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的

2020-10-15 黟靈

「媽媽,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啊?」

費了很大勁還是不能理解文章裡面的一句話的女兒,突然問我。

我說:「未來的世界是科技的世界,我們要用知識來充實自己,獲取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未來過上更好的生活。」

女兒說:「是不是所有過有用的人都是讀了很多書的人,上不了大學就是沒有用的人嗎?就不會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幼小的孩子稚嫩的語言讓我一時語塞,一時間竟不知如何作答。思考了好久才憋出一個自己認為比較合適的說法:所有人都是有用的,都是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也並不是只有讀了很多書的人才有出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讀多少書,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依然在一些方面做出了了不起的成就。只不過讀書多了,我們的人生將會有更多的選擇。

女兒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可是,我卻不淡定了,我一直在催促著孩子,讀書、讀書、好好學習,可是還真的沒有仔細的想過我們讀書是為了什麼。

一夜無眠,我陷入了女兒問題帶來的沉思。

曾經沒有讀多少書的人們過的都好嗎?

我首先想到的是曾經,讀書多少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曾經那些讀書多的人都在幹什麼?曾經那些讀書少的人們過的都好嗎?

1.我們的父輩們

遠的就不說了,就從我們的父輩們開始說吧!

我們的父輩們,大多都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生的。那個時候,他們的生活很艱辛,讀書,那是很多人的夢想,也是一種奢侈。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讀書的機會。

那時候,只要識字的,那都是寶,用得著的地方太多。不識字的,就只能靠苦力支撐過日子。後來,隨著土地改革的實施和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父輩們走上了創業致富的道路。

確實,有不少人都做出了了不起的成就。周圍一些出息了的父輩就經常在耳邊說:「雖說,我現在還不錯,可是我要是能識字的話,那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我就吃了沒讀書的虧,所以,孩子們,你們一定要好好的讀書。」

所以,父輩們,對孩子們的讀書,要求非常嚴格。交給老師,那是一點也不私心,只要學習不努力,老師就放心拍。七零、八零後的孩子,因為調皮可沒少挨老師的教鞭。

2.七零、八零後

七零、八零後,大多數孩子都能上學。可還是有一部分人在小學、初中畢業後就輟學了,而且為數還不少。

現在的七零、八零後,讀書多的,大部分都還不錯。讀書少的,也還都不錯。有一些還比讀書多的過的更好、更成功。當然,大多數還是很辛苦。

也許是當年自己受了很多苦,現在自己又有了能力,條件還不錯,七零、八零後特別寵孩子,恨不得把自己當初小時候沒有得到的全部都給孩子。

3.九零、零零後

九零、零零後,那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物質生活充裕,沒有受過什麼苦,一路在福窩窩裡成長。

九零、零零後,基本上都不存在沒讀書的孩子了,只弄讀的多與少。讀書少的,還是有過的不錯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但是,和七零、八零後相比,這個機率就大大降低了。

不讀書、讀書少,越來越困難。

現在我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

現在的孩子,家長生怕輸給別人,各種各樣的班,忙的不亦樂乎。

想想現在不好好的讀書,未來能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嗎?

當然會有,但是會非常的困難,機率很小。所以,我們現在,必須努力的讀書。

我們讀書,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也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因為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所以,我們焦慮,我們希望不管未來是什麼樣的,我們的孩子,在未來,都可以從容的應對。

未來的世界,可能超乎我們的想像!

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未來的世界可能會超乎我們的想像。未來,也許就是現在我們的神話。

我們來看看人類漫長的發展階段:

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黑鐵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資訊時代······

我們會發現,每一個時代的劃分,是按照技術工具的發展階段進行的。

回顧人類文明發展史,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社會的變革,推動生產力迅速發展,也讓人類文明產生巨大的飛躍。

而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已在生命科學、新材料、新工藝、新能源領域,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陸地、海洋、空間進行深度的探索,未來的世界,可能超乎我們的想像。

