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和終生學習?

2021-02-20 LinkedIn

這個品質在巴菲特身上體現到了極致。

巴菲特一生致力於學習和研究股票投資,在專注學習這一件事情上他極為專注。

他從小就開始閱讀和學習所有與股票投資相關的書籍。

在他讀遍了父親所有的收藏後,他來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圖書館,在書本的海洋裡求知若渴的閱讀。

通過自己的努力,他獲得了當時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同時也是著名的價值投資大師 Benjamin Grahham (班傑明·格雷厄姆)學習的機會,成為了他的學生。

因為一生勤奮和專注的學習,巴菲特成為了目前美國歷史上在股票投資這個領域,最有知識和經驗的人,並收穫了巨大的財富。

而真實生活中的他,在其他的事情上卻非常的愚笨,甚至連廚房的廚具都分不清楚。

他也自嘲自己運氣太好,娶到了一個賢惠的太太,讓他擁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不用一輩子吃麥當勞。

巴菲特說每個人終其一生,只需要專注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

而終生讀書和學習,更是巴菲特堅持了一生的習慣和信仰。

巴菲特每天絕大多數的時光,都是獨自一人的在自己的書房或者辦公室靜靜的度過的。

他每天會按時起床,花大量的時間閱讀各種新聞、財報和書籍。他的辦公室沒有電腦,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身後書架上的書籍,和一桌子攤開的新聞報紙。

而他每天就坐在那裡閱讀和學習。時光靜靜流逝,他從年輕人變成了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六十年如一日。

三、成功不僅是枯燥的,甚至還是有點孤獨的

關於巴菲特讀書之多這一點,他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經評價過:

我這輩子遇到的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

而沃倫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他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終生閱讀和學習的巴菲特,即使在84歲的高齡,還掌管著全世界最大的投資公司,保持著敏銳的大腦和思維,以及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愛。

巴菲特說他不懼怕死亡,他覺得自己這一生度過的無比充實和幸福。

他每天都會興致勃勃地起床,期待著今天發生的新鮮事,對他的工作樂在其中。

84歲高齡的巴菲特,60年如一日地閱讀和學習

那些抱著快速致富想法的人,看完這部紀錄片可能要失望了。巴菲特並沒有提供什麼點石成金的致富秘訣。

與之相反,這部紀錄片給我們展示的真相是——成功不僅是枯燥的,甚至還是有點孤獨的。

一個人只有嚴於律己,長年累月的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並且堅持終生讀書學習,才能享有隨之而來的成功、榮譽和財富。

成為世界首富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捷徑,巴菲特只是通過一生的專注和終生學習,達到了現在的高度。

這也是這部紀錄片想要傳遞的信息。

四、終生學習的最佳途徑

很多人會說,我生活中需要什麼知識現學現用不就好了,學習不就是為了應付考試和工作的麼。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終生學習呢?

因為功利性學習的範圍是非常狹隘的,收穫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終生學習的回報卻是不可估量的。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複利 (Compounded Interest)是這個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蹟,那些理解並使用它的人將最終獲得巨大的財富。那些不理解它的人會付出巨大代價。

巴菲特就是利用了複利的力量。在管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50年的時間裡,他通過複利讓每年21.6%的增長,變成了現如今高達 1,826,163% 的資產增值。

而複利的效果不僅可以應用在財富的積累,更體現在知識的積累。

當你在時間的長河中堅持不懈地終身學習,你的知識將會在複利的作用下持續的累積和增長,最終的收穫和回報會遠遠超出你的想像。

而實現終生學習的最佳途徑,就是閱讀大量優秀的書籍。

五、終生學習的最佳途徑

讀書不僅是獲取知識的手段,更能夠培養出一個優秀的人格。這是甚至比獲取知識更要有意義的一件事。

而當你閱讀了一定量的優秀書籍後,你會發現歷史上很多偉大和成功的人,都有著很多彼此呼應的勵志故事,人生觀和價值觀。

這些感受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閱讀的你。

讀過《富蘭克林傳》的人都知道,富蘭克林藉由《窮理查年鑑》傳播了許多有用和影響深遠的建議。

《窮理查年鑑》

他讚揚的美德包括勤奮、負責和節儉。這位美國開國之父的書籍和觀點,在隨後的兩個世紀裡,影響了千千萬萬的人。

而當你再讀到《品格之路》這本書時,你會發現書中寫到的影響世界的偉人和思想家——

像是最傑出的美國總統之一德懷特•艾森豪,第二次世界大戰 「勝利的組織者」 喬治•馬歇爾,為終結種族歧視奔走一生的鬥士菲利普•倫道夫與貝亞德•拉斯廷.都或多或少體現了富蘭克林倡導的價值觀。

