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役強5攻擊機進駐北理工珠海學院(組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強-5攻擊機落戶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周城樂 攝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強-5攻擊機落戶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周城樂 攝中新網珠海6月17日電 (鄧媛雯 陳彥儒 唐梓豪)強-5攻擊機落戶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
A-10攻擊機延遲退役:世界現役最強攻擊機,威力是強5的數倍
A-10攻擊機是世界現役最強的攻擊機,其作戰能力是強5攻擊機的數倍。據美國官方給出的數據,a-10共計最大可以攜帶7.3噸各式彈藥,在執行戰場遮斷和前線近距火力支援時堪稱是步兵和坦克的剋星。海灣戰爭時期,美軍頻繁出動a-10攻擊機對伊拉克的地面部隊進行打擊,對於失去制空權的伊拉克軍隊來說,居高臨下,以飛彈,炸彈,火箭彈和炮彈為火力的a-10攻擊機極具殺傷性。就連裝甲厚重的t-72主戰坦克,車頂也無法扛住30毫米穿甲彈的打擊。戰爭結束後,a-10攻擊機又奔波世界各地,即使是遊擊的武裝組織,也無法確保自己的安全。
-
中國強5攻擊機設計思路超前,為何不能像美國A10一樣繼續戰鬥
相比之下,強調中低空突防、憑藉機動性擺脫假想敵前線戰鬥機在自動防空數據鏈引導下的攔截、甚至具備一定的空戰格鬥性能、真要碰上了對手的前線戰鬥機還能纏鬥一下(殲-6的機動性確實不錯)、對護航機依賴較弱甚至不需要護航的強-5型攻擊機,在設計思路、作戰場景想定、運用模式上,簡直快要變成「乞丐版多用途戰鬥機」了。
-
阿富汗的巨嘴鳥螺旋槳攻擊機:打擊力量超過中國的強-5強擊機
該機採用玻璃化座艙和綜合航電,速度520公裡/小時,載彈量超過1.5噸,對地攻擊能力甚至超過了中國的強-5強擊機。EMB-312巨嘴鳥是巴西航空工業公司為巴西空軍研製的初級教練機,軍用型號為T-27,用來取代T-34C教練機。該機從1983年開始生產,因為設計先進,性能優異,安全性好,被美國、英國、埃及等十幾個國家廣泛使用。
-
微型無人攻擊機引發戰場新變化 將成未來新標配
微型無人攻擊機引發戰場新變化在不久前結束的阿布達比國際防務展上,以製造AK系列自動步槍聞名的俄羅斯卡拉什尼科夫公司,公布了一款已通過測試並即將投入使用的微型無人攻擊機,引起廣泛關注。微型無人攻擊機公開亮相,預示著無人機發展的一大重要趨勢,研製和擁有大量微型無人攻擊機將成為一種潮流。隨著大量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微型無人攻擊機的各項性能指標將會持續提升,未來如果得到大規模應用,或將引發信息化戰場的革命性變化。微型無人攻擊機可能成為未來單兵裝備的新標配。
-
超低空飛行的A-6入侵者式攻擊機是如何投放核彈的?
A-6入侵者式攻擊機(英語:A-6 Intruder)是一架由格魯曼公司生產的雙引擎、亞音速攻擊機,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在1963年至1997年使用的全天候中型艦載攻擊機,用以取代活塞引擎的A-1天襲者攻擊機。
-
殲-6叫「六爺」,殲-10叫「棍子」,殲-20叫「黑絲帶」,中國戰鬥機...
比如現在的殲-5,它作為我國生產的第一種噴氣式戰鬥機,於1956年7月試飛成功,被命名為56式戰鬥機。殲-6是1959年9月試飛成功,被命名為59式戰鬥機,等等。在1964年,我國開始實施飛機統一編號,新的命名方式是「裝備用途+數字代號」。
-
加納購買巴西「超級巨嘴鳥」攻擊機和中國直9直升機 K-8落選
但這次採購的「主菜」卻是巴西的「超級巨嘴鳥」螺旋槳輕型攻擊機,這有些讓人意外。因為加納空軍目前僅有的空中作戰力量是6架中國教-8教練/攻擊機。國際媒體一般推測加納或許將增購中國教-8飛機。 這不是教-8飛機第一次在與巴西「超級巨嘴鳥」攻擊機的競爭中「落敗」。2012年,巴拉圭空軍也曾在這兩種機型中進行過競標,當時入選的也是「超級巨嘴鳥」。
-
中國空軍的蘇-27都退役了,殲-7還要服役多久?
