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那碗面—績溪澆頭面!

2021-02-16 新安時訊

上方「新安時訊」 藍色字  添加關注

       

記憶中的那碗面—績溪澆頭面

績溪澆頭面

澆頭面在徽州有著超越食物本身的內涵,它承載著儀式、情感、心願等元素,澆頭應為兆頭,因徽州讀音相近,自然也就合一了。在徽州,新年第一餐要吃澆頭面,紅白喜事要吃澆頭面,滿月、生日、做壽、走親訪友都少不了它的存在。

機器做好的麵條

好的澆頭面,面、湯、澆頭都要好,三者配合得勝。面最好是手工溼面,上好的麵粉只添加少許溫水後,在麵缸裡反覆揉搓,直至面性熟,麵團韌勁超強,光滑成絲。大鍋水沸,提起細面,入鍋翻滾幾番,高挑三折入碗。大碗裝面,麵湯醇香。湯,一定要放豬油,醬油,春天時還可放幾點細細的大蒜葉,滾水澆入,浮綠悅目、醇香盈鼻。會吃麵的人,第一步必定會端起碗,喝一口麵湯,讓這股鮮香悠悠入嗓,溫溫入胃。

配湯煮麵(圖由蔣利民提供)

如果說面是骨,湯是魂,那澆頭自然是華衣了。徽州傳統澆頭的主料大多為筍乾、豆乾和肉絲,炒熟後炭火保溫,各色食材慢慢悠悠在鍋裡繼續融合升華。肉絲鮮香,筍乾鹹香,豆乾軟香,合著麵條嚼在口中,吃出了金聖歎生死迷戀的豆乾嚼花生米的境地。

澆頭面(圖由胡家有提供)

徽州的澆頭面,伴著我成長,也記憶著我的記憶。高中求學時和表哥住在校外,一日下午小舅特地跑來叮囑,明天你兩叫老闆下碗面給你們。那是因為第二天要過生日了,五塊錢一碗麵,兄弟兩,頭對頭三兩口胡溜見底,麵湯滾燙,面已入肚,燙燙的麵湯讓額頭冒汗,那是苦讀而充滿未來希望的面。

飯館裡吃麵  叫上幾碗慢慢吃(圖由胡家有提供)

大年初一的澆頭,母親必定要用新筍細切,肉油入味,豆乾佐之,快燒慢煨。清香撲鼻的澆頭菜,一大鏟鋪在面上,堆得尖尖的。剛吃完又一大鏟被加上,多吃肯定是難免的,因為這是母親認為的好東西,吃在嘴裡,暖在肚裡,那是幸福和安康。

大年初一的績溪農村

老娘做了滿滿一大盆用作下面的菜(筍絲、豆乾、瘦肉等)

十二年前的新安江邊,春花燦爛,桂魚肥美。我隨程老師駐村蹲點,晨起霧鎖江面,春寒料峭,一早我姐打來電話,便有了羊毛褲和羊毛衫,讓我躲過了倒春寒,褲子後穿至兩胯現洞才捨去。

筆者駐守蹲點的村莊和附近的水電站(圖來源於網絡)

那天,村長夫人給我下了碗面,加了雞蛋,點上幾片脆紅的醃辣椒,撒上蒜葉,紅白黃綠相間在碗中,吃著面喝著湯,那是對生活和未來的憧憬。

過生日要吃澆頭面+雞蛋  這時也叫長壽麵

媳婦做面,自然不知徽州做湯的秘訣,但其往往骨湯裝碗,細面挑之入內,鋪上已得精髓的澆頭菜,附上雞蛋和自滷的牛肉,自然也是美味,那是生活的綿長和以沫的情感。


2001年正月 績溪農村辦婚事的場景

澆頭面也是鄉村婚嫁喜事必不可少的,長長的執事單中,必然會單獨安排三兩婦女專門煮麵。

大嬸 大媽們在廚房忙著煮喜面(澆頭面) 筆者想吃幾碗就吃幾碗

少時,鄰居家嫁女兒,男主人笑容滿面忙著招呼賓朋好友,至午後不曾吃飯,待稍閒時,老父親要了一碗麵坐在院角桌上扒拉起來。胡溜一口,面滿腮幫,夾上一筷子澆頭菜,大口嚼起,甚是噴香可口。忽然,待嫁女兒從邊上走過,見父親吃麵狼吞虎咽,隨手摟著父親頭,嬌羞嗲怪道:跟你講不要吃得那麼快,不要吃那麼快,老講不聽。其父聽聞,手中筷子自然慢下來,笑言道,不要鬧啦。再埋頭撈麵,眼眶潮溼,面在嘴裡久久不得下咽。這是不舍與疼愛,關心與擔憂。

