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體悟成長的滋味,獲得超實用的小說構思秘訣。——陽光姐姐
執筆:歐陽比文
在"大語文時代",得作文者得天下。然而這項艱巨的輔導任務,對於家長來說卻宛如登天。
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第二季總冠軍武亦姝,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做"腹有詩書氣自華",考取清華大學的她,更是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書讀得,試考得,能文能武。
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孩子讀課外書,尤其是漫畫、小說一類,就會被貼上"不務正業"的標籤,一邊狠狠壓制孩子的閱讀欲望,一邊絞盡腦汁輔導孩子寫作文。
結果自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家長失望,孩子有苦難言。其實在這裡面存在很大的一個誤區,那就是學習寫作應該是"我要學",而不是"讓我學"。
主體搞錯了,即便"傷筋動骨"也難挽頹勢!伍美珍卻開創了一種"另類"的指導孩子寫作的方法,廣受好評。
提起伍美珍的名字,恐怕知道的人並不多,可提起"陽光姐姐",家有中小學生的父母,一定是耳熟能詳的。
在各大城市的圖書館裡,有專門的"陽光姐姐"讀書角。她曾是"陽光姐姐熱線"的主持人,又是安徽大學兒童文學創研中心的主任。
伍美珍的《同桌冤家》、《陽光姐姐小書房》系列廣受好評,在20年的時間裡,出版了一百餘部暢銷兒童小說,2013年更是登上"作家富豪榜"。
從孩子身上取材,再用到孩子的實際寫作指導中,伍美珍的一顆"童心",讓她真正融入了學生之間,她所講的故事、方法,也更易引發孩子的"共情"。
最初拿到《陽光姐姐小書房》的時候,我有些費解,還以為是普通的小學生作文集。可是翻開後卻大為驚嘆。
★ 素材"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倚靠著多年和同學們接觸取得的素材,伍美珍將孩子的生活敲碎、融合、創新成為一個全新的故事,小說裡有你、有我,都是一群最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孩子。
這裡的主人公,有"便利貼女生""學霸""笨小孩""胖妞",講述了他們與家長、老師、同學間發生的故事,代入感很強,仿佛那個人就是正在讀書的你。
在兒童文學不景氣的當下,"融入生活、貼近學生",這是伍美珍作品最大的優勢。讀自己的故事,哪有厭煩的道理?
★ 在小說中融入"寫作技巧",潤物細無聲
這套書的精妙之處在於,它會在你讀得津津有味之處,融入具體的寫作技巧,讀來並不生硬,還有些嚮往之情,有種在閱後躍躍欲試的自覺性。
小說既是讀本,又是案例,在孩子讀得意猶未盡之時,將寫作方法娓娓道來,連很多家長都驚呼"上當"了。這可比一板一眼地送孩子去寫作班要愉悅得多。
劃重點,六本書,分別講述了六種寫作技巧——
1、 巧用"誤會法";
2、 學會用發散思維,來打開寫作思路;
3、 如何去尋找小說素材;
4、 試著去將故事講得更巧妙;
5、 用"反常法"引起讀者的注意;
6、 為小說製造一點"意外"。
★ 咦?這裡還有"育兒"的方法
較之於說教式的引導,陽光姐姐更擅長在小說中來表達自己的"教育觀"。故事中的小主角說錯話傷了奶奶的心,她會使用"撒嬌神功"來解決難題。
在穿越中講述歷史知識,在細節中體現情緒管理、財商教育……育兒的前提,首先是育己。這是一本家長和孩子都能愛上的小說系列,又有很好的育兒價值觀引導,真的很不錯。
與其讓孩子聽著家長喋喋不休地講大道理,不如去讀這樣一套小說,怡情之餘,還能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拉近親子關係。
羅素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這句話用在寫作的素材搜集上同樣如此,從小培養起孩子一雙"慧眼",讓閱讀和寫作不再模式化,考試用得上,陶冶情操也未嘗不可。
能愛好閱讀和寫作的人,內心的"美感"是不可方物的。
雅斯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說道,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家長是推動者,陽光姐姐亦是推動者,惟願在這二者"親密無間"的配合下,能給孩子奉獻上一場來自"心靈的饕餮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