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正平:「神童」咋就這麼多

2021-02-08 網易

2020-07-22 08:30:27 來源: 中安在線

舉報

  最近,「神童」頻出。

  首先是昆明市一名小學生因研究基因斬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獎項的消息在社交媒體廣為傳播。這名小學生的研究項目名為「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一般人看了「不明覺厲」,有專業人員表示該項目科研難度接近博士研究生水平。

  無獨有偶。繼昆明「神童」之後,武漢2名小學生研究茶多酚抗腫瘤獲獎的消息也引發廣泛關注。官方資料顯示,2人分別為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小學三年級和五年級學生,主要探索茶多酚主要成分EGCG抗腫瘤效果。

  「神童」不僅出現在自然科學領域。浙江慈谿女孩岑某某製作的精美簡歷上,赫然寫著「目前一天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才華橫溢,令人咋舌。

  事出反常必有妖。面對社會質疑,有關方面對「神童」展開調查。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撤銷了小學生研究基因項目獎項。涉事小學生父親、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勇彬發聲明致歉,扭扭捏捏地承認「過度參與了項目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青創賽」武漢選拔賽競賽組委會堅持認可2名小學生研究成果。但網友有關小學生做醫學動物實驗是否持證操作,該實驗與2人父親、某名校基礎醫學院院長的關係等問題並未得到回應。

  至於每天填詞300首、寫詩2000首、創作小說15000字的「神童」,經媒體調查也不過是商業包裝。

  為啥「神童」這麼多?無非是利益驅使下的造假。 「青創賽」已經多次出現經不起質疑的科研項目,是因為其獎項與升學考試掛鈎。在很多省市,「青創賽」比賽成績是中考錄取的加分項。於是,為了給孩子學業「加點碼」,身為專業科研人員的家長就親自上陣,炮製「神童」。而那位女「神童」之所以被包裝得精通詩詞、才華橫溢,也不過是為了商業炒作,推銷「成功學」等培訓課程。

  問題在於,一看便覺有蹊蹺的科研項目,如何能夠堂而皇之地通過層層評審而獲獎?一望便知不可能的創作才能,如何能夠大張旗鼓地印在簡歷中作商業宣傳?雲南省「青創賽」組委會辦公室的通報中稱,專家組認定:「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人們不禁要問:專家組早幹嘛去了?為什麼非要等到社會廣泛質疑後才能發現顯而易見的「貓膩」?

  令人不解的問題還有很多。昆明「神童」的獎項被撤銷後,有關方面未進行任何問責追責。當初為該項目評獎亮「綠燈」的評審人員,有沒有盡到審查之責?所謂「過度參與」的家長,已經涉嫌造假,只是道個歉就完事?武漢「神童」事件中,當地競賽組委會為何不對家長與項目實驗的關係作出正面、清晰的說明?浙江慈谿「神童」事件中,帶有欺騙性的商業宣傳,為什麼沒有職能部門的監管與處置?

