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為什麼會伴我們一生?論讀書的重要性

2020-12-10 奇蹟時代大雜燴

弗蘭西斯·培根在《論讀書》中曾這樣說:「讀史讓人明智,讀詩讓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智者交談。」短短的幾個小時讀書時間,細嚼慢咽「尋出一種趣味」,它將會為你的人生提供無盡的寶藏。

如今武漢疫情嚴峻,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為什麼要讀書?

如果你的孩子問你:"媽媽,我為什麼要讀書?"

這在從前就是一個很虛很空的問題,我們可能會說「為了將來找份好工作,為了能過上富足的生活,為了改變我們的現狀……」或者說「怡情、養性、漲知識……」無論從那個角度回答,我們的答案都顯得那麼蒼白。

但是在今天,經歷了武漢疫情的我們,卻有了最生動的例子。

你可以堅定地告訴他:要做一個像鍾教授、李蘭娟教授那樣有知識的人。當危險來臨的時候,你不是只能害怕,而是可以用自己的知識去戰勝病魔,救人於水火。

看看當今世界,為什麼美國可以看誰不爽,就打壓誰?看伊朗的將軍不順眼就可以在伊朗的家門口暗殺人家,他們的底氣不就是讀書多,掌握的科技先進嗎?

再想想我們的近現代史,不就是因為讀書少,不掌握先進科技吃的虧嗎?

我們國家需要的是千千萬萬個像鍾南山院士那樣讀書多,掌握先進知識的人。

有一天,我在南京換乘高鐵,環顧四周,霓虹璀璨,人潮洶湧,列車穿梭如電,我突然有一種感覺,好像突然明白了點什麼。我的腦海中像過電影一樣閃過——我們的歷史是怎麼從夏商周一直走到唐宋元明清的;我們的國家在近代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封閉落後,又怎樣一步一步走向今天的繁榮復興的;人類是怎樣通過無數偉大科學家的發明創造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世界上曾有過燦若星河的偉大政治家、藝術家、科學家……

讀書是成本最低,進步最快的途徑,而且人人可以做到,不受學歷、文化基礎、性格的限制,最重要的是可以通過讀書賺錢。從2017年起,我每年都讀差不多200本書,不僅使自己的寫作水平得到不斷提高,而且利用讀書實現了變現,為什麼要多讀書、多看書,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解析:

有句話說的好:多讀書,讀好書。讀書也是成長速度最多的捷徑,並且通過讀書可以不斷的提高溝通能力、寫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打比方來說,你是一個沒有特長,沒有基礎,學歷也不太高的人,又想取得快速成長,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的話。就可以通過多讀書來改變自己。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讀書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也能提高對事物的一些認識,並且思維會越來越開闊。這樣堅持下去,個人無論是素養還是能力都會得到逐步的提升。

讀書讓我們的思路更開闊,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不過我們也要明白,死讀書是沒有用的。所謂真正的讀書人一定是要將讀書後的經驗轉化為能力的。

如何去衡量知識是否轉化為能力?其實很簡單,那就是你學到的知識是否變現?比方說,你讀書後的知識有沒有增加你的收入?能不能幫你實現更高職位的晉升?可不可以利用讀書來變現。

只有做到以上這些,才算是真的會讀書。所以說我們提倡的多讀書和多看書都是對的,但更重要的是要將對的事情持續深耕,用更自由、更自主的方式去享受閱讀帶來的獎勵,這個獎勵可以是物質上的豐裕,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愉悅。

