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在農村,父輩們基本書沒讀太多,所以大家都卯著勁奮鬥,只為送自己的子女多念點書,如果村子裡有進名校的孩子,就格外的風光和自豪,其他人也會把別人家的孩子當成標杆,學習的榜樣。
但是幾年後,名校的孩子畢業了,找工作了,村子裡的人覺得並沒有因讀書而發家致富,覺得這個投資不見匯報,太不划算了,所以又有了讀書無用論的說法。
而每每他們問到我:讀書有用嗎?還不是在為別人打工?
我就感到很慚愧,一是我沒有讀過好學校,二是我也沒發家致富,不知道該用什麼言語來說服他們,讓他們知道:
讀書並不能帶來直接的財富提升,但讀書能幫助你了解世界,讓你學會思考,認識自己。
《圓桌派》有一期的主題是讀什麼成什麼人,我在這裡找到了答案。
01 讀書能改變你的思維方式 給你勇氣面對逆境
你學業重嗎?面臨就業的壓力嗎?有為生活奔波過嗎?經歷過人生低谷嗎?
公司地鐵附近有個小攤販,上次和同事經過,便在那裡買東西。小攤販的阿姨和我們聊到:她家小區有個正在讀研的年輕人,但因為考研失敗,而父母又是大學教師,不能面對這個結果,便跳樓自殺了。
心理學有個ABC理論,A是Activating 外部的刺激、誘發性的事件。B是Beliefs,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是你怎麼解讀外部這些不幸的事件。C是Consequences,就是事情的結果、最終的行為和情緒,指你最後做出的反應、你的情緒和行為。ABC理論就是由B,也就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引發的C這個結果。
人在高壓下都會產生負面情緒,如果這個時候選擇去讀書,心就會靜下來,你從書裡得到啟發,便不會衝動的做決定了。
我不開心的時候,甚至有時候對人生失望的時候,我就會去看《小王子》,堅持自己的夢想,保留自己的初心,現在遇到的挫折沒什麼大不了,挺挺就過去了。
《圓桌派》裡講到心靈雞湯,成功學,人生失意之時偶爾讀讀成功學,也能幫助你調動情緒,刺激你的神經,給你新的力量,讓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很多成功人士偶爾也需要成功學,因為人有起有落,我們都需要適當的雞湯,讓自己在低谷的時候有元氣面對逆境。
當然,成功學並不能幫助你成功,任何行業的成功,都需要一萬小時的積累。
02 讀書無用?書本身並無高低價值
我非常認同道長(梁文道)的一段話:書沒有高低價值,不同的書存在有不同的理由,最簡單就是它針對不同的人。
如果一個人手上拿一本書,他自己覺得這本書能引發人思考,可以學到東西,那麼這本書就是有用的。可能同樣的一本書,在某些人手裡是有用的,在某些人手裡是沒用的,那只能說明人的需求不同。
道長講了一個例子,他以前做圖書評選,開書單,後來他對這件事產生懷疑,因為他看到一個大著肚子的婦女在書店很認真的看一本育嬰的書,他非常的感動。他們做的圖書評選不管是討論中國命運還是暢談未來的科技發展,但對現階段這個狀態的婦女來說,都沒有手上的育嬰有用得多。
你的需求是什麼,就選擇讀什麼書。只要你覺得有用就好。
你對減肥感興趣,就去讀減肥方面的書籍,對心理學感興趣,就多看這方面的書籍,讀書並不複雜,不用和別人攀比,為什麼他讀的書和你讀的不一樣,只要你覺得有用,你收穫到了東西就好。
竇文濤說:人算不如天算,很難用讀書是否有用沒用來衡量其價值。做事太想要結果,往往做不好。
只要你感興趣,就去讀書吧,我相信日積月累,時間會給你答案。
03 讀書幫助你認識自己
《圓桌派》裡講到書店裡的書和機場裡的書,大概知道中國人在想什麼,缺什麼,你可以看到一個社會現象。我們也可以從書的流行趨勢知道我們自己內心最稀缺什麼,從而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
羅曼·羅蘭有句名言: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蔣方舟說,以前看書是是尋找個性,現在看書是尋找共性,讀書就是在尋找自己需要的東西,在書中讀自己,然後去印證,去總結,然後得出自己的一套處事方法。
階段不同,我們讀書的需求也在改變。
04 讀書是為了快樂
梁文道講了一個例子:他認識一個年輕才子,學浪漫的義大利語,用拉丁文寫詩,他跟隨義大利文學家安伯託·艾柯念博士,研究13世紀的一個德國的鍊金術留下來的手稿。
後來他回到香港,因專業的局限找不到工作,在中學教英文,他每天拉拉小提琴,做做研究,研究的課題也不發表,他做這一切,僅僅是因為自己開心。
如果用世俗的成功來定義他所學的,第一反應就是:「哇,他怎麼混得這麼慘!」
但他每天過得很快樂。
05 讀書是為了更好的生活
很多實用性的書籍,像如何遊泳,如何學好英語,如何練好口才,如何寫作,我們可以從書中找到方法和策略,然後只需要自己去踐行,去生活中嘗試,再總結出來,就擁有了自己的一套做事方法,從而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
查理·芒格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每天不閱讀的,一個都沒有。
越是熱愛生活的人,越喜歡讀書,書不僅能增加我們的見識,還能豐富我們的世界觀。書中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我們看書的時候也感覺過了這種人生,領會到的東西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熱愛這個世界。
如果你現在問我:為什麼我們需要讀書?
我就想,像圓桌派裡的竇文濤、梁文道、張立憲、蔣方舟一樣,大家圍坐在一起,有東西可聊。
即便不是有錢人,但腹有詩書氣自華,也能有趣的過這一生了。
希望大家對看書不懷成見,用空杯的心態學習自己所需的東西。
讀書能力和年齡無關,只要你想開始,現在也不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