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冒著熱氣的本幫澆頭面,在上海人眼裡勝過無數饕餮盛宴

2020-12-23 舌尖研究所

在大上海吃什麼最過癮?當然是熱氣騰騰的本幫面!

上海人是極愛吃麵的,不同於西北麵食種類繁多的豪情滿溢,上海面講究的是那一筷面、一勺湯的細細品味,濃湯之上是噴香的澆頭,配合著上海廚師們的巧心思,就可以搭配出無數的選擇,以滿足人們從早餐吃到宵夜的熱愛。

上海面系統中有本幫面、蘇幫面、揚幫面和浙江面,後三者逐漸本地化而和本幫面結合創新變成如今的上海面。

上海面分細面寬面,細面又叫龍鬚麵沸水中煮7秒鐘即可撈取,加上沸湯澆頭即可。比之北方面,寬面不寬,寬面煮的時間要略長,煮不好就糊掉,上海面是機軋面,不筋道,不耐久煮,其實也不可煮透,上海面要求熱碗熱湯,面到桌上的過程也是繼續被加熱的過程,吃上海面還要快,幾分鐘搞定,否則面和麵湯就糊了,不好吃。大多數喜歡上海面的人都練就一副熱湯吃快面的本事。

最地道的上海面從麵湯到澆頭都是有講究的,一般來說,湯頭分白湯、紅湯。白湯又分清湯、混湯。清湯老法用雞鴨骨架、大骨、鱔魚骨,有時加螺螄熬製而成。混湯色白,原因是骨架煸炒過,煨面多用混湯。紅湯是白清湯基礎上加鮮醬油和糖熬製成。

老上海人都嗜吃麵,每每到了難以決定下一頓吃什麼的時候,喜歡故作謙虛:「來碗面就好。」殊不知這話背後隱藏的小心思,哪裡心甘情願吃素麵?分明是貪戀那五花八門的澆頭!所以最後到了麵館,只見那一桌子的小盤小碗的澆頭,爆鱔、腰花、燜肉、炒肉、肉絲、爆魚、豬肝、大腸、肚絲……簇擁著清湯寡水一碗陽春麵。醉翁之意不在酒,面痴之意不在面。

「澆頭」這詞,自然是「澆上、蓋上」的意思,所以有「蓋澆飯」一說,指的是放在主食上的配菜。但有時候,「澆頭」也做調料之意,《紅樓夢》裡有「預備菜上的澆頭」一說,可以理解為是澆汁。但在蘇州麵館裡,澆頭已不是澆上去的了,它演化成了數十種小菜,分量均是細巧,做法多為現炒。一碗陽春麵,可搭配上十幾種澆頭,生生地化素淨為華麗,變簡約為繁瑣。但主旨是讓客人覺得,吃得高興不寂寞就好。

