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77歲大爺畢生技藝無人學,每月退休金自掏3000元,欲倒貼收徒

2020-12-11 騰訊網

清代鄭燮在《新竹》中寫道:「新竹高於舊竹枝,全憑老乾為扶持。」這句話既表達了希望後輩人能夠青出於藍的希望,又體現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那就是傳承的重要性。牛頓也曾經說過,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因為人們有了傳承,能夠完全繼承前人的經驗和成果,後來人才能夠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

無論任何學科、任何生活技巧都是這樣的。但是傳承也是一個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由於缺乏新鮮血液的注入,

有些技藝在發明多年後已經失傳,有些傳承到現在的技藝也有了衰頹之象,這些都令人扼腕嘆息

▲傳統手工藝匠人正在製作陶胚

這種現象不僅僅發生在我們國家,全世界範圍內為了快速發展、經濟繁榮,不斷推出新技術,一些有底蘊的傳統技藝漸漸失去傳承的情況都很普遍。

因此在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3屆大會上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該公約於2006年4月正式生效,目前其締約國已經達到了178個。

我國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非遺種類有41項,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已經近千項,各省市級非遺更是不計其數

在這些非物質文化中,各種各樣的刺繡技法佔了相當的比重。

繡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手工製作技術,古時因交通不便,各個地方都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刺繡技術。《史記》中就有:「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的記載,表明在漢代時就有了比較發達的刺繡技術。

在刺繡發展的過程中,一些有特色的刺繡技術被公推出來,成為古時貢品的首選,其中又以蘇繡、粵繡、蜀繡和湘繡這四大名繡為代表

。這些有名氣的刺繡技術如今還不至於到傳承無人的程度,但一些地方刺繡技術,或者比較小眾的刺繡技術,已經岌岌可危。

張先松老先生,多年來就一直苦難於漢繡的傳承

。作為漢繡傳承人,他為漢繡付出了自己一生的時間和心血,但他作為漢繡大師的弟子,一直沒有收到自己的弟子,眼看漢繡技藝即將斷絕在自己手上,老人十分著急。

為此,他甚至從自己不多的退休金中專門拿出來一部分用於尋找和培養繼承人

。相比於刺繡技術盛行,許多人求上門來拜師的盛況,如今漢繡的境遇十分令人唏噓。

漢繡是一種湖北省的民間傳統美術,2008年就被列入了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漢繡是楚繡的發展

,在春秋戰國時期,楚國的絲織業足以代表當時我國絲織工藝品的最高水平,屈原就在《楚辭》中感嘆:「被紋服纖,麗而不奇些」。

在漢代以前,這種在各種絲織品上都有刺繡的情況,除了楚國外的其他地方是很難看到的。漢繡作為楚繡的發展,其同樣以配色濃豔,色彩效果強烈為特徵。

受到五行色的影響,它始終堅持著以木青、火赤、土黃、水黑、金白為主的配色,其中又以紅黑兩色為主。

漢繡始於漢代,在明清時期受歡迎程度逐漸提升,在清末時達到了鼎盛

。據《湖北民俗志》記載,明清時楚地(現湖北省)的官賈、優伶喜歡穿著漢繡;在清朝末年時,武昌、漢口等地有著繡花街的存在,有上萬名的繡花匠人。然而,在戰爭時期,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佔武漢後繡花街就被毀掉了,漢繡技藝開始凋零。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漢繡被列入了「四舊」的行列,大批精美的繡品被直接燒毀,傳承人更是遭到了批鬥,漢繡幾乎遭到了滅頂之災

。80年代開始,漢繡得到了一定的恢復。現在的漢繡一改先前多繡小繡品、戲劇服裝的傳統,開始在帳簾、被子等上刺繡。然而其頹勢已經無法扭轉,如今只剩兩支主脈傳承。

張先松老先生能夠接觸漢繡也是出於機緣。

1941年,張先松出生於湖北省荊州市的一個普通家庭,幼時家庭經濟狀況比較一般,他的玩具並不多,因而他開始自己動手製作一些小玩具。當時,他的心靈手巧已經得到了周圍小夥伴以及家長的一致認可。

▲張先松展示自己的手指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9歲的時候,某次張先松和幾個小夥伴在江邊玩耍時,不慎觸碰到了一個荒廢的炸彈,他的右手被炸傷,僅有大拇指和中指還是完整的,剩下的三個手指因為炸傷而不得不被截斷,或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吧。

原本被盛讚心靈手巧的他,不甘心就這樣被廢掉雙手

,但是右手殘疾又是他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最後他選擇了刺繡,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自己恢復動手能力

。1961年,20歲的張先松憑藉自己的天賦和誠意,成功拜在了漢繡大師李玉山門下,同年,他又拜入了張濟良門下學習漢劇戲裝製作。僅僅三年的時間,他就在漢繡上有了一定的成就。

