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體被敲斷4次的摺疊人出院 摺疊人李華現狀曝光!摺疊人是什麼意思
最新進展身體被敲斷4次的摺疊人出院李華是世界罕見的「3-on摺疊人」(下頜緊貼胸骨、胸骨緊貼恥骨、面部緊貼股骨)。從18歲到46歲,強直性脊柱炎讓他的身體漸漸「石化」。28年的時間裡,身體漸漸「石化」,病變的關節時常伴隨著難以忍受的疼痛,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摺疊起來,再不能打開。「摺疊人」指的是類似李華這樣的極重度摺疊患者,他們由於長期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療,脊柱嚴重變形,身體形態如同一把無法打開的摺疊刀。
-
禮讚祖國——抗疫與人文護理教育教學改革暨課程思政建設會議順利...
中國教育在線訊 5月10日,禮讚祖國——抗疫與人文護理教育教學改革暨課程思政建設會議召開。 在「青年擔當」篇章,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用防疫四句話口訣為學生上了復學第一課。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李佩濤、延安大學附屬醫院郎華、中山大學第五醫院楊小月、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李學佳、南京中醫藥大學黨委宣傳部通過分享抗疫故事,彰顯了青年一代的使命和擔當。
-
深圳大學總醫院試運行 深大設立碧桂園獎學金
深圳大學總醫院試運行 29日上午,深圳大學總醫院試運行揭牌儀式在該院門診大樓前舉行。該院是深大第一所直屬附屬醫院,也是我市第一所依託本土高校、按三甲醫院標準建設的高水平直屬附屬醫院。
-
正心正舉·鄭州金水區總醫院醫學人文實踐基地正式落地
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到以全民健康為中心,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持續推進,大健康、醫學人文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醫學人文是敬佑生命、平等仁愛、明德尚善的職業情懷。醫學的服務對象是人,而操作者同樣是人,醫學從業者自接觸醫學,就註定與人文精神不可分割。
-
抗疫與人文護理教育教學改革暨課程思政建設會議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網西安訊(記者 陸航 實習記者 趙立凡)5月10日,《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倡議發起,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中國衛生法學會、國家人口健康科學數據中心(臨床醫學)、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中國高等教育工會理論研究會等聯合主辦,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陝西中醫藥大學、鄭州大學醫學院、深圳大學醫學部共同承辦的
-
網上預約+分區就診 深大總醫院全面開放正常診療
……因疫情影響,不少市民宅在家一個多月,就醫需求越來越迫切。二月下旬,深圳大學總醫院不斷加大日常診療服務力度,市民開始陸續來到醫院看病。韓女士一口氣預約了口腔科、心內科、婦科三個科室,她說,「有些老毛病,本來就打算年後複查,現在疫情穩定了,上周隔壁鄰居就去看病了,說深大總醫院防疫措施到位,挺放心的,我就趕緊上網預約了」。
-
深大總醫院61歲難治白血病患者捐獻遺體
12月18日凌晨,患者鍾麗娜在深圳大學總醫院的ICU病房裡,平靜地度過了她人生最後的時光,享年61歲。鍾麗娜生前在家屬的陪同下親自到深圳市紅十字會籤署文書,希望能將遺體捐獻給深圳大學,作為學生進入醫學殿堂第一門課的「無語體師」。
-
廣大護理師生暢談「抗疫與人文護理教育教學改革暨課程思政建設會...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20年5月10日,由《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倡議發起,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中國衛生法學會、國家人口健康科學數據中心(臨床醫學)、上海市醫學倫理學會、中國高等醫學教育工會理論研究會主辦,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陝西中醫藥大學、鄭州大學醫學院、深圳大學醫學部共同承辦的「禮讚祖國——抗疫與人文護理教育教學改革暨課程思政建設會議
-
深大總醫院張慶豐:吸引患者「逆流」的深圳好醫生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王卓芬 王路/文 通訊員 馬鐸銘/圖 在2020年第二屆尋找「深圳好醫生」評選中,深圳大學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張慶豐榮膺10位「深圳好醫生」之一。
