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2020-09-03 遇見一隻小金豬



在九年義務教育被廣泛普及的當下,「讀書」,被認為是每個人必備的一項活動。


想想我們自己,打從記事的時候就在學校與家之間來回奔波,為了「讀書」,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時間與精力。


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從小聽別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可他們鼓吹的「讀書」,和我們理解的「讀書」,真的是一樣的嗎?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老師,在往期視頻《我們為什麼要讀書》中指出:讀書的目的有兩種,一種是功利性的,一種是非功利性的。如果我們只為了追求功利性的目的而讀書,那我們接受的就是成功主義價值觀,即用成功作為評估一切價值的標準。


想想我們絕大多數人,是不是一直認為「讀書」就是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取得一份高收入、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我們有沒有進一步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工作?到底要賺多少錢?難道不成功我們就不配活著了嗎?


可以說,絕大多數人在學校裡的「讀書」,「讀」的都是最基礎的知識,為的都是往後功利性的目的。而生活遠比我們想像的精彩,我們會面臨職場晉升、戀愛結婚、柴米油鹽、生老病死,一系列我們在學校從沒接觸過、不知道要用什麼規則公式來處理的問題。


以前父母、老師會主動引導我們找尋答案,但進入社會,人心複雜,又有幾個人是真心盼著我們好的呢?這時候想提升自己、探索世界的真相,只有靠自己持續主動地「讀書」,這時候的「讀書」是非功利性的,讀的是任何我們未曾深刻理解過的好書。


巴菲特的「幕後智囊」查理·芒格說過:「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讀書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有些人可能會說:「讀書太痛苦了,我刷公眾號、知乎熱榜、抖音科普不也是在提升自己嗎?」


說得沒錯,現代網際網路社會,我們接觸知識的渠道真的太多太多了。


但這些真的是知識嗎,還是只是信息呢?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指出,我們閱讀的目的有三種:消遣娛樂、獲得資訊、提升理解力。


絕大多數人在網際網路上所進行的「學習」,更多是基於前兩種目的,對於提升自己對事物的理解、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根本沒有實質性的作用。


而且,網絡上的知識大多是碎片化的,經過精細加工的,很可能經過大數據的篩選只展現出符合我們喜好的內容,目的就是為了抓取我們零散的注意力。


如此一來,我們的認知就很容易局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無法接收到那些對我們有益但超出認知範圍的內容。


我們的注意力也會被不斷地拉扯撕裂,最終削弱了我們「長期專注」的能力,一種在終生學習生涯中無比重要的能力。


比爾蓋茨的母親曾讓蓋茨和巴菲特分享他們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他倆都不約而同地寫下了一個詞:「專注」。



「讀書」就是一個實實在在培養我們長期專注的活動。


不僅如此,一本書,特別是一本經受時間考驗的好書,往往凝聚了一個人一生的智慧。我們不需要出門、不需要親自實踐,就可以一窺世間萬象。


這世間還有什麼買賣比它還要划算?


當然,道理我們都懂,但執行的過程卻總是困難重重。


很多人讀了一些書,就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了:「別人都是蠢蛋,只有自己才是聰明人」。他們相信自己已經看清了世界的真相,因而不自覺地變得憤世嫉俗,看誰都不順眼。


如果你發現自己就是這樣,那很可能是書讀得太少了。



讀書是有階段的。


一開始,我們很容易因為新知識的持續衝擊而興奮不已,以為自己知道了很多。


如果繼續下去,很快我們就會發現知識的廣闊與自己的渺小,這樣鮮明的對比讓我們絕望不已。


如果絕望之後,我們接受了自己的渺小與無知,還是願意繼續讀下去,那最終我們會走上開悟的道路,領悟人生的真諦,哪怕自己並沒有發覺。


因此,真正的讀書人,往往都是很謙卑的。


但是,知道了讀書的重要性,知道了讀書會經歷的心理歷程,我們就真的可以堅持下去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


很多人讀了很多書,讀完了就忘了。哪怕明知道讀書很重要,但在發現生活並沒有因此發生實質性改變後,還是會產生懷疑。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其實是因為他們都忽略了一個關鍵因素,那就是讀書是講方法的。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讀懂了,其實只是大腦受到了短暫衝擊,留下了些許記憶而已。


《心理學與生活》在有關記憶的一章中提出,外界信息只有經過深度加工,才能由短時記憶變更為長時記憶,然後更有效地為我們所用。


對外界信息深度加工的過程不可能是自在舒服的,因此,高質量的讀書過程也不可能是輕鬆愉快的。


但是,當我們拒絕了即時滿足的本能,踏踏實實地去付出了,我們會發現延遲享受帶來的滿足感完全可以抵消讀書過程中帶來的不適,給我們一種爬上泰山頂峰一樣的酣暢淋漓。


那麼具體該如何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深度加工呢?


