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什麼意義?這10本書給出最好的答案

2020-12-11 諾媽家有男寶娃

讀書有什麼用?

知乎上一位網友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太功利地糾結於「有沒有用」,反而是欲速則不達的。我一直覺得,讀書應該被看作和吃飯一樣,是一件既不那麼高尚,但也絲毫不普通的事情。

人生幾十年,沒有統計過到底看了多少書,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份的變化、閱歷的積累,以及隨著心境的變遷,對讀書的認識也從「書好看」到了「看好書」。

有些書,看過就忘;有些書,只依稀記得輪廓;而還有一些書,會不斷去溫讀,每讀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

一、謀生篇

身在塵世,謀生是第一步。年紀輕的時候,心高氣傲,而又躊躇滿志。帶著校園裡的鋒芒進入職場,碰壁是最常有的事。那時候,總以為付出與收穫成正比,但卻忘記了,那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

職場如戰場,一兵一卒,都各有站位。雖說還不至於「如履薄冰,步步驚心」,但懂得一些必要的社會規則,卻會在低谷之際開導自己,迅速調整自己的心態,用更好的狀態去適應規則。這五本書,曾經給了我很多幫助。

《警犬漢克》

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還是在畢業初入職場那幾年。記得有一年年底,同事大姐訕訕來搭話:「某副總正在盤算部門人員去留,也提到了你,說是價值不大,可有可無……」

頓感無比委屈,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作為部門裡面最忙的人,無暇顧念人事站隊,卻成為兩個副總競爭關係裡的犧牲品。

最想不開的時候,是一本兒童小說給了我精神鼓舞——《警犬漢克》。雖說故事講的是一隻西部農場看護狗在動物世界裡的生活經歷,卻道出小人物在底層摸爬滾打中要學會的生存智慧。

我覺得自己的境況特別像那隻警犬漢克,作為牧場裡最盡責最忙碌的成員,它卻因為渾身髒兮兮不受女主人待見。一碗明明已經遞到漢克嘴邊的煎雞蛋(吃剩的),女主人卻在看到家貓皮特後,直接喝止,調轉方向餵食給了皮特貓。漢克雖惱怒,卻沒有陷入與貓的爭寵中,而是轉戰與其他農場狗比試高低,贏得男主人的欣賞。

找對自己的戰場,才能發揮自己的價值。這是漢克告訴我的道理。不久後, 我主動離職,找到一份比原單位薪水高且受重任的工作。

《精準表達》

工作中,99%的人受困於「你能理解我的意思嗎」,抱怨對方無法與自己思想同步,事實上卻是自己無法把真實的想法表達清楚。

就好比我工作頭幾年,習慣洋洋灑灑寫出一個個自以為滿意的文案,卻在領導一句「你講講大概」的要求下,支支吾吾,不知所云。說到底,是自己無法做到精準表達。通過這本書的學習,可以指導給我們口頭與書面表達所要努力的方向,從而達到精準表達的價值:讓通不過的方案得到通過!

《規劃力》

成功需要努力和天分,更需要百分百的規劃力。很多時候,我們總仰慕成功人士,但若低頭思考,透過那些成功者的人生就會發現:成功者,善於從方方面面規劃自己的人生,從而離自己想要的生活越來越近。

這本書為我們指明尋找自我規劃力的方向,如何培養規劃力,如何通過優勢法將規劃力發揮出價值來,為邂逅機遇做準備。

《皇帝公關學》

人在職場,即便再不理世事,也都得提起三分勁頭,周旋於人際關係中。《皇帝公關學》,雖然說的是千百年前君臣相處之道,卻將職場關係學剖析得淋漓盡致:如何與上司打交道,怎樣趨利避害;如何因勢利導,什麼時候該主動,什麼時候該被動,什麼時候該聰明,什麼時候該愚笨;哪些要競爭,哪些要放手……

「以史為鑑,可以知更替」,從古人與更難相處、危險係數更高的帝王周旋的「實戰經驗」中汲取經驗,對於我們現代人而言,便有價值,這一本《皇帝公關學》也永遠不會過時。

《會賺錢的媽媽》

雖說人生是快進狀態,但有時候也會因為各種原因按下暫停鍵,如果生活要求我們中斷職場怎麼辦?是在惶恐中否定自己?還是在動蕩裡重新撿拾自己?