讀書是一種責任。對個人,對社會,對國家都是一種責任。我們國家讀書的人越來越多,國家才會越來越強大。

相關焦點

  • 女人讀書和不讀書,將擁有著不同的人生,論讀書的重要性
    女人讀書和不讀書,將擁有著不同的人生,論讀書的重要性。「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現在人們,尤其是孩子們說的更多的卻是:讀書無用論。讀書到底有沒有用?我們應不應該繼續讀書?答案是肯定的,在書本中,我們可以知道一些原來我們不知道的東西,獲得更多的知識,成就更好的自己。讀書到底有多麼重要呢?讀書的意義又是什麼?」
  • 為什麼要多讀書,論讀書的重要性
    讀書帶給我了更多思考與參透人生。「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確如此,以前年少不懂事,懂事已是中年時。曾幾何時,就耳聽目染,要多讀書,多看書,這樣長大了才會有出息。小時候,讀書就頭疼,感覺總是死記硬背,學的快忘的快,從來在書裡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讀書就是為了應付父母和老師。因為,讀書真的好像浪費時間,還不如跑出去玩會快樂!
  • 論讀書的的重要性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些都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好讀書,讀好書。論語中有這麼一句話: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就說的是如何讀書的。那一個人不好好讀書的結果會如何?比如,在一座飛流直下的瀑布面前,一個讀書人和一個不讀書的人站在一起,兩人都要形容下眼前的瀑布。讀書人說:「如裁一條素,白日懸秋天。」沒讀過書的人說:「臥槽,跟一匹白布一樣。」
  • 假期有「fun」 | 「與你相約,書籍為伴」線上讀書分享會來啦
    習近平總書記說:「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在疫情大環境的影響下,學生難免會出現焦慮不安等心理狀況,而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提高自身修養,同時通過讀書分享會的形式可以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為此,歷史文化旅遊學院學生會特面向學院全體學生開展「與你相約,書籍為伴」線上讀書分享會活動。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讀書呢?↓↓↓↑↑↑當然讀書不只這10個理由四月春日時光好,正是讀書時。我們能做點啥給孩子們的建議每天固定15-25分鐘靜心閱讀,養成習慣每天堅持閱讀,可以把自己看過的有趣書籍與爸爸媽媽、身邊的好朋友分享。
  •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讀書無用論」?
    因此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小說作品中看到書生們只需要專心讀書,生活上只能依靠家庭甚至整個家族來供養。在建國初期,我們資源匱乏,勞動成為了所有行業主旋律,知青紛紛下鄉到各個行業參與國家建設,直到70、80年代重啟高考才有所改善,知識分子重新成為社會追捧的對象,對於老一輩人來說,有知識可以做更輕鬆的工作,拿更高的工資,改善整個家庭的經濟及權力狀況。
  • 論選擇書籍對我們學習知識,增長智慧的重要性
    接受什麼樣的知識,大腦就會在其特有的運作模式中產生相應的思想,我們的思想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決定了我們的人生,而在我們成長的過程當中,或許有很大一部分的知識都是來自於古代以及近現代留存的大量書籍,這些書籍當中總結和記載了前人的智慧結晶以及其對世界的認知和個人見解。
  • 多讀書,讀好書,讀合適有益書籍的重要性,絕不是學知識那麼淺顯
    對於讀書的重要性,我想無須過多地說明。因為讀書的問題不僅影響一個人的發展還影響整個社會的進步,所以已經得到現代社會的廣泛關注。關鍵其實在於多讀書,並且讀好書,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不愛讀書。其實真實情況不是這樣的,下面我們具體來分析。
  • 季羨林:什麼樣的人最需要讀書,誰該伴書一生
    前面的那個你或許慵懶了一點,或許在別人面前顯得幼稚了些,當這個階段結束,你進入到那個勤快、成熟的階段之後,就會淡化前面的那個真實的自我,我們會巧妙地認為自己應該就是這樣勤快且成熟的人。一個人一生是什麼樣的,年輕時怎麼樣、中年怎樣、老年又怎樣,都應如實地表達出來。
  • 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還有人在鼓吹「讀書無用論」?
