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啊?」
費了很大勁還是不能理解文章裡面的一句話的女兒,突然問我。
我說:「未來的世界是科技的世界,我們要用知識來充實自己,獲取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也是未來過上更好的生活。」
女兒說:「是不是所有過有用的人都是讀了很多書的人,上不了大學就是沒有用的人嗎?就不會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嗎?」
幼小的孩子稚嫩的語言讓我一時語塞,一時間竟不知如何作答。思考了好久才憋出一個自己認為比較合適的說法:所有人都是有用的,都是這個世界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也並不是只有讀了很多書的人才有出息,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由於種種原因,並沒有讀多少書,但是經過自己的努力,依然在一些方面做出了了不起的成就。只不過讀書多了,我們的人生將會有更多的選擇。
女兒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可是,我卻不淡定了,我一直在催促著孩子,讀書、讀書、好好學習,可是還真的沒有仔細的想過我們讀書是為了什麼。
一夜無眠,我陷入了女兒問題帶來的沉思。
我首先想到的是曾經,讀書多少對一個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曾經那些讀書多的人都在幹什麼?曾經那些讀書少的人們過的都好嗎?
1.我們的父輩們
遠的就不說了,就從我們的父輩們開始說吧!
我們的父輩們,大多都是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出生的。那個時候,他們的生活很艱辛,讀書,那是很多人的夢想,也是一種奢侈。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讀書的機會。
那時候,只要識字的,那都是寶,用得著的地方太多。不識字的,就只能靠苦力支撐過日子。後來,隨著土地改革的實施和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父輩們走上了創業致富的道路。
確實,有不少人都做出了了不起的成就。周圍一些出息了的父輩就經常在耳邊說:「雖說,我現在還不錯,可是我要是能識字的話,那就不是今天這個樣子了。我就吃了沒讀書的虧,所以,孩子們,你們一定要好好的讀書。」
所以,父輩們,對孩子們的讀書,要求非常嚴格。交給老師,那是一點也不私心,只要學習不努力,老師就放心拍。七零、八零後的孩子,因為調皮可沒少挨老師的教鞭。
2.七零、八零後
七零、八零後,大多數孩子都能上學。可還是有一部分人在小學、初中畢業後就輟學了,而且為數還不少。
現在的七零、八零後,讀書多的,大部分都還不錯。讀書少的,也還都不錯。有一些還比讀書多的過的更好、更成功。當然,大多數還是很辛苦。
也許是當年自己受了很多苦,現在自己又有了能力,條件還不錯,七零、八零後特別寵孩子,恨不得把自己當初小時候沒有得到的全部都給孩子。
3.九零、零零後
九零、零零後,那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物質生活充裕,沒有受過什麼苦,一路在福窩窩裡成長。
九零、零零後,基本上都不存在沒讀書的孩子了,只弄讀的多與少。讀書少的,還是有過的不錯的,事業做得風生水起的。但是,和七零、八零後相比,這個機率就大大降低了。
不讀書、讀書少,越來越困難。
現在的孩子,家長生怕輸給別人,各種各樣的班,忙的不亦樂乎。
想想現在不好好的讀書,未來能有一個成功的人生嗎?
當然會有,但是會非常的困難,機率很小。所以,我們現在,必須努力的讀書。
我們讀書,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也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因為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所以,我們焦慮,我們希望不管未來是什麼樣的,我們的孩子,在未來,都可以從容的應對。
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呢?未來的世界可能會超乎我們的想像。未來,也許就是現在我們的神話。
我們來看看人類漫長的發展階段:
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黑鐵時代,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資訊時代······
我們會發現,每一個時代的劃分,是按照技術工具的發展階段進行的。
回顧人類文明發展史,每一次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社會的變革,推動生產力迅速發展,也讓人類文明產生巨大的飛躍。
而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已在生命科學、新材料、新工藝、新能源領域,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陸地、海洋、空間進行深度的探索,未來的世界,可能超乎我們的想像。
未來的世界,充滿挑戰。
未來的世界,技術是關鍵,知識和創新的基礎。
讀書,是為了更好的跟上時代的腳步,在未來一個全新的未知世界裡,能從容的應對。
我是,歡迎您的關注,謝謝您的支持!關注,我們一起探討神奇的未來世界,一起聊一聊讀書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