張先松曾經說:「漢繡的顏色特別鮮豔,但針法特別樸實。」憑藉著自己的天分,已經一顆能耐得住性子的心,張先松很快就成為了別人眼中的漢繡大家。1955年時,他被湖北省政府授予工藝美術家稱號。

然而隨著方便快捷的機繡逐漸普及,手工繡品開始乏人問津,漢繡不僅沒有人前來拜師學習,連知道它的人也越來越少。

相比於機繡,手工漢繡不僅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其多樣的繡法、配色方式等也需要沉下心來不斷積累經驗才能真正掌握

然而長時間苦練刺繡的枯燥並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很多人認為,在有了機繡之後,手工刺繡作為一種落後的技術,應該被歷史淘汰了。然而這樣一門精細的手藝被機械化的、流程化的機器所替代,也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情——

其中蘊含的文化如果被冰冷的機器替代,就再也找不回來了

,這更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

漢繡瀕危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戲劇的沒落。

曾經人們的娛樂方式比較貧乏,日常看戲劇就是很多人最重要也是最常見的娛樂活動了。然而隨著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看戲劇的人越來越少,唱戲的人也越來越少。

對於漢繡來說,曾經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就是繡戲服,現在戲劇沒落了,定製戲服的人越來越少,收入也就大大減少了

。雖然在床單、被子、屏風上面刺繡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但需要的時間會比機繡長很多,成本也會比普通機繡高得多,因而很少有人選擇手工漢繡製品,哪怕手工製品會更精美、更獨特。

張先松本人也並不是沒有收過弟子,但是正因為漢繡的沒落,他親身經歷了同門的師兄弟、自己的弟子一個個離去另尋出路

。當初與他共同拜師學藝的共有師兄弟8人,如今只剩下他一個人還在堅守著漢繡技藝,其他人都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後換一種方式去謀出路了。

▲武漢紡織大學校園景色

這樣一門成本高但收益少的手藝,在現在這個浮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社會中生存的空間越來越小。

為了生計,也為了尋找傳承人,張先松曾經到武漢紡織大學任教,但是截至目前,他仍舊沒有找到合適的弟子傳承漢繡技法

目前,張先松老先生已經79歲了。這些年來,他為了漢繡文化的傳承作出了許多努力。例如

2014年底,他在沙市中山公園的松濤山莊中創辦了荊楚漢繡傳承園

,園內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幅高2米,寬1.1米的漢繡作品,它的名字叫做「麒麟現盛世」。

這幅巨幅作品是張先松和徒弟們花了一年多時間完成的。

這個漢繡傳承園中的所有用具都是張先松老先生家中搬來的。據老先生自己說,

他目前每個月有4000元的退休金,除了留下1000元自己花用,剩下的3000元都要投入到傳承園中

,向市民展示漢繡藝術,向年輕人傳承這種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張先松老先生目前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在漢繡的發源地保住這一古老的繡種。

雖然他現在有著七八個徒弟,但是自己求學時候的經歷讓他明白,徒弟隨時有可能為了謀生而離開,所以他尚沒有選定自己中意的傳承人

。張先松對於漢繡的執著,使他入選了2017年感動荊州年度人物。

老先生目前還用自己的退休金開了一個漢繡興趣班,每個月都會有很多有興趣的人前來學習,老先生免費教授所有人,也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來體驗和學習的人。但是真正能夠靜下心來學習的人寥寥無幾。他自己也知道,自身年事已高,可能已經沒有幾年的工作時間了。

他只希望接下來的這段時間,他都能夠奉獻給漢繡,能夠將漢繡技藝傳承下去。

張先松老先生所面臨的窘境,在我國大部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身上都可以見到

《莊子》中說:「不以成敗論英雄」。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也不應該以能否產生收益作為其是否應當被傳承的標準。

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上千年的時光中蘊含的歷史與文化,同樣被納入了民族文化當中,成為民族底蘊的一部分,這是任何一個民族都不應該割捨的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在努力,傳承人們在努力,整個社會也應當為此而努力,不辜負這些遺產千年傳承下來的底蘊,也不辜負像張先松老先生這樣的人的執著堅守。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相關焦點

