有工作的根本,如果老師在學生中樹立了良好的威信,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如果沒有樹立威信,教學效果可能就要事倍功半了,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個群體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律性比較差,沒有良好的自律性,老師的教學內容就無法落地生根
  • 家庭教育,家長「威信」樹立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能沒有威信。家長的威信是確保教育順利開展,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資源。但家長的威信又不簡單地理解為家長有什麼,不是建立在父母的體力,家長的財力和權力之上;而是孩子要什麼,是建立在盡最大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上。我確信自己在女兒心目中有威信、有權威。我的聲譽主要來自於我的「能」和對待「不能」的態度上。 先說我的「能」。
  • 如何樹立「威信」?《史記》中給出了2種方法,屢試不爽
    信譽就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也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很好的「威信」,繼而讓我們以理服人,或者以德服人。 如何樹立「威信」呢?讀史可以明智,《史記》中給出了2種方法,屢試不爽。學會這2招,我們也可以很輕鬆地樹立起威信,讓自己做事情遊刃有餘,事半功倍。
  • 此人居高位卻毫無主見,做了一件事後,淪為笑柄
    據高位而毫無建樹的人,通常被稱之為「尸位素餐」;而尸位素餐又毫無主見的人,應該怎麼形容?「徐孝嗣才非柱石,聽人穿鼻」,用這句話形容就再適合不過。或者,直接將之稱為「徐孝嗣」也是可以的。為什麼這麼說?這其中有一個典故。
  • 不要一直隱忍自己的脾氣,適當發脾氣,可以給你樹立威信
    她自從進班裡的第一天起就給人這種感覺,而且她從來不會讓自己受任何的委屈。所以說她就是屬於那種遇到事情,該發脾氣的時候就絕對不苟且的那種人。也正是因為她這種敢發脾氣的性格,反倒並沒有引來大家的獨立,而是大家更加願意和她交往。之前就曾經有朋友就此討論討論過這件事,她說其實有時候適當的發一些脾氣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 看職場老油條是如何通過6步來樹立威信的,絕了!
    如何在職場中樹立威信呢,有沒有一種更快捷的辦法呢?【閒聊】職場不如意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沒有職場威信,試想,當你在職場中有足夠高的威信時,怎麼可能還會事事不如意呢?那麼,如何才能樹立自己在職場中的威信呢?
  • 班主任如何樹立威信?只要這樣做,一個月後學生對你信賴有加
    我認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首先應該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主任,他必須是一個威信十足的「司令官」,才能夠帶領好整個班級一步步走向勝利。那怎麼樣才可以樹立班主任的威信呢?1.班主任要有人情味我讓學生寫周記,主題是「理想中的班集體」,很多人寫到:我理想中的班集體是有人情味的。
  • 教師用體罰樹立威信?家長同意了嗎?
    老師的威信真的不是體罰建立起來的!國家政策法規明確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這是紅線!作為一個老師面對的學生是未成年人,一旦發生體罰行為,老師都是處在被審判的位置。所以謹慎使用自己的權利!因為老師只有義務沒有權利!
  • 下屬不聽新任主管的指揮,各幹自己的工作,沒有威信,怎麼辦?
    不被提拔的當然心裡會有些不爽,安排的活自然不願意去做。還有就是每個人性格的原因,有些人沒有那種領導的霸氣,脾氣溫和,原則性沒那麼強,非常的好說話。容易被下屬討價改價,不把你安排的事當回事。二、如何樹立威信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一開始沒有把威信樹立起來,後面就很麻煩,工作起來也會比較累,真的是這樣嗎?
  • 父母學堂 | 6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會讓你威信盡失,快來看看!
    之所以出現這些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長在孩子面前缺乏威信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擁有一定的威信是必不可少的。家長的威信是一種難以估量的潛在的教育力量,是家長對孩子有效地進行教育和使孩子能自覺地接受教育的條件。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沒有威信,毫無威望和信譽,孩子對家長沒有適當的尊敬、信任和聽從,那麼,合理的教育就無法實施,更談不上良好的教育效果了。
  • 教師的威信不是靠「河東獅吼」喊出來
    怎樣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是我們每一個做老師必須反思的事情,其實老師是這樣當的:首先要注重教師的自身素質。教師,在學生眼裡是至高無上的,是高尚、神聖的。然而往往每個學校都會有那麼幾個老師好像和學生格格不入,得不到學生應有的尊重。一個教師要得到學生的尊重就必須注意自身形象,這個形象包括外表、內在,更重要的是素質。
  • 提高教師威信的九個策略
    教師的威信是教育教學的「資本」,它能增加和放大教育教學的效果和作用。教師的一切教育藝術策略,只有建立在學生信服教師的基礎之上才會熠熠生輝。教師要樹立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除了要不斷地加深個人修養、時時處處為人師表外,還要學會與學生相處,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這樣才能獲取學生的接納與信任,不斷提高在學生中的威望和信譽。
  • 在單位,這三件事萬萬做不得!