在這裡,我推薦大家讀一讀《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初版於1940年,至今仍被奉為閱讀人的聖經。後面我會專門寫一篇有關此書的感想總結,與大家一起探討學習。


文章的最後,我想引用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一句話:


「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化為了巨大享受的時刻。」



今天,你讀書了嗎?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讀書呢?↓↓↓↑↑↑當然讀書不只這10個理由四月春日時光好,正是讀書時。給大家的建議閱讀益處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書有助於我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讀書可以給我們打拼的勇氣和讀課外書有助於積累詞彙;提高寫作能力。閱讀方式的改變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閱讀的方式發生著變化。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好處?
    古往今來,所有的智者都是通過讀書和閱讀來提升自己。那我們來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它又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給出的話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我們讀書不是為了寫作文,不是為了高考,不是為了賣弄知識多寡和水平高下,而是為了認識這個國家、社會和身邊的人,包括做父母的我們。這是一種必須具有的感知力和理解力,當你有一天遇到挫折,痛苦時,也許它會幫你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讓孩子讀書?怎麼跟孩子讀一本書?
    窮養與富養糾紛不斷,但目前的趨勢顯然是,有錢沒錢都要富養,別人孩子8000買了玩具,我們要買1000。別人家5000一個月的幼兒園,我們也要雙語。不知道是補償自己未得到,還是慶幸這一代的小孩,得到了足夠的關注。反倒我們,開始慶幸,我們那個年代,哪有什麼管學習的概念,都是自己學習。哪有什麼玩具,泥巴紙片與皮筋口袋, 貫穿了整個童年。漫山遍野的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顆,關不住的靈魂。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媽媽,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啊?」費了很大勁還是不能理解文章裡面的一句話的女兒,突然問我。我說:「未來的世界是科技的世界,我們要用知識來充實自己,獲取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未來過上更好的生活。」我就吃了沒讀書的虧,所以,孩子們,你們一定要好好的讀書。」所以,父輩們,對孩子們的讀書,要求非常嚴格。交給老師,那是一點也不私心,只要學習不努力,老師就放心拍。七零、八零後的孩子,因為調皮可沒少挨老師的教鞭。2.七零、八零後七零、八零後,大多數孩子都能上學。可還是有一部分人在小學、初中畢業後就輟學了,而且為數還不少。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和終生學習?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終生學習呢?因為功利性學習的範圍是非常狹隘的,收穫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終生學習的回報卻是不可估量的。五、終生學習的最佳途徑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的手段,更能夠培養出一個優秀的人格。這是甚至比獲取知識更要有意義的一件事。而當你閱讀了一定量的優秀書籍後,你會發現歷史上很多偉大和成功的人,都有著很多彼此呼應的勵志故事,人生觀和價值觀。
  • 電視劇《安家》告訴我們,女孩子為什麼要讀書?
    房似錦告訴我們,讀過書的女孩子不一樣。房似錦出場時便一臉冰霜,與其童年傷痕累累、出生都是個錯誤的「多餘人」的身世有很大關係。她雖然收入不菲,卻入不敷出,永遠填不平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欲望的溝壑。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她愛讀書。她與樊勝美一心想釣個金龜婿以改變命運不同,房似錦從不依附男人,她如負重的西西弗斯一般,只靠自己開源節流,奮力進取,即使在被母親撕掉錄取通知書以後,被學校拒絕以後,她依然一邊在學校打工,一邊旁聽各門課程。她哭著說,她最終於那些學生不同,她沒有那張畢業證。可見她是多麼渴望知識能改變命運,但是她身上傳遞的自強不息的女性主義精神永不過時。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詮釋了人生的意義
    估計有不少孩子問過家長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家長聽到孩子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曾認真地思考,想著想一個完美的答案,讓孩子愛上學習,可是最後還是老生常談,孩子早就聽的耳朵長繭子了,而且孩子聽完家長的回答似乎並不是很滿意
  • 胡適:為什麼要讀書
    我看第二個題目《怎樣讀書》很有興味,第三個題目《讀什麼書》更有興味,第一個題目無法講,《為什麼讀書》,連小孩子都知道,講起來很難為情,而且也講不好。所以我今天講這個題目,不免要侵犯其餘兩個題目的範圍,不過我仍舊要為其餘兩位演講的人留一些餘地。現在我就把這個題目來試一下看。
  • 紅領巾,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學習?