未來的世界,充滿挑戰。

未來的世界,技術是關鍵,知識和創新的基礎。

讀書,是為了更好的跟上時代的腳步,在未來一個全新的未知世界裡,能從容的應對。


我是,歡迎您的關注,謝謝您的支持!關注,我們一起探討神奇的未來世界,一起聊一聊讀書是為什麼!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人為什麼要讀書呢?↓↓↓↑↑↑當然讀書不只這10個理由四月春日時光好,正是讀書時。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你知道世界讀書日嗎?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
    想想我們自己,打從記事的時候就在學校與家之間來回奔波,為了「讀書」,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時間與精力。可我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從小聽別人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好處?
    古往今來,所有的智者都是通過讀書和閱讀來提升自己。那我們來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它又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 書中蘊含的東西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在一本書中你也可以毫髮無損的看到這個世界的陰暗面,又或許,你那被這殘酷世界冷卻的內心因為書中的一句話語變得溫暖起來。讀書的人內心世界往往比不讀書的人內心世界大得多,情感也會更加豐富一些。
  • 讀書讓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問答當中有網友邀請回答「讀書讓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樣一個問題。大道理看得太多了,自己也知道不少,不過說實話這些個大道理什麼的說來說來去的我覺得實在是沒什麼太多意思的。所以這篇日誌就來說說我自個兒對於這個問題的一點兒看法和體會。
  • 開學第一課,請告訴孩子我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
    我想,沒有比告訴孩子我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更激勵人心的話題了。開學第一課,請給孩子努力的理由,撥開孩子眼前的迷霧,讓孩子看清腳下的路,看清未來的方向,這對他們終身受益!孩子,你們都寫過關於未來的作文,在你們的作文裡,未來科技更發達,人們的生活更便利,我們的世界更美好。在你們的幻想中,未來是美好的,但你們唯獨沒有想過,你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和底氣,去適應,甚至去創造時代的變化?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要讓孩子讀書?怎麼跟孩子讀一本書?
    窮養與富養糾紛不斷,但目前的趨勢顯然是,有錢沒錢都要富養,別人孩子8000買了玩具,我們要買1000。別人家5000一個月的幼兒園,我們也要雙語。不知道是補償自己未得到,還是慶幸這一代的小孩,得到了足夠的關注。反倒我們,開始慶幸,我們那個年代,哪有什麼管學習的概念,都是自己學習。哪有什麼玩具,泥巴紙片與皮筋口袋, 貫穿了整個童年。漫山遍野的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顆,關不住的靈魂。
  • 電視劇《安家》告訴我們,女孩子為什麼要讀書?
    房似錦告訴我們,讀過書的女孩子不一樣。房似錦出場時便一臉冰霜,與其童年傷痕累累、出生都是個錯誤的「多餘人」的身世有很大關係。她雖然收入不菲,卻入不敷出,永遠填不平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欲望的溝壑。這似乎又一個「樊勝美」,她表面上似乎不相信情感與眼淚,只相信工作和收入,但實質上並非完全如此,如缺錢的她堅決拒絕兇宅房東真心感謝的紅包,真誠幫助照顧逃離前妻不慎受傷的男店長,每天給家庭困難的店員買早點。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因為她愛讀書。
  • 我們是誰?為何要讀書?此文給你深度剖析
    從你自己的自我介紹開始,你的性別關係、家庭關係、社交關係、知識關係等等,告訴自己,你要尊重你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你與他人的差異性,告訴你要愛人、敬人、成人。你為什麼要學習?寒門的學子用知識改變命運,學習讓你擁有一個區別於他人的有趣的靈魂,學習讓人看得更高更遠,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學習變成了一個現代人存在於社會的必備手段,學習的內容也在變化。
  • 為什麼我們的未來取決於圖書館、閱讀和白日夢
    在世界越走越快,圖書館似乎很難跟得上其步伐時,尼爾·蓋曼站了出來,大聲宣告他對閱讀和圖書館的愛,以及在我們所身處的時代,和未來的時代,為什麼閱讀如此重要,也將繼續重要下去——今天的夜讀,帶來他的這一番赤誠而充滿熱情的演講。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歐巴馬的回答,詮釋了人生的意義
