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不規範,物業費收繳難,居民維護小區環境意識不高,鄰裡矛盾較多,這些安置房小區的「老問題」自從象山街道在今年實施了「紅色物業」後就有了「新改變」,這些改變不僅僅來自於社區和物業管理模式的創新,也來自於用「心」服務,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紅色物業」+網格治理提供用「心」服務
象山街道將黨支部和黨小組建在網格上,把物業服務納入網格治理範疇。象山花園三區作為試點小區,建立了「物業黨群議事會」制度,象山社區與小區物業——順新物業籤訂共建協議,形成「網格黨支部-紅色管家-黨群議事會」聯動,讓黨的工作觸角延伸到基層的每個角落,將「網格」+「物業」服務落到實處。
「我們小區內有1個黨支部,2個網格,3個黨小組,我正好是第一黨小組的組長,網格裡的黨員和居民信任我,選我做黨群議事會代表,我要把鄰裡們的需求在議事會上傳達到位,不辜負他們的信任。」退休老黨員唐學才對記者說。今年通過黨群議事會先後實施幾項小區整改項目,包括對小區內19棟樓的電梯全部進行了全面維保,增添公共座椅20張,安裝電動車便民充電樁3組等。
網格志願隊伍提供暖「心」服務
實施「紅色物業」以來,象山街道網格志願服務也與物業管理提升一道,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湧現出了「巾幗芳苑」志願團隊、「紅帽子」網格志願團隊、王龍志願服務隊等等。
這些網格志願隊伍通過區域聯建,為居民們提供各種暖心服務,開展網格內居民調解工作,解決鄰裡矛盾和糾紛,實現治理共商,提升黨群關係。開展走訪慰問活動,為空巢老人提供居家安全培訓和傳統節日活動等服務。此外還舉辦了「鄰裡文化節」、「綠色出行」、「紅色電影展播」等特色活動。
標準化管理提供貼「心」服務
讓小區居民趙明康最開心的就是物業服務「明碼標價」,他說「以前物業到底提供什麼服務,收費如何,找誰處理都不知道,現在這些都在公示欄裡面,一目了然,很方便。」
象山花園三區通過設立紅色物業公示欄,嚴格明確物業服務內容、服務時間、服務責任,規範安置房小區物業服務內容,有效提升物業服務效率。實施「三亮」工程,通過物業亮服務,從業人員佩戴工種銘牌;物業亮職責,公示物業工作流程、辦結時限、收費標準、監督電話;黨員佩戴黨徽,亮出黨員身份等做法,提高物業各項服務內容的「可視率」。
為了促進物業管理常態化,象山街道還將物業管理提升工程納入社區年度目標績效考核,以群眾滿意度和物業收費率為重要衡量指標對物業服務企業建立檢查考核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