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人針灸經》共七卷 第一卷(珍貴資料,實屬難得)

2021-02-22 國際針灸聯盟

△《銅人針灸經》•七卷(浙江範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按晁公武《讀書後志》曰:《銅人腧穴針灸圖》三卷,皇朝王惟德撰。仁宗嘗詔惟德考次針灸之法,鑄銅人為式,分臟腑十二經,旁註腧穴所會,刻題其名,並為圖法及主療之術,刻版傳於世。王應麟《玉海》曰:天聖五年十月壬辰,醫官院上所鑄腧穴銅人式二。詔一置醫官院,一置大相國寺仁濟殿。先是,上以針砭之法傳述不同,命尚藥奉御王惟一考明堂氣穴經絡之會,鑄銅人式。又纂集舊問,訂正訛謬,為《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卷,至是上之,摹印頒行。翰林學士夏竦序所言與晁氏略同,惟王惟德作惟一,人名小異耳。此本卷數不符,而大致與二家所言合。疑或天聖之舊本而後人析為七卷歟。周密《齊東野語》曰:嘗聞舅氏章叔恭雲,昔倅襄州日,嘗獲試針銅人全像,以精銅為之,腑臟無一不具。其外腧穴則錯金書穴名於旁,凡背面二器相合,則渾然全身。蓋舊都用此以試醫者。其法外塗黃蠟,中實以水,俾醫工以分折寸,案穴試針。中穴則針入而水出,稍差則針不可入矣。亦奇巧之器也。後趙南仲歸之內府,叔恭嘗寫二圖,刻梓以傳焉。今宋銅人及章氏圖皆不傳,惟此書存其梗概爾。

●銅人針灸經卷一

夫《黃帝正經》者,是先聖之遺教,乃後人之令範。是以先明流注、孔穴,靡不指的其源,若或苟從異說,恐乖正理之言。其十三經脈者,皆有俞、原,手足陰陽之交會,血氣之流通,外營指節,內連臟腑。故經云:「手三陽之脈從手至頭,手三陰之脈從手至胷(按:此處誤,依《靈樞·逆順肥瘦》原文,為「從藏走手」),足三陽之脈從頭走足,足三陰之脈從足至腹,是謂日夜循環、陰陽會合。又曰「春夏刺淺,秋冬刺深」,緣春夏陽氣在上,人氣亦在上,故當淺取之;秋冬陽氣在下,人氣亦在下,故當深取之。

是以「春夏各致一陰,秋冬各致一陽」者也。然:春夏溫必致一陰者,初下針沉之至腎肝之部,得氣,乃引持之陰也。秋冬寒必致一陽者,乃初內針淺而浮之至心肺之部,得氣,而推內之陽也。是謂「春夏各致一陰,秋冬各致一陽者」何謂也?

凡孔穴流注,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過為原,所行為經,所入為合,此針之大法也。春刺井,夏刺營,仲夏刺俞,秋刺經,冬刺合也。

肺出少商為井,手太陰脈也,流於魚際為營(按:誤,應為「滎」,下同。),注於太泉為俞,過於列缺為原,行於經渠為經,入於尺澤為合。心出中衝為井,手少陰脈也,流於勞宮為滎,注於大陵為俞,過於內關為原,行於間使為經,入於曲澤為合。心包絡脈手厥陰之脈也,出於少衝為井,流於少府為滎,注於神門為俞,過於通理為原,行於靈道為經,入於少海為合。大腸出於商陽為井,手陽明脈也,流於二間為滎,注於三間為俞,過於合谷為原,行於陽溪為經,入於曲池為合。三焦出於闗衝為井,手少陽脈也,流於液門為滎,注於中渚為俞,過於陽池為原,行於支渠為經,入於天井為合。小腸出於少澤為井,手太陽脈也,流於前谷為滎,注於後溪為俞,過於腕谷為原,行於陽穀為經,入於少海為合。手三陰三陽流注者。


