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些年輕爸爸抱著新生兒自殺的新聞見諸媒體,越來越多人開始有了這樣的疑問,爸爸們也會患上「產後抑鬱症」嗎?
是的。產後抑鬱症不是新手媽媽的「專利」。
當然,因為爸爸沒有親自進行胎兒的生產過程,更多是在新生兒到來後的這個重要時期,男性患抑鬱症的一種說法。
抑鬱症的發病原因不完全明朗,常常需要從生理、心理、社會三個層面來考慮。
新生兒來到家庭中,即便之前準爸媽都做了不少心理建設,突如其來的混亂還是會侵擾到每一個家庭成員,尤其是新手爸媽。
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希望能夠儘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對新生兒的照顧於他們而言是不小的挑戰,很多人晚上睡不好,會影響到白天的工作狀態。有些男性因此會感到疲憊不堪,心力交瘁,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來;特別害怕聽到孩子的哭鬧聲,甚至開始討厭孩子。這是來自壓力過大、長時間休息不好帶來的可能的影響。如果家族中祖輩曾有精神類疾病史,也會有遺傳風險,會更易呈現抑鬱狀態。
其次,從心理層面看,懷孕生產可能會讓妻子的情感變得脆弱,丈夫一方面要照顧妻子的情緒,另一方面也可能因此讓自己的情緒變得很差,覺得無法承受這樣的雙重壓力。
而更加重要的,是來自適應方面的原因。從二人世界到三人世界,身份的改變,意味著角色的變化。對於這個變化的適應,是個不容易的過程。
新生兒的到來,按中國的傳統習慣,媽媽「坐月子」時,家庭中開始出現老人或者育嬰嫂來幫忙照顧,家庭突然從兩個人的關係一下子變成多人關係。多人關係本來就不好協調,倘若年輕父母與老人育兒理念不一致、生活習慣不一致,由此引發矛盾衝突,可能會更加讓人抓狂。在這個方面,夫妻感受到的壓力都會很大。
當全家人的關注點都放在新生嬰兒那裡時,有些新手父親會感到受到冷落,感覺在家中價值感降低。
對新角色的不適應常會帶來一系列身體、心理的變化,如與妻子經常發生矛盾;經常精神緊張、煩躁易怒;對性生活提不起興致;偶爾還伴有頭疼、噁心等生理症狀。
當新生兒到來後,自身產生以上這些變化時,爸爸們就要警惕了。
育兒的不容易,從此時就開始表現,而從現在開始,夫妻更要互相支持。
很重要的提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