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到底為了什麼,這7本書給你答案

2021-02-18 湖南圖書館

來源:公眾號「書單來了」(shudanlaile)

當你不知道讀什麼時,就關注這個號

書是鑿破我們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而那些因書,因文字而展開的故事更具有別樣動人的魅力。這回精選的7本小說中,不止於讓你會心一笑的溫情。這裡是書痴的世界,這裡文字具有神奇力量。

1 -


《偷書賊》

馬克斯·蘇薩克

豆瓣評分:8.0分

(22754人評價)

內容簡介| 講述的是9歲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在戰亂中被迫送到寄養家庭,莉賽爾在弟弟不幸死去後偷了一本掘墓工人的手冊,從此忍不住開始偷書,進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

我猜累計銷量| 36.4萬冊左右

1.她的內心充滿了熱切的求知慾,她渴望著文字,這就是為什麼她可以爬得比別人高的原因。

2.書即生命。

3.要活下去,生存就是生存,要以犧牲罪惡感和羞恥感為代價。


《失物之書》

約翰·康諾利

 豆瓣評分:8.5

(10494人評價)

內容簡介| 二戰時,男孩戴維的媽媽得了重病。他強迫自己執行一套規定,因為他相信媽媽的命運跟他的行為聯繫在一起:單數糟,雙數好,所以他無論做什麼都要雙數……儘管他小心翼翼,可媽媽還是棄他而去。深深的幽怨在戴維的身邊織就一個幻靈的詭境,他聽見了書在說話。

我猜累計銷量| 6.5萬冊左右

1.每個孩子,每個成人,都有一本「失物之書」,那是我們愛與被愛的起點。

2.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而每個小孩心裡,都有個未來成人在靜靜等候。

3.故事是有生命的,但是它如何生長,取決於讀它的人。

3 -


《風之影》

卡洛斯·魯依斯·薩豐

豆瓣評分:8.6分

(8627人評價)

內容簡介| 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巴塞隆納,達涅爾十一歲生日那天,父親帶他前往「遺忘之書墓園」,這是一座專門收羅為世人所遺忘的各種書籍的圖書館。在父親的慫恿之下,達涅爾挑了一本胡利安·卡拉斯的小說《風之影》,並且深深為之著迷。於是他開始尋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卻驚訝地發現一名自稱「谷柏」的畸形男人,正四處尋找卡拉斯的所有著作,並欲將之焚毀殆盡。

我猜累計銷量| 7.3萬冊左右

1.書是鏡子,人只能在書裡看到自己的內心。

2.當你停下來思考自己是否愛著某個人的時候,那就表示你已經不再愛他了。

3.一本紀念巴塞隆納,獻給閱讀藝術的書。

4 -


《編舟記》

三浦紫苑

豆瓣評分:8.5

(748人評價)

內容簡介| 玄武書房擬定出版一部面向當代人的中型國語辭典《大渡海》,浩瀚的詞語海洋中,做事認真卻不善言辭的馬締與同事們用長達十五年的時間編制了一艘駛向彼岸的小船。

我猜累計銷量| 0.5萬冊左右

1.為了與死者相連,與尚未降生的人相連,人創造了詞彙。

2.詞彙和權力無關,應該是自由的,也必須是自由的。

3.人的內心,有時對自己而言都是個謎。

5 -


《紙房子》

卡洛斯·M·多明蓋茲

 豆瓣評分:8.0

(1708人評價)

內容簡介| 劍橋學者布魯瑪·倫農在舊書店買了本《艾米莉·狄金森詩集》,卻在過馬路時被車撞死。布魯瑪死後不久,她的同事發現了一本康拉德的《陰影線》,扉頁上有布魯瑪的神秘題贈,書上似乎還有水泥的痕跡。滿心好奇的他踏上了一趟跨越大西洋的追尋之旅,想要找出死者和這位神秘寄書人布勞爾之間究竟有何關聯。

我猜累計銷量| 0.8萬冊左右

1.當我遍X群書的時候,要是連個痕跡都沒留下,簡直毫無高潮可言 。

2.割捨書籍往往比獲得書籍來得加倍困難;書籍與我們之間以互需、相忘之契緊緊相系,它們見證我們生命中某個永遠不能回首的吉光片羽。

3.儘管我們所做的一切只是苟延它的生命,這些文字終究難逃在命運之前低頭。

《朗讀者》

本哈德·施林克

豆瓣評分:8.3

(14379人評價)

內容簡介| 本書講述15歲的中學生米夏戀上36歲的女人漢娜,他們開始交往,讀書,做愛。不辭而別的漢娜在八年後作為被告出現在審判納粹戰犯的法庭上。為了隱藏自己的秘密,漢娜寧願被判終身監禁。


我猜累計銷量| 8萬冊左右

1.唯有一事可讓靈魂完整,那就是愛情。

2.書是鑿破我們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

3.為了守護秘密,你會走多遠?你內心中有沒有一個沉默領域,願意犧牲一切去捍衛?