結婚當天的男方正堂(績溪農村 攝於2014年10月)

離家在外,全國各地的面也吃過一些,精緻有之,美味有之,麵湯菜各具特色的也不在少數。但怎麼都敵不過那一碗伴隨自己成長的,記憶著自己的年少、情感和溫暖的面。這碗面裡有著家鄉、有著父母雙親、有著兄弟姐妹、有著家鄉的一草一木,有著自己年少時調皮和倔強,有著當年的奮鬥與艱苦。往事不堪回首,我們記憶著曾經的記憶,懷念著彼此的懷念,過去的都在這碗面裡。雖然,有時候只能在夢裡聞到她那地道的香味。 

一碗澆頭面,無關風月,只關乎人間煙火,歲月冷暖,這也蘊含著生活的精雅凡俗,吃著面喝著湯冒著汗,給自己再加些向上的力量。是以記!

親,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還有想法可以通過最下方的留言方式告訴我們,也可以先關注「新安時訊」,然後就像跟微信朋友聊天一樣直接發信息、圖片給我們,後臺的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給您回復!

親  點個讚再走吧!

能關注和轉發就更好了!

並期待您的投稿,郵箱:2158567019@qq.com

少數圖片來源於網絡

長按二維碼  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新安時訊」 

以下是往期微信的部分內容

太和警方偵破一起特大非法經營菸草案.

安徽新聞聯播為啥大篇幅報導涇縣這位「普通」農民?因為

懸賞通告:12月11日下午望江縣發生一起命案

徽杭古道景區、宣酒文化園等受到嚴重警告處理!前者40年經營權賣了一萬元還被央視曝過光!

厲害!休寧獲評「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

今天七月半,老娘喊您去家吃績溪水餡包!

休寧縣流口鎮乃福地,一棵大野映山紅樹冬季開花!

厲害!安徽衛視新聞聯播專題報導全國文明村鎮:休寧縣藍田鎮!

徽州重鎮績溪,你知道她幾十、一百年前的樣子嗎?

太和百歲老人有110位,年齡最大111歲,洗衣做飯、還下地幹活.

厲害!安徽三縣獲評「中國天然氧吧」,全國僅有19個!

皖南這個村莊了不得,200多人口出了七八十位教師!

什麼?休寧縣金龍山成了非著名景點!

