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的蓮藕》:培養孩子的品德,讓孩子發現自己和他人的長處

2020-12-14 益美傳媒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經說過一句話:追求優越感和自卑感在每一個人身上兼而有之。我們追求優越感是因為我們感到自卑。因此,我們努力爭取成功以克服自卑感。

由此可見,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會在某些時刻感到自卑。

兩個孩子聚在一起玩,其中一個小朋友表演才藝,另一個不會,就會感到自卑。

童童和樂樂在一起玩,童童背了幾首唐詩,樂樂媽媽當場誇他:童童真棒,會背這麼多唐詩。樂樂一聽就不高興了,然後對媽媽說:「那你讓童童做你的孩子吧。」

你看,孩子們就是這樣小心敏感,他們有時候自信,但是當他們遇到挫折和失敗時,就會自卑。當孩子感到自卑時,父母要如何引導?

日本作家二宮由紀子有一本繪本名叫《害羞的蓮藕》。我覺得,與其說是害羞的蓮藕,還不如說自卑的蓮藕更準確。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關於蓮藕的故事。住在池塘底部的蓮藕非常害羞,因為它覺得自己黑黑的、渾身是孔,沒有什麼優點。但是小魚、青蛙、蜻蜓都在努力幫助蓮藕,試圖找出蓮藕的優點。最後,在大家的幫助之下,蓮藕恢復了自信,找到了自己的優點。

01 蓮藕為什麼會自卑?

①不接受自己

②和別人比較

③在意別人的評價

蓮藕常年累月住在黑黑的淤泥裡,同時它和其他動植物不一樣,渾身是孔。就算別人不在意,但是當它自己看自己的時候,總是用放大鏡看自己身上的缺點。總覺得自己哪哪都不好,哪哪都是缺點。

泥鰍告訴它,「沒關係,你身上的孔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蓮藕還是沒有得到安慰,還是覺得自卑。

撈魚網感同身受地告訴它「身上有孔怎麼了?」試圖讓它接受自己,更何況身上有孔並不是它的錯,但是蓮藕還是不能接受,雖然撈魚網身上有孔,可是撈魚網渾身亮亮的,很乾淨。

蓮藕和撈魚網比較,只越發覺得自己差勁了,越發地不自信了。

就在此時,撈魚網補上一刀「蓮藕渾身黑黑的,確實很討厭。」

本來蓮藕就自卑,又被撈魚網這樣評價,蓮藕更加地看不上自己了。

撈魚網的話並不客觀,因為它一條魚都沒有撈到,所以它心情不好,所以在評價蓮藕的時候自然帶上了情緒。有時候太在意外界的評價,反而看不清自己本來的面目。無論是捧殺還是踩扁,都應該有自我的判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真正的自信建立在接受自己的基礎上,不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更不能輕易相信旁人的評價。即不妄自菲薄,也不自高自大,客觀中立地看待自己,充滿自信。

02蓮藕有哪些優點?

學會自己鼓勵自己,換個角度看問題,短處也能變成長處。

「蓮藕不太愛說話」

「對別人也不是很熱情」

蜻蜓,青蛙,小魚都說不出蓮藕的優點,蓮藕變得更加傷心。

突然之間,泥鰍從自己的特點出發,再想到蓮藕,總結出了蓮藕的第一個優點:蓮藕不會亂動。

泥鰍的習性就是翻鬆泥土,蓮藕的習性就是乖乖待著,兩相對比之下,可不就是蓮藕的優點嗎?「對身邊的淤泥很好,不亂攪動。」

隨後,小魚們也受到了啟發,小魚經常被捕,聯想到此,總結出了蓮藕的第二個優點:蓮藕從不抓小魚。

蜻蜓看著青蛙,覺得青蛙非常聒噪並且還喜歡蹦來蹦去,所以它總結出了蓮藕的第三個優點:從不大聲吵鬧,非常安靜。

青蛙不滿蜻蜓的擠兌,馬上總結出蓮藕的第四個優點:從不會說別人壞話。

大家都從自己的角度,找到了蓮藕和它們不一樣的地方,而這些不一樣,成了蓮藕的優點。

那麼,如果沒有這些參照物,蓮藕自身有優點嗎?

