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七(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一個人旅行,不理會繁雜的瑣事,自由自在地,去體驗一個城市,一段故事,留下一片歡笑。
相信大家也都發現了,如今的大自然在悄悄地發生變化,隨著地球的進化和環境的破壞,如今的生物多樣性已經在慢慢的遞減。物種的的減少其實不僅僅是因為自然的淘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也有我們插手自然界的法則所造成,入侵物種也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這樣一件事情,因滅蚊引進的「大肚魚」,而今已在中國泛濫,吃貨都對它毫無辦法。
中國作為一個面積非常龐大的國家,入侵物種其實並不在少數,只不過我們有自己的處理方法,比如入侵物種之恥小龍蝦,就已經被中國人吃成了夜宵常客,反而把它變成養殖品種,人工養才能夠有充足的數量供貨。但問題是並不是所有入侵物種都能夠通過吃來解決,今天要說的這個就令人頭疼。
蚊子大概是人們夏天最討厭的一個生物了,不僅僅亂叫,而且還會咬人,咬人就算了,咬完後還會癢,這就讓人忍不住了,畢竟是太是太討厭了。因為蚊子是從水中誕生的,所以曾經為了從幼蟲階段開始滅蚊,專門引入了一種大肚魚,也就是俗稱的食蚊魚。可誰想到蚊子的問題沒能解決,這種食蚊魚如今卻在中國泛濫,到最後沒有辦法收拾,連吃貨都對他們束手無策。
其實早在我國引進大肚魚之前,美國就曾向我國展示他們引進大肚魚的實驗成果。在二十世紀初期,美國通過引進大肚魚的方式,成功治理了該國的蚊蟲問題,後來世界各國見此均紛紛效仿,從而使得大肚魚的蹤跡遍布世界各地,我國也不例外。這種魚類也吃蚊子幼蟲而得名,由於瘧蚊流行,全球不少國家都曾引進過此物種,俄羅斯未來記錄它們的滅蚊功勞,甚至還打造了一座「食蚊魚雕像」。
食蚊魚一年可生產3-4次,一次就可以生產200多條小魚,由於發展過快,佔據了我國許多水域,再加上性情比較兇猛,還經常吃掉其他大魚的魚卵還有體積比較小的幼魚,導致他們限制了其他魚類的繁殖。並且在當下的中國,還在很多地方泛濫,就比如雲南的滇湖等地,也對生態造成了一定的危害。並且因為太小了,沒有經濟價值,所以即便是號稱最喜歡吃的吃貨,也都沒有人願意娶專門捕撈他們。
而食蚊魚的味道也並不是特別的好吃,所以我國吃貨也是很牴觸的!但是數量過多,所以不管的話,其實也挺麻煩的。其實這裡就可以看出,對於自然界的平衡,最好是不要輕易去打破。不然最後倒黴的其實也就是人類自己的,其實很多地方都出現物種入侵的現象。因滅蚊引進的「大肚魚」,而今已在中國泛濫,吃貨都對它毫無辦法,對於這件事情你們怎麼看呢?
本文由「小七行旅記」原創,歡迎評論,收藏,點讚。未經允許請勿抄襲,感謝你們的閱讀,請持續關注,讓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