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派:我們為什麼需要讀書?這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

2020-12-23 青梅一歌

我老家在農村,父輩們基本書沒讀太多,所以大家都卯著勁奮鬥,只為送自己的子女多念點書,如果村子裡有進名校的孩子,就格外的風光和自豪,其他人也會把別人家的孩子當成標杆,學習的榜樣。

但是幾年後,名校的孩子畢業了,找工作了,村子裡的人覺得並沒有因讀書而發家致富,覺得這個投資不見匯報,太不划算了,所以又有了讀書無用論的說法。

而每每他們問到我:讀書有用嗎?還不是在為別人打工?

我就感到很慚愧,一是我沒有讀過好學校,二是我也沒發家致富,不知道該用什麼言語來說服他們,讓他們知道:

讀書並不能帶來直接的財富提升,但讀書能幫助你了解世界,讓你學會思考,認識自己。

《圓桌派》有一期的主題是讀什麼成什麼人,我在這裡找到了答案。

讀書能增長見識

01 讀書能改變你的思維方式 給你勇氣面對逆境

你學業重嗎?面臨就業的壓力嗎?有為生活奔波過嗎?經歷過人生低谷嗎?

公司地鐵附近有個小攤販,上次和同事經過,便在那裡買東西。小攤販的阿姨和我們聊到:她家小區有個正在讀研的年輕人,但因為考研失敗,而父母又是大學教師,不能面對這個結果,便跳樓自殺了。

心理學有個ABC理論,A是Activating 外部的刺激、誘發性的事件。B是Beliefs,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是你怎麼解讀外部這些不幸的事件。C是Consequences,就是事情的結果、最終的行為和情緒,指你最後做出的反應、你的情緒和行為。ABC理論就是由B,也就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引發的C這個結果。

人在高壓下都會產生負面情緒,如果這個時候選擇去讀書,心就會靜下來,你從書裡得到啟發,便不會衝動的做決定了。

我不開心的時候,甚至有時候對人生失望的時候,我就會去看《小王子》,堅持自己的夢想,保留自己的初心,現在遇到的挫折沒什麼大不了,挺挺就過去了。

《圓桌派》裡講到心靈雞湯,成功學,人生失意之時偶爾讀讀成功學,也能幫助你調動情緒,刺激你的神經,給你新的力量,讓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很多成功人士偶爾也需要成功學,因為人有起有落,我們都需要適當的雞湯,讓自己在低谷的時候有元氣面對逆境。

當然,成功學並不能幫助你成功,任何行業的成功,都需要一萬小時的積累。

讀書能為你生活難題

02 讀書無用?書本身並無高低價值

我非常認同道長(梁文道)的一段話:書沒有高低價值,不同的書存在有不同的理由,最簡單就是它針對不同的人。

如果一個人手上拿一本書,他自己覺得這本書能引發人思考,可以學到東西,那麼這本書就是有用的。可能同樣的一本書,在某些人手裡是有用的,在某些人手裡是沒用的,那只能說明人的需求不同。

道長講了一個例子,他以前做圖書評選,開書單,後來他對這件事產生懷疑,因為他看到一個大著肚子的婦女在書店很認真的看一本育嬰的書,他非常的感動。他們做的圖書評選不管是討論中國命運還是暢談未來的科技發展,但對現階段這個狀態的婦女來說,都沒有手上的育嬰有用得多。

你的需求是什麼,就選擇讀什麼書。只要你覺得有用就好。

你對減肥感興趣,就去讀減肥方面的書籍,對心理學感興趣,就多看這方面的書籍,讀書並不複雜,不用和別人攀比,為什麼他讀的書和你讀的不一樣,只要你覺得有用,你收穫到了東西就好。

竇文濤說:人算不如天算,很難用讀書是否有用沒用來衡量其價值。做事太想要結果,往往做不好。

只要你感興趣,就去讀書吧,我相信日積月累,時間會給你答案。

讀書能幫你認識自己

03 讀書幫助你認識自己

《圓桌派》裡講到書店裡的書和機場裡的書,大概知道中國人在想什麼,缺什麼,你可以看到一個社會現象。我們也可以從書的流行趨勢知道我們自己內心最稀缺什麼,從而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

羅曼·羅蘭有句名言: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蔣方舟說,以前看書是是尋找個性,現在看書是尋找共性,讀書就是在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在書中讀自己,然後去印證,去總結,然後得出自己的一套處事方法。

