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著名重症期刊在線發表新冠肺炎救治「江蘇經驗」

2020-12-13 荔枝網新聞

  荔枝新聞 記者今天(3月23日)從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獲悉:3月18日,歐洲著名重症期刊《Annals of Intensive Care》在線發表了論文《重症關口前移是降低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的關鍵:江蘇經驗》。

  文章由江蘇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重症醫學組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楊毅教授和江蘇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江蘇省人民醫院黃茂教授作為通訊作者,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孫駸博士作為第一作者,著名重症醫學專家、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大醫院重症醫學科邱海波教授指導。它向世界分享江蘇零死亡的救治經驗,希望能幫助更多國家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

  向世界分享「江蘇經驗」——

  楊毅主任介紹,江蘇省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交出了一份比較滿意的答卷,雖然老年患者(最大98歲)、基礎疾病佔比達20%左右,重症患者約佔10%,但是目前早已清零,並且患者零死亡,此外還成功進行了兩例新冠肺炎轉陰患者的肺移植手術,多做了兩道「附加題」。

  「江蘇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四點:

  一是關注高危患者和重症患者的早期識別。在江蘇省新冠病人救治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策略是將重症關口前移,對所有患者進行早期篩查。對新冠肺炎患者每天篩查兩次,並定期監測呼吸率、心率等。一旦發現異常,將患者轉至重症監護病房(ICU),由ICU醫生和護士接管治療。另外,建議採用預警模型與早期篩查相結合的流程,對高危患者進行識別,對所有患者進行篩查,為早期幹預提供可能。

  二是在重症團隊主導下的早期幹預治療。目前尚無有效的針對新冠肺炎的抗病毒治療,因此降低死亡率的重要途徑是及早採取強有力的幹預措施,「治療先上去,提前幹預,阻斷輕型發展為重型,重型發展為危重型。」如俯臥位通氣這一原來用於改善中重度ARDS患者的方法,在江蘇省新冠肺炎病人中,首次嘗試清醒俯臥位的治療,並發現清醒俯臥位可以顯著改善肺不均一性、降低氣管插管率。

  三是實行臨床專家主導的分層管理策略。「全省的重病人,我一個是看不完的,因此就要形成責任到人的制度。」在疫情發生之初,江蘇省便成立了臨床專家指導下多學科交叉全省分級管理小組,對所有新冠肺炎患者提供醫療指導,小組的成員主要是來自三級醫院的重症醫學專家和呼吸醫學專家。按照地理位置江蘇省被劃分為五個區域,每個片區有專門的醫學專家負責。「到每天下午5點匯總需要全省專家組會診的病例,第二天上午進行全省遠程會診。形成了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治療管理模式。」這種層級分明、逐層反饋的管理機制使得有效的醫療幹預成為可能。

  四是讓資源整合與調配成為治療的保障。楊毅主任介紹,「要有相對應的人力、物力的配置,這樣才能更好提高救治水平。」江蘇省衛生部門統一整合和調配包括一線醫護人員和醫療防護物資在內的各種資源,保障患者能接受到及時有效的醫療救治。共計234名臨床工作人員投入到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中,並有3500名儲備臨床工作人員,充足的物質和人力資源是控制新冠的重要基石。

  全省奔跑只為奮力守護重症病人——

  這些經驗的總結,都是楊毅教授與專家組成員一起討論出來,也是他們全省奔跑,奮力守護的結果。 

  徐州、鎮江、蘇州、無錫……江蘇的13地市,這2個多月,楊毅主任跑了個遍。有時一天就要穿梭在3個城市間,一大早從南京出發,趕往一個地點,把所有的重症病人查過一遍,指導當地醫生救治要點後,就要馬不停蹄的趕往下個地點,再回到南京時一般都是深夜了。「有一次,去了連雲港就想著可以順道再去徐州看看,既然都出來了,那就儘量多的跑幾個醫院看看吧。全省各地的重症病人的情況,我都要摸透才放心。」楊毅說道。

  因為每個病人都有自己的個體特點,只有到床邊去,觀察過患者情況,評估病情,才能得到最適合病人的最佳治療方案。2月初,楊毅突然接到電話,徐州有個病人情況危急。她當即坐火車從南京趕到徐州。一到徐州當地的醫院,立即穿上防護服,進入病房觀察病情,用半天時間,從原發病、呼吸、治療、器官支持等各方面評估病情,調整治療方案,連呼吸機參數等細微條件都考慮在內,臨走前,她再三叮囑當地重症科醫生,有任何問題,隨時打電話。六七天後,這個病人就轉危為安,撤機拔管了。

