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2020-07-31 妮妮育兒成長之說

文章/妮妮

編輯/妮妮


鄰居是一個對孩子教育非常嚴格的人,常常聽到鄰居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孩子恨鐵不成鋼的說你怎麼那麼笨,因為孩子的成績差就質疑自己孩子的智力是不是存在問題,總對孩子說今後現在不會學習長大了也沒有出息。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其實鄰居對孩子講這樣的話可能是因為一時心急生氣,但是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深的,對孩子來說自己最親近的家長總是對自己說這樣的話會給孩子心裡暗示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這樣一事無成的人,父母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另一個方面也說明了家長對孩子的印象還是停留在之前,這樣其實是一種&34;。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什麼是&34;?

刻板效應其實也叫作刻板印象,它指的是對待某個集體產生了個人的看法或者是自己的主觀評價,從而影響了自己對這個集體當中走出來的人的看法,對這個人產生一些偏見而不是重新去了解這個人,腦子已經對這個人產生了一些固有的想法。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其實對待孩子的教育很多的家長都陷入了刻板效應的漩渦,家長很容易因為孩子之前做事的習性或者是對待事情的態度形成對孩子的刻板印象,當孩子遇到新的問題時家長就會根據腦海中的刻板印象對孩子進行主觀的評價,家長要儘可能避免這樣的現象發生。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父母的哪些舉動是&34;的表現?

1、 總是拿孩子跟別人比較

很多家長會習慣性把自己家孩子跟別人進行比較,常常會對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都可以為什麼你不行,這樣的話不僅是對孩子能力的不理解更是對孩子的一種偏見,會讓孩子覺得自己非常沒有,父母在否定自己的能力。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2、 &34;你肯定也動手了

當孩子跟班級的同學發生爭執的時候很多家長會主觀地認為孩子肯定是做錯了什麼事情才會跟別人產生矛盾,&34;,尤其是對待原先就比較調皮的孩子家長就更是會這樣覺得自己的孩子也存在問題,而不是從客觀分析事情的原委經過。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父母對孩子的刻板印象從某些方面來說其實也是一種對孩子的否定,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行,拿孩子跟別人比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在孩子的心中會感到父母對自己的不信任,這樣會讓孩子處在一種悲傷負面的情緒當中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父母對孩子的刻板印象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1、 孩子會變得越來越沒自信

父母對孩子的刻板印象會影響對事情的客觀判斷,有時家長會因為自己對孩子的主觀定論對孩子指指點點,否定孩子的能力,這樣一來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很多事情甚至是不敢去嘗試變得懦弱膽小。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2、 做事畏首畏尾,不願意表達自己

總被否定的人做事情也會沒有興趣跟激情,因為害怕受到父母更多的責備跟嘲諷孩子會更加不敢去做,做事畏首畏尾,也不敢跟人表達自己的想法,擔心自己被人否定,性格也會變得越來越孤僻。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父母應該是跟孩子親密無間的,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更應該注重孩子自信以及能力的培養,對待孩子沒有信心去做的事情應該給到孩子更多的鼓勵跟支持,而不是對孩子否定總是覺得孩子不如別人,打擊孩子的自信。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家長應該如何正視孩子的成長?

1、 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家長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善於去發現孩子的長處以及有點,並且要儘可能將孩子的優點培養成為孩子的優勢,看到孩子對某件事情感興趣的時候家長可以著重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幫助孩子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2、 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家長要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不要總是否定孩子覺得孩子不行,孩子也是不斷在成長的家長對孩子的了解也要隨著孩子的成長不斷加深,認知不能夠總是停留在之前孩子做事不行的時候。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3、 對孩子要多鼓勵

對孩子來說父母應該是自己最最堅強的後盾,在孩子面對問題或者是想要嘗試某種挑戰的時候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給孩子加油打氣讓孩子更加有動力去拼搏,不要總自以為是用過來人的角度或者以自己主觀的思想去批判孩子的選擇。

偏見會限制孩子成長,父母應警惕「刻板效應」,善於發現孩子長處

總結

教育孩子的過程更是對自己教育方式的一種審視,不要總是用自己的刻板印象對孩子的行為做出自己的主觀判斷,這不僅對孩子的成長不利更會影響到親子之間的關係,家長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相信孩子是在不斷進步的,幫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長。



