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的洋娃娃》:打破刻板,尊重每一個獨特靈魂,讓孩子做自己

2020-12-11 朱永歌十聊育兒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每個特立獨行的靈魂都值得尊重,家長是否有發現自家孩子不一樣的靈魂呢?大多數父母對發現孩子的「缺點」都有著天賦能力,但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相對就很難。

當面對自家的孩子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候,父母會採取何種方式對待呢?是強行扭轉使其符合社會主流,還是給孩子自由的空間發展,伊能靜的兒子哈利就是一個典型,換做是你會如何做呢?

前不久伊能靜的兒子哈利在網上曬出了自己的女裝照片,一時間網友議論紛紛,有人懷疑他的性取向,有人懷疑是不是因為從小缺乏父愛所致,家庭和父母婚姻問題導致了人格的扭曲,對此伊能靜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尊重兒子的選擇。

這件事引發議論一點都不讓人驚訝,男孩穿女裝和社會主流的認知不同,並且這一情況算比較極端的。更多的時候,家長們對子女的教育都逃脫不了男孩要喜歡運動,玩汽車,球類玩具。

女孩要文靜,穿裙子玩芭比玩偶的社會主流。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男孩都喜歡汽車玩具喜歡運動,看待孩子的不一樣,繪本《威廉的洋娃娃》或許能給家長們以啟發。

《威廉的洋娃娃》,一個喜歡抱著洋娃娃的男孩

《威廉的洋娃娃》的封面是一個男孩雙手高舉籃球一躍而起的姿態,這個男孩就是繪本的主人公威廉。其實在故事中,威廉並不喜歡籃球,他在看著其他女孩抱著洋娃娃的時候眼中透露的光充滿了羨慕,這是一個和大多數人有著不同愛好的男孩。

威廉渴望得到一個洋娃娃,可以抱,可以玩過家家,但當他勇敢說出口的時候,周圍人的態度是懷疑、不理解以及嘲笑,哥哥呵斥他是個「犯傻」的傢伙,小夥伴們嘲笑他像個女孩。

連爸爸也不理解他,並拒絕給他買洋娃娃,爸爸給威廉買來了籃球,電動玩具希望能改變威廉奇怪的喜好,但這些並不是威廉想要的。

威廉的洋娃娃最終還是他的奶奶送給他的,奶奶理解他對洋娃娃的渴望,並帶著威廉去商店買了一個,當爸爸問奶奶為什麼的時候。

奶奶是這樣回答的:通過呵護洋娃娃,威廉能學到如何照顧孩子,未來他可以成為一個好爸爸。看待孩子的喜好,以「合不合適」來束縛孩子選擇的可能其實是錯誤的做法。

社會性別的束縛

通常的社會性別對男女之間「應該」做什麼形成了長年累月的世俗觀念束縛,就比如男孩就應該堅強、勇敢。很多老師以及家長在看到男孩掉眼淚的時候,會告訴他說:你是男孩,不可以輕易掉眼淚。

這樣的勸說其實是缺乏邏輯的,在孩子慢慢長大後,男孩確實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以更加堅強的形象出現在社會關係、家庭關係中,但以此來要求男孩止住哭聲,不問內心的感受是無端而缺乏正確性的。

在根深蒂固的社會觀下,大人們給兒童傳遞的價值觀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個體的多樣性,比如男孩就該留短髮,乾淨清爽,要喜歡運動,喜歡汽車玩具,女孩就該穿小裙子,抱布娃娃,平時柔柔弱弱地處在被動的被欺負或被保護狀態。

社會中的「性別成見」根深蒂固,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呼籲性別上的平等、尊重個性,但其實落實到子女教育中又會回歸傳統的刻板、僵化思維定式中,根深蒂固的男女之別難以在短期內消除,大多數人至今對「娘娘腔」、「男人婆」等都充滿偏見。

如果身邊有這類情況的人,指指點點是少不了的。被標籤為「異類」的這部分人註定了需要為自己的堅持而承受來自家庭、身邊人乃至社會的壓力,要麼孤獨而堅定,要麼妥協。

粉色對應女生是偽定義,從人類學研究角度看,性別專屬顏色是社會文化塑造的結果,粉色並不是天生的女性色,就好像洋娃娃也不是女孩的專屬一樣。那麼面對如哈利這樣的「異裝」男孩,家長們該怎麼做呢?