即使是吃麵,阿拉上海人也要吃出前呼後擁、眾星拱月、氣壯山河的氣勢來。

相關焦點

  • 清酒搭配滬式面 新派本幫麵館一面春風推出專業sake bar人間酒暖
    從南到北,每一碗麵皆有特色。江南以蘇州、本幫為代表,湯醇料鮮麵條略有身骨。蘇州面特別注重湯頭,包含多種食材與香料,經過繁複烹調手法調製。能力範圍內給出一碗好面是一面春風創始團隊的初心,也是逐面人的使命。
  • 上海吃客:30家本幫小麵館,光念面的名字就饞得我唾水嗒嗒滴
    辣肉麵蟹黃面鱔絲面刀魚面大排面燜肉麵黃魚面糖醋小排面豬肝面脆鱔面陽春麵雙菇面蔥油拌麵清湯麵……光念名字就饞得我唾水嗒嗒滴!上海的這30家本幫小麵館,想瑟特拿了!等我!富祥麵館僅3張桌子的小麵館,只做地道的本幫味,幾十種現炒澆頭面,早晨6點開門,下午3點便收工!建議你不管點什麼面,都要配一份黃醬,據說是從老闆的外婆輩流傳至今的。黃醬其實就是豆腐衣包肉,像紙一樣皺皺的,掛滿了湯汁。一層層剝開,裡面露出一大塊緊實的肉餡,裹滿了讓人眼饞的汁水。
  • 農村夫婦檔開店賣面澆頭30年,一碗麵18種配菜生意很火爆
    農村夫婦檔開店賣面澆頭30年,一碗麵18種配菜生意很火爆,在許多有名氣的特色小吃裡面,有些是深受到大家喜愛的菜餚,也有些是被商家經過各種程序做出來的美味食物,很多人在品嘗的口感上也是蠻喜愛,吃一次就會感到極其熱愛, 吃到的口感也得到大人小孩們的喜歡,一碗美食需要18澆頭第一次見。
  • 上海人說「吃碗麵」背後竟有這麼多種含義!
    上海人對面的執念 真不是三兩句話能說得清的 而簡單的一句「吃碗麵」 背後的含義也並不簡單 畢竟光是面的種類就有 蔥油拌麵、辣肉麵、燜肉麵、蟹粉面、海鮮面
  • 來這吃麵的人,秘制的乾貝辣肉麵徵服無數老顧客
    開業不到一個月~來這家小清新本幫麵館的人80%都是為了一部電梯秘制的乾貝辣肉澆頭徵服無數老饕周邊的爺叔阿姨瞬間就成了他的真愛粉!!吸面狂魔還有30秒到達二層小洋房~1獨家秘制の金牌味道搞定挑剔狂的乾貝辣肉麵喏~就是這碗鮮美無比的乾貝辣肉麵,讓無數挑剔的老饕臣服!原因就在於無敵美味的自製乾貝辣肉醬!
  • 來碗績溪澆頭面,再配上兩個茶葉蛋
    在績溪,每逢春節,無論大人或是小孩,新年的第一天必定會吃三道茶(清茶、甜茶(銀耳蓮子羹)、元寶茶 (茶葉蛋)),大多市民都不喜甜,而這橋頭面則取代了其中的甜茶;同時在無論男女老少在生日之日,家裡的長輩們也會在壽星起床後為其煮一碗麵條,寓意長壽之意。績溪,很多人的早晨都是從這碗面開始的……徽菜又稱「徽幫」,作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遠近聞名。
  • 寧波只有3個員工的小麵館,一碗肉絲麵10元,有人開車60公裡來吃
    寧波是浙江非常有名的一座城市,這裡沿海,海鮮光品種多而且產量也高,寧波除了海鮮以外,面也是很受歡迎,全國各地每座城市都有很火爆的麵館,寧波也不例外。寧波有一家人氣很高的寶藏麵館,這家麵館只有三個員工,他家一碗肉絲麵10塊錢,有人開車60多公裡來這裡吃碗麵。
  • 澆頭吃的比面都快!好吃第一名!
    能讓吃甜星人倒戈的辣肉麵,神奇在哪裡?愛甜如命的上海人如果倒戈去吃辣了,沒別的,一定是因為一碗辣肉麵,生在上海,卻自帶川菜基因,特別神奇。這辣肉讓人上癮啊!可真奇怪!愛甜星人魔都人民,怎麼就偏偏愛上了有著著川菜影子、味道粗糲的辣肉澆頭呢?你要說有什麼歷史淵源呢,我還真沒找到。但我自己做了一回,我發現這辣肉麵有個特別理想的狀態——「澆頭看上去是鮮紅色的,吊你的食慾,但是吃到嘴巴裡,只是微微辣,相當到位。」甜、鹹、辣三者相融,每口面都能吃到入口甜、嚼之鹹、帶點微微辣的三種feel,真是對味!
  • 南方人吃麵,多講究澆頭,「那是阿鄉的吃法!」
    南方人吃麵,多講究澆頭。除了陽春麵,上海的飯館面鋪裡也有大排面、牛肉麵、肉絲麵,甚至更高級一些,還有蝦爆面、鱔絲面。但在那個時代,一般上海市民比較經濟實惠的吃法,就是一碗陽春麵再加一碟生煎包子。倘若要吃那些帶澆頭的麵條,價錢一定要高出幾倍。
  • 蘇州人的一碗麵
    聽說上海的評彈藝人,有重要演出,會清晨驅車百裡,到蘇州專程吃碗湯麵,再回滬說書表演時,嗓音中蕩漾著的濃濃吳語其韻味和書卷氣格外地原汁原味。掌聲要比平常高出好幾成。蘇州人的一碗麵是有歷史傳承的。歷史上的蘇州是達官貴人的退隱之地,文人薈萃。他們把「風雅」二字揉成了花瓣化作了深巷中的清風。而世上最大的風雅就是把是把俗事做到極致的優雅。
  • 上海最好吃的面,竟然在寺廟裡?