階段不同,我們讀書的需求也在改變。

04 讀書是為了快樂

梁文道講了一個例子:他認識一個年輕才子,學浪漫的義大利語,用拉丁文寫詩,他跟隨義大利文學家安伯託·艾柯念博士,研究13世紀的一個德國的鍊金術留下來的手稿。

後來他回到香港,因專業的局限找不到工作,在中學教英文,他每天拉拉小提琴,做做研究,研究的課題也不發表,他做這一切,僅僅是因為自己開心。

如果用世俗的成功來定義他所學的,第一反應就是:「哇,他怎麼混得這麼慘!」

但他每天過得很快樂。

05 讀書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很多實用性的書籍,像如何遊泳,如何學好英語,如何練好口才,如何寫作,我們可以從書中找到方法和策略,然後只需要自己去踐行,去生活中嘗試,再總結出來,就擁有了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從而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

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每天不閱讀的,一個都沒有。

越是熱愛生活的人,越喜歡讀書,書不僅能增加我們的見識,還能豐富我們的世界觀。書中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我們看書的時候也感覺過了這種人生,領會到的東西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熱愛這個世界。

如果你現在問我:為什麼我們需要讀書?

我就想,像圓桌派裡的竇文濤、梁文道、張立憲、蔣方舟一樣,大家圍坐在一起,有東西可聊。

即便不是有錢人,但腹有詩書氣自華,也能有趣的過這一生了。

希望大家對看書不懷成見,用空杯的心態學習自己所需的東西。

讀書能力和年齡無關,只要你想開始,現在也不晚。

END

相關焦點

  • 悅聽丨為什麼要好好讀書?這三個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
    這三個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 2020-07-11 20: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和白巖松的回答,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就拿學習這件事來說吧,學習很枯燥,很考驗耐性,所以一般小孩都不喜歡學習,他們覺得學習很枯燥。許多小孩子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這時家長可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只能說:「讀書學習,是你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事。
  •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三毛曾說,「一個人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過眼雲煙,不負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也許,這就是讀書的意義吧。
  •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這可能是最好的答案
    這種思維通過學習、讀書就可以訓練得到,比如:在面對一個未知的問題時,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由此很多時候,虛假信息自然不攻而破。讀書或許並不能給我們帶來直接的收益,但是在面對未知時,卻能幫助我們有更多理性。
  • 「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不讀書的人有的成為了網紅、有的自己創業生活、還有的自己開個小店也能保證衣食無憂……,不讀書依然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為什麼還要堅持讀書呢?我們可能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不知道如何回答孩子,但關於孩子為什麼要讀書的問題,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就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 人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是啊,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意義又是什麼?這個問題,無數人問,也會有無數個答案。正如麥家所說,讀書有什麼用,只有讀書的人才知道,不讀書的人是不知道的。因為不讀書,你可能連自己都不認得,因為讀書,你可能認得世上所有人,包括500年前和500年後的。最近,看了一本書,是法國作家妙莉葉芭貝裡的《刺蝟的優雅》,被其中一位又老又醜的看門人勒妮深深吸引了。
  • 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這段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讀書,對於現在孩子來說,簡直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很多朋友都表示,不讀書學習的時候,孩子特別的乖順,媽媽也是格外的慈愛。一旦開始讀書寫字學習了,那家裡就是雞飛狗跳的。其實換個角度來說,在我們小時候,還尚未經歷過社會,職場的殘酷的時候,我們也絲毫不知道讀書學習的好處。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的回答,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相信不少孩子都有問過父母類似的問題,可往往我們的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質疑時,卻說不出什麼勸說孩子理由,往往只會用「讀書學習,是你這年紀該做的」來搪塞。可很顯然,這種敷衍的回答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因此,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厭煩讀書,討厭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
  • 孩子:爸爸,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武漢疫情」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龍應臺曾說過:孩子,我要求你努力讀書,是希望你將來有更多選擇的權利,而不是被迫謀生。這句話就是當今時代的現狀,沒有能力的人,沒有選擇的權利,只有被迫謀生!在此時此刻,如果孩子問:「爸爸(媽媽),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時?」鍾南山院士就是最好的答案。
