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滅西突厥之戰:打造大唐最大版圖

2020-12-18 熊魚自笑

唐朝算得上我國古代實力最強的王朝,強大的表現之一便是擁有廣闊的版圖。那麼大唐最大版圖出現在哪個皇帝當政時期呢?既不是英明神武的天可汗唐太宗,也不是開創盛世的唐玄宗,而是在介於二者之間的高宗李治統治時期。

李治劇照

李治是李世民的嫡三子,二十二歲登基,繼承了父親留下的國富民強的局面。上位伊始,意氣風發,登基後第三年便抓住時機,發動了對西突厥的戰爭,歷時六年,一舉消滅西突厥,將西至鹹海的廣大區域收入囊中,打造了大唐最大版圖。

戰爭背景

太宗李世民英明神武,在位時期將周圍不聽話的國家及部落一一降服,贏得了「天可汗」的尊稱。

哪裡有戰爭,哪裡就有大唐軍隊的身影。天可汗的存在,維護了整個亞洲的安定。而且,李世民這種將危機消除在國門之外,消除在萌發階段的策略,也為國內人民贏得了安定祥和的生活。

李世民劇照

當時,大唐周邊只剩兩個國家存在不安定因素。一是東邊的高句麗,一是西邊的西突厥。

高句麗是隋唐幾代人的心病,李世民御駕親徵也沒有能夠徵服,制定了逐步消耗高句麗國力的策略。

而西突厥關乎這絲綢之路的暢通,李世民非常重視。成立安西都護府,負責打通商路,並發動了吐谷渾、高昌、龜茲等一系列戰爭,使大唐的勢力在西域逐步站穩了腳跟。此時,在西域廣大的土地上,只有一個西突厥有實力與大唐為敵。

然而,西突厥離大唐過於遙遠,勞師遠徵,並非上策。李世民制定了分化瓦解,離強和弱的戰略,從政治上進行控制。並安撫歸降的西突厥王室成員阿史那賀魯,任命他為左驍衛將軍、瑤池都督,牽制西突厥。

三徵西突厥

李世民駕崩後,阿史那賀魯蠢蠢欲動,趁大唐主少國疑,大臣未附之際發動了叛亂。很快,阿史那賀魯徵服了十姓部落,控制了西突厥,自稱沙缽羅可汗。

隨後,賀魯將矛頭對準了大唐,悍然攻打庭州與西州。此舉不但中斷了商路,更侵犯了大唐天威,李治勃然大怒,下旨徵討。

永徽三年(652),將軍梁建方、契苾何力率府兵三萬、回紇兵五萬討伐西突厥。本來制定了招降歸附西突厥的處月部落,裡應外合一舉消滅賀魯計劃。但處月部落竟然臨陣反水,導致大軍沒能包圍賀魯,僅將處月部落痛打一頓,便撤兵了。

永徽六年(655),李治派德高望重的老將軍程知節(程咬金)為行軍大總管,掛帥出徵,大有一舉消滅賀魯的決心。

戰役一開始順風順水,前軍總管蘇定方老當益壯,率五百精兵就敢追擊突厥大軍。按這個勢頭發展下去勝利在望,然而副大總管王文度嫉妒蘇定方的戰功,假傳聖旨欺騙程老將軍,致使唐軍錯過了戰機。隨後又犯了殺降的錯誤。

接連失誤導致第二次徵討功虧一簣,程知節一世英名毀於一戰。

顯慶二年(657),李治知人善任,提拔第二次徵討立下大功的蘇定方為大總管,繼續徵討。

西突厥眾多部落並非鐵板一塊,十姓部落中矛盾重重,李治命令蘇定方利用這個矛盾做文章。蘇定方與程知節年齡相仿,雖是暮年,但壯心不已,以一萬精兵對陣突厥十萬大軍而毫不怯懦,取得了大勝,成為歷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取勝後,蘇定方釋放了各個部落俘虜,並對他們良言安撫。使本就不很團結的突厥內部更加騷動,蘇定方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窮追猛打,期間不斷有部落投降,賀魯被逼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倉皇逃竄到中亞石國,不料一心向唐,將他的首級送給了大唐。