  「雲對話」參與全球戰「疫」——

  目前作為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的楊毅,在國家、江蘇省等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危急關頭,先後多次作為國家級、省級專家組專家,以精湛的醫術在抗擊重症甲型禽流感、H7N9禽流感、南京7•28事件、崑山8•2爆燃事件、鹽城特大風災事件等突發公共事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重症患者的救治做出了突出貢獻。而她帶領的重症醫學科,也是全國首批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國家級重症醫學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擔當起為全國各地醫院重症醫學技術指導及人才培訓等重任。

  楊毅說,疫情面前沒有旁觀者,重症醫學責無旁貸。「現在全球疫情形勢嚴峻,由於新冠肺炎是個全新的疾病,國外的治療也在摸索中。將『江蘇經驗』與國外同道分享,目前已經跟義大利、美國等多國專家交流救治經驗,前幾天還通過『雲對話』與七國專家分享新冠肺炎救治經驗。希望這樣可以讓國際同道,多走一些捷徑,少走一些彎道。」

  圖1為高危和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早期識別

  圖2為對危重症患者的早期治療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許宸 編輯/蔣婕)

相關焦點

  •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新冠肺炎研究論文排名全球第二
    工人日報客戶端6月28日電 近日,國際著名科研數據服務機構「數字科學」(Digital Science)發布報告統計:截至6月1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關於新冠肺炎科研論文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麻省總醫院。
  • 國際機構發布統計報告:中南醫院新冠肺炎研究論文排名全球第二
    湖北日報訊(通訊員李晗)近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在國際著名科研數據服務機構「數字科學」(Digital Science)發布的報告統計中,位於「國際期刊發表關於新冠肺炎科研論文」排行榜全球第二。該院多篇論文注重核心治病能力前沿學術研究,揭示了新冠肺炎規律性特徵,具有臨床治療指導意義。
  • 專業護士力量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經驗同樣適用於...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瞿文斌):4月7日是第71個世界衛生日,世界衛生組織將今年世界衛生日的主題確定為「支持護士和助產士」。記者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當日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護理工作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國護士總數達445萬。
  • 中醫藥如何防治新冠肺炎?陳凱先院士陳紅專教授在重要英文期刊發表...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22日獲悉,中科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陳凱先和教授陳紅專,受邀共同撰寫《中醫藥防治COVID-19》(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ombating COVID-19)的社論,近日在《醫學前沿(Frontiers of Medicine)》在線發表。
  • 江蘇鹽城與臺北開展醫療專家視訊交流 分享抗疫救治經驗
    江蘇鹽城與臺北開展醫療專家視訊交流 分享抗疫救治經驗 2020年05月20日 15:2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視訊交流會議現場(圖片來源:鹽城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5月20日鹽城訊 19日下午,江蘇省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和臺北市萬芳醫院舉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救治的視訊交流會議
  • 科技部:總結新冠肺炎救治經驗,形成報告論文是必要的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會上,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介紹說,科技部會同衛健委聯合中華醫學會,專門建立了專業性的學術討論交流平臺,在中華醫學期刊網開設了新冠肺炎防治和整治專欄,引導科技人員規範科研成果暨進展對外的發布。當前,眾多科研人員投身到防治心觀肺炎疫情的戰役當中,取得了這方面的一些新進展。
  • DIY尿壺、吊牌、約束帶……小「發明」改善了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
    紅網時刻2月20日訊(記者 劉丹 陳亞男 通訊員 張磊 曹嵐 張麗娜)自製礦泉水瓶尿壺、營養吊牌、「襪套」約束帶……武漢協和西院湘雅病房中的白衣天使變身「發明家」,把醫護聯合查房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因地制宜」的小手工製作來解決,從細節入手注重每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管理,使得治療理念得到落實,治療效果得到改善,努力提高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堅決打贏這場無硝煙的戰爭
  • 中醫藥如何防治新冠肺炎?上海兩位教授在重要英文期刊發表社論和綜述
    中科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陳凱先和教授陳紅專,受邀共同撰寫《中醫藥防治COVID-19》(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ombating COVID-19)的社論,近日在《醫學前沿(Frontiers of Medicine)》在線發表。
  • 【協和學術】我院兩位醫師通訊文章在國際醫學頂級期刊發表
    6月4日,我院整形外科詹明坤(第一、通訊作者)、重症醫學科朱帥俊(共同第一、共同通訊)在國際醫學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影響因子70.670)文印版正式發表通訊文章《Death from Covid-19 of 23 Health Care Workers in China》。
