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究!夏天吃碗什麼面才過癮?老北京吃麵離不開的澆頭

2020-12-20 中國甘肅網

  原標題:講究!今兒夏至,吃碗什麼面才過癮!老北京吃麵離不開的澆頭

  夏至剛過,「桑拿」氣息就濃鬱起來,那可真是:擠地鐵、坐公交猶似蒸饅頭,在大街上秒變行走的鐵板燒,坐在辦公室吹著空調還能感覺「文火微燉」。

  所謂「冬至餃子夏至面」,在以小麥為主要農作物的北京,於新麥收穫的夏至之際吃麵條的習俗由來已久,名曰「嘗鮮」。

  或勁道、或軟糯的麵條既滿足著大家的口腹需求,還能為平淡的生活中增添無窮無盡的樂趣,配以北京人對麵條花樣繁多的解鎖方式,真是夏日餐桌靚麗的風景線。

  北京人看似慵懶、隨性,其實充滿著想像力和實幹力,這複雜矛盾的性格都體現在這一碗麵裡。

  和北京battle麵食,車輪戰就能累垮全國剩餘33個省級行政單位。

  這麼多好吃的面,有沒有找到您愛吃的面?

  夏至吃炸醬麵

  「青豆嘴兒、香椿芽兒,焯韭菜切成段兒;芹菜末兒、萵筍片兒,狗牙蒜要掰兩瓣兒......」這順口溜還沒念完,哈喇子就噼裡啪啦落到了鍵盤上。

  北京人吃炸醬麵,講究頗多。一般用六必居或者天源醬園的黃醬,炸醬的肉丁以五花肉為佳,當黃醬與肉丁在鍋中交融之際,醬香撲鼻。

  「炸醬麵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麵碼兒」。面碼是炸醬麵的重頭戲,通常包括:青豆、黃瓜、白菜、豆芽、香椿、芹菜、水蘿蔔、菠菜、黃豆......

  這麼七七八八算下來,不下20種,從春季的香椿到冬天的心裡美,一年四季的精華,都被拌在了這碗噴香的炸醬麵裡。

  夏至吃打滷面

  很早以前北京就有這樣一個習俗,凡是家裡有重大的聚餐,如婚嫁,過生日或老人做壽都要請客人吃上一碗打滷面,這是在北京認可度高居第二的麵條了。

  老北京人最經典的做「滷」是放豬肉片兒、雞蛋、黃花、木耳等,所以也叫黃花木耳打滷面。

  此外,還有西紅柿打滷等。但所有「滷」的共同特點,就是最後必須用澱粉「勾芡」,不「勾芡」的「滷」味道就差遠了。

  實話說,打滷面更適合在秋冬季節食用,一碗下肚暖和舒坦,不過夏天吃也沒問題,無非是面出鍋時再過幾遍涼水。

  夏至吃茄子肉丁面

  夏天吃茄子肉丁面,鹹香適口,趁熱吃,過水兒涼著吃,都舒坦。作為半葷半素的澆頭,五分肉五分茄子的比例,怕是最可口了。

  夏至吃芝麻醬涼麵

  夏至吃麵的「爆款」裡,怎能少了芝麻醬麵呢?北京人吃麻醬麵,講究麻醬、麵碼兒和麵條分開單放著。

  澥麻醬是技術活,用熱水澥是不行的,得用涼白開澥,還要在麻醬中放入適量鹽,澥芝麻醬的時候水要一點一點放,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這樣攪拌、加水幾次,麻醬才粘稠濃厚。

  悶熱的夏天,搬個板凳坐在院子裡,樹下陰涼,吹著小風兒,把煮好的麵條過水兒後,澆上調好的芝麻醬,黃瓜切成絲拌進面裡,剝上幾瓣蒜,一碗爽滑利口的麻醬涼麵調好了。

  夏至吃雞絲麵

  同芝麻醬涼麵有近似之處,用的是醬油、香油和蒜泥來調味,將黃瓜絲和雞絲放入麵條攪拌均勻,再淋上米醋,一碗消夏美味便做得了。

  夏至吃扁豆燜面

  扁豆燜面也是老北京人在夏季必吃的,據說,早年間,物資相對匱乏,人們生活沒如今富裕,做一鍋扁豆燜面,這有菜有面的,既省事又省時,最重要的還省錢。

  有人戲稱扁豆燜面為「一鍋出」,還真是貼切。勁道的切面,搭著嫩綠的扁豆以及肥瘦相見的肉片同處一鍋,當濃香的湯汁被麵條充分吸收後,一鍋軟潤鮮香的扁豆燜面就做得啦!