    在「體制內」單位混職場,更是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和警惕性,因為你不知道,隨便一句話或者一件事就會讓你深陷困境。所以說官場如局,更如戰場,處處透露著「殺機」,一點都不為過。在單位,這三件事,萬萬做不得!讓別人知道你毫無背景在一個單位,只會做事是遠遠不夠的。背景、資歷、能力是體制內升遷的三大核心要素,想要有所作為,這三項都不能有短板。
  • 李玫瑾教授:0~3歲培養安全感,3~6歲要樹立威信
    首先是一定要有規矩的,因為在各行各業都有著一定的規矩,國家有法律公司有規章制度,那麼對於孩子來說也是應該要給他樹立規矩的孩子0~3歲是更加注重情感的,所以這時候應該要好好的愛孩子,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有依賴,而三歲到6歲的時候是性格的養成,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有威信有威嚴,這樣定的規矩孩子才會聽。
  • 表單設計:一頁只做一件事
    一頁只做一件事,並不是一定要在一個頁面上只展示單一的元素或組件(雖然也可以這麼做)。2008年的時候,我在*Boots.com*工作。兩年後(2016年),GDS的Robin Whittleton告訴我,把每一步分為單獨頁面,是一種獨立的設計模式,叫做「一頁只做一件事」。除了它產生的數據效果,這種模式的背後還有充分的合理性,這部分我們很快就會講到。不過在這之前,我們來仔細看看這種模式到底是什麼。「一頁只做一件事」到底是什麼意思?
  • 學佛人要注意,拜佛之前先做好一件事,否則拜佛毫無意義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總會想到去寺廟燒香拜佛,這樣做不是不可以,但在燒香拜佛之前還有一件事,是需要我們知道並且做到的,因為這件事與拜佛關係密切,如果這件事被忽略了,拜佛就毫無意義了。我們燒香拜佛的目的都想獲得更多福報,可佛曾經告訴過我們,燒香拜佛並不是獲得福報最好最快的方式,佛曾說過,獲得福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孝順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孝敬佛。佛說,孝順父母才能獲得世間最大的福報,而燒香拜佛的目的,獲得福報有限,甚至方式不對還會折損福報。很多人因為一心想著佛,卻忽略了家中的父母,這樣做只會得不償失。
  • 古代童養媳白天做髒活累活,晚上還要幫家裡做一件事!
    童養媳這個詞想必大家都有所聽聞,這個做法直到民國時期還存在著,童養媳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包辦婚姻的一種表現,作為童養媳,她們可能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婆家,並在他們家長大,等到自己和早已被指定為丈夫的人都長大以後,他們就會舉行婚禮,這時候他們作為童養媳的過程才算結束。
  • 陳岱孫:26歲成哈佛博士,28歲成清華院長,一生只做一件事
    也就是說,人的一生很難只做一件事。縱觀中國幾千年歷史,只有此人真正做到一生只做一件事。他是陳岱孫,26歲成為哈佛博士,28歲成為清華院長。那麼,陳岱孫是如何做到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關於陳岱孫還有哪些傳奇故事?其實,關於陳岱孫所有的事情還要從他出生說起,在陳岱孫出生的那一刻起,也就決定著他將來的與眾不同。
  • 【青春殘酷物語】高中三年,班主任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和最後一件事
    【青春殘酷物語】高中三年,班主任應該做的第一件事和最後一件事
  • 陳省身: 一生只做一件事
    他只上過一天小學。8歲那年,陳省身才去浙江秀水縣城今嘉興市裡的縣立小學上學。可那天下午放學時,不知什麼緣故,老師卻用戒尺挨個打學生的手心。陳省身雖然因為老實沒挨打,可這件事卻對他刺激太大,從此便不肯再邁進小學校門一步。第二年他考入中學,4年中學之後,於15歲考入南開大學理學院本科。在南開,陳省身先生做出主修數學的第一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