第三次徵討,唐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西突厥灰飛煙滅。

蘇定方

開疆拓土

西突厥滅亡後,李治下令在安西都護府治下,設立昆陵、濛池二都護府,管理西域事務。

原依附於西突厥的中亞各國,米國、石國、安國、疏勒、朱駒半等二十幾國紛紛歸附大唐。二都護府在這些地區設立了一百二十多個州縣,形成了有效的治理,管理範圍延伸到今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一代。

後來,中亞吐火羅、罽賓等十六個國家也歸附了大唐,大唐又先後建立了八個都護府與一百多個縣管理這些地區。大唐的統治範圍又從中亞拓展到了西亞,最西部的一個都護府為波斯都護府,位於伊朗東部。

高宗李治上承太宗李世民之威,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毫不手軟,從勝利走向了勝利,贏得了空前遼闊的版圖,使大唐子孫世世代代引以為豪。

文:熊魚自笑z

淺見寡識,以就正於方家。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新唐書》、《舊唐書》。

相關焦點

  • 大唐最大在龍朔:唐朝疆域版圖在唐高宗李治龍朔年間達到了最盛
    虎父無犬子,唐高宗李治雖然不如父親李世民能戰善戰,但卻也稱得上一代明君,在位期間平定漠北,控制西域,徵服朝鮮半島,使得唐朝疆域版圖達到了最盛。當時大唐經過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已變得非常強大,是國際上名副其實的大國,也是周邊各國共推的「萬國之主」,同時新羅當時與大唐關係較好,所以唐高宗答應了新羅使者的懇求,向百濟國王下詔令其歸還所佔新羅城池,但是收效甚微。
  • 天可汗李世民:渭水之恥到平滅東突厥,不修長城的大唐終成大帝國
    東突厥,第八次入侵大唐。二十萬突厥騎兵,跨過長城、殺入關中。大唐猛將尉遲敬德率部疾進,主動發起涇陽之戰,殲敵一千餘人。但是,涇陽惡戰並沒能阻擋突厥人的進攻步伐。八月底,突厥大軍抵達渭水河畔,距長安四十裡,縱馬可到。
  • 僅次於清朝:大唐1237萬平方公裡版圖是如何煉成
    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王朝。此時的大唐面臨內憂外患,內有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外有強盛且一直想效仿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的東突厥。李淵對外奉行「遠交近攻」之策,交好西突厥,對東突厥則採取隱忍防禦之策,曲盡禮節,集中精力整合內部。
  • 唐朝全盛時的版圖,是以開元盛世為最遼闊嗎?
    導讀:雖然唐朝在開元盛世時國力達到鼎盛,但是版圖卻是在唐高宗時期最大。唐朝有兩個戰力巔峰時刻:一個是實行府兵制的唐高宗時期,另一個是實行募兵制的唐玄宗時期。唐太宗、高宗父子興兵滅掉突厥、薛延陀、高句麗、西域諸國,唐朝控制的範圍包含西域到中亞、漠北草原、遼東包含部分朝鮮半島。
  • 大唐帝國最遺憾的一場戰役,決定了之後千年的亞洲版圖(上)
    公元583年,隋朝開皇三年,突厥汗國分裂,成為東突厥和西突厥。   公元626年,大唐武德九年,東突厥大軍進逼長安,太宗皇帝親赴前線,訂立「渭水之盟」。   公元627年,貞觀元年,薛延陀反東突厥,建立薛延陀汗國,隨後跟唐朝結盟,共同打擊突厥。