胃出於厲兌為井,足陽明脈也,流於內庭為滎,注於陷谷為俞,過於衝陽為原,行於解溪為經,入於三裡為合。膽出於竅陰為井,足少陽脈也,流於俠溪為滎,注於臨泣為俞,過於丘墟為原,行於陽輔為經,入於陽陵泉為合。膀胱出於至陰為井,足大陽脈也,流於通谷為滎,注於束骨為俞,過於京骨為原,行於崑崙為經,入於委中為合。脾出於隱白為井,足大陰脈也,流於大都為滎,注於太白為俞,過於公孫為原,行於商丘為經,入於陰陵泉為合。肝出大敦為井,足厥陰脈也,流於行間為滎,注於太衝為俞,過於中封為原,行於中都為經,入於曲泉為合。腎出湧泉為井,足少陰脈也,流於然谷為滎,注於太溪為俞,過於水泉為原,行於復溜為經,入於陰谷為合。足三陰三陽所流注者。又云:「能知迎隨之氣,可令調氣,調氣之方者,必在陰陽。」然:所謂「迎隨」者,知榮衛之流行,經絡之往來也,隨其順逆而取之,故曰「迎隨」。「調氣之方,必在陰陽」者,知其表裡,隨其陰陽而調之。故曰「調氣之方,必在陰陽「者也。

夫用針刺,刺者須明其孔穴,補虛瀉實,送堅付軟,以急隨緩,榮衛常行,勿失其理。故經雲「虛者補之,實者瀉之。不虛不實,以經取之。」然: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當先補而後瀉。「不實不虛,以經取穴」者,然:是正經目中他邪,當自取其經,故言「以經取之」。

又云:「刺滎無傷於衛,刺衛無傷於滎」,然:針陽者,臥針而刺之;刺陰者,先以左手捻按所針滎俞之處,候氣散乃內針,是謂「刺滎無傷於衛,刺衛無傷於滎」也。

又云:「東方實,西方虛,瀉南方,補北方」者。然:是金、水、木、火、土,當於相平也。緣東方木,西方金,木欲實,金當平之;火欲實,水當平之;東方者,肝也,則知肝實;西方者,肺也,則知肺虛。「瀉南方,補北方」者,南方火,火者,木之子;北方水,水者,木之母。水勝火。子能令母實,母令子虛。故瀉火補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經言「不能治其虛,何問其餘」,此之謂也。

又曰:「夫言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針實者,以右手持針,左手捻按,開針穴以瀉之。虛者以左手閉針穴以補之。補瀉之時,與氣開闔相應。」是謂「針容一豆補瀉」之理也。又云:「虛者,徐而疾;實者,疾而徐。徐即是瀉,疾即是補,補瀉之法一依此也。下針之時,掏取穴,置針於滎上三十六息。以左掏穴令定,法其地不動;右手持針,象其天而運轉也。於此三十六息然定得針,右手存意捻針,左手掏穴可重五兩以來計。其針如轉如不轉,徐徐下之。若覺痛,即可重二兩。若不覺,以經下之。入衛至滎至病,得氣,如鮪魚食釣,即得其病氣也,量其輕重以經取之。名曰「疾徐」者,至病即得氣,欲出針時,子午緩緩出而引病氣不絕,名曰徐也。旣引氣名一向無補名之曰瀉。」(按:似有缺、誤,不通)

問曰:「凡下針時,若為是好?」答曰:「徐徐下之,堅持為實。凡下針,先須持針堅得安稔,不用飽食,亦不用空肚。如患人慾針針(按:疑衍)者,有乘車來者,有步行來者。如人行十裡許,須令坐息,安神定氣。乘車者,如人行三裡許。患人嘿嘿而不言,安心大坐,候氣脈安定,乃可下針。」

又云:「夫針之者,不胷身心口如銜索曰欲內視消息氣而(按:似有缺、誤,不通),不得妄行針。針入一分知天地之氣,針入二分知呼吸之氣,針入三分知逆順之氣。針皮毛者無傷肌肉,針肌肉者無傷筋脈,針筋脈者無傷骨髓,針骨髓者無傷諸絡。東方甲乙木,主人筋膜;南方丙丁火,主人血脈;西方庚辛金,主人皮毛;北方壬癸水,主人骨髓;中央戊己土,主人肌肉。針傷筋膜者,令人愕視、失魂;針傷血脈者,令人煩亂、失神;針傷皮毛者,令人上氣、失魄;針傷骨髓者,令人呻吟、失志;針傷肌肉者,令人四肢不收、失智也。刺若中心,一日死;刺若中肝,五日死;刺若中腎,六日死;刺若中肺,三日死;刺若中脾,十日死;刺若中膽,一日半死。」又云:「無刺大醉,無刺大怒,無刺大勞,無刺大飽,無刺大飢,無刺大渴,無刺大驚,以上,古之深戒也。」