  • 「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這番話,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作為普通家長的我們在面對孩子這個問題時會有多麼手足無措。記得我女兒快上小學的時候,她突然問我:「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我想了想,讀書是李嘉誠所說的「讀書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財富,但他可以給我們更多機會」,還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所說的「為了每個人對自己應盡的責任而讀書」。想到這裡,我記得歐巴馬曾經在美國某所高中的開學儀式上,專門為「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 孩子,你為什麼要讀書?「武漢疫情」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曾經,當孩子們問:「為什麼要讀書、學習?」 「為了將來找份好工作,為了能過上富足的生活,為了……」 我們的答案都顯得那麼蒼白,而這次「武漢疫情」卻給了孩子們最好的答案。
  • 世界讀書日:為什麼要讀書?這20句話,就是最好的回答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根據人民日報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成年人人均年閱讀量為8.91本,近三成人有聽書的習慣,四成以上成年人自認為閱讀量少。0-8周歲兒童的家長平均每年帶孩子逛書店2.87次。很多人現在依然有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 為什麼要讀書?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在這個世界上,聰明的人,沒有不愛讀書的。像我們的偉人毛主席,就是勝讀書,愛讀書,主席說,飯可以不吃。但是書不能一天不讀,足可以看到讀書的重要性。而一本書,只要有一句話有用,我就認為賺到了,這一句話只是一個判斷,幾行字,但有可能改變自己的生活,改正自己的偏見,在餘生不停產生效用。 聰明人愛讀書,這不是芒格的獨特發現,這幾乎是人類共識。聰明人的成長路徑幾乎相似:想解決問題,於是讀書尋找答案,受到啟發解決了問題,能力得以提升。
  • 讀書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沒有一帆風順的職業道路,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失敗才是最悲慘的失敗;知道自己為什麼失敗,失敗也是一種成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成功也是失敗;知道自己為什麼成功才是最偉大的成功。無論成敗得失,都是在職場中學習和成長的好機會。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可他們鼓吹的「讀書」,和我們理解的「讀書」,真的是一樣的嗎?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老師,在往期視頻《我們為什麼要讀書》中指出:讀書的目的有兩種,一種是功利性的,一種是非功利性的。如果我們只為了追求功利性的目的而讀書,那我們接受的就是成功主義價值觀,即用成功作為評估一切價值的標準。
  • 為什麼要讀書?這18句話,就是最好的回答
    很多人現在依然有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讀書?下面20個回答,告訴你:1.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很多東西,眼睛看不到,讀書可以;腳步不能丈量,讀書可以;身體無法抵達,讀書也可以。5.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刻,當成一種享受。讀書、學習,去更遠的地方的意義大概就是,遠離那些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也不用做那些不想做的事,希望我們都可以不被改變。6.多學一點知識,少說一句求人的話。
  • 我想,這是「為什麼要讀書」的最好答案
    高三伊始,語文老師跟我們講了一個故事,她說:她有一個親戚的女兒,長得很漂亮,高中畢業,在餐廳做服務員。幾年後,是該到了婚嫁年齡,可是女孩子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對象,於是,家裡人趕忙讓她相親。可惜,等這場相親宴過去了三分之二的時候,那男的說:其實,你很好,可惜,就是沒有讀過大學,只有高中文憑。我們的圈子不一樣,層次也不一樣,我想要找一個心靈相通的女朋友,或者說是門當戶對的婚姻。我既能跟她談論琴棋書畫詩酒歌,也能跟她討論柴米油鹽醬醋茶,仰頭可看星星,低頭能揮起鋤頭的生活。我不想降低我對的標準,對不起,我想我們不適合。
  • 為什麼我勸你多讀書?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最主要的,不好好讀書,將來你很難找到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據統計,今年考研的報名人數比18年激增52萬,總人數達到290萬,增幅為21%。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考研?答案只有一個:工作難找。得到高贊的答覆是:「讀書,不需要賦予過多的意義,是我們改變生活最直接的方式。」是啊,通過讀書,絕大多數普通人可以實現階層跨越,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前幾天,微博熱搜上有一條深圳年薪30萬招聘中小學教師的消息。
  • 讀書的意義?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未讀 | 未來·電臺
    讀書的意義?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答案!我們很多人都知道要努力讀書,要考上大學,但我們又總是聽到這樣的懷疑:你們真的懂得讀書的意義是什麼嗎?考上大學只不過是一場「戰役」的結果,而你追求的應該是整個人生的贏家。而除去考試內容之外,我們還有多少人在保持著閱讀呢?1如今,學生時代的讀書便是以考試為軸心的,針對智商的訓練和培養。
  • 為什麼要努力讀書?老師的這9句話是最好的答案
    有人問鷹:「為什麼要到高空中教育孩子?」鷹回答:「如果我貼著地面教育它們,等它們長大了,哪有勇氣去接近太陽?」孩子,這是用實力說話的時代,更是知識當道的時代。學校不是混日子的地方,現在的你加倍努力,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的自己。當你累了,別放棄,讀讀老師這9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