當然有的。

蓮藕憑著一己之力支撐著河面上的荷葉,春去夏來,直到河面上開滿了荷花。這才是蓮藕真正的優點,不會被人抹殺,更不會被人奪走。這才是蓮藕身為蓮藕的特點,是誰也奪不走的優點。

《害羞的蓮藕》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充滿自信做自己就好。真正地從內心深處接納自己,才不會吹毛求疵。當你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時,不妨換個角度看問題,也許你會發現,原本的短處也會變成長處。

相關焦點

  • 《害羞的蓮藕》:孩子的自信,從發現自己的閃光點開始
    《害羞的蓮藕》:孩子的自信,從發現自己的閃光點開始 孩子在一段時間,會怕見生人。有時,見到人讓她打招呼,她看看對方,然後就躲到大人懷裡。等對方離開後,問為什麼不和別人打招呼,她會說我不好意思。前一段時間還見人就叫的孩子,好像換了一個人一樣。在人面前也不敢主動展示自己。
  • 《害羞的蓮藕》:專治寶寶害羞、不自信的繪本,幫孩子重拾信心
    好在我兒子感到害羞時他會跟我講,但很多極度害羞的孩子甚至害羞於跟爸爸媽媽講,或者像我小時候那樣,根本不知道跟爸爸媽媽講,結果就是漫漫地變得自卑。而更糟糕的是,當爸爸媽媽發現了之後,只會埋怨孩子「真沒用,膽子那麼小」,或者說一些「膽大點,不要怕」之類毫無意義的話來鼓勵孩子。
  • 《害羞的蓮藕》:成長是成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變成完美的別人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繪本並不能幫助孩子改掉缺點,為什麼還要給孩子看繪本呢?這個問題,我想你看完《害羞的蓮藕》這本獨特的繪本就知道了。《害羞的蓮藕》是日本優秀圖畫書作家二宮由紀子和長野英子合著的。1、重要的不是成為不害羞的蓮藕,而是成為能開出滿池荷花的蓮藕一般的「道德培養」、「情緒管理」類的繪本,都會在書中巧妙布局,讓主人公在最後改掉自己的缺點。《害羞的蓮藕》布局也很巧妙,但最後害羞的蓮藕卻沒有變成不害羞的蓮藕。我們來看作者這麼安排的合理之處。
  • 培養孩子的美好品德至關重要,關係孩子的一生,父母要重視
    因此父母在孩子的成長生涯中應該做好引導作用,做到以下幾點,更好地培養孩子的品德。一個誠實守信的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歡迎,因此,從小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德是十分有必要的。也可以舉一些反面例子,例如「狼來了」的故事,讓孩子知道如果不誠實經常撒謊就會產生不可挽回的損失,也會給人帶來傷害,更會使自己得不到信任,就會逐漸失去價值。
  • 害羞的孩子背後的隱藏個性和指導
    性格害羞的孩子的父母會擔心自己的行為,「可以嗎?」害羞似乎是一種弱點,但這也是孩子的長處。無論如何,讓我們再次檢查害羞的好處。什麼是一個不擅長害羞的孩子?害羞的孩子的內心充滿了情感。它的特徵還在於對周圍環境和在您面前發生的事情敏感,從而使您感到焦慮和害怕。我不擅長進入新的環境,當我看到周圍的朋友彼此相處時,我會變得不耐煩並失去聲音。我不擅長適應環境的變化,因此不像一個性格開朗的孩子,我會在仔細檢查後逐漸適應它。每個孩子變得害羞的原因是不同的。
  • 孩子自私、害羞內向,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完成自我與他人的整合
    無論孩子是自私的,還是害羞內向的,作為父母,難免會擔心孩子將來在各種社交場合處於劣勢。,鼓勵孩子與他人合作。(意圖、渴望和信念等),積極地傾聽,良好地溝通,考慮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視角看待世界,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理解他人非語言的信息表達的內容,發生衝突後進行補救,懂得接納、分享和寬恕。
  • 哈佛大學推薦:14部培養孩子優秀品德的影片
    哈佛大學推薦:14部培養孩子優秀品德的電影4《潁州的孩子》(2006) – 中國 第79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短片獎。發展中的大陸有個被遺忘的小鎮,由澳洲華裔導演勇敢拍攝。哈佛大學推薦:14部培養孩子優秀品德的電影5《艾琳娜》(2002) – 瑞典 2003蒙特婁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誠實面對自己的傷痛,與誠實說道歉的話都是需要學習的!
  • 利用「潮溼的水泥期」,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之所以叫「水泥期」,是因為這時孩子的性格還未定形,特別是「潮溼期」,是對孩子性格進行塑形的最佳時期,在這一時期,父母如果能有意識培養和訓練他,那麼孩子就能養成好性格和高情商。反之,如果父母在孩子行為出現偏差時未能及時阻止糾正,那麼孩子可能就形成不受歡迎的低情商性格。那麼,如何利用「潮溼的水泥期」,來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呢?
  • 孩子害羞消極?「ABC情緒理論」:可培養孩子積極、理性的信念B
    而關於害羞現象,有關心理學家給出了明確的指向,研究人格心理學的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博士生傑西·孫強調稱,害羞和內向不是一回事。害羞的人們通常表現出內向,但他們也可能是性格外向,他們的焦慮阻礙了社交活動;不害羞的內向者可能擅長社交,但他們更喜歡獨處。
  • 「遊戲」是培養孩子社交技巧最好的媒介,讓害羞寶寶受歡迎
    其實,像上述案例當中小花這樣害羞的孩子在生活中也並不是少數,他們心裏面知道要懂文明講禮貌,可是一旦面對陌生人,就難以發揮自己的社交技巧。我們都知道,社交技巧對於人際關係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如果一個小孩不能夠正確且自如地使用社交技巧,那麼對於他的人際關係將會十分不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如何利用遊戲培養孩子的社交技巧吧!首先我們來看一看。