  出鍋前記得放幾瓣蒜,更是提味兒!

  夏至吃冷麵

  說來奇怪,北京人對原產自千裡之外的延吉冷麵,很是情有獨鍾,前陣子,金正恩在板門店會見文在寅時帶去的平壤玉流館冷麵,愛吃冷麵這一口兒的北京人一定不會陌生。

  圖片來自「陳皓的行走世界」的微博

  尤其在炎炎夏日,能吃上一碗麵湯甘冽冰鎮的延吉冷麵,再來一盤拌桔梗和辣牛肉,心頭該是怎樣的美滋滋。

  夏至吃香椿面

  北京人對香椿的喜愛,其實是一種胡同情節,過去的院落中,香椿樹很多,所以春夏之際做一鍋麵條,伴著香椿做澆頭吃下去,是最愜意生活的寫照。

  說到澆頭,那可是關乎到麵條好吃與否的關鍵所在,一勺澆頭若是有滋有味,便能當的起一碗麵的「靈魂」。

  北京人吃麵的澆頭

  葷炸醬

  用肉及葷物作料物的炸醬。包括各種動物及肉,如羊肉炸醬、豬肉炸醬等。

  素炸醬

  素炸醬,不但醬內不可放有葷腥物,即使調料內亦不應有蔥花等葷性物。

  小蝦米炸醬

  北京人上輩子都是「燕麼虎」,口味重,離不開吃炸醬,小蝦米炸醬味道和肉丁炸醬不一樣,如果沒有合適的小河蝦,蝦皮也是不錯的選擇,充滿海味的炸醬另有一番滋味!

  汆兒

  有葷氽兒與素氽兒之分。葷者有肉,素者無肉無葷腥(如蔥等)在內。如豇豆段葷氽兒、素野菜氽兒。

  鹹湯兒

  過去北京人家中醃鹹菜的湯汁,就是老鹹湯兒。它也是一種好調料,尤其用它來澆面吃,味兒更妙,除鹹味外,還有一種說不清的美味。再配上應時的麵碼兒,其味妙不可言。

  臭豆腐

  用臭豆腐加湯兒拌鍋挑、熱面吃,其味難聞但吃起來特美,這也是老北京的一種吃食。麵碼兒很講究,有青豆嘴兒、白菜絲兒、菠菜段兒等。

  窮三樣

  又稱窮人笑,指的是用芝麻醬、韮菜花、辣椒糊澆面。解放前,貧家遇有婚喪喜事常吃這種飲食,門前鬧是打鼓、打鈸和吹鎖吶,俗話叫前鬧或門吹兒,故名窮人樂。

  三合油

  其實就是先炸出花椒油,倒入醬油,再放入些香油,也可少烹點醋,就成了「三合油」,其味香美,鹹中不膩,用來澆面最佳。

  芝麻醬

  北京人的吃食裡離不開芝麻醬,將其用水慢慢澥開,加入適量的食鹽,即成澆面的好澆頭。如與三合油共用,味道更美。

  花椒油

  花椒油,北京人夏天吃麵不能少。製作簡單,切點蔥花放到碗裡,再放入三小勺白糖倒入少量醋備用,在鍋裡放少許油,放入適量花椒,等花椒粒變黑倒入醬油,然後迅速把醬油倒入之前準備好的碗裡,這樣花椒油就完成了。

  燒羊肉湯

  這是北京特產之一,就是燒羊肉的湯汁。月盛齋的燒羊肉湯是最為有名。用它來澆入面中,妙極。

  雜合菜

  也稱「折羅」,也就是剩飯菜。過去在北京,一般飯館都會在泔水桶上架個竹籮筐,剩飯菜則被攔在了上面,湯水漏到桶裡。城中大飯館雜合在一起的「折籮菜」,是平民百姓,特別是苦寒之家,用它作澆頭。

  鹹水兒(清湯)

  這是一種特殊吃麵的澆頭,因其任何麵碼兒也不用,只有適量的鹽水,所以人稱為「寡婦面」。其優點,就是不失麵條兒的真味,也很好吃。

  爛肉

  用燉煮肉的碎塊作麵條的澆頭,其味甚佳。作澆頭之爛肉,其中常有煮熟之小方塊燉肉,可為寒者解饞去飢,而且價錢甚是便宜。舊京城內多「二葷鋪」兼賣此物。

  茄丁

  西紅柿雞蛋

  去

  哪

  兒

  吃

  海碗居

  京味家常菜老店,這裡做的老北京炸醬麵很地道,一大碗端上來,醬香十足,菜碼也豐富!