《會賺錢的媽媽》,其實是一本啟迪人們如何賺錢的書,雖說目標是為了鼓舞那些為了家庭放棄自己的媽媽們,但書中大量的站前渠道,卻會令我們打開眼界與思路:人,其實不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人還可以有各種精彩活法。

二、謀愛篇

如果說人把一生分為兩個階段,前半程常常為實現個人價值而拼,後半程則大多為了維護家庭幸福而戰。

謀生亦謀愛,這或許是一個人在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塊內容。從一個人的日子變成兩個人的甜蜜,再到三口之家的溫馨,需要有割捨,也需要有堅持,與不完美的自己和解,與相愛的人共生。這五本書,幫助我認識自己,認識生活,更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活著》

經歷疫情之後,讓我們更珍視生命。然而透過餘華的《活著》,卻會讓我們發現:活著就是幸福。

今天是兒子生日,老公在餐桌上講起裡面的一個鏡頭,那是一位父親的自我譴責:「苦根是吃豆子撐死的,這孩子不是嘴饞,是我家太窮,村裡誰家的孩子都過得比苦根好,就是豆子,苦根也是難得能吃上……

如果你覺得生活受挫,看看這本書:真的,再難都值得活下去。

《酥油》

人有兩面性,現實的、理想的。人也容易矛盾,常常在現實安逸中覺得過得膩煩,卻又在理想追求路上發現,原來現實才最真實。

《酥油》講的是一個漢族女子為了追逐理想入藏支教的經歷,與其說是一部愛情小說,倒不如說個作者的個人傳記。只是為了可讀性,增加了愛情的因素。

一個花樣年齡的漢族女子,為信念孤身一人在草原教授孤兒,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體驗西藏的生活與深入西藏生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生活。但她做到了,堅持5年,直到身體無法再允許她繼續待在高原才不得已離開。

到底做現實的自己,還是追尋理想的自己?當你感覺人生困頓時,也許這本書,會給你最好的回答。

《楊絳傳》

都說再好的感情都有一萬次想掐死對方的時候,婚姻這門學科,沒有標準答案,卻有恩愛典範。

錢鍾書說:楊絳是我一生的的妻子、情人和朋友;是我心裡最好的妻,最才的女!

楊絳說:夫妻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係,即使不能做知心朋友,也該是能做得伴侶朋友或相互尊重的伴侶。

楊絳和錢鍾書夫妻的相處之道,道出婚姻的真諦:亦愛人亦友人,才是長久相處之道。這雖是一本楊絳女士的個人傳記,卻能令人明白:不要把女人局限在女人的角色裡,你會活得更明白,過得更幸福。

《窗邊的小豆豆》

一個問題孩子的生活日常,卻能夠讓我們讀懂孩子的心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落魄小學校長身上,卻讓我們看到教育的精髓。這位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思想,直到現在都影響著教育界。

每一個孩子都是小豆豆,遺憾的是,我們卻不是小林先生。為人父母,但凡能夠從這本書中吸取一些小林先生的思想,都是對我們孩子的福澤。

《小王子》

特別被文中的一句話觸動:「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而幸運的人,卻用童年治癒了一生。」

一部不到3萬字的童話,卻是一本至理通透的人生哲學書,仔細研讀,哪怕花一輩子的時間都不夠。適合親子閱讀,讓大人更了解孩子,讓孩子引領大人,在混沌世界中,堅守一份難能可貴的童真。