    他說,他要考「新聞傳播」,願望是考上武漢大學。高三學生在方艙醫院裡備戰高考,六門課每天都安排得很緊湊。疫情終會結束,高考終究要到來,不管國家出臺怎樣的政策,認真複習都是最好的對策。16歲女孩小楊家住旺蒼縣燕子鄉金銀村4社,在旺蒼中學高一讀書。最近一段時間,她每天都要步行幾公裡,到冰冷的懸崖邊上坐著,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她的母親每天同樣要走過這條漫長而又艱難的路給她送飯。即使這樣,她也常常不肯下來,只因為懸崖邊成為她繼續求學夢的寄放點。疫情來襲,開學延遲,但停課不能停學,學校安排了網課,她的家裡沒有網,只有走到懸崖邊,才能有一點信號。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和白巖松的回答,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許多小孩子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這時家長可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只能說:「讀書學習,是你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事。」這個答案其實就是在敷衍孩子,孩子根本聽不進去,會讓他們更討厭學習。對兒童提出的「為什麼要讀書」的疑問,在生活中是經常發生的,父母的回答,也考驗著家長的水平。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熟悉的央視主持人董卿,也曾給出過自己的回答,在我看來,董卿的回答是我聽到過的最好的回答。「媽媽,為什麼要讀書?」
  • 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給你100個要多讀書的理由!
    很多人也認為,都工作了,當前也滿意了,還要讀書幹什麼,不讀書也沒有什麼影響,只是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只是自己沒有感受到而已。其實當你為人父母的時候,孩子是需要學習的榜樣的,這是比任何培訓班都要好的教育。其實多讀書是最低成本讓你看世界,交名人的方式,人不能遠遊,但心可以。
  • 人為什麼要讀書
    人為什麼要讀書 今天9.1號,法定正式開學的日子,朋友圈萬千神獸歸籠,舉國一片歡慶。今天黃先生來說說——人為什麼要讀書。 這幾天,網上點擊很高的一個視頻是一個中年婦女淚泣斥責一名補習學校校長:「我孩子在你這裡花了二十多萬的補習費,中考成績才200多分,物理更是只考了2分。
  • 為什麼要多讀書,論讀書的重要性
    讀書帶給我了更多思考與參透人生。「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確如此,以前年少不懂事,懂事已是中年時。曾幾何時,就耳聽目染,要多讀書,多看書,這樣長大了才會有出息。小時候,讀書就頭疼,感覺總是死記硬背,學的快忘的快,從來在書裡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讀書就是為了應付父母和老師。因為,讀書真的好像浪費時間,還不如跑出去玩會快樂!
  • 辛珊-《與瑪格麗特的午後》讀書筆記:人為什麼要讀書
    人為什麼要讀書?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一語道破了讀書的重要性和蘊含的人性古時有科舉考試,只要能高中,就會被欽點為達官貴人,雞犬升天,「範敬中舉」的故事雖然帶著諷刺意味,同時也反饋出讀書的重要性。
  • 我們為什麼要讀史 | 1月讀書筆記
    我們能矯正其病態,一治一亂的現象,自然可以不復存,而世界遂臻於郅治了。這是我們研究歷史的人最大的希望。」關於為什麼讀史,大多數人都能說上那句「讀史使人明智」,而國學大師呂思勉在歷史研究上寄予了「矯正病態,臻於郅治」的期望。讀史除了能對現社會產生指導、或推測未來,仍可通過前人行為理解「文化」。因此呂思勉老師的著作中也提到在歷史之上,更要理解更為廣大而根本的事-即社會。
  • 中醫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我反覆督促大家,一定要自強不息。在我們工作室,既可得到同學的幫助,亦可與我交流,但更重要的是,你要自己讀書,自己思考,自己提高。理性地想一想,你花費了時間來到我們工作室,為什麼不抓緊時間多多進取呢?最終收穫的畢竟是自己的醫術,是自己的成就,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努力嗎?我建議每位學生都能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早早起床讀書,晚上適當熬夜學習,保持這個習慣,堅持三年。
  • 為什麼要讀書?什麼!讀書還需要理由嗎?
    1—為什麼要讀書?什麼!讀書還需要理由嗎?我讀過不少書,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閱讀的意義是什麼?你問我讀書的意義,我該如何給你回復,太多的人給出了答案,我們不妨先來看看:"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拓寬靈魂的廣度和寬度,能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擁有處變不驚溫柔安定的內心。"
  • 書籍為什麼會伴我們一生?論讀書的重要性
    短短的幾個小時讀書時間,細嚼慢咽「尋出一種趣味」,它將會為你的人生提供無盡的寶藏。如今武漢疫情嚴峻,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為什麼要讀書?如果你的孩子問你:"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你可以堅定地告訴他:要做一個像鍾教授、李蘭娟教授那樣有知識的人。當危險來臨的時候,你不是只能害怕,而是可以用自己的知識去戰勝病魔,救人於水火。看看當今世界,為什麼美國可以看誰不爽,就打壓誰?看伊朗的將軍不順眼就可以在伊朗的家門口暗殺人家,他們的底氣不就是讀書多,掌握的科技先進嗎?
  • 人為什麼要讀書?
    我是我們家裡讀書最多的,可是,這個最多並沒有給家裡人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好處,甚至比起周圍那些沒讀過什麼書的人而言,沒有任何社會地位和經濟能力的優勢。記得那年我的外甥高考分數不高,我的看法是還小重讀一年,考個學校讀幾年應該會好一些。畢竟就一個孩子,並不是經濟供不起。但是,我姐的一句話讓我打消了繼續勸的念頭。
  • 讀書很辛苦,為什麼要讀書呢?
    孩子長大後逐步進入學習階段,父母大都望子成龍,但是讀書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孩子遇到挫折容易產生畏難心理,需要父母及時加以引導和督促。帆帆是一名高中生,經常抱怨讀書太辛苦功課壓力很大,一天他和爸爸到郊外散步。帆帆問:「爸爸,讀書很辛苦,為什麼您要叫我讀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