  推薦:幹炸丸子、炸灌腸、桂花糯米藕、豆汁、炸醬麵

  一碗居

  京城人氣最旺的炸醬麵連鎖店之一,這裡的炸醬麵,料全,味足,麵筋道,就上大蒜,那叫一個爽,他家的老北京小吃也不錯,爆肚很嫩,芥末墩很正宗。

  推薦:炸醬麵、麻豆腐

  老北京德華居小吃店

  推薦:老北京打滷面、炸灌腸、牛肉燉板筋、老北京炸醬麵、老北京爆肚、爆白菜、燒羊肉、芥末墩

  粟梁小樓麵館

  推薦:百年打滷面、紅燒肉、三杯雞、五味滷土豆牛肉麵、梅汁聖女果、芝士紅薯、豬油撈飯

  新川麵館(新街口店)

  獨特的芥末口味兒麻辣涼麵,一到夏季,就是賣脫銷的節奏。獨特的醬料,勁道的麵條,大熱天的吃完就是過癮,清爽。

  推薦:麻辣涼麵、醬肘子

  華麗樓酒家

  這家店本身主打川菜,宮保雞丁非常地道,雞肉滑嫩、又麻又香。而川味涼麵更是一絕,軟硬合適,調味也恰到好處。

  推薦:夫妻肺片、宮保雞丁、麻辣涼麵

  鐵鍋一居

  這家店的作風是比較豪放的,菜量都很大,切記要悠著點。吃飽喝足後,記得來個自製冰鎮酸奶,解膩爽口。

  推薦:排骨幹豆角燜面、功夫魚、土豆牛肉燜面、自製酸奶

  金豆角燜面北京菜(人大店)

  推薦:扁豆燜面、排骨燜面、番茄牛腩燜面、菠菜花生、紅燒肉燜面

  故鄉酒家

  故鄉酒家的延吉冷麵,麵條細溜,辣白菜夠味,嫩牛肉片,冰鎮冷麵湯,再配雞蛋,酸酸甜甜,拌明太魚、辣牛肉是冷麵必配項目。

  推薦:明太魚、辣牛肉、烤串、精品冷麵

  三泉冷麵(望京六佰本店)

  推薦:三泉冷麵、鍋包肉、幹豆腐、石鍋拌飯、山桔梗、紅燒明太魚

  經常聽見有人問:北京最好吃的炸醬麵是哪家?最地道的澆頭在哪裡?而得到的回答也通常是:我媽媽做的小碗幹炸,我奶奶做的黃花木耳滷,或是老爸調的芝麻醬、三合油。

  這種世世代代傳下來的美味,只有自家的孩子才最有發言權,今兒的午飯,您要做碗什麼面呢?