也許未來還會接觸很多書,但這十本已然成為印在記憶裡的書單。無論人生歷經哪個階段,在一遍遍回溫中,總能為自己指明前行的方向。好書,一併推薦給大家。

(諾媽/白羊小媽一枚。世界很大,理想很小,讀書、寫作、遛娃,笑看窗外事,靜寫心中文。

相關焦點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投資大師羅傑斯說:「我在耶魯大學念書時,有位同學問我花了多少時間準備考試,他認為花半天就夠了。而我無法算出自己花了多少時間,因為我一直在準備。」俞敏洪告誡大學生:「在大學裡,除了學好專業課,一定要多讀書。新東方的員工閱讀量都非常大。
  • 讀書的意義?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未讀 | 未來·電臺
    讀書的意義?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當年,有27萬人進入了大學校門,命運就此改寫。那時,所有人都相信,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從此,高考成了改變命運的金鑰匙。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要努力讀書,要考上大學,但我們又總是聽到這樣的懷疑:你們真的懂得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嗎?考上大學只不過是一場「戰役」的結果,而你追求的應該是整個人生的贏家。而除去考試內容之外,我們還有多少人在保持著閱讀呢?
  •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我很喜歡讀書,但是直到大學畢業,我仍然覺得讀書沒什麼作用,最多消磨一下空餘時間。直到後來,我才深感自己的無知。產品推銷時,推銷人員用到的話術,幾乎都是遵循《影響力》這本書的六個原則。如果你看過《精益創業》、《深度思考》這兩本書,也許你會對開一家奶茶店有更清晰的認知和分析。最後是關於錢存在銀行的問題:為什麼錢存在銀行會越來越少?
  • 什麼是讀書的意義,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什麼是讀書的意義?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年輕的時候以為不讀書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後來才發現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讀不懂書的。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吧。所謂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讓人眼界更開闊,對自我有更清醒的認識,而不至於狂妄。一個人讀的書越多,越會意識到自己的匱乏。但我並不將讀專業書視為完整意義上的讀書,在我看來,一個人不論從事什麼行業,都應該讀一些人文社科類的圖書。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
  • 關於學習的意義,你能想到最好的答案是什麼?
    1.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五本書裡有最好的答案
    讀書這件事很奇怪,有時候你讀了很多書,什麼都沒記住。有時候你偶然看到了一句話,就因此改變了命運。著名作家麥家曾說,自己初中畢業的時候就不想上學了,是父親的一句話,讓他的人生發生轉變。那時候上高中要組織推薦,而他家成分不好,父親是「反革命」,他也就放棄了上高中的希望。
  •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一書中寫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或許,擁有選擇的權利,只是堅持讀書的意義之一。
  • 《自卑與超越》:如何超越自卑實現生活的意義,這本書給出了答案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給出了答案。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de Adler),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早年間,阿德勒曾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派核心成員,後退出維也納心理分析協會,創立個體心理學,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如果讓你推薦一款「熱乾麵」,你會想到什麼?方便?好吃?還是像我一樣,大腦一片空白?如果這時候,有人跟你來一句:「煙籠寒水月籠沙,不止東湖與櫻花,門前風景雨來佳,還有蓮藕魚糕玉露茶.....買它買它就買它,熱乾麵和小龍蝦。」請問:你是什麼感覺?
  • 關於讀書的意義,這是我看到最好的答案
    常常在網上看到很多人說,「讀書有什麼用?還不是買不起房。」還有人說,「北大學子不照樣出來賣豬肉嗎?」更有人拿馬雲和比爾蓋茨舉例子,說馬雲大專學歷還不是成了中國首富,比爾蓋茨中途輟學,還不是成了世界首富。有這種想法的人,講真,挺可悲的。