又,黃帝問岐伯曰:「餘聞九針之名,上應天地四時陰陽,願聞其方,傳於後代。」岐伯對曰:「九針者,一曰鑱針,二曰圓針,三曰鍉針,四曰鋒針,五曰(按:應為「鈹」)針,六曰丸(按:應為「員」)利針,七曰毫針,八曰長針,九曰大針,此乃九針之名。九針所應,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人之身形示(按:應為「亦」)應之也,各有所宜。人皮應天,人肉應地,人脈應人,人筋應四時,人聲應音,人陰陽合氣應律,人齒面目應星,人出入氣應風,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九野。故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六針調陰陽,七針益精,八針除風,九針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此之謂各有所立也。」(按:此段除「九針之名」引自《靈樞·九針十二原》外,餘皆為《素問·針解》原文,故據二篇校之)

黃帝問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天地合氣,別為九野,分為四時,月有小大,日有長短。長(按:此為衍文)萬物並至,不可勝量,虛實呿吟,敢問其方。」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故針有懸布天下者五,黔首其(按:應為「共」)餘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養身,三曰知毒藥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氣之診。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虛者實之,滿者洩之,此皆眾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則地,隨應而動,和之者若響,隨之者若影,道無鬼神,(按:當缺「獨來」)獨往。「黃帝曰:「願聞其道」,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臟已定,九候已備,乃後存針。眾脈不見,眾兇弗聞,外內相得,無以形先,可玩往來,乃施於人。人有虛實,五虛勿近,五實勿逺,至其當發,間不容瞚。手動若務,針耀而勻,靜意視義,觀適之變,是謂冥冥,莫知其形。見其烏烏,見其稷稷,從見其飛,不知其誰,伏如橫弩,起如發機。」黃帝曰:「何如而虛?何如而實?」岐伯曰:「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也。留氣已至,慎守勿失。深淺在志,逺近如一。如臨深淵,手如握虎,神無滎於眾物。」(按:此段為《素問·寶命全形論》原文,均據之校)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推薦編校發表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aixinshizheyin_1130@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佛音(微信號:aixinshizhyin)

