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樹立「威信」?《史記》中給出了2種方法,屢試不爽

2020-12-17 騰訊網

文章作者:琢磨君(助力個人成長,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

對於國人來說,生命有多寶貴,面子就有多寶貴。你給足他面子,他就會給足你一切!樹要皮,人要臉,面子就是一個人的臉面,很多人就是靠著面子而撐著。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信譽就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也可以幫助我們樹立很好的「威信」,繼而讓我們以理服人,或者以德服人。

如何樹立「威信」呢?讀史可以明智,《史記》中給出了2種方法,屢試不爽。學會這2招,我們也可以很輕鬆地樹立起威信,讓自己做事情遊刃有餘,事半功倍。

1、殺雞儆猴,代表人物:司馬穰苴

司馬穰苴,是田完的後代子孫,是田家的妾生之子,但是能文能武,德才兼備,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齊國危難之際,齊景公急需要將帥之才,於是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田穰苴。齊景公死馬當活馬醫,馬上任命田穰苴為將軍,派他率兵去抵抗燕、晉兩國的軍隊。

田穰苴是個聰明人,他自知地位卑微,很難服眾,難以在將士當中樹立起權威,於是讓齊景公派一位自己寵信的大臣來做監軍。齊景公很高興地答應了要求,派大臣莊賈去做田穰苴的監軍。

田穰苴和莊賈約定說:「明天正午在營門會合。」

到了第二天,穰苴率先達到營門,等待監軍大人莊賈,還特意立起了計時的木表和漏壺。但莊賈一向驕盈自滿,官架子很大,遲遲不來,過來正午時分,還沒去營門會合。

田穰苴知道莊賈估計要晚到,於是打倒木表,摔破漏壺,進入軍營,開始布置他的作戰計劃。到了傍晚時分,莊賈踉踉蹌蹌地來了。

田穰苴質問道:「為什麼約定了時刻還遲到?」莊賈找理由為自己開脫,說「朋友親戚們給我送行,所以耽擱了」。

田穰苴怒斥道:「身為將領,從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應當忘掉自己的家庭,來到軍隊宣布規定號令後,就應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進軍,戰況緊急的時刻,就應當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敵人侵略已經深入國境,國內騷亂不安,戰士們已在前線戰場暴露,無所隱蔽,國君睡不安穩,吃不香甜,全國百姓的生命都維繫在你的身上,還談得上什麼送行呢!」

於是田穰苴把軍法官叫來,問道:「軍法上,對約定時刻遲到的人是怎麼說的?」回答說:「應當斬首!」

莊賈很害怕,馬上派人報告齊景公,請齊景公搭救。可是沒等報信的人回來,田穰苴把莊賈斬首,向三軍巡行示眾,全軍將士都震驚害怕。從此以後,大家都不敢小看平民出身的田穰苴,很忌憚他的威嚴,對于田穰苴的話,也都是令行禁止。

田穰苴說話算數,治軍有方,賞罰分明,將士們也個個精神振奮、鬥志昂揚。不出意外,田穰苴率領齊軍成功擊退晉、燕的入侵之軍,因功被齊景公封為大司馬。所以後世也稱他為「司馬穰苴」,其子孫世稱司馬氏。

由此可見,我們要在一個新環境樹立威嚴,並且已經大權在握,最好的方式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先用威嚴下馬威,再用柔情安撫大眾,「剛柔並濟」、「嚴寬並舉」,效果為上佳。

2、立木為信,代表人物:商鞅

商鞅,是戰國時期改革家、思想家,他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

但是在實行新法的前期,並不是那麼順利,畢竟商鞅是衛國人,他只是以客卿的身份替秦孝公出謀劃策罷了。所以說,非要商鞅在秦國變法的過程中獨當一面,還是很有難度係數的。特別是,以甘龍、杜摯為代表的舊貴族非常反對變法,認為此舉損害了自己利益。

雖說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但商鞅畢竟是一個外來的卑微言輕之人,一時半會兒也很難在秦國老百姓心中樹立威嚴、威信。

於是商鞅動腦子,想了一個辦法:他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說:「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的,就賞十兩金。」

老百姓覺得這件事很奇怪,沒人敢動,只是圍在一起議論。於是商鞅又宣布:「能把木頭搬到北門的人賞五十金」。

突然,人群中走出一個年輕小夥子,說道:「我來試試。」小夥子一口氣把木頭扛到了北門。

商鞅立刻賞給扛木頭的年輕人五十金,一分不少。 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都說: 商鞅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通過「立木為信」這件小事,只付出了50金,便在老百姓心中樹立了威信,表明自己是令出必行,絕不欺騙,更為後面推行新法打下了夯實基礎。

由此可見,要讓他人相信,我們自己首先要守信用,最好能夠付出點真金白銀來取得他人信任。正如老子《道德經》所講:「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想要奪取某樣東西,必先給予、付出,有舍有得。

結語:

讀史可以明智,讀《史記-司馬穰苴列傳》,學習司馬穰苴的智慧,我們明白了樹立威嚴要懂得殺雞儆猴;讀《史記-商君列傳》,學習商鞅的智慧,我們明白了可以通過「立木為信」來樹立威嚴和威信。學會這2招,教大家樹立威信,屢試不爽!