    一碗辣醬面,二兩面,一勺濃澆頭,八分滿的熱湯,,是這個城市裡最實惠的飽暖。衝進大富貴酒樓吃一碗辣醬面,滿頭大汗喝光最後一滴湯,然後步履匆匆趕去地鐵站,奔赴各自的戰場。光憑面的硬實力,已經可以衝登榜單。陽春麵是清湯光面,熟客教我們多點兩味澆頭過橋,待碗裡內容下了半碗,再把澆頭拌進去,又變成一疊濃油赤醬的本幫面風味。吃到最後,才知道老闆那句「請儂少講多吃」隱藏了多少匠心的急切與好意。
  • 這裡的爆魚面堪稱一絕,一口就讓人神魂顛倒!
    想吃爆魚面全上海最不能錯過的一家「絕口老弄堂爆魚麵館」上海最囂張霸氣的餐廳之一很多上海人對它有著深深的喜愛之情>招牌爆魚面堪稱一絕吃上一口,兒時的記憶瞬間湧上心頭小資君更是冒著大雪不惜前去拔草!大塊的魚肉酥脆不爛,厚實不焦,鮮嫩多汁,醬汁的味道被肉質完全收進去,吃起來醬香味十足,甜蜜蜜的味道深得上海人的歡心。麵條是細面,白如雪,一碗的分量非常多,估摸著有三兩,軟糯不失嚼勁,外加一些雪菜提鮮,好吃到讓你扒著碗都不肯放。除了爆魚面,老闆娘還向我們極力推薦了他們家的燜肉麵。
  • 揭秘上海「網紅」麵館:80後室內設計師和IT男辭職創業,為了一碗...
    在好婆家吃一碗熱騰騰的本幫麵條,是我最美好的回憶之一。」徐秉華86年出生,楊宇慧比他小一歲,他倆就像很多弄堂裡長大的上海小囝一樣,好婆的面既是家的味道,又是上海的味道。大約2008年,因為動遷,好婆的麵攤撤了。但已經70歲的好婆沒有閒著,而是在附近租了個小門面,請了一名廚師幫忙,繼續做本幫面生意。
  • 老上海記憶中 味道最嗲的10款本幫面
    在上海,吃麵無疑是最過癮的,辣肉麵、大腸面、黃魚面、燜肉麵……眾多的澆頭,好吃的面種,隱藏在一個個普通的本幫麵館。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上海灘最好吃的十款本幫面。(文章來源:發現上海)  1、辣肉麵  上海人雖然不好辣,但又離不開辣,本幫面裡屈指可數的辣味就是辣肉麵。辣肉麵的澆頭很有講究,除了肉丁以外,一般配有土豆丁、豆腐乾丁、筍丁,而辣肉必須要一粒粒的,辣味中帶著甜度,麵湯則帶著絲絲的醬油味。
  • 冬至的享樂,一碗「熱氣的」羊肉湯就夠了~
    無論走得多遠 都要回家過冬節 家的溫暖 就藏在一碗碗熱騰騰的羊肉湯中 一碗湯色乳白,混合了羊肉、羊雜、蘿蔔菜等食材的羊肉小火鍋,咕嚕咕嚕冒著熱氣,讓丹稜人的冬天過得暖洋洋、美滋滋。
  • 記憶中的那碗面—績溪澆頭面!
    績溪澆頭面澆頭面在徽州有著超越食物本身的內涵,它承載著儀式、情感、心願等元素,澆頭應為兆頭,因徽州讀音相近,自然也就合一了。機器做好的麵條好的澆頭面,面、湯、澆頭都要好,三者配合得勝。面最好是手工溼面,上好的麵粉只添加少許溫水後,在麵缸裡反覆揉搓,直至面性熟,麵團韌勁超強,光滑成絲。大鍋水沸,提起細面,入鍋翻滾幾番,高挑三折入碗。大碗裝面,麵湯醇香。湯,一定要放豬油,醬油,春天時還可放幾點細細的大蒜葉,滾水澆入,浮綠悅目、醇香盈鼻。會吃麵的人,第一步必定會端起碗,喝一口麵湯,讓這股鮮香悠悠入嗓,溫溫入胃。
  • 尋味丹稜|冬至的享樂,一碗「熱氣的」羊肉湯就夠了~
    「冬至大如年」既是年總要團團圓圓古時候漂泊在外的人到了冬至一碗湯色乳白,混合了羊肉、羊雜、蘿蔔菜等食材的羊肉小火鍋,咕嚕咕嚕冒著熱氣,讓丹稜人的冬天過得暖洋洋、美滋滋。男女老少歡聚一堂,鍋碗瓢盆,勺頭碗筷的交互間,與滾燙的羊肉湯蒸騰的熱氣一起上揚的,還有喝著燙也難掩笑意的嘴角。
  • 徵服了上海人挑剔味蕾,傳統深夜美味:儂宵夜切了伐?
    解放後,街頭大排檔迅速興起,各式料理在這裡融合,粵菜、日料、本幫美食、潮汕砂物,還有數不清的無名小攤,熱鬧美味的宵夜街一時間百花齊放,好吃得讓人捨不得入眠。其中尤其讓人牽腸掛肚的,還是那些隱藏在街角巷陌的傳統小店。盤中物美價廉的食物,會在每一個或飢餓或失眠的夜晚,給這座城市帶去貼心的庇護。
  • 這位日本人花30年走過中國450多地,評出心中最好的15碗面
    1998年蘇州朱鴻興老店後來出差上海時,坂本還特地繞道蘇州,邀同伴重訪朱鴻興,點了肉絲、蝦仁、爆魚、爆鱔、鱔糊、燜肉、蔥油香菇、炒肉,共8種面澆頭。可以說是真愛了。蘇式湯麵的「過橋」吃法:麵條與澆頭分開。
  • 舌尖丨江海一碗麵
    出門前我看了一下窗外,當時正是風雪交加。原本想去樓下的24小時超市買上點半價刺身加一聽啤酒,喝完就睡覺。誰知換好衣服下樓,風雪停下,天光大好,我便步行到ばりきや,等著開門吃他第一碗麵。往日裡打工結束或報告完成都是在晚上,所以那是我在日三年中第一次那麼早出現在拉麵店,老闆問我,「今天怎麼來吃早面了?」我說,「寫完了碩士論文,我要走了,以後不曉得什麼時候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