書中寫到一個故事,揭示了艾森豪自律的行為是如何養成的。他的品行深受他的父親和他的家庭的影響。

艾森豪的父親是德國移民後裔,是一個普通的小業主,但是做人做事認真負責,節儉而又自律。

因為經歷過破產的痛苦,他規定自己和公司的員工每個月必須將薪水的10%存起來,以防範意外情況。

要知道那個時候美國家庭的儲蓄習慣很糟糕,但是艾森豪的父親卻對資金和儲蓄有著嚴格的自律。

美國總統艾森豪

正是靠著這一點,他才讓自己的家庭過上了雖然不富裕,但是體面和有尊嚴的生活,也保障了自己孩子和員工的生活。

這種自律的行為深深影響了艾森豪,使他能夠通過嚴於律己晉升為一個嚴格而又優秀的軍官,最終成為了一個偉大的美國總統。

博覽群書的你會發現,從富蘭克林到艾森豪,再到巴菲特,無論他們身處哪個時代,這些成功和偉大的人都有著類似的優秀品質和人格的共鳴。

六、終生學習的最佳途徑

當你用心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後,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個成功和優秀的人的背後,必然有一個偉大的人格。

而在他們身上那些普世而又優秀的品格,像是勤奮、節儉和自律,會通過書本的傳承,耳濡目染地影響著你,在閱讀中提高你的心智水平,讓你收穫更高的人生境界和品格上的財富。

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社會階級上的固化和差異,並不僅僅是財富上的差距,更多是每個人眼界和選擇的不同。

而讀書和終生學習,是我們每個人用最低的成本,提高自己的知識、眼界和人格的最佳途徑。

我們也許沒有辦法決定我們出生和階層,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讀書和終生學習,為自己塑造一個優秀的人格,實現個人的提高和階級的突破。

而一旦擁有了優秀的人格,你會更加堅定一個普世的信念:

如果你想獲得你想要的東西,那就得讓自己配得上它。信任,成功和欽佩都是靠努力獲得的。

在這個信念面前,所有投機取巧的捷徑和不勞而獲的想法都會在你的眼中褪去光芒,襯託出你個人努力的熠熠光輝。

這也許是為什麼我們要終生讀書和學習的最好答案。

本文作者柴犬叔叔,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柴犬叔叔」 (id: chaiquanshushu)。LinkedIn經授權轉載。