今日話題:

您還知道哪些樹立威嚴的方法?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跟著琢磨君一起,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讚、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老師該如何樹立自己的威信?
    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老師,老師在學生心目中是否有威信是做好所有工作的根本,如果老師在學生中樹立了良好的威信,教學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如果沒有樹立威信,教學效果可能就要事倍功半了,中職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個群體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律性比較差,沒有良好的自律性,老師的教學內容就無法落地生根
  • 看職場老油條是如何通過6步來樹立威信的,絕了!
    你知道你為什麼老在職場中事事不如意嗎?2. 如何在職場中樹立威信呢,有沒有一種更快捷的辦法呢?【閒聊】職場不如意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沒有職場威信,試想,當你在職場中有足夠高的威信時,怎麼可能還會事事不如意呢?那麼,如何才能樹立自己在職場中的威信呢?
  • 教師用體罰樹立威信?家長同意了嗎?
    老師的威信真的不是體罰建立起來的!國家政策法規明確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這是紅線!作為一個老師面對的學生是未成年人,一旦發生體罰行為,老師都是處在被審判的位置。所以謹慎使用自己的權利!因為老師只有義務沒有權利!
  • 家庭教育,家長「威信」樹立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不能沒有威信。家長的威信是確保教育順利開展,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重要資源。但家長的威信又不簡單地理解為家長有什麼,不是建立在父母的體力,家長的財力和權力之上;而是孩子要什麼,是建立在盡最大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上。我確信自己在女兒心目中有威信、有權威。我的聲譽主要來自於我的「能」和對待「不能」的態度上。 先說我的「能」。
  • 用2種方法巧記,屢試不爽
    昨天晚上我布置了一個背誦的作業,我孩子在完成背誦任務時遇到了「絆腳石」:她背誦「日積月累」中的29個詞語時讀了好幾遍還是不會背,這些詞語分別是「日寇、屹立、奮戰、懸崖、沸騰、攀登、繼續、山澗、壯烈、眺望、豪邁、政府、委員、外賓、預定、爆發、雹子、宣告、雄偉、肅靜、旗幟、坦克、檢閱、制服、距離、斬釘截鐵、昂首挺胸、排山倒海、氣壯山河」。
  • 用2種方法巧記,屢試不爽
    昨天晚上我布置了一個背誦的作業,我孩子在完成背誦任務時遇到了「絆腳石」:她背誦「日積月累」中的29個詞語時讀了好幾遍還是不會背,這些詞語分別是「日寇、屹立、奮戰、懸崖、沸騰、攀登、繼續、山澗、壯烈、眺望、豪邁、政府、委員、外賓、預定、爆發、雹子、宣告、雄偉、肅靜、旗幟、坦克、檢閱、制服、距離、斬釘截鐵、昂首挺胸、排山倒海、氣壯山河」。
  • 父母學堂 | 6種錯誤的教育方式會讓你威信盡失,快來看看!
    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沒有威信,毫無威望和信譽,孩子對家長沒有適當的尊敬、信任和聽從,那麼,合理的教育就無法實施,更談不上良好的教育效果了。威信是家長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建立在與子女彼此尊重和熱愛的基礎上,是不知不覺、自然而然產生的。反之,有些家長運用錯誤的教育方法,想人為地樹立自己的威信,這樣,是得不到子女尊重,也不能長久的。
  • 班主任如何樹立威信?只要這樣做,一個月後學生對你信賴有加
    如何帶好這支隊伍,鍛造出班風優良,成績突出的班集體,我想每個班主任都思考過這個問題。我認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首先應該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主任,他必須是一個威信十足的「司令官」,才能夠帶領好整個班級一步步走向勝利。那怎麼樣才可以樹立班主任的威信呢?
  • 李玫瑾教授:0~3歲培養安全感,3~6歲要樹立威信
    有些父母雖然看了很多教育的書籍,但是還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越管孩子越不聽話。那麼就看李玫瑾教授給大家分享的一些教育孩子的建議吧。首先是一定要有規矩的,因為在各行各業都有著一定的規矩,國家有法律公司有規章制度,那麼對於孩子來說也是應該要給他樹立規矩的
  • 不要一直隱忍自己的脾氣,適當發脾氣,可以給你樹立威信