相關焦點

  •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學習資料(隨堂練+單元卷+專項卷+期中期末卷)
    下面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學習資料包括(同步練習活頁+單元檢測卷+單元知識總結+期中檢測卷+專項訓練卷+期末檢測卷),所有試題均含有答案解析,不會再蒙著做了。單元知識總結如下圖(篇幅有限,僅展示第一單元
  • 武職選簿資料整理新成果 ——《明代衛所選簿校注》(雲南卷、貴州卷)出版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隆慶四年《兵部為清查功次、選簿以裨軍政事》;第二,目錄,按照武職官員的官職級別,從高到低依次收錄;第三,正文,詳細記錄所收錄武職官員祖輩以來的從軍履歷。武職選簿是記錄衛所武職官員以及武職襲替重要的官方檔案資料。
  • 七年級下冊:期末數學測試卷及答案!共兩套,複習備考千萬別錯過
    七年級下冊:期末數學測試卷及答案!共兩套,複習備考千萬別錯過七年級是孩子進入初中後非常重要的一個年級,因為這階段的孩子已經脫離了小學的稚嫩,轉而邁向難度更高的知識點了,因此從學習狀態和學習習慣上來講,一定要額外地重視,要不然到了初二、初三肯定是要吃大虧的。
  • 《北平研究院北平廟宇調查資料彙編》|內一區卷 內二區卷 內三區卷
    所收資料為1930年至1932年北平研究院北平廟宇調查資料。廟宇調查是按當時北平行政區劃的分區而進行,本書也依照當時內城六區、外城五區以及四郊的區劃順序依次編排出版。2015年6月《北平研究院北平廟宇調查資料彙編》(內一區卷)出版,並榮獲2015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優秀圖書獎。2016年3月,內二區卷、內三區卷出版。
  • 《永樂大典》「湖」字卷由寧波人孫鋌擔任分校官
    《永樂大典》是明成祖朱棣下令編纂的全世界最早的一部百科全書,共11000餘冊,比法國的百科全書早300年。但是經過戰亂和磨難,存世的400餘冊《永樂大典》散落於世界各地。此次拍賣的兩冊隸屬「湖」字(2268-2269)、「喪」字(7391-7392)卷,除書皮磨損、稍有水痕外,品相尚佳。
  • 音樂招教考試試卷資料及答案(共3卷)
    音樂教師招聘考試試卷資料及答案1註:1、採用閉卷形式答卷,答卷時間為60分鐘。2、第四題需聽音樂回答,每小題音樂播放兩遍。一、連線題。3、交響曲是由 管弦樂隊 演奏的大型器樂作品,第一樂章通常採用奏鳴曲式,由 呈示部 、 展開部 、 再現部 三部分組成。4、越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是 二胡 ;京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是 京胡 ;豫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是 板胡 ;崑劇的主要伴奏樂器是 笛子 ;蘇州評彈的主要伴奏樂器是 琵琶 、 三弦 ;京韻大鼓的主要伴奏樂器是 四胡 、 三弦 。
  • 針灸銅人與《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或在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宋代醫學針灸銅人的出現就是鐵的佐證。王惟一編著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創製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級經絡腧穴文字標準,與此同時,在其主持下,鑄成針灸銅人兩具——世界上最早的國家級經絡穴位形象化標準,堪稱為價值連國的「國寶奇珍,醫中神器。」
  • 三數上內部資料分享(課時練+單元卷+專項卷+期中期末卷)請收藏
    所有的課時練、單元檢測卷、專項檢測卷、期中、期末卷均含答案。篇幅有限,只展示其中一部分。資料總概況該圖是單元小結及檢測卷文件夾打開後(篇幅有限,只展示第一單元的)獲取全套資料
  • (2A)第一卷:《七號病室》
    九卷版凡斯詩全集《大疫記》 大瘟疫給了我機會安心宅在家裡整理我四十幾年上千首的詩,今已完成全集九卷的前八卷
  • 論針灸學之淵源及真傳之難得
    即以文本可傳者而論,似乎《內經》、《難經》所有之文本,即由上古相傳而來,必無謬誤,無如五代以前,印書之學,尚未發明,各種書籍皆有手抄,甚為難得。又易錯落舛誤,一經世亂,往往焚毀無遺,此相傳之一難也。秦漢以上,各種學術率以口耳相傳,未能筆之於書,人存則學存,人亡則學亦亡,此相傳之二難也。有此二難,是以上古學術,存於今者,十不逮一,並非故守秘密,靳而不傳也。
  • 古代名醫︱王惟一:首創「針灸注水銅人」
    現在看來確是如此,例如,天聖針灸注水銅人就是震驚世界的一個奇蹟。宋代傑出的針灸學家和醫學教育家王惟一,就是針灸注水銅人的創鑄者。王惟一(987—1067),名王惟德,北宋醫家。宋仁宗(趙禎)時當過尚藥御,對針灸學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針灸學之大成,著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一書,奉旨鑄造針灸銅人兩座。為中國著名針灸學家之一。
  • 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英語第一單元知識點梳理測試卷
    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英語第一單元知識點梳理測試卷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英語第一單元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知識點梳理測試卷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知識點梳理測試卷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上冊地理第一章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 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政治知識點梳理測試卷
    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政治知識點梳理測試卷人教版初中政治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政治知識點梳理檢測卷
  • (刪本5A)第一卷:《七號病室》
    九卷版凡斯詩全集《大疫記》 大瘟疫給了我機會安心宅在家裡整理我四十幾年上千首的詩,今已完成全集九卷的前八卷
  • 那些珍貴而溫柔的紙卷 | 《法老的寶藏》毛邊本首發
    那些珍貴而溫柔的紙卷 | 《法老的寶藏》毛邊本首發 2020-05-21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部編版2020年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測試卷(七)
    小學試題,語文試卷,單元測試卷,整理了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測試卷(七),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小學頻道!
  • 「國寶奇珍,醫中神器」 :天聖銅人與《銅人腧穴針灸圖經》
    不管在應用科學方面或在純粹科學方面都是如此,」宋代醫學針灸銅人的出現就是鐵的佐證。王惟一編著成《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創製了世界上第一個國家級經絡腧穴文字標準,與此同時,在其主持下,鑄成針灸銅人兩具——世界上最早的國家級經絡穴位形象化標準,堪稱為價值連國的「國寶奇珍,醫中神器。」 (公眾號:太乙玄門)55.55.55.
  • 卷壽司/卷物~太卷中卷細卷的區別
    太卷裡面包裹食材的各類是最多的,惠方卷也是太卷的一種,裡面有7種不同顏色的食材代表七福神,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意義,例如黃色代表財運,綠色代表健康,粉色代表戀愛,紅色代表事業,褐色代表集中力等。中卷裡面加入二三種食材,尺寸基於太卷和細卷中間。江戶前風格的壽司屋,最後通常以細卷收尾,只卷一種食材,常見的比如黃瓜卷被稱為カッパ巻き(河童卷),因為黃瓜是河童最愛的食物。鐵火巻き(鐵火卷)是金槍魚赤身的細卷。納豆巻き(納豆卷),裡面包的是納豆。
  •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測試卷七
    部編版一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測試卷七(圖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