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餘華認為:一個人的童年是決定他一生的,世界給我們的最初圖像就是在這時候出現。
在小孩的成長過程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童年,在這個過程當中小孩子的模仿能力以及影響能力都是非常強的。想必很多的家長為了想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也想要孩子懂事,所以經常的跟孩子說自己工作有多辛苦,為了養他有多辛苦,讓他知道自己的辛苦之後能夠更加的懂事。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真的是好的嗎?
拿身邊的例子來說:
有一個朋友從小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媽媽為了將她撫養長大,所以在她還小的時候就打了好幾份的零工,每天下班之後為了能夠讓朋友在學校裡認真學習,所以朋友在孩童時期最經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你知道媽媽每天工作那麼的辛苦,就是為了給你更好的條件,你在學校怎麼還不認真一點呢?或許是你要是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長大了就會像媽媽一樣每天做這麼辛苦的工作。朋友每天聽著這樣的話長大,導致後來她孩童的時候為了給媽媽省錢,同學組織的聚會都不去,後來的性格變得非常的孤僻,敏感。
還有一個同事在教育孩子這方面也一直用的是這個理念,覺得把自己的辛苦告訴給孩子,孩子就能更加的懂事,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在生活當中,總是會刻意地告訴孩子自己每天的工作非常的辛苦,於是在某一次我帶同事的孩子去超市買零食的時候,跟孩子說自己請客,讓孩子挑些自己喜歡吃的零食。但是最後孩子卻一直盯著價格,選了一個最便宜的零食,看到了同事的孩子這個做法之後,讓我覺得非常的驚訝。
畢竟很少有小孩子懂得遏制自己的欲望和想法,要知道,懂事並不一定都是好事
一、孩子也是具備著一定的理解力的,所以當家長對他說每天工作很辛苦的時候,孩子就會潛移默化的受影響。那麼家長的這種做法對於孩子來說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1. 會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一個人的自卑心理大多數都是從小時候就開始的,很多的小孩子因為在小時候生活的環境會比較的貧瘠,或者是某方面比較的薄弱然後被朋友或者是家長錯誤的指責和嘲笑的話,對孩子的性格養成都是會有影響的。
朋友的小表弟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的家庭算不上是富有,但是也不算貧窮,可他的父母就經常會對他說家裡的經濟條件很差,孩子聽到了這個話之後,一直都把這個話記在了心裡。每次看到了自己喜歡的玩具的時候,都會猶豫很久,然後想到自己家的經濟條件不好就選擇放棄,遇到了自己喜歡的零食或者是別的東西的時候都是這樣,這樣的一個表現會讓父母覺得非常的懂事,但是其實在孩子長大的時候也非常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
2. 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在現在經濟發展快速的社會,很多人都會把經濟條件當作首位。如果家長一直將自己家裡的經濟條件很差,或者說自己每天工作有多辛苦,在孩子面前反覆的提的話,孩子就會記得非常的清楚。之後上了給初中的時候看到別人的孩子都在炫耀自己的家,待在一旁不知道說什麼,待在一旁暗暗地覺得憑什麼別人都有這麼好的條件,而自己這種情緒產生是非常自然的,家長處理不正確的話,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產生嫌棄父母的逆反心理產生小情緒。
二、那麼,家長想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不直接的說出來自己有多辛苦,自己又應該怎麼做呢?
1. 無論自己有多累也不要將負面情緒展現在孩子的面前。
家長願意每天辛苦的工作,最為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希望能夠給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但是當家長每次工作一累之後,就將所有的情緒表達在孩子的身上,希望讓孩子明白自己,讓孩子理解自己的辛苦的話,也會讓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孩子的行為都是受父母影響的。
對於孩子來說,在聽到了家長這樣的話語之後,就會自然的覺得非常的厭煩,而且也會想自己也沒有讓家長要這麼的辛苦,而且一個家,應該是溫暖的港灣,應該是遇到了開心的事情的時候就想第一時刻和家裡分享,遇到了難過的事情的時候就想要躲回家裡尋求安慰,當孩子每天回家聽到的都是這些嘮叨的話語的時候,對於家就容易產生隔閡感。
要知道,當過多的負罪感和愧疚感淹沒了自己後,往往會轉變成怨恨和抗拒。
2. 配合老師的工作,明白老師的良苦用心。
孩子在學校的生活當中所接觸到的家長和學校所制定的規則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很有幫助的。前段時間兒子在學校裡面上課的時候講話,所以兒子的班主任就讓兒子回家寫一份檢討書,並且要讓家長籤字,兒子回家跟我說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給他籤了字並且跟兒子學校的老師道歉。老師的這樣一個行為給了兒子很大的一個教訓,所以在後來上課的時候總是很認真聽講,不會交頭接耳的說話。
3. 學會和孩子溝通,避免用嘮叨。
對於孩子來說,最大的一個夢魘應該就是每天來自媽媽的嘮叨,但是後來離開家的時候卻又十分的懷念媽媽嘮叨的日子。不過在孩子心智沒有發展成熟的時候,家長不應該一昧的去刻薄指責嘮叨,而是應該換一種方式,不要用老套又生硬地嘮叨大法。
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在教育孩子這方面的花銷就越來越大了,應該上怎樣的學校,要跟上別人的進度報補習班等等,給孩子的家長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而家長一旦壓力大的時候就容易跟孩子說出來,讓孩子理解自己,事實上這樣的方式還是存在著很大的弊端的,家長不應該讓孩子陷入自己的所謂的為他好的陷阱當中,更不要將所有的負面情緒展現在孩子的面前。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