相關焦點

  • 城市周刊:吃麵澆頭有講究
    夏季,是吃麵的季節。但這裡說的吃麵可不是讓您湊合吃,老北京吃麵也是有講究的,就比如面的澆頭。所謂「澆頭」指的就是澆在麵食上用來調味或點綴的汁子。北京人好吃麵,老北京有「十八樣兒澆頭」之說,但這裡的「十八」只是虛詞,實際上要遠多於此。
  • 南方人吃麵,多講究澆頭,「那是阿鄉的吃法!」
    南方人吃麵,多講究澆頭。除了陽春麵,上海的飯館面鋪裡也有大排面、牛肉麵、肉絲麵,甚至更高級一些,還有蝦爆面、鱔絲面。但在那個時代,一般上海市民比較經濟實惠的吃法,就是一碗陽春麵再加一碟生煎包子。倘若要吃那些帶澆頭的麵條,價錢一定要高出幾倍。
  • 北方最好吃的7碗面,南方人最多吃過三碗!
    北方最好吃的7碗面,南方人最多吃過三碗!,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在陝西以及甘肅地區都比較流行,岐山臊子麵具有麵條透亮,細長,厚薄一致,的特點,在陝西地區,無論是逢年過節,小娃滿月,父母過壽都會食用臊子麵,臊子麵講究湯多面少,酸辣味較為突出,吃麵條是講究熱吃,面要燙嘴,油要掛麵,在寒冷的冬季吃上一碗正宗的岐山臊子麵便會感到渾身熱乎乎的!
  • 記憶中的那碗面—績溪澆頭面!
    記憶中的那碗面—績溪澆頭面機器做好的麵條好的澆頭面,面、湯、澆頭都要好,三者配合得勝。面最好是手工溼面,上好的麵粉只添加少許溫水後,在麵缸裡反覆揉搓,直至面性熟,麵團韌勁超強,光滑成絲。大鍋水沸,提起細面,入鍋翻滾幾番,高挑三折入碗。大碗裝面,麵湯醇香。湯,一定要放豬油,醬油,春天時還可放幾點細細的大蒜葉,滾水澆入,浮綠悅目、醇香盈鼻。會吃麵的人,第一步必定會端起碗,喝一口麵湯,讓這股鮮香悠悠入嗓,溫溫入胃。
  • 連吃7碗面是種什麼體驗?
    兩面黃的吃法很講究,吃之前要把麵餅翻一下 這樣能夠吃出外脆裡嫩的口感 一碗兩面黃配上一碗蛋絲湯,一碟油 上桌後,先喝一口湯,再吃麵,簡直美滋滋
  • 澆頭吃的比面都快!好吃第一名!
    能讓吃甜星人倒戈的辣肉麵,神奇在哪裡?愛甜如命的上海人如果倒戈去吃辣了,沒別的,一定是因為一碗辣肉麵,生在上海,卻自帶川菜基因,特別神奇。愛甜星人魔都人民,怎麼就偏偏愛上了有著著川菜影子、味道粗糲的辣肉澆頭呢?你要說有什麼歷史淵源呢,我還真沒找到。但我自己做了一回,我發現這辣肉麵有個特別理想的狀態——「澆頭看上去是鮮紅色的,吊你的食慾,但是吃到嘴巴裡,只是微微辣,相當到位。」甜、鹹、辣三者相融,每口面都能吃到入口甜、嚼之鹹、帶點微微辣的三種feel,真是對味!
  • 一碗冒著熱氣的本幫澆頭面,在上海人眼裡勝過無數饕餮盛宴
    在大上海吃什麼最過癮?當然是熱氣騰騰的本幫面!上海人是極愛吃麵的,不同於西北麵食種類繁多的豪情滿溢,上海面講究的是那一筷面、一勺湯的細細品味,濃湯之上是噴香的澆頭,配合著上海廚師們的巧心思,就可以搭配出無數的選擇,以滿足人們從早餐吃到宵夜的熱愛。上海面系統中有本幫面、蘇幫面、揚幫面和浙江面,後三者逐漸本地化而和本幫面結合創新變成如今的上海面。
  • 老北京吃麵習俗:二伏面、送親面、洗三面、生日面
    講究也好、將就也好,碰什麼擱什麼。除了八大樣以外,萵筍絲、萵筍葉、油菜葉、小水蘿蔔、嫩蘿蔔櫻……隨性且隨意,配啥都滿意。  原先,炸醬麵很少上大的廳面兒,面碼搭配也很單純。街上的小飯館裡有供應炸醬麵的,麵碼兒單一。冬季:白菜絲、蘿蔔絲;春季:香椿葉、青韭葉、小白菜;夏季秋季也就敞開了,一箸子手擀麵過水兒,加上任選的蔬菜,再加上「面魂」一小碗,怎麼吃都覺得很香很美很愜意。
  • 北方最具代表性的7碗面,第1碗面飽受爭議,第5碗面夏天吃倍兒爽
    北方人愛吃麵食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事實,一日三餐他們都可以不吃米飯只吃麵食。那麼,今天咱們就來盤一盤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幾碗面,第一碗麵據說「飽受爭議」,而第五碗面夏天吃倍兒爽,是公認的夏季高人氣美食。第1碗:北京炸醬麵老北京的炸醬麵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 中國最值得吃的6碗面,你吃過幾種?吃過一半的都是有口福