  • 孩子害羞,不愛表達?家長做到這幾點,培養出可以高聲表達的孩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掌握了爬、走、說話等基本技能,自主意識開始覺醒,也是培養孩子「自主感」和對抗「羞恥感」的重要時期。此時的家庭教養方式顯得格外重要。同時,在過於保護和過於嚴厲專制的家庭教養方式下,孩子就容易膽小害羞。
  • 每個自卑孩子背後 多半是因為......
    最近國王爸爸的好友跑來訴苦,說發現最近他六歲的兒子變得有些沉默寡言不自信,孩子害羞的原因有很多,但基本上跟家庭教育和成長環境脫離不了干係。也就是說,當發現孩子害羞時,爸爸媽媽應該首先反思自己,從家庭環境找原因,而不是埋怨孩子。
  • 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受益終身!
    「學到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做錯事要表示兼意……」大多數父母都知道,在中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階段,孩子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孩子生下來就像一束白絲,父母把他染成黑的就是黑的,染成黃的就是黃的,所以染絲不可不謹慎,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那麼,父母應如何科學地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呢?
  • 害羞的孩子,如何學得大方一些,理解孩子成長的過程
    害羞,來自個人的天性。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害羞,是因為他可能比別人矮了一點,或比別人高了一點,或比別人胖了一點,或沒有別人那樣的談話天分。有些害羞卻可能是因為痛苦的社會經歷造成的。避免造成孩子害羞加重的最好辦法是,培養孩子熱愛他們的社會。就像每一個人有時都會害羞一樣,即使是最熱情的孩子,有時也會不好意思。有一些辦法可以幫助害羞的孩子學得大方一些。
  • 提升孩子不能僅局限於「特長、興趣、知識」,更應重視德育的培養
    前段時間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翟天臨博士論文造假、仝卓往屆生改應屆生」等反面事例,無一不警醒每位家長在培育孩子方面,不能僅從才藝出發,還要培養孩子的德育,以免走向社會後,把控不住自己,栽大跟頭,再回頭重塑品德,不知要誤了孩子多少年,甚至斷送了孩子一生的夢想!
  • 害羞的孩子,父母越是往外推,孩子越怯懦,這4種才是正確的做法
    二、培養孩子的愛好其實再害羞的孩子,他們也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只不過由於性格內向害羞,所以他們也不太會表露出來。而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孩子,及時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並加以培養。讓孩子選擇一個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大人通過給孩子報興趣愛好班或者其他的一些方式,讓孩子通過學習把自己的愛好轉變為特長,相信這樣做會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逐漸開朗起來。同時,家長也可以平時多鼓勵孩子,誇孩子真棒真聰明。
  • 寶寶害羞是天生的嗎?家長該如何引導?
    這類暴力行為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變得害羞。家長要尊重孩子,遇到問題要有耐心,多和孩子講道理,主動去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多表揚。 2.太依賴家長,獨立能力不足有些家長溺愛孩子,事事為孩子包辦,導致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得不到鍛鍊。結果孩子該獨立的時候不能獨立,成了離開了家長就無法獨立生活的寄生蟲。
  • 讀書|小學生應該培養什麼品德特性?《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3
    一個人如果只有才能,沒有品德就像人這個字少了一點,無法站立。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的品德甚至比讓孩子學習知識更重要。今天的內容就來分享書中的小學階段孩子要培養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品德。本篇接上一部分,是我讀《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書的讀書筆記第二部分。講述作者對於讓孩子玩的看法!
  • 慢養孩子,讓父母找到相信孩子的力量,讓孩子發現最好的自己
    在慢養中,我們更有耐心和愛心,更寬容和大度,更能發現生活中的美,我們更容易發現孩子較多的優點和長處。養成欣賞和關注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的習慣,也讓我們發現全新的自我,最終我們自己也會變得更積極和優秀。在出現問題時,孩子從你那裡沒有尋求到支持、理解和幫助,而是相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家長面前把自己的心靈封閉起來,親子交流就會陷於停止,導致關係惡化,養育孩子難以為繼。孩子需要的是帶有愛的善意的鼓勵。比如,孩子某次考試不好,家長要肯定孩子的努力和付出,要和孩子細心交流,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而不是一直糾纏於過去的錯誤和不足。
  •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1、 總是拿孩子跟別人比較很多家長會習慣性把自己家孩子跟別人進行比較,常常會對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為什麼你不行,這樣的話不僅是對孩子能力的不理解更是對孩子的一種偏見,會讓孩子覺得自己非常沒有,父母在否定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