《佔有》

A.S.拜厄特

豆瓣評分:8.2

(2829人評價)

內容簡介| 九月某日,文學研究助理羅蘭靜靜地坐在倫敦圖書館裡,打開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詩人艾什的藏書——一本不曾有人翻閱過的書。第三百頁,一沓對摺起來的完整稿紙赫然露出。信的開頭寫道:「親愛的女士……」一個埋藏百年的秘密被猛然揭開。

我猜累計銷量| 14萬冊左右

1.佔有,是一個人的孤獨或自由的犧牲。

2.每個人的內心都是一個詩人的世界,即使世界只剩下最後一人,這個人也還是個詩人。

3.浪漫唯美的詩歌維繫的一段維多利亞時期的愛情。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瀏覽|閱讀是最好的紀念,七本書讓你讀懂楊絳

相關焦點

  • 讀書有什麼意義?這10本書給出最好的答案
    讀書有什麼用?知乎上一位網友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太功利地糾結於「有沒有用」,反而是欲速則不達的。我一直覺得,讀書應該被看作和吃飯一樣,是一件既不那麼高尚,但也絲毫不普通的事情。人生幾十年,沒有統計過到底看了多少書,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份的變化、閱歷的積累,以及隨著心境的變遷,對讀書的認識也從「書好看」到了「看好書」。有些書,看過就忘;有些書,只依稀記得輪廓;而還有一些書,會不斷去溫讀,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
  •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時間:2020-12-17 11:58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有初中教師在自己的班級做了比較有意思的一個問卷調查,問卷中只有一個問題:你讀書是為了什麼?
  •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我很喜歡讀書,但是直到大學畢業,我仍然覺得讀書沒什麼作用,最多消磨一下空餘時間。直到後來,我才深感自己的無知。為了賺錢,所以努力工作,節省開支,只是為了把錢賺了,存在銀行裡。......如果你不建立對世界正確的認知,可能永遠都會生活在這些套路中。產品推銷時,推銷人員用到的話術,幾乎都是遵循《影響力》這本書的六個原則。
  • 我是一名初三學生,很迷茫:上學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上學讀書到底為了什麼?這既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很難用話語能夠解釋得完整的;這又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上學讀書就是為了改變自己有資本、有能力。很多人都曾經對此迷茫過,或像你一樣正在迷茫之中。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其實「得來」的時候,已經「踏破鐵鞋」了,「踏破鐵鞋」的過程是漫長的、坎坷的、痛苦的,這過程中肯定也會有「迷茫」。但是無論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主人公依然選擇的是堅持,所以才有了最後的「得來」。只有經歷了過程的人,才知道「得來」時的心情是如何的歡喜,如何的享受!
  • 讀書是為了什麼,歐巴馬的回答,是對家長孩子最好的答案
    引言讀書是為了什麼?相信很多孩子都問過家長類似的問題,家長往往只會告訴孩子讀書很重要,不讀書以後沒出息,但是孩子根本不知道有出息是什麼意思,所以導致孩子根本就不了解辛苦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曾經說過:讀書是為了自己
  • 掌握這三種讀書方法,你就能讀透一本書!
    當然,寫讀書卡片只是積累成作品的初級準備,可是沒有這一步的積累,就無法完成接下來更高一級的作品,如下圖所示:2、寫拆書稿所謂的拆書稿,是指你讀完一本書之後把精華內容提煉出來,寫成10 篇左右各自有明確主題且相對獨立的文章。
  • 世界讀書日 讀懂這四本書讓你的閱讀效率槓槓的
    這四本書也許可以給你一些幫助。1.《如何閱讀一本書》一定是很多朋友在各種推薦書上都看過吧,假如你還沒看過的話,現在真的到了該看的時候了。這本書被稱為關於閱讀方法的百科全書。除各種閱讀技巧外,更重要的是書中體現出的幾種關於閱讀的思想。
  • 你讀的千百本書,不如別人讀的一本書丨讀書,質比量更重要
    我張口而出:「那能不能給我推薦一本你認為最好的書?」 他聽聞我的話,張口結舌,想了幾秒鐘,也沒有搜尋出一本書名,只告訴我:「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看過就忘了。」 一年讀五十多本書,在閱讀量上,的確超過了公司大部分人,但是,所謂閱讀,若僅僅是停留於表面文字,一頁一頁機械翻頁,所用到的器官只有手和眼睛,沒有大腦的參與,這樣的閱讀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到底該如何讀書,到底應不應該為了追求讀書的量而忽略了質呢?
  • 兩年讀了差不多200本書,這7本書讓我印象深刻
    就是這一天,我開始了我立下許久的FLAG——讀書。記得那天讀了兩本書,一本是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還有一本是劉慈欣的《流浪地球》。從那以後,我書架上的書越來越多。手機裡、kindle裡面的電子書也越來越多。終於在時隔不知多久之後,讀書這件事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讀書筆記|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的區別