  • 決戰ICU:全力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
    全力救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決戰ICU(報告文學)光明日報武漢一線報導組2月11日,在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ICU病房內,來自北京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在病床旁查房交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果斷實施體外膜肺氧合(ECMO)治療,首例病人已康復出院。至今,他的團隊10次使用ECMO進行救治,其中5人已實現了脫離呼吸機生存。當新冠肺炎遇到腎移植患者,怎樣在截然相反的用藥需求中走好「平衡木」?
  • 4名患者從黑龍江省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中心出院 該院ICU「清零」
    楊雪楠 攝人民網哈爾濱3月18日電(楊雪楠)3月18日,位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群力院區的黑龍江省新冠肺炎重症集中救治中心傳來好消息,4名重症患者在這裡被治癒,又進行了為期14天的醫學觀察,18日從該院正式出院回家。
  • 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 三名危重患者氣管切開手術成功
    黑龍江日報3月9日訊 為有效應對危重症患者的呼吸衰竭,近日,在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哈醫大一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費東生與哈醫大二院重症醫學科A區主任葉明,先後成功為救治中心的三名危重症氣管插管患者實施了氣管切開手術。
  • 中國專家「隔空授課」直通埃及 分享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心得
    5月7日19時,江蘇省人民醫院遠程醫療會診中心多位專家,通過遠程視頻系統,與埃及大學最高委員會秘書長侯塞姆·賈法爾以及當地三家新冠肺炎診療定點醫院近30位同行專家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問題進行在線交流,分享新冠肺炎患者診療和救治經驗。
  • 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4名患者康復出院,ICU重患清零
    龍頭新聞訊(徐旭 記者 霍營 文/攝)18日,記者從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了解到,經過14天的醫學觀察,四名治癒的新冠肺炎患者狀態良好,康復出院。還有一個好消息,今天省新冠肺炎重症救治中心最後一名重症患者順利轉出ICU,到過渡病房進一步治療。
  • 生命至上——聚焦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攻堅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 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黨中央一開始就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把醫療救治工作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伴隨時間推移,從武漢到湖北再到全國,治癒患者人數不斷上升。
  • 安徽九旬國醫大師徐經世親臨戰「疫」一線 救治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註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觀舌苔、開處方… 2月18日上午10:00,年近九旬的徐經世親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ICU病房,為新型冠狀病毒重症患者進行中醫診治。
  • 救治重症,廣東醫生與「死神」搶奪生命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提高救治效果、降低病死率成為重中之重。目前醫學對新冠肺炎仍有許多未知,其中就包括難以判斷炎症因子風暴何時出現,且對此沒有特效藥。」廣東醫療隊隊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畢筱剛說。 在集中收治廣州地區新冠肺炎患者的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專家們也觀察到了這一現象。「這次疾病的重症變化確實會非常突然。有一些可以提前預判,有一些根本就提前預判不了。」該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衛平感慨。
  • 安徽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徐曉玲「飛援」義大利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受國家衛生健康委委派,昨天中午,安徽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專家徐曉玲教授作為中國政府第三批赴義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顧問從福州飛赴米蘭,支援義大利疫情防控。
  • ...江蘇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新冠肺炎|江蘇...
    今天(4月16日)上午,應臺灣學界邀請,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江蘇記者站發起,江蘇醫學專家與臺灣同行進行了一場視訊交流,就新冠肺炎醫療救治與公共衛生防疫專題,分享交流抗疫的「江蘇經驗」。上午10點,蘇臺抗疫視訊交流活動在江蘇省疾控中心正式開始。
  • 中國《新冠肺炎防治手冊》獲頂級學術期刊官網推薦,本周再有7種...
    由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聯合發起並資助,數十位中國「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編寫的《新冠肺炎防治手冊》,日前獲得世界頂級學術期刊《Nature》和國際奧委會等多方推薦,另有7種語言版本將於本周發布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