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輔導機構陸續開課,作為在輔導機構上班的我,也接到了許多家長想給孩子報課的電話。
課外輔導,雖然為孩子們的學習與提高提供了新的選擇,但它並不是靈丹妙藥。並非每個上輔導班的孩子,成績都能提升。聰明的家長在報輔導班時都會思考下面的問題,我希望你也可以。儘量少走彎路,少花冤枉錢。
有好多家長把輔導班作為提升孩子成績的首選,這是錯誤的想法。從業3年來,我還沒有見過在學校不學習,僅僅靠周末在輔導班上課成績就能有明顯提升的。反而是越學越差的見了一大堆。
家長們,你們可以仔細想想孩子們每周在學校度過了5天的時間。就拿數學來說每周至少6節課,每節課40分鐘,老師們講的知識點是不可能在輔導班的2個小時就學完並學好的。何況5天需要做的練習量,也不是兩天能完成的。
正如國家對於課外輔導機構的定位一樣,輔導機構只是學校教育的有效補充而已,我們永遠代替不了學校教育的作用。
所以家長朋友們切勿本末倒置。家長朋友們,孩子一旦成績出現問題一定是先與學校老師溝通,如果沒有好的解決辦法或者需要外部幫助時再考慮輔導機構。
從業多年來,作為一個學習管理師。我服務過的學生少說也有1000個,什麼樣的孩子與家長我都接觸過。「我的孩子上輔導班能提升麼」這是所有家長都關注的問題。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只有那些有目標,有動力,知道學習對於人生作用的孩子才能有明顯提升。那些需要老師,家長時刻監督的孩子,成績也會有提升,但效果一般。而那些認為學習壓根沒用的,不聽勸的,認為到輔導只是為了好玩,能擺脫父母嘮叨的孩子成績幾乎不會有提升。
所以家長朋友們,在孩子上輔導班的問題上,我希望家長們給孩子做好溝通工作。只有孩子真的願意來輔導班,才能避免花冤枉錢。 如果孩子還是不太願意,也可以帶孩子到輔導機構,讓孩子與專業的課程顧問進行溝通。但一定要記住不要強制性的逼迫孩子,如果允許可以先讓孩子進行試課,通過老師的上課方式與內容來吸引孩子。
孩子願意接受課外輔導課程,並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來保質保量的完成對應的課下作業,這才是孩子提升成績的前提條件。
輔導行業的門檻太低,所以從業者也五花八門。有大型正規的連鎖機構,也有小點的機構,還有許許多多的無證從業者。當然也有學校老師代課與開設的機構。
從業這些年,見證過附近幾家小輔導機構的改頭換面。也聽過無數家長對小輔導機構捲款跑路,不負責任,亂教學生等等的抱怨。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我只說正規大型機構和學校老師授課。並非我牴觸那些小型機構而是有太多血淋淋的現實,為了避免退費的麻煩和繳費資金的安全還是選正規機構或者學校老師的課程。
那正規機構和學校老師的授課誰好呢?各有千秋,學校老師更有經驗,更能早接觸考點與動向。而輔導機構的老師更具有親和力,更具有與學生溝通的技巧與方法,在授課時更能調動孩子的參與感與積極性。所以選擇哪裡還要遵從孩子的意見,如果孩子牴觸學校老師,就報輔導班。如果孩子都可以接受,那就與孩子一起分別試聽,擇優報之。
現在輔導機構為了滿足不同家長與孩子的需求開設的班型也很多。有小班,大班,一對一等等。
家長朋友們,我們選擇什麼樣的班型取決於孩子的情況。如果孩子成績低於及格分或者成績特別優秀,首選一對一。因為對這些孩子而言上大班或者小班意義不大,永遠要記得班課的授課內容永遠是為了滿足大部分學生的需求的。對成績差的孩子而言,內容太難了,聽不懂。對於成績很好的孩子而言講的太簡單了,學不到想學的內容。
成績中等的孩子可以選擇一對一,大班,小班。那具體上什麼班型取決於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孩子的性格。如果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需要老師時刻監督首選一對一課程,其次是小班。如果孩子性格和學習習慣都可以那就無所謂了,報什麼課程取決於對於成績提升的緊迫感。就提升成績而言,一對一>小班>大班。
選對班型很重要,如果選錯,一樣是費時費力。所以在選擇班型時多考慮孩子的性格與學習習慣。
有好多家長報完輔導班,就不再管孩子是不對的。作為家長我們要關注孩子的成績變化,關注孩子學習態度和做作業正確率的變化。如果孩子上輔導班一個月,無論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還是做作業情況,任何方面都沒有絲毫變化,要及時與孩子和老師溝通,找到問題的原因。相反,如果孩子有所提升,我們要鼓勵孩子堅持。
成績的提升是不容易的,因此作為家長要對孩子成績的提升抱有耐心,不要期望孩子的成績能快速提高,只要孩子向好的方向發展,相信孩子的成績總有提升的一天。
家長們在選擇報輔導班時,一定要謹慎,做好以上幾點的思考。孩子的成績提升,一定是學校,家長,輔導班共同努力的結果。只有三者互相配合,孩子的成績才能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