  • 大唐的疆域版圖在他手裡達到最大
    唐高宗是一個倒黴的孩子,從他父王手中接過高句麗之後,原先跟大唐結盟的百濟叛變了,倒戈到高句麗的陣營當中,局勢從原來的大唐、新羅、百濟三打一模式轉向了二對二。如此還不算,高句麗和百濟還趁著大唐在打突厥的時候,對新羅用兵。雖然新羅在這場戰役中的作用不怎麼大,甚至還一度袖手旁觀,但新羅畢竟是安插在半島的一個釘子,可以給高句麗添堵,戰略意義比較大。
  • 大唐帝國1237萬平方公裡版圖是如何煉成的?
    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王朝。此時的大唐面臨內憂外患,內有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外有強盛且一直想效仿北魏道武帝入主中原的東突厥。李淵對外奉行「遠交近攻」之策,交好西突厥,對東突厥則採取隱忍防禦之策,曲盡禮節,集中精力整合內部。
  • 撥開迷霧,走近縱橫四海的大唐蓋世英雄——蘇定方
    北邊的的突厥當初拿了高祖李淵很多厚禮,承諾幫助高祖李淵奪取天下,實際直到高祖定天下,也沒得到突厥多少助力,拿了好處的遊牧民族,並不滿足大唐的優厚大禮,貪得無厭的本性衝動使得他們屢屢進犯大唐邊疆,無一年不入寇,大唐北邊幾千裡邊地,處處深受其害。唐高祖只能一味忍讓,現在太宗臨朝,而東部的頡利可汗集結大軍,漠南危及。李世民這才不得不發兵徵討之。
  • 曾幫助大唐建國的突厥,後來怎麼被大唐給玩死了?一個原因最致命
    這時李世民已經想好了辦法,他必須徹底拔掉突厥,否則大唐西北邊疆永遠禍患無窮。李世民已經看到了突厥的軟肋,但並未立即出兵,而是採取內部分化的方法,先削弱突厥的實力,然後對其進行致命一擊。因此,唐朝如何終結突厥?對於突厥,李氏父子態度,只有李世民最堅決,是要壓倒突厥。
  • 「風物誌」榆中一座古墓,揭開大唐攻滅高昌國的一段往事
    唐貞觀十四年(640年),高昌國被唐所滅。1973年榆中發現的交河郡夫人墓,正是高昌國王麴文泰的孫媳婦之墓。榆中交河郡夫人墓的發現1973年8月,在甘肅省榆中縣城西4公裡、隴右名山興隆山北2公裡的朱家灣村範家溝的半山腰處,人們意外發現了一處石棺墓。
  • 歷數唐太宗生涯十一戰:虎牢關破鄭滅夏,平突厥一雪前恥
    歷數唐太宗生涯十一戰:虎牢關破鄭滅夏,平突厥一雪前恥百家號|緣是夢裡見過你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生於隴西成紀,他是大唐帝國最傑出的帝王。戎馬一生,為大唐開疆拓土,為大唐帝國劃立了版圖。公元619年,剛剛進剿薛舉的李世民,奉高祖李淵之命,領軍徵討劉武周,兩軍遭遇於柏壁。李世民先後在美良川、蒲州、雀鼠谷為李世民所敗,最後部將尉遲敬德收其殘兵投降大唐。公元620年7月,李世民受命徵討洛陽王世充。王世充見李世民來勢洶洶,命宗王皇子親自坐鎮各要道、州鎮。9月,李世民攻降河南五十餘州,抵達洛陽北邙,開始圍困洛陽。
  • 從中國消失的突厥,如何在世界繼續稱霸?
    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穩,從甘肅一帶向隋朝發起大舉進攻,隋文帝不得不發兵抵禦,並修築長城。隋煬帝的殘暴徵斂導致隋末農民大起義爆發,內亂、分裂嚴重削弱了華夏,而突厥則因內部統一而轉向強大,東起契丹、室韋,西盡吐谷渾、高昌諸國,都降附於東突厥。東突厥控弦之士多達百餘萬,達到了"戎狄熾強,古未有也"的空前強盛程度。
  • 通過地圖看唐朝版圖變遷:一個龐大帝國,最後走向瓦解!