    中國最值得吃的6碗面,你吃過幾種?吃過一半的都是有口福說到麵食,相信很多人喜歡吃麵,麵條是中國的傳統美食,從宋代開始,人們在每一種面裡放入了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非常好吃又有特色。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被網友評為中國最值得吃的6碗面,你吃過幾種?吃過一半的都是有口福。炸醬麵是老北京人夏天的最愛,炸好的幹黃醬,配上菜碼,拌在過了水的面裡,味道好極了。而且炸醬麵家家都會做,每家都有不同的味道,其歷史由來也很有趣,傳說八國聯軍進北京,西太后逃跑西安時比較喜歡吃的一種面就是炸醬麵。
  • 滬寧線上,無錫人吃麵最講究竟然是因為……
    無錫人吃不慣南京的面,覺得上海的面也一般,只有無錫的面才是最好的。這是為什麼?三個字:麵粉好!
  • 廣州人的春夏秋冬,都離不開這碗面!
    那麼 來自靈魂深處的問題來了 TVB電視劇和老廣們喜歡煮什麼面?不同季節裡,麵條走鹼的時間有差異,夏天要3-4個小時,而在冬天則需要7-8個小時。
  • 什麼?大河北區早點有吃「鮑魚面」的?
    等進了「天味樓」大堂才知道 早晨賣的那一大碗面 裡面的「baoyu」 不少老天津吃著這家的菜長大,又在這兒辦了婚宴和父母的壽宴。而「天味樓飯莊」公認最經典最受歡迎的,還要屬他家的早點。
  • 夏天吃麵有多爽?這幾碗千萬不能錯過!
    不同於北方湯麵的吃法,他家的面是湯麵和澆頭分開的。面是單純的一碗陽春麵,但是澆頭很豐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哦!東吳燜肉麵一大碗面配上一大塊五花肉,肉燉的非常軟爛香嫩,但是一點也不會膩!肉食者的福音。
  • 有些老北京美食,怎麼吃著吃著就變了呢?
    在北京,打滷面有兩種意思,廣義來說就是勾芡後的澆頭的面,狹義來說,就是蘑菇木耳黃花肉片澆頭的面。對於北京人來說,打滷面這個稱呼特指後者。 您如果在外邊進了一家掛著老北京招牌的飯館兒,不說別的,就說來一碗打滷面,這服務員問您您是想要西紅柿雞蛋的呢,還是茄子的呢?那沒跑兒,這家店一準兒不是北京人開的,老闆不是外地人就是老闆棒槌。
  • 來碗績溪澆頭面,再配上兩個茶葉蛋
    在績溪,每逢春節,無論大人或是小孩,新年的第一天必定會吃三道茶(清茶、甜茶(銀耳蓮子羹)、元寶茶 (茶葉蛋)),大多市民都不喜甜,而這橋頭面則取代了其中的甜茶;同時在無論男女老少在生日之日,家裡的長輩們也會在壽星起床後為其煮一碗麵條,寓意長壽之意。績溪,很多人的早晨都是從這碗面開始的……徽菜又稱「徽幫」,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遠近聞名。
  • 《廣州吃麵報告》來了,50碗!
    等到全市餐飲堂食恢復、鍾南山說可以動的那一天下面這50碗粉面我一定要逐個打卡!!而且一定要夠「臭」夠酸夠辣才正宗哦推薦店鋪:老桂林米粉(名門大廈店)地址:天河區花城大道4號名門大廈4老北京炸醬麵>#老北京摯愛的傳統麵食由黃瓜、豆芽、青豆等菜碼加上鹹甜誘人的肉粒炸醬拌麵製成濃香的炸醬搭筋道的手擀麵,絕配!
  • 當白宇曬出第29碗面的時候,網友們調侃說,確定是「面精」沒錯了
    白宇曬的美食真的是太與眾不同了,每天一碗麵,至今已經是第29碗面了。昨天白宇發出了一條動態,畫風是這樣的。這張圖片了,就是白宇日常的畫風,配文說:「吃麵+29」只要關注他的就知道,這句話就是吃麵,第29碗來了。
  • 30年,450多地,吃了3000碗面,評出了他心中最好的15碗
    一碗燜肉蝦仁面不過癮,還追加了肚片面、肉絲麵,連吃3碗。他說,蘇州湯麵的口感就像日本的九州拉麵,同時又增添了一絲蘇州菜特有的微甜,是種完美的結合。他們學著本地人,搬來小板凳往馬路邊上一坐,一手拿冰鎮啤酒,一手配滷菜吃馬肉米粉。坂本自己吃了3碗,友人連吃4碗,吃到最後,大汗淋漓,連肚子都「歪了」,但是十分暢快。除了這幾個顯而易見的心頭好,他根據自己的喜好,給出了「十大湯麵」和「五大乾麵」全部名單。
  • 全國最有名的「十碗面」和「十碗粉」,作為吃貨的你都吃過嗎?
    南方人主食大米,但也有一些喜歡吃麵。北方人喜歡吃麵食,除了饅頭花卷外,麵條更是受到全國人民的喜愛,因為有各式各樣不同的類別的口味,可以說是最廣泛歡迎的食物了。全國最有名的「十碗面」和「十碗粉」, 作為吃貨的你都吃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