(文章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別再給寶寶貼標籤,拋棄「刻板效應」,用心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
    父母的「刻板效應」體現在什麼地方?父母經常用以前的事例來斷定孩子現在的作為,令孩子覺得委屈,無措,自己的想法沒有得到父母的諒解反而受到指責,這會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不好的影響。父母的&34;一般都發生在這些地方:1、孩子之前犯過的錯一定會再犯在孩子成長的階段裡,孩子需要不斷地試錯,才能明白對的道理。所以他們經常會犯錯,父母也時時糾正,等到孩子已經明白之前的錯誤要怎麼避免之後,父母卻還以為孩子還停留在之前犯錯的階段。對孩子的改變視若無睹,完全沒有鼓勵孩子的進步。
  • 父母總是關注孩子的缺點,「優勢效應」:發揮孩子的優勢才是關鍵
    出發點也許是好的,但是這樣的態度其實不光會影響到孩子,同樣也會讓家長變得看不到孩子的優點,眼中只剩下孩子的缺點,原因在於「負面偏見」。瓦拉赫的優勢核心是嚴謹的性格,而家長們也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勢核心加以培養。 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盡經可能地找到孩子的優勢點,加以培養可以讓孩子少走不少彎路。
  • 放下偏見,家長請擺脫「刻板效應」
    他們也許只是成績不過關的孩子而已,在做人這方面,也未必會如你所說的那麼不堪。也許只有揭掉的刻板效應,你才能夠真真正正的看清這個人這個孩子。舉個例子:張小北是個實打實的差等生,究竟怎麼差呢?即使他再努力,他也只是班級倒數前10,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是個壞孩子。
  • 木桶效應:不要讓你的平均教育水平教你「中庸孩子」,充分發揮你
    1: 家長只看到孩子的短板行為1、對短板來說太執著了家長認為孩子短板的存在會影響孩子未來的成長,從而制約孩子未來的成長,家長們為了孩子將來不受限制的發展,會逐一淘汰對孩子現有的短板,希望孩子能彌補自己的短板,讓孩子的短板等於自己的長板。
  • 刻板效應對孩子的影響,要謹慎
    原因很簡單,這是因為人們憑藉對一類人的印象而進行了判斷,是心理學刻板效應的體現。刻板效應實際就是一種心理定勢。它的科學解釋是:指對某事或某人形成的一般看法和個人評價,認為某種事物或某人應該具有其特定的屬性,而忽視個體差異。心理學刻板效應就是偏見心理的體現。
  • 拒絕「刻板效應」,家長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孩子,撕掉固有標籤
    ,也就是"刻板效應"。「刻板效應」,也就是對一類人的固有印象,比如認為北方人都豪爽大方,南方人都溫柔婉約就是"刻板效應"的一種。另外,「刻板效應」也指對一個人的看法停留在以往的印象中,就像廣為人熟知的《孫權勸學》之故事,魯肅以為呂蒙還是以前不識字的傢伙,誰知呂蒙能夠引經據典分析問題,魯肅對呂蒙的看法,亦是詮釋了何謂"刻板印象"。那麼,現實中家長用「刻板效應」看待孩子的現象有哪些?
  • 刻板效應:一味保持刻板印象,對孩子成長極為不利,3招或能改善
    二、刻板效應,對孩子成長有著不利的影響1、妨礙孩子成長及發展刻板印象是一種概括的看法,不能用它來看待每一個個體。刻板效應是有利有弊的,在對於有許多共同點的某類人進行判斷的時候,它可以讓我們不用思考,直接按照固定看法得出結論,以此節省了時間和精力。
  • 面對他人對自閉症孩子的偏見,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除了要付出高昂的金錢代價之外,家長們還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比如來自外界的偏見。我想作為一名自閉症患兒的父母,你一定在一些公共場合,經歷過一些特殊的時刻,譬如:孩子突然地尖叫出聲,周圍的人瞬間投來疑惑、不滿和嫌棄的眼光,在他們的眼裡, 你的孩子是不懂事的,是不禮貌的,是怪異的,是腦袋有問題的,他們甚至還會很憤怒地對你說:「看好你的孩子!
  •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應扔掉比較,讓孩子獨自美麗
    導讀:「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應扔掉比較,讓孩子獨自美麗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應扔掉比較,讓孩子獨自美麗!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別讓性別「刻板印象」阻礙孩子成長
    隨著時代的進步,家長們的觀念也要與時俱進,若家長依舊保持固有的觀念,形成對性別的「刻板印象」,非但不會助推孩子愉快成長,反而會形成人為障礙,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就發現,不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地鼓勵男孩子掩飾其柔弱的一面,卻促使其性格變得好鬥,傾向於採取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所以說,性別「刻板印象」會阻礙孩子成長。