    這幾天,「學歷到底有用嗎」這個話題又登上了微博熱搜,自古以來,對於這個話題的爭論似乎從來沒有斷過,科舉制度和人才選拔制度讓無數學子寒窗苦讀,高考和考研讀博又一直是現代社會越來越熱的主流,「讀書無用論」為何一直有人吹捧,學歷到底有用嗎,讀書的真正意義是什麼,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 讓孩子愛上閱讀,培養孩子閱讀的重要性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閱讀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為何要培養孩子閱讀的重要性閱讀,是人一生中最大的財富。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句話足可以看出閱讀的重要性。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什麼時候都不算早,當孩子愛上閱讀的同時也會學會愛的方式。
  • 暑假讀書樂趣多——「書香伴我成長,知識伴我同行」
    一本好書就像一艘航船,引領我們從淺狹的港灣駛向廣闊無垠的海洋。優秀的書籍可以讓我們盡情歡笑,讓我們莊嚴思考,讓我們奮發圖強,讓我們勇於創新!實驗小學校開展了以「書香伴我成長,知識伴我同行」為主題的讀書活動。
  • 「讀書無用論」漫談
    讀書在豐富知識、提高修養、增加認知度和幸福感方面的價值更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 因此,「知識改變命運」是真理。那麼,為什麼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還會重新出現「讀書無用論」呢?究其原因,是有一定歷史背景和功利思想的。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和終生學習?
    與之相反,這部紀錄片給我們展示的真相是——成功不僅是枯燥的,甚至還是有點孤獨的。一個人只有嚴於律己,長年累月的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並且堅持終生讀書學習,才能享有隨之而來的成功、榮譽和財富。成為世界首富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捷徑,巴菲特只是通過一生的專注和終生學習,達到了現在的高度。
  • 朱光潛《給青年人的十二封信》談讀書|我們應該如何有效讀書?
    《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裡關於「讀書」的部分,主要講述了讀書習慣的重要性、如何選擇書籍,如何閱讀書籍等內容,對我們的閱讀有一定的指導。讀書趣味早培養古人言:『學如逆水沉舟,不進則退。說完讀書習慣的重要性朱光潛先生強調了讀書這個習慣要早培養。為什麼呢?凡人都越老越麻木,你現在已比不上三五歲的小孩子們那樣好奇、那樣興味淋漓了。你長大一歲,你感覺興味的銳敏力便須遲鈍一分。
  • 華為打臉讀書無用論,用數據告訴你讀書的重要性
    華為打臉讀書無用論,用數據告訴你讀書的重要性。華為的員工數量有18萬,開出的薪酬是1800億,平均下來一人100萬!而富士康的員工數量是30萬,開出的薪酬是150億,平均下來一人5萬。更重要的是你熱愛讀書與否,真的會影響到下一代,周而復始,循環反覆。
  • 讀書伴我快樂成長
    上了幼兒園我便開始自己看書,家裡的各個角落都留下了書籍散落的痕跡。當時看的全是圖畫書,《葫蘆金剛》《伊索寓言》 《安徒生童話》……有時和家人說話也會偶爾冒出幾串意想不到的詞句,每當受到爸爸媽媽的誇獎時,讓我感覺到讀書真的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書中的片段如電影般一幕幕的在我腦海裡反覆回放,揮之不去。漸漸地長大了,我與書的關係更加密切,因為它讓我走入了那個充滿墨香的世界。
  • 培養閱讀和讀書的重要性
    如果再去仔細觀察,會發現數理化尤其顯著。而語文和英語這樣的語言學習,是很難一蹴而就,必須長期積累才能達成。這兩門功課要學得好(我們這裡的好不是指狹義的考試成績好,而是真正的聽說讀寫都好),課外的功夫往往比課內的功夫下得還要多,而課外功夫大量的就是閱讀。所以我們經常見到報導,某某省文科狀元,閱讀量多麼驚人,讀了多少多少名著。
  • 筱陽說10|堅持讀書的重要性
    有一句話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沒錯,相信大家都知道,讀書對我們每個人都很重要,可是也有人存在讀不完、不會讀、讀了就忘、不會選書、書買了讀了一頁就讀不下去了等等,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會讀書。
  • 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
    中國人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傳統,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的民族。讀書對於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幾乎所有的高考成績優秀者都在自己的經驗中有一條「喜歡讀書,涉獵廣泛」。 可見,無論是從繼承傳統方面,還是個人發展發麵,讀書都有著重要意義。 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讀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