  產生「神童」的環境如此寬鬆,難怪「神童」頻出,亂花漸欲迷人眼。

  執筆:汪國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天才沒有那麼多,催生的「神童」長不了,人造的「童星」早隕落
    神童咋能這麼多的頻頻湧現?很長時間以來,在各個領域、各項活動中,神童頻頻出現:前陣子,在全國第34屆少兒科創大賽中,雲南昆明一小學六年級學生寫出關於癌症防治方面的研究報告,獲得一等獎,堪稱「神童」。經專家組重新審查,認定該論文達到了碩士研究生以上的水平,不可能由一個十一二歲孩子獨立完成。
  • 天上的牛在飛,神童一家在吹?一天寫詩2000首!讓李白沉默,讓乾隆落淚
    最近關於「神童」的熱搜頻出,前有六年級小男孩陳靈石研究癌症獲獎,後有少女岑怡諾14歲「一天能寫2000首詩」(現在16歲了),讓人不禁感嘆:這是把網友當傻子?
  • 神童現在這麼不值錢了麼?寫日記喝茶就能獲國家獎項?
    最近的熱搜讓我看了之後都覺得這麼多年白活了為什麼呢?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就能在短短一星期明白基因突變,完成了至少碩士研究生以上水平才能獨立操作的參賽項目,你說我這不是白活了麼?不是吧不是吧,現在的小朋友都這麼厲害麼?原來「神童」是真的存在的啊(滑稽笑)。
  • 孔教神童
    但有趣的是,不是只有戰國才有甘羅,不是只有宋代才有仲永,也不是只有那趨新的講少年崇拜,連那守舊的也推過孔教神童。  近代就有這麼一位孔教神童,名曰江希張,要問這神童有多神?據神童自述和旁人記載(江希張自述,《歷城文史資料》第2輯;《王鳳儀言行錄》第十八節):  江神童1907年2月14日生於山東省歷城縣,祖父識字不多,父親在農作之餘,苦讀二十年,寫過一些孔教的通俗讀物。  父祖鑑於讀書甚少,故訓子孫尤切。神童也爭氣,兩歲認字,三四歲時就能作詩文。
  • 這麼多人都說好,究竟咋回事兒?
    這麼多人都說好,究竟咋回事兒?編輯:王睿 審核:韓改琴 朱少立 劉冬校對:邢志茹原標題:《這麼多人都說好,究竟咋回事兒?》
  • 那些「人造神童」,到底滿足了誰?
    為什麼說不止是神童就滿足的了的了?雖然故事的結尾不盡然人意,但那時的「神童」還是「神童」,沒有半點摻假。人生活的欲望遠比裝欲望的染缸要大得多,對於財富、名譽、事業…的不停追求,變成一種浮躁的氛圍、激進的方式,深深影響著生存、生活以及生育。
  • 「神童」王思涵:平靜日子最好 熱捧神童=棒殺神童
    他從9歲開始跳級,小學念3年,中學念4年,14歲就上大學,被譽神童。但他大四那年,因為多門功課不及格,被學校責令退學。在媒體的追蹤下,相關部門又「網開一面」,讓他重新回到大學校園。作為「神童」的他,大學讀了整整八年。他就是當年備受關注的神童王思涵。如今,30歲的王思涵過著平靜的日子。
  • 高鐵上咋這麼多寫作業的?
    ⇩⇩⇩名場面看多了相信有不少車迷朋友在時速350公裡的復興號上做過立硬幣、搭積木的穩定測試……老鐵,你咋就這麼穩呢?
  • 大清最後一個神童,死於2004年
    江希張「3歲能識800多漢字,背誦100多首唐詩,到了4歲時已能熟練地吟詩作對,所作詩文意境趕上一般成年人。」 之後,「神童」江希張的《三千大千世界圖說》等著作出版,名聲越打越響,連魯迅都聽說了他的名號。 ▲童年江希張。  從江希張後來的經歷看,他確實是一個天賦很高的人,但之所以從小就這麼「神」,只能說,他的父親江鍾秀是一個製造神童的高手,江希張不過是在他規劃的騙局中扮演角色。
  • 大清最後一個神童, 死於2004年
    「3歲能識800多漢字,背誦100多首唐詩,到了4歲時已能熟練地吟詩作對,所作詩文意境趕上一般成年人。」可惜他沒說自己一天能寫多少首詩,不知能否破了2000首的紀錄。童年江希張從江希張後來的經歷看,他確實是一個天賦很高的人,但之所以從小就這麼
  • 卡爾神童教你怎樣過目不忘
    卡爾神童請你想一個情景:茶館門口看看裡面的桌子、人、椅子、茶杯然後,第二天警察來問你,你可以把那個情景告訴警察嗎?真有可以現在卡爾神童來教你你有沒有想過,過目不忘,一目十行,這些語言是怎麼回來得?有沒有人做到過?而現在的情形好像剛好相反!才努力看過的書籍,轉身就記不清了書裡的內容,當時看得妙趣橫生,意猶未盡,真好看的一本書,沒有多久,已經全還給了那本書,咋辦呢?
  • 「神童」背後的焦慮