打破刻板,尊重每一個獨特的靈魂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教授卜衛說,「對男孩強調勇敢進取,對女孩強調文靜溫柔的教育,必定大大限制兒童的活動能力和自我發展,擴大性別不平等。兒童的一切發展應該取決於他們的潛質、能力和興趣,而不是他們的性別。」

尊重個體的差異性是為人父母出於尊重孩子需要面對的課題。如伊能靜在對待兒子哈利時候的態度,在哈利曬出女裝後,伊能靜曾發文回應稱,不會去幹預,希望他能真實、自然的長大並保持美好。

在家人的包容下,哈利最終順利地考上了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學院,跳舞、繪畫、寫歌,充滿藝術細胞的他得到了不受限的綻放。

伊能靜很肯定哈利的獨立思考能力,敢於做出區別於世俗眼光的做法,並在自己堅持的路上走向成功,這背後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家人的肯定和支持一定也起到了很大的精神激勵。人生百種,都循規蹈矩符合「應該」,那麼世界上也許會失去很多本該有的色彩。

鼓勵孩子探索更多的可能

現實版的洋娃娃男孩,一位華裔服裝設計師吳季剛(Jason Wu)在小時候也喜歡收集洋娃娃,他的媽媽一開始也不能理解,為此媽媽還特意帶他去看了心理醫生。

後來媽媽漸漸能理解吳季剛了,他會給洋娃娃設計衣服,表達自己的創意,在媽媽的鼓勵下,吳季剛最終成為了一名成功的服裝設計師。

這位從給洋娃娃設計衣服成長起來的男孩,所幸媽媽沒有扼殺了他的可能。在2010年的歐巴馬總統就職儀式舞會上,歐巴馬夫人穿的就是吳季剛設計的禮服,26歲的他實現了屬於自己的成功。鼓勵更多的可能,需要給孩子足夠的自由空間而不是你「應該」做什麼,你不「應該」這樣做。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威廉的洋娃娃》:打破刻板,尊重每一個獨特靈魂,讓孩子做自己
    每個特立獨行的靈魂都值得尊重,家長是否有發現自家孩子不一樣的靈魂呢?大多數父母對發現孩子的「缺點」都有著天賦能力,但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相對就很難。當面對自家的孩子和別人不一樣的時候,父母會採取何種方式對待呢?是強行扭轉使其符合社會主流,還是給孩子自由的空間發展,伊能靜的兒子哈利就是一個典型,換做是你會如何做呢?
  • 《威廉的洋娃娃》:打破「性別標籤」,孩子成長才有自由的空間
    "送給他他真正需要的東西,比如一個洋娃娃,這樣他就可以,練習做一個好爸爸。"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比如威廉的爸爸,雖然他很關注也很疼愛威廉,給兒子帶各種各樣的玩具,但是卻不傾聽孩子的聲音,不知道怎樣對孩子好,最後反被世俗的眼光蒙住了雙眼,批評孩子的需求。相信每位家長在遇到威廉這樣的小孩時,一定是同樣感到焦慮的,因為洋娃娃不僅是個簡單的玩具,它身上更是被明晃晃地貼著"女性"的標籤,是女孩子的玩具。
  • 《威廉的洋娃娃》:喜歡洋娃娃的男孩子沒錯,錯的是「性別偏見」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我們怎麼能用性別偏見這樣的世俗觀點強加給孩子呢,可不要讓偏見束縛了孩子健康自由成長!在繪本《威廉的洋娃娃》中就有講到"性別偏見"的問題,明明繪本的封面是威廉和籃球,可是打開書籍的扉頁上則是威廉看著輕柔的抱著洋娃娃的女孩,落寞孤寂的背影。到底是為什麼呢?因為威廉和現實中很多的孩子一樣遭遇了性別偏見。
  • 《威廉的洋娃娃》:別被「社會性別」裹挾,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