-
國內首例「摺疊人」李華成功出院 醫學奇蹟讓人不禁喜極而泣
7月14日,話題 #身體被敲斷4次的摺疊人出院# 悄然登上熱搜,這一「醫學奇蹟」引發了網友普遍關注。據了解,患者名為李華,來自湖南永州農村,是世界罕見的「3-on摺疊人」,意為下頜緊貼胸骨、胸骨緊貼恥骨、面部緊貼股骨。病因是強直性脊柱炎,號稱「不死的癌症」。
-
國內首例「摺疊人」李華成功出院醫學奇蹟讓人不禁喜極而泣
日,話題 #身體被敲斷4次的摺疊人出院# 悄然登上熱搜,這一「醫學奇蹟」引發了網友普遍關注。2019年6月,李華前往深圳大學總醫院,求醫脊柱骨病科主任陶惠人。李華的畸形程度在國內尚屬首例,在世界範圍內也極其罕見,手術難度可想而知。
-
常春藤論壇大咖講:醫學人文教育需緊密結合醫生切身利益
常春藤論壇暨第四屆北京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健康產業峰會於5月19、20日在蘇州圓滿舉辦。本屆論壇以「醫學、人文、藝術」為主題,500餘位醫生及社會各界大咖與會交流。大會執行主席,北京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主席,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臟外科醫生吳永波先生,這位直爽的「湖北佬兒」在談及醫學人文話題時,用言語幽默地講述了自己做醫生的心得故事,以下是本次論壇演講全文分享。
-
深大總醫院成功植入首例膠囊無導線起搏器
近日,深圳大學總醫院心內科團隊成功為 74 歲的強叔(化名)裝上了一枚全世界最小的心臟起搏器。這枚微型起搏器只有 1.75 克,差不多一顆膠囊大小,同時也刷新了深大總醫院無導線、無創口的起搏器植入紀錄。有了這個"隱形保鏢",強叔說,"心臟很舒服"。
-
No Caring No Nursing,陸軍特色醫學中心人文護理成績斐然
No Caring No Nursing,陸軍特色醫學中心人文護理成績斐然 2020-07-10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誤診到高難度手術,摺疊人恢復直立背後,是一個疾病的生態變遷
下巴貼著胸、胸貼著肚子、臉貼著大腿,被稱為「3-on摺疊人」,47歲的李華是全世界有公開報導的後凸畸形最嚴重的強直性脊柱炎(AS)患者。△ 李華檢查時拍的照片。儘管此前已看過照片,但在病房見到本人時,深圳大學總醫院脊柱病科主任陶惠人還是有些吃驚。
-
網上也有總醫院了
>還能開具處方、線上支付、藥品快遞到家醫保也實現線上實時結算今天(3月10日)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網際網路醫院正式啟動!2月10日,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Q醫「網際網路門診」上線試運行,實現線上問診;3月3日,總醫院在線上問診的基礎上,分別開通檢查結果查看、開具處方、線上支付、藥品快遞到家等服務,實現醫保線上實時結算。運行1個月以來在線諮詢服務患者6000餘人次。
-
人文護理,陸軍特色醫學中心一直在路上
人文護理,陸軍特色醫學中心一直在路上 2020-07-05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愛護士,看看大咖們都說了些啥
WHO確定2020年為「護士和助產士年」;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最新評論闡述了護士在實現全民健康覆蓋過程中發揮的至關重要作用;國際護士會將「護士:引領之聲——守護世界健康」確定為今年國際護士節的主題。在這樣一個美好時代,面向潛力無限的未來,願我們每一名護理人,都能繼續秉承初心理想,用奮鬥和實幹,在守護生命的道路上,不斷弘揚和光大新時代的南丁格爾精神!
-
【大咖駕到】總醫院與婦產科學科帶頭人孔北華教授團隊正式籤約
△籤約儀式現場12月26日,兗礦新裡程總醫院與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婦產科學科帶頭人孔北華教授團隊正式籤約。院領導張傳軍、楊傳華,王愛亮,張波,呂鵬,張勇等出席籤約儀式,新裡程醫院集團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張雨培參加此次活動。籤約儀式由黨委書記楊傳華主持,院長張傳軍致歡迎詞。
-
線上「望聞問切」 花花博士開闢抗疫「雲戰場」
疫情爆發以來,各大醫療機構和網際網路企業發揮平臺優勢,積極協調醫療資源,動員各方醫療力量,及時推出在線諮詢、診療、資訊、科普、送藥等多種服務。在抗擊疫情的陣線上,有著這樣一股力量,他們運用自身知識和資源優勢,通過「網際網路+社群」的方式,築起線上「抗疫」的防火牆,與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公眾攜手共渡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