LinkedIn歡迎各類廣告品牌合作,發郵件至wechateam@linkedin.com獲取更多信息。

©2017 領英 保留所有權利

相關焦點

  • 「媽媽,我為什麼要好好讀書?」這樣回答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導讀:「媽媽,我為什麼要好好讀書?」這樣回答會讓孩子終生受益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我為什麼要好好讀書?」這樣回答會讓孩子終生受益!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想想我們自己,打從記事的時候就在學校與家之間來回奔波,為了「讀書」,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時間與精力。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從小聽別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 讀書是陪伴終生的旅途
    很多人會問,什麼是能夠陪伴我們一輩子的。是親情、友情、財富,還是健康?在我看來,最能夠陪伴我們一輩子的,是學習,是不斷的讀書和學習。親人和朋友有「告別」的時候,財富有「開溜」的時候,健康也有「早退」的時候,他們都是不以我們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只要我們願意,讀書和學習是可以伴隨我們終身的。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讀書呢?↓↓↓↑↑↑當然讀書不只這10個理由四月春日時光好,正是讀書時。給大家的建議閱讀益處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讀書有助於我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讀書可以給我們打拼的勇氣和讀課外書有助於積累詞彙;提高寫作能力。閱讀方式的改變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閱讀的方式發生著變化。
  • 紅領巾,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學習?
    他住在C區,媽媽住在A區,只有早上洗漱和中午晚上吃飯時,他才能和媽媽匆匆見一面。其餘時間,他把六門功課安排得滿滿的,爭分奪秒地進行複習。「我要利用這有限的時間進行衝刺,不能掉隊。」面對記者採訪,少年斬釘截鐵地說。
  • 為什麼你需要終生學習?
    在她的學位授予儀式上,丹尼爾斯說,她修這個學位的目的只是為了提升自己,求學的六年時間也是對她學習的意志、決心和承諾的一種考驗。我們很少有人在九十多歲了還願意去修一個大學的學位,甚至在職業生涯的中期都沒多少人願意。(不過,最近的統計數據顯示,正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在上了年紀後還修大學的學位。)有些人是從一開始就不喜歡學校,因為要在桌子後面一坐就是幾個小時,還要忍受著看起來不切實際的課程。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和白巖松的回答,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就拿學習這件事來說吧,學習很枯燥,很考驗耐性,所以一般小孩都不喜歡學習,他們覺得學習很枯燥。許多小孩子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這時家長可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只能說:「讀書學習,是你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事。
  • 中醫人為什麼要多讀書
    二、對學生的寄語中醫易學而難精,學習中醫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嚴肅的、需要終生付出的事情。我——作為諸位的老師,一直致力於傳承中醫——有責任也有義務為社會培養一批真正的純中醫人才出來。你們選擇了我,我也選擇了你們,我們都是一個戰壕的戰友。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好處?
    古往今來,所有的智者都是通過讀書和閱讀來提升自己。那我們來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它又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 在這之前我們先來看下網上的解釋:「讀書能提升你的眼界和格局 眼界和格局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
  • 社會透視:讀書學習的意義——為什麼要教育孩子多讀書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不喜歡讀書學習,覺得現在社會是多元化發展,即使不讀書學習也有很多機會。還有的人覺得自己努力讀書學習上了大學,然而大學裡學到的東西,很多在工作中根本用不上,時間都浪費了……這些想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都過於片面。那讀書學習的真正意義又是什麼呢?
  •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美術
    為什麼學美術?怎樣學美術?三個問題中間,我想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美術。美術學科主要包括繪畫、雕塑、建築、書法、設計、攝影、工藝等幾大方面,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吃穿住行,自古至今,可以說對美術的學習是有始無終,從生命的起始到終結無時無刻不在與美術學科打交道。美術學科幫助我們塑造個人形象(群體形象)。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讓孩子讀書?怎麼跟孩子讀一本書?
    喜歡讀書,就等於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孟德斯鳩整個自然界來說,人類養育兒童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尤其是自80後開始,自己小時候沒有的,缺失的都想在孩子身上補回來,娃娃,漂亮的衣服,新奇的玩具 。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詮釋了人生的意義
    估計有不少孩子問過家長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家長聽到孩子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曾認真地思考,想著想一個完美的答案,讓孩子愛上學習,可是最後還是老生常談,孩子早就聽的耳朵長繭子了,而且孩子聽完家長的回答似乎並不是很滿意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媽媽,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啊?」費了很大勁還是不能理解文章裡面的一句話的女兒,突然問我。我說:「未來的世界是科技的世界,我們要用知識來充實自己,獲取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未來過上更好的生活。」也並不是只有讀了很多書的人才有出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讀多少書,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依然在一些方面做出了了不起的成就。只不過讀書多了,我們的人生將會有更多的選擇。女兒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可是,我卻不淡定了,我一直在催促著孩子,讀書、讀書、好好學習,可是還真的沒有仔細的想過我們讀書是為了什麼。
  • 電視劇《安家》告訴我們,女孩子為什麼要讀書?
    這似乎又一個「樊勝美」,她表面上似乎不相信情感與眼淚,只相信工作和收入,但實質上並非完全如此,如缺錢的她堅決拒絕兇宅房東真心感謝的紅包,真誠幫助照顧逃離前妻不慎受傷的男店長,每天給家庭困難的店員買早點。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她愛讀書。
  • 讀書讓人終生受益
    一個人特別是領導幹部,平時要多讀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和辯證唯物主義,對於端正自己的世界觀、方法論,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解決矛盾問題的能力,非常管用,好處多多。一個人特別是領導幹部,要有海納百川的肚量,高山仰止的氣度,善於用開放的心態看世界,用包容的心態看周圍,善於學人之長,補己之短,而不是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自我封閉。眼界高低,胸懷大小,對於一個人的為人處世、能力提升、事業成敗至關重要。大量的實踐經驗表明:一個人的讀書學習能力,讀書學習習慣,與這個人的胸懷大小密切相關。
  • 我們讀書學習不要跑偏了啊
    中國社會傳統的讀書觀念是學而優則仕。存在了幾千年了,現在明顯是有點過時了。解放以後的一段時間,讀書去當官,讀書改變命運,讀書榮耀家庭家族,讀書改變社會地位的觀念依然非常嚴重的固化於普通老百姓的大腦裡面。這些都是來源於中國的社會運作方式。比如國家取仕,都是通過考試一條途徑,文試和武試,從事技術方面工作的人都是通過拜師傅的方式來學習和傳承技能。
  • 為什麼要不斷學習?為什麼要讀書?它能化解你今後面臨的所有問題
    我相信很多高中生在迷茫時都會問這個問題:「為什麼要不斷學習?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上大學?」19年清華大學招生紀錄片《從一到無窮大》刷爆朋友圈。在北大讀書是怎樣一種體驗?這句看似很好回答的問題引發了所有人的思考。不知從什麼時候,人們開始變得無欲無求,懶得思考,不知從什麼時候人們會覺得成功很難,甘願做一條打工的鹹魚?我們應該怎樣打破這種格局?我們應該怎樣面對這種境遇?
  • 陶行知讀書學習「十字訣」和「八位顧問」
    陶行知一生致力於中國的教育改造、普及人民教育、提倡實驗教育,他在不懈奮鬥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讀書學習之法,對我們非常有借鑑意義。「活讀書」與「讀活書」陶行知認為,讀書不能太過於死板。他批評書呆子是典型的「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太拘泥於書本知識而缺乏實踐,導致自身陷入拋卻課本就一無所知的困境。陶行知揶揄他們:「只知道讀書,別的事一點也不會做,不成為一個活書架了嗎?」
  • 多讀書有什麼好處?這2個益處,讓你受益終生
    書籍是我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改變一個人一生的重要方式。那麼多讀書到底有什麼好處?這3個益處,讓你受益終生!人和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思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因為不同人有不一樣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所以對於同一件事來說,每一個人的想法也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