    看到這種情況,不應讓我想到了一本之前讀過的兒童畫本——《威廉的洋娃娃》關於《威廉的洋娃娃》這是一個很暖心的兒童繪本,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男孩威廉。他是一個內心善良溫暖的男孩,他與他的朋友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希望擁有一個洋娃娃。
  • 傻白甜公主的套路過時了,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繪本值得擁有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也有意識地選擇了「性別中立育兒」,在玩具、衣服、未來職業規劃等方面鼓勵孩子堅持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而不去按照性別刻板印象給孩子「貼標籤」。關於性別的刻板印象或許無法真正避免或者抹殺,但是我們卻可以讓我們的孩子儘量不受這些觀念的束縛,或許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你不必成為任何人希望的樣子,不必做個強壯的男子或者賢惠的女子,成為你自己就好。那個喜歡玩洋娃娃的男孩,或許日後會成為優秀的設計師,那個喜歡玩手槍玩具的小姑娘,或許會成為出色的女兵,保家衛國。
  • 性別平等教育小課堂丨小男孩喜歡洋娃娃不正常嗎?
    》威廉想要個洋娃娃。一大早,當太陽照進屋子,威廉就去叫醒它。然後從頭來一遍,就好像他是它的爸爸,而它,則是他的孩子。有一天,奶奶來了。威廉給奶奶看怎麼樣投球,給奶奶看電動火車怎麼奔馳的,穿過隧道,繞過彎道,開到威廉做的車站前下來。「可是,奶奶您知道嗎?我真正想要的是一個洋娃娃。」「很好啊。」奶奶說。「不」。
  • 老師回應辱罵女生:尊重每一個孩子!
    3.2 教育的本質應該是  一個靈魂喚起另一個靈魂,  而不是任由TA墮落。  「如果你看不到希望,  我可以給你——因為我是老師。」Jaime相信:  沒有什麼孩子是天生的壞,  關鍵在於大人的「管」和「教」。
  • 李銀河:性別刻板印象是對男女的雙重壓迫
    性別刻板印象在生活中簡直無處不在,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過這樣的感觸。男孩子小時候的玩具應該是玩具車、玩具槍、機器人,如果一個男孩子想玩洋娃娃、過家家就會被大人制止。大家甚至會覺得一個男孩子想學舞蹈是不正常的,想打籃球才是正常的。不少女孩子在念書的時候都聽過這樣一種說法:女生適合學文,男生適合學理。這也是一種典型的性別刻板印象。
  • 20本好書讓孩子從小懂得性、愛和尊重
    沒有小雞雞的人就是只會玩洋娃娃、畫畫小花小草… 作者是法國暢銷童書作家,作品多以孩子的角度出發,抒發心中的想法以及對世界的探索,深受孩子喜愛。 4、《威廉的洋娃娃》  威廉想要一個洋娃娃。他的哥哥說:「別犯傻!」「丫頭氣,丫頭氣!」隔壁的男孩嘲笑他。爸爸給他買火車、籃球,但都不是威廉想要的。一天,奶奶出現了,她理解為什麼威廉想要洋娃娃——因為他想練習去做個好爸爸。
  • 尊重每一個孩子,傾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
    【原創】教育是用生命喚醒生命,用靈魂喚醒靈魂。讀完谷老師分享的案例,我不禁為谷老師震怒之前的那一刻退讓和課後的靜心反思而喝彩,更為課後與孩子促膝談心了解家庭狀況,耐心引導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而點讚。 案例中的孩子因為身體上的天生缺陷導致口齒不清而自卑,如果師者沒有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而是用一種自認為公平的方式一視同仁地去處理教學中出現的類似的問題,就有可能在無意中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給他的人生留下或多或少的陰影。