    估計有不少孩子問過家長這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家長聽到孩子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曾認真地思考,想著想一個完美的答案,讓孩子愛上學習,可是最後還是老生常談,孩子早就聽的耳朵長繭子了,而且孩子聽完家長的回答似乎並不是很滿意
  • 孩子,為什麼我要你讀書?看完《開學第一課》你就知道了
    所以,為人父母我們要為孩子來補上這開學第一課:我們為什麼,要熱愛祖國,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歲月靜好安心讀書是源於祖國強大「中華神盾」海口艦原副政委嚴冬講述了中國海軍保衛各國商船狙擊海盜的驚心動魄故事,他們是海上最堅實的盾牌!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和終生學習?
    與之相反,這部紀錄片給我們展示的真相是——成功不僅是枯燥的,甚至還是有點孤獨的。一個人只有嚴於律己,長年累月的專注於做好一件事情,並且堅持終生讀書學習,才能享有隨之而來的成功、榮譽和財富。成為世界首富其實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捷徑,巴菲特只是通過一生的專注和終生學習,達到了現在的高度。
  • 許紀霖: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
    這次革命整個改變了人類的文化,我認為如果沒有近代印刷術的革命,就沒有啟蒙,也不可能出現百科全書派,革命使知識得以向大眾傳播。」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場技術的革命,都會相應帶來一場閱讀、文化的革命。許紀霖感到革命今天再次發生,也許我們還感覺不到我們的文化、思維將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但這個趨勢明顯正在形成。有人認為手機閱讀也是閱讀,且手機能存儲大量的書,使得人們讀書更加方便了。
  • 我們要給未來的孩子們一個什麼樣的童年?
    小雷說他在幼兒園裡交了個女朋友,我們長大了要結婚還要生孩子。我笑了笑,他說是真的,我們都拉過勾,我們有好吃的都帶學校裡一起吃。四歲的小雷根本就不知道女朋友是個什麼概念,只是看別人都這麼說這麼做,他覺得好玩也就在模仿。大人們大可不必大驚小怪的,一笑而過就行了。十一歲的大雷追星也不是什麼壞事情,不要因此就把她劃分為壞孩子。大人給予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正確的引導。至於不願意讀書只對賺錢感興趣的思想已經偏離了正軌,大人應該把正孩子的人生價值觀點。
  • 「媽媽,為什麼要讀書?」董卿和白巖松的回答,給我們最好的答案
    就拿學習這件事來說吧,學習很枯燥,很考驗耐性,所以一般小孩都不喜歡學習,他們覺得學習很枯燥。許多小孩子會問:「媽媽,為什麼要讀書?」這時家長可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只能說:「讀書學習,是你這個年齡應該做的事。
  • 「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這麼苦」農民父親的回答太贊了,說到心坎
    值得我們借鑑和深思。兒子問父親,讀書這麼苦,為什麼要讀書?如果你現在不吃讀書的苦,將來一定會吃更多生活的苦。因為,生活的苦,90%與金錢有關。不排除極少數不讀書依然能發大財的人,但你永遠無法保證自己就是那極少數人之一!
  • 對不起,我們不招非全日制的985畢業生:讀書,是去看世界的路
    你永遠不知道於是知乎上有人提問:為什麼考研人數年年增加?中國學生越來越不愛工作了嗎?,你再到北京看看,什麼樣的企業到北京科技大學招聘,你再看看什麼樣的企業到清華北大招聘,他們給這個學生多少錢一個月的工資,你去看一看,你就知道了。
  • 都說讀書無用,為什麼我們還要好好學習?送給還在迷茫的你
    我們從小到大都被父母和老師告知要好好學習,努力考大學,可是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為什麼,於是很多人學習時都會在心裡默默問一句——我為什麼要讀書?當你不知道讀大學有什麼用,或者說你不知道以後讀什麼時我覺得可以看看魯迅先生的這段話: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像螢火蟲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火炬。
  • 我們為什麼要讀史 | 1月讀書筆記
    我們能矯正其病態,一治一亂的現象,自然可以不復存,而世界遂臻於郅治了。這是我們研究歷史的人最大的希望。」關於為什麼讀史,大多數人都能說上那句「讀史使人明智」,而國學大師呂思勉在歷史研究上寄予了「矯正病態,臻於郅治」的期望。讀史除了能對現社會產生指導、或推測未來,仍可通過前人行為理解「文化」。因此呂思勉老師的著作中也提到在歷史之上,更要理解更為廣大而根本的事-即社會。
  • 「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這麼苦」這位父親的回答太贊了,說到心坎
    值得我們借鑑和深思。兒子問父親,讀書這麼苦,為什麼要讀書?如果你現在不吃讀書的苦,將來一定會吃更多生活的苦。因為,生活的苦,90%與金錢有關。不排除極少數不讀書依然能發大財的人,但你永遠無法保證自己就是那極少數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