    十六歲女孩每天寫詩2000首,小學生研究癌症在全國青創賽獲獎……近期,各類「神童」新聞層出不窮。儘管這些「神童」多數都已經被證偽,卻透露出嚴重的社會問題。而這些「神童」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不斷出現,也加深了眾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焦慮。
  • 我不是神童:為什麼「神童」會窮困潦倒?
    假神童的背後,是大人們的野心和精心合謀,至於這個神童光環會對孩子的將來造成什麼影響,有誰會去關心?有人可能會說,假神童,將來肯定還是一個普通人嘛。那如果是真神童呢?他將來一定會更好嗎?還真不一定,也許過得還不如普通小孩呢。這又是為什麼呢?一提到神童,你第一個想到是誰呢?是不是小學課文裡的《傷仲永》,仲永五歲的時候,就會作詩了,成為了村裡的神童。
  • 全國曾颳起了一陣「神童」風,我也有一段不堪回首的 「神童」歲月
    王亞妮,是當年全國知名的「神童」,2歲半開始畫畫,4歲舉辦個人畫展,7歲時的繪畫作品出現在全國發行的郵票上。王亞妮筆下的猴子如此靈動、活潑,隔了這麼多年看仍然覺得很震撼。作者:陳小齊宋溪 作不由得回想起,在我小的時候,忽然全國颳起了一陣「神童」風,什麼中科院少年班,什麼數學神童,什麼音樂神童,什麼繪畫神童,什麼舞蹈神童,什麼能把π背到小數點之後幾百位的神童,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神童」,比如說能「隔空猜物」、「耳朵認字」的特異功能神童……總之各個領域湧現出來的神童,極大地震撼和鼓舞了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
  • 真正的神童,不需要包裝
    何謂「神童」?在古人眼中,「神童」亦稱「天童」、「聖童」,換言之,便是「此子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見」的高端存在。真正的神童,是不屑於擾亂用人制度,去幹敗壞個人品德的事情的,駱賓王如是說。——《戰國策》甘羅之所以這麼牛,那是因為有著榜樣的力量。而甘羅的這個偶像,那更是一個了不得的神童。
  • 健康丨假牙類型這麼多 咋個選哦?
    李先生缺了一顆牙,想到醫院裝個「假牙」,去網上搜了一下,發現有烤瓷牙,全瓷牙,種植牙,活動牙……這麼多類型咋個選哦? 耐心又溫柔的二妹兒趕緊請出專家,講講怎麼選擇假牙。
  • 今年夏天,咋開了這麼多壽司店
    咋突然開了那麼多壽司店?壽司是我自己也經營的品種,當初之所以沒有單獨開家壽司店,而是做的拌飯帶壽司,就是認為這個產品有季節性,擔心冬天就沒生意了!之前還和想開壽司店的朋友說,要不就增加中式的熱飯糰來促進天氣寒冷時的生意!反正食材類似,也好操作!而今天在這一層樓,就看到這麼多壽司店,還是有點驚著我了!
  • 最近「天才兒童」有點多,是天賦還是人設?「神童熱潮」該降溫了
    還是父母「從中作梗」,把還孩子打造成「天才」,實際上只是一個「神童人設」罷了呢?一起來看看這幾個案例你或許就明白了。最近「神童」有點多,是天賦異稟,還是「定製天才」?其實,將孩子包裝成為「神童」,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不僅可能會斷送孩子的創造力,還可能會讓孩子承受「謊言」帶來的傷害。那麼,為什麼仍舊有那麼多父母這麼做呢?
  • 為利造神童,神童如「仲永」
    江山代有神童出,繼仲永之後,沒少聽到神童的故事,他們當中不乏因父母圖利而成了「仲永第二」。這名小學生堪稱「神童」,且是「神童」中的「神童」!「神童」父母造!神童,年紀小小,接受後天學習有限。有限的學習沒有阻礙孩童成神,這在於其過人天資。天資,是天成嗎?若無父母,童自何來? 事實證明:開篇這位「神童」,「父造」痕跡明顯。其父事後發布聲明,「項目報告中,他代筆寫了很多專業的術語。」這位父親,望子成龍之心也過於迫切了吧。
  • 14歲上大學「神童」王思涵:多門掛科被退學
    他從9歲開始跳級,小學只念了3年,中學只念了4年,14歲就上了大學,被譽為神童。但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進入大學之後,因為比班上的同學小四五歲,讓他跟班上同學的交往都成了問題。大四那年,因為多門功課不及格,他被學校責令退學。在媒體的追蹤下,相關部門又「網開一面」,讓他重新回到大學校園。他就是當年備受關注的神童王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