  • 哈裡因為威廉「不尊重梅根」翻臉,卻忘了自己偷偷捏凱特屁股了!
    蘇塞克斯公爵哈裡王子和劍橋公爵威廉王子曾是外界眼中最親密的兄弟,然而在哈裡開始與現在的妻子梅根·米克爾約會後兩人的關係變得逐漸生疏,據英國媒體稱兩兄弟之間矛盾爆發的起因是因為哈裡認為哥哥對自己選擇的伴侶「不夠尊重」。
  • 陪孩子走過3~6歲(正面管教10)--打破性別偏見,讓孩子做自己
    但現在,毫無疑問,她每天無時無刻都在探索「做一個女孩意味著什麼」。就算很多開明、有智慧的父母試圖不著痕跡地將這種刻板的性別觀念努力降至最低,但是這種性別角色上的認同還是時常會發生。02打破性別偏見,讓孩子做自己雖然很多時候,我們會常規地認為,這是一個自然的階段,言外之意,順其自然就好。
  • 罕見:24歲黛安娜蓬鬆短髮似洋娃娃,3歲威廉為她化妝惹人淚目
    黛安娜不僅是一位好王妃,同時也是一位好母親,在孩子的成長中,她更是給予了孩子許多的陪伴。黛安娜的日常穿搭也絕對不含糊,不僅成為那時候女人效仿的對象,穿衣風格放到現在也是經典。相比這些,她與兩個兒子的相處瞬間才更讓人淚目。
  • 您對孩子會有這種兒童性別刻板印象嗎?
    男孩愛玩洋娃娃怎麼辦?女孩喜歡小汽車,不會有問題吧?這幾個問題,大家腦海裡是不是有點印象?這不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的疑慮嗎?簡單來說,性別教育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男還是女,是讓孩子悅納自己的性別,以及學會如何對待異性。而刻板印象是人們對某一類人或事物所持的較為固定的看法。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性別認知基本來自於父母親朋的引導以及身邊事物的影響,不同的認知過程都可能造成孩子們不同的性別差異。
  • 尊重想像的力量:「威廉的神奇車庫」系列,啟迪心智的科普繪本
    對於一個小孩兒來說,想要擁有自己的火車,想要擁有自己的宇宙飛船,想要擁有自己的飛機,想自己變成太空人,這是多麼充滿誘惑力的想像啊!很少有孩子能夠抵擋得住這樣的誘惑,哪怕我們不能擁有這些交通工具,但也總該擁有想像的權利。
  • 想要打破「性別偏見」,培養好性格?從保護男孩手中的洋娃娃做起
    並且當這位校長談起開設這門課程的初衷時,他的回答竟是讓孩子們找回屬於自己的性格。不可否認,大部分男孩和女孩喜歡的事物可能與大眾的想法一致,但現實終究不是千篇一律的,凡事皆會有例外。並且如果硬性規定某些事情只能由男孩做或者女孩做,那麼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天賦可能會被扼殺。
  • 李銀河:活出自己,不要讓性別刻板印象毀了你的人生
    李銀河指出,性別刻板印象至少有五種常見的表現形式,往往都是人們不經意表現出來的,甚至是發自骨子裡的偏見。感性和理性偏見認為女性更富於感性,而男性則更加理性。一個整多愁善感的人、哭哭啼啼的男人,經常被認為是缺乏陽剛之氣。自然和文化偏見則認為女性更加接近自然,男性更接近文化;女性更接近肉體,男性則更接近靈魂。
  • 家裡的男孩愛玩洋娃娃?不能抹殺「反性別喜好」,應放平心態看待
    當你準備給一個男孩子買禮物的時候,相信一定會在機器人,玩具汽車,玩具手槍這樣的範圍中尋找,像洋娃娃這樣的玩偶是絕對不會成為其中的一個選項,即便知道孩子他自己對洋娃娃有偏好。畢竟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洋娃娃就是女孩子的標配,作為一個男孩子怎麼可以喜歡這樣的玩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