  • 77歲大爺一身絕技無人傳承,每月拿三千元退休金,倒貼錢收徒傳藝
    「巧奪天工技藝絕,深耕獨處老還學。」歷史行車揚塵遠去而不作停留,蘊含其中的絕妙手藝或是止步不前,興是被後人無情遺忘,堅持學習精湛手藝的傳承人變得尤為可貴。經過歷史的千錘百鍊,遺存至今的手工技藝可謂是無價之寶,他們應是會大放異彩地展現自身光輝,奈何如今卻是要面對無人傳承的黯然失色。
  • 77歲大爺一身絕技無人傳承:每月拿三千元退休金,倒貼錢收徒傳藝
    湖北一位名為張先松的77歲漢繡手藝人,為了將自己一身的絕技傳承下去,拿自己每月的三千元退休金,倒貼錢開設授課班,收徒傳藝。 熱愛漢繡的張先松當然也清楚在這個時代,想要傳承漢繡,十分困難,但他又不甘心眼看著如此優秀的文化瑰寶、傳統技藝失傳,所以77歲的他省吃儉用,就算倒貼出全部退休金也努力為弘揚漢繡出一份力
  • 湖北七旬老人,一身技藝卻沒人繼承,每月拿著3000退休金倒貼收徒
    今天要說的一個例子是湖北有一個7旬的老人,一生技藝卻沒有後人繼承,每月拿著3000的退休金倒貼收徒。 一、天降大任於斯人也 這一位湖北7旬的老人叫做張先松,出生於1941年,出生地在湖北荊州。
  • 77歲大爺一身絕技無人繼承,每月拿三千元退休金,倒貼錢收徒傳藝
    實在是難以想像,如此高超的傳統技藝,到了現代社會中,卻苦於無人傳承。被逼無奈之下,77歲老大爺被迫拿出自己的退休工資,倒貼錢的教授這項技藝。究竟怎麼回事呢?還要從湖北荊州的老大爺張先松說起。
  • 張先松:79歲一身絕技無人傳承,每月拿3000退休金倒貼學徒傳藝
    但願不會再出現77歲的老大爺一身絕技無人繼承,每月拿3000元養老金,倒貼錢收徒弟的情況。在現代社會,為了養家餬口,年輕人獨自出去學一門手藝已經不多見了,而且大多數人還是習慣於走讀書工作之路。然而就在三十年前,如果說有一種工藝可以讓你學習,而且不收任何費用,那麼這種天降的好東西也許很多人不相信,但是漢繡的傳承者張先松就做到了。
  • 80歲大爺自述:每月退休金7000元,但唯一的心願是「早點走」
    導語:80歲的林大爺,每月有7000元的退休金,但他唯一的心願是「早點走」。聽聽林大爺怎麼說?林大爺:我今年已經80歲了,我唯一的心願就是早點走。我每月有7000的退休金,這個退休金在那些沒有退休金的人看來是挺高的,但是我每月的護理費要1萬多。我這7000的退休金都不夠我每月的護理費。我現在生活自理困難。
  • 「你不同意我也要嫁」60歲阿姨帶退休金再婚,「倒貼保姆」值嗎?
    沒想到在兒子5歲的時候,丈夫遭遇車禍去世了,藍阿姨竟然沒掉一滴淚,只是想到孩子沒有爸爸了,以後少了一份工資。她甚至想到讓丈夫和他那青梅竹馬的對象去合葬,但這話她沒說出口。等孫子2歲多的時候,藍阿姨晚上就和小區裡一起看孩子的大爺大媽們去跳廣場舞。一開始他們跳廣場舞,但之後發現廣場舞總是要學習新的舞曲,很麻煩,他們就去學著跳交誼舞,據說交誼舞會了基本的步子,都能跟著跳,不用總是學新的。跳著跳著,藍阿姨有了固定的舞伴王大爺,再跳,兩人產生了感情。
  • 聽說70歲以上的老人退休金漲到3000元了?快一起來看看!
    那麼有人肯定會問,如果70歲以上的老人退休金都在達到了3000元,那麼這次退休金金額上漲大概會漲多少呢?我們來看一下,假設70多歲的老人的退休金每月大概在3000元左右,那麼今年如果開始調整的話,那麼按5%的增長率就肯定應該增長到150元以上,而部分的老人也可能會增加200~300元不等,這可能是針對於一些可以獲得高齡補貼的人吧。
  • 70歲以上的老人退休金3000元,那能漲多少?一起來看看
    那麼有人就在問70歲以上的老人退休金在3000元左右,這次退休金上漲大概能漲多少呢,夠不夠用呢?接下來讓小編來回答。如果70多歲的老人原來退休金每月3000元左右,今年如果調整的話,按5%的增長率應該增長150元以上,部分老人可能會增加200~300元,這主要是指一些能夠獲得高齡補貼的人。
  • 60歲離婚女人傾訴:每月退休金3000元,獨居生活很舒心
    有些老人離婚了可能會再婚,但有些老人有退休金,覺得一個人的獨居生活挺好。那麼,一個月3000元的退休金,離婚後開始獨居生活的老人,生活過得怎樣呢?01、傾訴人:李奶奶,60歲我今年60歲,離婚五年,每個月退休金3000元,獨居養老的生活很舒心。
  • 為了買車在網上貸款 倒貼了3000元
    借貸合同書。 近日,市民冉先生向貴州都市報記者反映,稱他最近為了買車,在網上找到一家貸款公司,準備向其貸款70000元。殊不知,當他提交完貸款資料後,該公司先是讓他交納3000元「保障金」,然後又讓預存貸款的10%(7000元)才能貸款。最後,冉先生貸款不成,還倒貼了3000元「保障金」。冉先生認為,該公司在打著貸款的名義,誘騙他匯款。 冉先生是遵義人,前幾天剛來到安順工作。