  •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有一位讀者給我們留言:他說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但是去年他發現自己陪著7歲的女兒讀完了16本書。每一本書他都讀得特別認真。是啊,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意義又是什麼?這個問題,無數人問,也會有無數個答案。正如麥家所說,讀書有什麼用,只有讀書的人才知道,不讀書的人是不知道的。因為不讀書,你可能連自己都不認得,因為讀書,你可能認得世上所有人,包括500年前和500年後的。最近,看了一本書,是法國作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刺蝟的優雅》,被其中一位又老又醜的看門人勒妮深深吸引了。
  • 讀書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看完茅塞頓開!
    有人曾在知乎上提問讀過很多書但是都忘掉了那麼讀書的意義在哪裡?作為一個健全人的我有什麼理由不思進取?如果你像我一樣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或許讀一本書總不會有什麼損害的吧?讀書教會了我如何生活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它比我遇到過最好的老師還要優秀的多
  • 讀書的意義何在?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現代社會,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對於這方面的投資也毫不吝嗇。據不完全統計,從小學到大學,一個孩子的教育投資大概需要50萬。對於很多農村家庭來說,即使父母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大學。因為他們始終堅信:讀書可以改變未來,讀書可以給家庭帶來希望。那麼讀書究竟有什麼用呢?
  • 你也想讀書?2020年,我讀了130本書,總結出這13條心得
    回望2020年,這一年,發生的事,實在是太多了。春節前後,受疫情的影響,我們突然不能出門了。原本計劃好的2020年,我們要大幹一場,結果所有的工作只能被迫停業。但無論世界變成怎樣,我們有多焦慮。唯有一件事,我雷打不動地在執行,那就是讀書。2017年,我大學畢業,焦慮與迷茫並行。這一年,我看了10多本書。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讀完這2本書後,你會找到自己的答案
    活在世界上,我們總希望給自己找到生存的意義。因為不同的選擇,生命便有了不同的目的:有些人為事業而活;有些人為愛情而活;有些人為自己而活;有些人情願犧牲自己成全他人。但是,無論選擇是什麼,最終你的生命便成了你的選擇。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
  • 讀書有什麼意義呢,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
    有人問:讀書有什麼意義呢?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以下就是讀書的意義。讀書的意義1.書籍,凝聚了人類文明的精華,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的意義2.富有詩書氣質華,讀書能提升自己的內外在,讀書能讓自己談吐自若,讀書能讓自己精神世界豐滿,讀書能讓自己通古,今讀一本書,像是認識了一位好友。
  • 總有一本書有你想要的答案
    看到標題一定會有人冷嘲熱諷一番,肯定不屑去讀書更不會去相信書中有自己想要的答案!其實,你讀不讀書與你認知有關,找不找到答案與你實踐有關,而這些與我接下來所說的育兒經息息相關……育兒路上,總有一些磕磕絆絆、踉踉蹌蹌,誰又不是從父母小白開始的呢!如果當父母需要考合格證才能上崗才能實現生兒育女,那就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那可能是未來的事情,那也將是未來教育時代的引領!
  • 《如何讀懂一本書》:了解這幾點,才算會讀書
    讀書,看起來都會,但是有的人真正讀出了精髓,有的人只是在裝著樣子。在閱讀這件事上,好像一直有一層隱形的門,是否真正跨越了過去,才能判斷是不是一個真正的閱讀者。讀書,這麼簡單的事,誰不會?從開始認字就會讀書了。也許正是長久以來傳統教育觀念讓我們覺得自己都是讀書人,但是卻不知真假從來沒有真正地讀過書。
  • 圓桌派:我們為什麼需要讀書?這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
    《圓桌派》有一期的主題是讀什麼成什麼人,我在這裡找到了答案。書本身並無高低價值我非常認同道長(梁文道)的一段話:書沒有高低價值,不同的書存在有不同的理由,最簡單就是它針對不同的人。如果一個人手上拿一本書,他自己覺得這本書能引發人思考,可以學到東西,那麼這本書就是有用的。
  • 讀書報告|我2月份讀過的10本書
    是基於我自己過往的經歷、經驗、知識儲備去寫的某本書是否對我有意義,有價值。所以它叫「讀書報告」,而不叫「書單推薦」。 這跟認知覺醒有什麼關係。既然書名是認知覺醒,起碼要每個章節都要有和標題的呼應一下吧!因為這種感覺讓我太難受了,所以打算自己把書裡的內容以「認知覺醒」為核心點再梳理一遍~ 寫一份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