    「讀書是為了什麼?」這是小時候一直在我腦海裡的問題,大人們告訴我讀書是為了考個好的大學,將來有個好工作,並且極力描述大學裡的美妙景象,還告訴我上大學就有了自由,不需要整天好好學習了。也許這個問題從「讀書是為了什麼?」的答案開始,就已經錯了。讀書並不是為了要把一本書讀完,每天給自己定目標,一兩個星期看完一本。讀書是為了幫助我們發現更好的自己,同時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 《如何讀懂一本書》:了解這幾點,才算會讀書
    讀書的誤區——為了讀書而讀書沒有為什麼,因為爸爸媽媽讓我多讀書。有些孩子在上學的路上一路被家長推著。他們認為讀書是為了給家長圓夢,替家長做事,有的甚至非常的被動。究其原因是不明白讀書的意義。如同進食,有什麼吃什麼,沒有就不吃,時間久了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吃什麼了。人的思想更是有惰性。一旦停止思考,時間久了就逃避思考,慢慢就不會思考了。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使命,它是為人們解決什麼問題。讀過的書用不上等於白讀,我們要從自身出發,想一想自己讀一本書之前想要為自己解決哪些問題?讀完這本書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改變?這本書是否能幫我解決某個問題?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俞敏洪說,新東方招聘重要崗位的人才都是他面試,他只有幾個問題:「第一,你大學讀了多少本書?如果你說只讀了幾十本書,那我肯定不會要你。我心中的最低標準是200本書,而我在大學裡讀了800本書。新東方更受歡迎的王強老師在大學裡讀了1200本書,平均每天一本。」人類的文明和智慧,很多時候是從書籍中獲取的。
  • 什麼是讀書的意義,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什麼是讀書的意義?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所謂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讓人眼界更開闊,對自我有更清醒的認識,而不至於狂妄。一個人讀的書越多,越會意識到自己的匱乏。但我並不將讀專業書視為完整意義上的讀書,在我看來,一個人不論從事什麼行業,都應該讀一些人文社科類的圖書。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
  • 讀書是為了父母?這3點告訴孩子,辛苦學習到底為了什麼
    機械的學習他們會認為讀書是為了父母,他們沒有明確的目的,甚至會因此討厭學習。告訴孩子下面的3點,讓孩子知道辛苦學習到底為了什麼!《父子對話》中爸爸說了這樣的話:一棵小樹長一年的話,只能用來當柴燒;十年的樹可以做蓋房的橡條;二十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你說那個用處大呢?
  • 高考,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們大部分的青春時光,都花在了為高考而戰這件事上。本該綻放的青春,卻被書山所埋沒。朝九晚五,隨日出而晨讀,隨月落而入睡。很多學生都想過一個問題,我這麼拼到底是為了什麼呢?答案有很多,為了家人的期望而拼搏,為了上大學而拼搏,為了將來能有一份工作而拼搏,為了夢想,而拼搏。
  • 讀書沒用?別擔心,這本書能幫你解決各種閱讀問題
    在這本書中,我提到過:30歲以前300本,然後每年50本,因為您閱讀了更多,所以付出的結果和結果將是關鍵的。畢竟收集信息的方式不僅僅局限於閱讀,更重要的是與人交流和實踐書中的內容,你應該慢慢地消化書中的知識,把他變成你自己的能力。因此多讀書並不是更好,讀書太多會適得其反。
  • 讀書到底能夠帶來什麼好處?有三大好處與你分享
    在如今這個快速的社會中,讀書這個詞語是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詞語,從小到大被很多人都在談論著,從小到大被很多人所鞭策著。你要好好讀書,要考上大學,如果不能考上大學,就像我們這樣的,每天都要幹苦力活。如果不好好讀書,你的人生命運會比較慘。
  • 父母英語不好,孩子的啟蒙到底怎麼做?這本書告訴你答案
    為了進一步給出接地氣的方案,我去讀了常青藤爸爸的這本《別錯過孩子英語學習敏感期》,對於國內大多數家庭,如何幫助孩子進行英語啟蒙?如果培養孩子的英語語感?是否有可能達到母語英語的水平,以及怎麼達到?種種問題,這本書都有詳細的介紹。
  • 我們送孩子出國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接觸很多想送孩子讀書的家長了,有的屬於億萬富翁,但也有的屬於工薪階層,孩子留學的費用可能是這些家庭必生的積蓄,我在半月談接受專訪時,主持人也曾問到:「到底為什麼這麼多家長要送孩子出國呢?」其實這個問題也許很多家長都沒有想過,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覺得又非常重要。其實留學是教育的一部分,留學是實現教育終極目的的一個手段而已。那麼,什麼是教育的終極目呢?我認為有兩點,一個是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覺醒。通過教育,學生或者孩子要發現自己想幹什麼,擅長幹什麼,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好處?
    古往今來,所有的智者都是通過讀書和閱讀來提升自己。那我們來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它又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 個體的眼界格局,受限於所處的時代和環境,受限於朋友圈子,經歷的人生,看過的世界,原生家庭等,但讀書可以打破限制:讀書可以讓你跨越時間維度,縱觀歷史發展...」這句話看上去感覺非常的厲害,當然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