    本人今天將通過地圖的形式讓你感受大唐從建國到巔峰再到滅亡的289年曆程。 在講唐朝之前,還是要先提一下隋朝。隋朝重新統一了自西晉以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在隋文帝楊堅的「開皇之治」下,隋朝愈發強盛。隋煬帝楊廣即位後,在公元609年吞併了伊吾、吐谷渾等國,這時期的隋朝達到了它的版圖極盛。
  • 阿拉伯帝國實力曾經不遜大唐,如今的阿拉伯人,卻為何淪為戰五渣
    阿拉伯帝國曾經統治過中東和北非的廣袤領土,建立於公元632年,滅亡於公元1258年,歷時六百餘年,先後經歷四大哈裡發時期、倭馬亞王朝以及阿拔斯王朝,其中阿拔斯王朝存續時間超過五百年,遠在同期的大唐之上。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唐朝正好處於由巔峰走向衰落的天寶年間。
  • 大唐帝國在中亞的怛羅斯之戰,被低估的戰役
    今天要說的怛羅斯之戰發生在盛唐,唐玄宗中後期。此時,大唐帝國對西域的經營已經歷經了太宗時期的李靖、李世績滅東突厥、滅高昌,建立了西州和安西都護府,又經歷了高宗、武則天長達60多年的西域的大小不斷戰爭,西域的經營已經有了穩固的基礎,當時的安西四鎮兵力強盛,戰鬥力極強。
  • 陳年舊事|大唐
    再來甘露事變、牛李黨爭、王仙芝黃巢起義、藩鎮思動、北疆西土更有突厥、吐蕃等一大票強勢遊牧「一波還未平息,一波又來侵襲」地死磕,地獄模式享受了一遍又一遍。 名為「開遠」,可能意在表明隋唐帝國有向西拓展領土的需要。作為隋唐長安郭城西面的通衢大門,開遠門見證過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 開遠門距長安城的國際貿易市場西市僅有兩坊的距離,門外豎有裡程碑「立堠」,上題「西極道九千九百裡」,不言萬裡,表示遠遊之人不為萬裡之行。
  • 大唐最有血性的軍隊,孤守邊疆42年,破城之日將士皆已白髮蒼蒼
    貞觀十四年(640年)八月,唐朝名將侯君集率軍滅高昌國,九月唐太宗李世民在西州交河城置安西都護府,統轄安西四鎮,鎮兵2萬4000人,用以針對西突厥,首任都護是喬師望,據《新唐書.諸帝公主》唐高祖諸公主廬陵公主條:「廬陵公主,下嫁喬師望,為同州刺史。」
  • 長孫皇后的父親把突厥忽悠瘸了,李世民如法炮製把東突厥忽悠沒了
    突厥可汗口中的兩個兒子,說的就是北周和北齊。分崩離析的中原,對於突厥來說,是非常符合他們的利益的。再後來,北周滅了北齊,當時的北周武皇帝,決定不再向突厥納貢了。北周武帝集合兵馬,準備和突厥展開大戰,結果在半道上病死了。北周武帝死後,北周只能繼續向突厥朝貢和親。
  • 中國歷代版圖的變化,值得收藏
    十四、隋朝版圖:(公元581-618年)公元581年楊堅篡周,建立隋朝;589年滅陳後,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583年後突厥分為東西二部,分據隋朝北部及西北部。隋朝境外遼東為高麗國地,高麗東北至海為靺鞨諸部。
  • 四國來犯,「全」滅!
    也有人說她是個非常英明的皇帝,沒錯,她做到了「貞觀遺風」,讓大唐屹立在世界之巔。武周時期唐朝有多麼強大呢?公元639年,西突厥聯合吐蕃、後突厥、室韋四國聯合犯境,其總兵力至少是20萬以上。這讓當時的朝堂之上不少人開始恐慌,有人提出議和,也有人提出遷都。要知道,一個西突厥就輕鬆把東羅馬帝國給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