  • 在上海每月拿8000元退休金,是什麼水平?
    在上海拿每月拿8000元養老金是什麼樣的存在?答:不僅能滿足大部分的消費需求,而且已經超過了了全國大部分的退休人員。跟本市平均養老金對比全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的人數共計419.41萬人,佔老年人口的80.9%,平均養老金為每月4521元。而這意味著如果你拿到8000元的養老金,將超出平均水平近一半左右。
  • 臺灣首開放申領退休金 六旬勞工每月領16000元
    據臺灣媒體報導,開辦即將7年的勞工退休新制,即日起首次開放請領月退休金,只要年滿60歲、工作年資達15年(並計新舊制)即可請領。首位請領勞退新制月退休金的是一位61歲退休勞工,新制退休金加上結算後的舊制退休金,每月可領16000元月退金,可領到83歲。
  • 65歲老人退休金3000元,卻和兒女說:1000元贍養費一分都不能少
    165歲的王姨每個月有3000的退休金。很多有退休金的老人都把退休金給兒女花,或者自己花著自己的退休金,王姨她自己的退休金都不花,都存起來,每個月都要跟兒女討贍養費。等到孩子長到7,8歲,能上一年級了,她才把孩子接到身邊來,接到身邊之後,還要求孩子做家務,在王姨眼裡,孩子生下來就是為自己服務的。王姨在孩子的教育上,是不吝嗇花錢的,但她並不是真心為孩子好,她想著孩子讀書多一點,以後找的工作好一點,那麼老了就能給她更多的贍養費。
  • 農民什麼時候有退休金?實際上,農民退休金制度已經實施
    農民60歲以上領取養老金 現在農村60歲以上的農民每月領取的88元,就是城鄉基本養老保險金。 今年全國兩會有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農民退休金的提案,是建議國家提高農村養老保險金數額。
  • 人到老年,有無退休金的生活差別大嗎?三位70歲老人說出大實話
    年輕時工作性質不同,所以到老了就會涉及有沒有退休金的問題。那人到老年,有無退休金的生活有差別嗎?我們看看三位70歲的大爺怎麼說:杜大爺,退休金4500,衣食無憂,兒女孝順,感覺很幸福。辛苦工作了三十多年,我六十歲那年退休了。退休後我的退休金每月有4500元,老伴的退休金有2500元。我們歲數大了,也沒有什麼開銷,每月的退休金都花不完。現在孫子和外孫女都在上小學,我們每個月都給孩子一千元錢,孩子學習成績好了,還會有額外的大獎勵。
  • 七旬大爺嫌老伴每月只給500元零花錢,氣得起訴離婚,結果……
    近日,浙江臨海法院調解了一起離婚案:該案起訴人是臨海一位70多歲的李大爺(化名),因為老伴每月只給他500元零花錢,他氣衝衝地跑到立案窗口執意離婚。新華社資料圖嫌零花錢太少,七旬大爺起訴離婚「風風雨雨五十年,到頭來每月只給我500元,這日子沒法過了。」李大爺與老伴相識相愛已有55年了,膝下有兩個兒子,日子過得不算轟轟烈烈,但也有穩穩的幸福。
  • 老父親每月5000元退休金 請保姆照顧費用誰來付
    老父親每月5000元退休金 請保姆照顧費用誰來付 qz.fjsen.com 2013-08-05 09:53   來源:東南早報    我來說兩句 父親每月5000元退休金 保姆費誰來付律師:可先從退休工資中支付,不足部分再由兄弟分攤家裡有三個兒子,老父親長期跟大兒子居住,每月5000元的退休金也由大兒子領取。
  • 在上海退休金9700元是什麼水平?
    最近,有位老年網友詢問,他在上海奉賢區的某養老院認識一位新朋友,這位朋友告訴他,每個月領取的退休工資是9700元。他感到不解的是,真的會有這麼高的退休金收入嗎?誰的退休金入能拿這麼多?9700元退休金在上海屬於什麼水平呢?
  • 唐山:鴻宴飯莊喜迎78周歲 服務技藝傳承人收徒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 雪漫 付衛崢 )10月8日,在河北省唯一的「中華老字號」餐飲服務企業——唐山鴻宴飯莊成立78周年之際,鴻宴選定了中國餐飲服務大師、全國技術能手、燕趙金牌技師獲得者趙莉擔當「鴻宴飯莊」服務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並正式收徒,為鴻宴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服務技能人才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