    大家對他完全又是另一種感覺了,而且這個時候他對於大家的影響力,遠遠要比前面那個最開始就敢發脾氣的人要大得多。這就像是大家覺得他突然變了一個人一樣,他用這種行為來告訴大家,他並不是沒有脾氣,只是他善於隱藏自己的脾氣。當然,我們在這裡並不是要讓大家靠發脾氣來維護自己的威信。因為真正的感情並不是靠發脾氣,或者是樹立威信就能建立的起來。
  • 「屢試不爽的方法」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那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屢試不爽, 其英文表達是:tried and tested/trusted 經過考驗的;證明了的;屢試不爽的I'll give you my mother's
  • 如何讓學生更信服?提高教師威信的九個策略
    教師的威信是教育教學的「資本」,它能增加和放大教育教學的效果和作用。教師的一切教育藝術策略,只有建立在學生信服教師的基礎之上才會熠熠生輝。教師要樹立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除了要不斷地加深個人修養、時時處處為人師表外,還要學會與學生相處,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這樣才能獲取學生的接納與信任,不斷提高在學生中的威望和信譽。
  • 《史記》周本紀
    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讀《史記》,《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西漢司馬遷撰。《史記》是司馬遷的私人著述並非官書。司馬遷撰寫此書的本意在於「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因此,此書在司馬遷生前並未流傳,直到漢宣帝時,才由他的外孫楊惲傳布開來。漢代學者稱此書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到東漢桓、靈時代,才以《史記》作為此書的書名。
  • 此人初出茅廬,在軍中毫無資歷,只做了一件事就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古今中外無論是哪一個將軍,能不能指揮得動手下的士兵,以及士兵們對這位將軍的號令是否能做到一絲不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位將軍在部隊中的威信,如果有威信那麼指揮起來就如魚得水,如果將軍在軍中毫無威信,那麼勢必使手下的官兵難以服從,軍心渙散,自然也就帶不好隊伍。
  • 領導用2招就能樹立威嚴!
    暢銷書籍《氣場》中曾有一句話:「氣場可以是吸引力,也是魔力,也可以是某種具備神秘能量的魔咒,它使得人們的目光總是被你吸引,不論你在做什麼,都能讓你受人關注。」無憂求職錦囊:氣場這東西,好似虛無縹緲,但卻能真正感受的到。當下屬氣場壓制領導時,也確實讓人頭疼。
  • 史記中,司馬遷是如何神話皇權
    皇權需要神性,否則若是任何一個人都能當皇帝,那麼皇帝還如何俯視眾生?皇帝與神佛的區別就是皇帝仍在人間。皇權哪裡有什麼神性的。但歷代君主需要不斷神話皇權,哪怕這是一個假話,也得照著真話說。皇權神性這東西在史書中更能看到。
  • 父母說話不算話,透支的是家長的威信,別怪孩子不信服你
    從某種程度來說,不但是父母的威信受損,孩子同樣會引起心靈上的衝擊。那麼父母如何通過承諾來樹立起自己的威信呢?家長如何通過承諾來樹立起威信2、獎懲都要執行到位要樹立威信,獎懲都要執行到位。當孩子發現,每一次的約定都會帶來相應後果時,他自然會變得尊重約定,那麼父母的威信自然也就樹立起來了。
  • 《史記·陳涉世家》中的「首事」與「矯詐」
    據《史記索隱》,李奇認為卜者是告誡陳勝,「所卜事雖成,當死為鬼」,而陳勝未能達意,「反依鬼神起怪」。彼時心境,或如「握粟出卜,緣何能谷」,其實在我而已,何用卜為(王夫之,《讀通鑑論·秦始皇》)?陳勝、吳廣由此要借鬼神以「威眾」,於是在魚腹之中置書寫下「陳勝王」。
  • 佛教:改變命運,有3種方法,屢試不爽,效果顯著
    第一、孝順父母。 佛經中說,父母者,三界內最勝福田。當我們行天地之道,孝順父母時,福報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都說佛氏門中好修福,我們可以理解為,在佛氏門中我們可以知道修福的方式,這個方式就是孝順父母,正所謂:堂上雙親你不敬,一心拜佛有何用。 命運背後有因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禍福總是人自招。
  • 下屬不聽新任主管的指揮,各幹自己的工作,沒有威信,怎麼辦?
    二、如何樹立威信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這一開始沒有把威信樹立起來,後面就很麻煩,工作起來也會比較累,真的是這樣嗎?那下屬不聽又怎麼樹立威信呢?1.用實力說話很多時候下屬不服你,是因為不認可你的能力,大家都差不多,為什麼是你。所以,一定要用實力說話,讓下屬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