眾所周知,殲-7戰鬥機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是中國空軍的絕對主力。而我國也確實將這款二代機的性能挖掘到了極致。直到今天仍然有大量殲-7沒有退出現役,而早期購買的一批蘇-27戰鬥機已經有部分開始退役了。一般情況下,就算是早期的三代機,也是比二代機強的,更何況蘇-27的航程,機動性和空戰能力都要比殲-7強,為什麼蘇-27已經開始退役,殲-7卻仍然在服役呢?首先我們需要說明的是,殲-7在服役的過程中也一直在不斷的進化,目前較新的是在2002年首飛的殲-7G,該機2005年才公開,2006年11月正式列裝,並參與了09年的大閱兵。
-
強5在空軍服役了50年,為什麼服役這麼久,又為什麼全都退役了
跨入新世紀後,隨著中國軍工的井噴式發展,「老兵」們要麼披上新甲老驥伏櫪,比如說轟-6。要麼以驚人的速度退居二線,如殲-7。還有一些...比如「強-5」也已退役。這款由殲-6改進來的強擊機,經歷了空軍的起步與蟄伏。然後在見證空軍振興後,終於能如願的卸下肩上的擔子。
-
退役10年的冷戰幽靈還在飛 美國空軍用這款隱形機做什麼?
洛克希德F-117「夜鷹」隱形攻擊機是世界上首架應用隱形技術設計的飛機。該機在1981年6月18日首飛,1983年10月服役,包括原型機在內總共建造了64架,1999年被南斯拉夫用薩姆防空飛彈擊落一架。隨著F-22隱形戰機投入使用,F-117在2008年4月22日正式退役。
-
貴州飛起新戰機,中國第一款外貿專用攻擊機,終極魔改殲7!
經過10多年的努力,貴州飛機公司掌握了三代戰鬥機的設計技術如何解讀這麼一款外貿型飛機,大家也知道國內客戶明確不會採購,這是殲-7(米格-21戰鬥機)家族終極魔改型號,這也是一款最接近三代機的二代機改型,部分技術來源是成都飛機公司的梟龍戰鬥機技術溢出:包括機頭進氣道設計,邊條翼設計等。
-
「殲11」編號被多次使用,50年前完成研究,戰機總體布局不輸西方
借鑑越南戰爭中越南空軍操作米格-17和米格-21戰鬥機成功伏擊美軍攻擊機群的經驗,我國空軍在1969年確立了研製一種具有短距起降能力的輕型戰鬥機的需求,並對該機提出了92項具體要求,例如結構簡單堅固,能在外場輕鬆維護等。這架戰鬥機將取代過時的殲-6,並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強-5攻擊機。
-
憑藉「殲-16D」電子戰飛機,中國向亞太超強邁出重要一步
「咆哮者」是F-18「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改型,比之前基於運輸機或攻擊機的空中幹擾平臺速度更快、機動性更強、有效載荷更大,這使得「咆哮者」能攜載更多的打擊武器,與它們要保護的戰鬥機保持步調一致,可以更加靠近敵方的防空系統。 中國的工程師也基於類似的理念,但根據中國的需要改裝出了自己的「咆哮者」。
-
中國無人攻擊機是這樣製造出來的...
中國無人攻擊機如何製造出來 用一材料強度是鋼30倍近幾年,中國翼龍、彩虹家族察打一體無人機,成功出口多個國家為了緩解上述問題,非常有必要採用最為輕巧而堅固的航空材料 —— 這包括了碳纖維和先進合金等等。美軍正在退役的MQ-1「捕食者」無人機和MQ-9「死神」無人攻擊機,大量採用了碳纖維或石墨纖維滾動灌注環氧樹脂的工藝製造機身承力結構,例如以往一直用合金製造的翼梁。
-
全部退役!美空軍要在5年內退役B1、B2,想省錢想瘋了?
而讓世人大跌眼鏡的是這樣一支強大的空軍如今卻因為經費不足陷入麻煩,以至於美國空軍打算將B1、B2這種令其他國家不寒而慄的"大殺器"提前退役!原來美國空軍打算省出來300億美元來投資其他項目,因此只得使出"拆東牆補西牆"的昏招了。
-
殲20迎來新「搭檔」?殲15D可幹擾美宙斯盾艦,進行配合作戰
我軍近來不斷傳出好消息,繼國產航母成功在5月中旬順利完成了第一次海試後,戰機研究也出現了新成果。據參考消息網6月6日援引《國家利益》網站報導稱,我軍第一架艦載電子戰機殲-15D或將在對抗美軍的裝備了「宙斯盾」系統的戰艦時發揮重大作用。
-
殲-8D/F/G等型號:除了執行空戰以外,均具備對地打擊能力
「平頭機」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目前,已經全部退出現役;「尖頭機」事實上已有多種不同的改進型號,至少還有數百架在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中服役,但已不再是主力戰鬥機了,可以稱之為二線戰鬥機。當然,其中不乏有大量的偵察機,殲-8II個別型號具備即便全球許多第3代戰鬥機,都沒有的2.5倍音速、2.5萬米高空飛行的「雙2.5」指標,許多第3代戰鬥機飛行高度大多數在1.5-1.8萬米,飛行速度1.5-1.8馬赫,因此,將殲-8II改成高空高速的偵察機,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