  • 「人的成見是一座大山」,父母常見的4種偏見,無形中傷害孩子
    而孩子與父母之間是血脈相連,也會有所謂的偏見嗎?答案是:有。父母經常用刻板印象去判斷自己的孩子,心中在想「我的孩子我還不知道什麼樣嗎?」總用長輩的權威身份,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孩子,這就是一種偏見,而父母的偏見對孩子的傷害,遠遠高於外人的成見。
  • 與其提升孩子短處,不如加強長處,木桶效應新解讀家長或該了解
    很多家長對此理論深信不疑,於是努力培養孩子的短處,讓孩子的長處到達一定程度後就暫停,不再培養。案例分析:德國化學家瓦拉赫曾經就是很多父母眼中「需要加強短板」的孩子,他小的時候被父母送去學文學,發現一無所獲。他的父母又去送他學美術,卻得到了和文學老師一模一樣的回應:「他沒有天分,是個不可造就之才。」當時瓦拉赫的父母和老師都對他失望至極。
  • 打罵會讓孩子聽話嗎?父母應警惕"踢貓效應",可能影響孩子一生
    1、 家長自身性格的原因有些家長自身的性格就是非常急躁火爆的,所以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上面也會用同樣的心態教育孩子,家長這樣的教育方式其實會讓孩子在家長的行為當中學習到錯誤的處事心態,不利於孩子今後的成長。
  • 閒讀《論語》:長處、短處,善於學習,智慧如此,成長也如此
    大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的短處,去否定人,否定事,拿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比較,凸顯自己心理。還有就是,看到別人做得好的地方,也不願意去認可,習慣於雞蛋裡面挑骨頭的,不把別人打壓下去,誓不罷休,那還有向別人學習的念頭。見到別人做得不好的地方,自己馬上勁頭就上來了,不說個一二三四五六七,可是顯不出自己的先見之明,聰明才智。
  • 孩子的創造力需要保護,父母教育時要警惕「霍布森選擇效應」
    ,但父母若想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創造力,那教育時就要警惕"霍布森選擇效應",以免無意間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在這個情境中,父母做好的飯菜就是一個"假選擇",孩子似乎可以選擇自己吃哪一道菜,但其實,他們做的選擇是已經受到限制的。
  • 標籤效應:父母亂給孩子貼標籤,很容易傷害孩子,應做到正確評價
    一次孩子踢球的時候不小心把班級後門的玻璃踢碎了,面對老師的責備,孩子會輕輕地嘆一口氣,學著媽媽的樣子說道「我就是這麼不聽話的孩子。」一、什麼是「標籤效應」?在二戰時期,美國的心理學家發現在戰場上總有一些自由散漫的人,於是心理學家們隨機選取了一些表現不好的士兵來完成一項心理實驗。
  • 智慧家教策略——不要拿孩子與別人比,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
    你為什麼總是拿孩子的短處比別人的長處呢?你知道這樣做的弊端與後果嗎?你知道你的這種行為對孩子的傷害有多麼的嚴重嗎?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絕大多數的父母總是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這樣做的後果,往往是家長自認為自己的孩子沒有出息,不是把父母氣得半死,就是把孩子逼的走投無路。
  • 孩子總認為自己最厲害,父母要警惕「達克效應」,避免孩子太驕傲
    孩子總認為自己最厲害,父母要警惕「達克效應」,避免孩子太驕傲事實上,大多數的學霸都能有一種技能。那就是「假謙虛」。通常那些不太好的孩子總是過於誇大其詞,認為自己最強的孩子可能會陷入「達克r效應」,所以父母要多加注意!
  • 善用「期望效應」,拒絕刻板印象,家長別再給孩子隨意下定義
    作者:曉歡(原創文章,圖片源於網絡,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編輯:曉歡不難發現,許多家長對於孩子總是有這樣那樣的不滿意。對於孩子,家長們總是過分苛求其越發完美越好,從而過分的放大了孩子的缺點。當孩子有一點點小事做不好時,家長就會牢牢記住,並且形成這件事他就是做不好的刻板印象。
  • 父母的四種偏見,成了傷害孩子的一座大山,你有沒有掉進成見的坑
    是不是動畫片裡的哪吒會像普通孩子一樣長大。 說到偏見,很多人認為只有陌生人之間才會發生,只有因為誤會和對彼此的不了解,才會用有色眼鏡去看,其實父母與子女雖然血脈相連也會帶有偏見。 父母常見的四種偏見 手機就是用來玩遊戲的 現在電子產品已經進入了千家萬戶,孩子們也喜歡使用電子產品,但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拿起手機就是在玩遊戲,作業寫不完是因為玩遊戲,上課不集中是因為想著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