相關焦點

  • 來碗績溪澆頭面,再配上兩個茶葉蛋
    「績溪掛麵」始創於嶺北莊川、宋家、寺後一帶,具有細、長、軟、滑的特點,味道鮮美可口。 所謂澆頭,就是蓋在面上的菜,大多是幹竹筍,木耳、香菇、肉絲、豆腐乾等組成,在加一點點獨家「秘制」的辣椒醬,美味可口。如果再加上兩個滷蛋,那味道就更絕了 。
  • 夏天吃碗什麼面才過癮?老北京吃麵離不開的澆頭
    今兒夏至,吃碗什麼面才過癮!老北京吃麵離不開的澆頭一般用六必居或者天源醬園的黃醬,炸醬的肉丁以五花肉為佳,當黃醬與肉丁在鍋中交融之際,醬香撲鼻。  「炸醬麵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麵碼兒」。面碼是炸醬麵的重頭戲,通常包括:青豆、黃瓜、白菜、豆芽、香椿、芹菜、水蘿蔔、菠菜、黃豆......
  • 南方人吃麵,多講究澆頭,「那是阿鄉的吃法!」
    南方人吃麵,多講究澆頭。除了陽春麵,上海的飯館面鋪裡也有大排面、牛肉麵、肉絲麵,甚至更高級一些,還有蝦爆面、鱔絲面。但在那個時代,一般上海市民比較經濟實惠的吃法,就是一碗陽春麵再加一碟生煎包子。倘若要吃那些帶澆頭的麵條,價錢一定要高出幾倍。
  • 城市周刊:吃麵澆頭有講究
    夏季,是吃麵的季節。但這裡說的吃麵可不是讓您湊合吃,老北京吃麵也是有講究的,就比如面的澆頭。所謂「澆頭」指的就是澆在麵食上用來調味或點綴的汁子。北京人好吃麵,老北京有「十八樣兒澆頭」之說,但這裡的「十八」只是虛詞,實際上要遠多於此。
  • 澆頭吃的比面都快!好吃第一名!
    能讓吃甜星人倒戈的辣肉麵,神奇在哪裡?愛甜如命的上海人如果倒戈去吃辣了,沒別的,一定是因為一碗辣肉麵,生在上海,卻自帶川菜基因,特別神奇。愛甜星人魔都人民,怎麼就偏偏愛上了有著著川菜影子、味道粗糲的辣肉澆頭呢?你要說有什麼歷史淵源呢,我還真沒找到。但我自己做了一回,我發現這辣肉麵有個特別理想的狀態——「澆頭看上去是鮮紅色的,吊你的食慾,但是吃到嘴巴裡,只是微微辣,相當到位。」甜、鹹、辣三者相融,每口面都能吃到入口甜、嚼之鹹、帶點微微辣的三種feel,真是對味!
  • 陽春麵是碗什麼面
    據王定九所寫個《上海門徑》記載,1934年,每碗面16隻銅板。從《上海飲食服務志》裡曉得:1955年,一角三分一碗,1965年,一角兩分一碗,到1990年,衝到了兩字頭,要兩角洋佃一碗了。搿碗面之所以價鈿便宜,聽伊原來個名字就好曉得了,叫做:「清湯光面」。面清水光湯嘸沒澆頭,調味就是擺眼醬油,要是能夠加點豬油就邪氣贊了。光面就好像是白飯,到店裡要填飽肚皮,就喊陽春麵。
  • 這幾碗面快成絕版
    這碗蘇式面的名字很好聽——陽春麵,承包了老一輩上海人的記憶,曾俘獲無數少男少女的心,地位與北京雜醬面、山西刀削麵、四川擔擔麵等大哥不相伯仲,曾作為上海灘的面中王者,是上海人的蘇式面情結之頭號代表。陽春麵聽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其實就是一碗光面,加點湯再撒點碧綠生青的蔥花就大功告成。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連根菜葉都不給你。
  • 一碗冒著熱氣的本幫澆頭面,在上海人眼裡勝過無數饕餮盛宴
    上海人是極愛吃麵的,不同於西北麵食種類繁多的豪情滿溢,上海面講究的是那一筷面、一勺湯的細細品味,濃湯之上是噴香的澆頭,配合著上海廚師們的巧心思,就可以搭配出無數的選擇,以滿足人們從早餐吃到宵夜的熱愛。上海面系統中有本幫面、蘇幫面、揚幫面和浙江面,後三者逐漸本地化而和本幫面結合創新變成如今的上海面。
  • 《川式紅燒牛肉麵澆頭做法》還可以燙火鍋做燒菜
    我的這個臺灣朋友也是一個美食家,他覺得那簡直就是一個笑話,因為臺灣在以前連牛都沒有,哪可能發明什麼牛面肉。成都的麵館一般很少直接打出牛肉麵招牌,因為一個麵館,甚至會有幾十種澆頭的面,實在沒有必要拿一個牛肉麵當招牌。不過我實際上也看到過用牛肉麵做招牌的。比如三道堰的那家十分好吃的「王記牛肉麵」。
  • 炸醬麵,這家韓式料理店的面,澆頭一大盤,味道濃鬱好吃
    別的面澆頭一小蝶,這碗面澆頭一大盤!入口味道太濃鬱了!蘇式湯麵向來講究免青 過橋 寬湯端上桌的澆頭放在一個個小碟子裡推薦的這份面澆頭一大盤相當霸氣沒錯這碗相當霸氣的面就是韓式炸醬麵據說是蘇州韓式炸醬麵中的頂呱呱每天都有好多韓國人在這裡吃飯這家韓式料理店
  • 廣東東莞澆頭面培訓 廣州澆頭面培訓班 惠州澆頭面培訓學校 澆頭面做法 澆頭面技術
    高老師 學廚網 www.xuechu123.com)     【項目介紹】  澆頭面是南方的特色傳統面點。顧名思義,就是澆上菜的面,它的精彩之處就在於上面的澆頭。一碗澆頭面,淡醬色的湯清澈見底,面潔白精細,幾顆蔥花碧綠,加上香氣嫋嫋的澆頭,不知不覺中便讓客人感受到江南風味小吃的精、雅、細、巧。
  • 天一熱,就饞這碗面,滷香面滑,早上來一碗,元氣滿滿,百吃不厭
    天一熱,就饞這碗面,滷香面滑,早上來一碗,元氣滿滿,百吃不厭夏天,天氣炎熱,胃口就會變差,有時候又懶得在廚房折騰,就偷懶,下面碗條完事兒,雖說麵條不是江南人的主食,隔三差五還是會吃上一頓的,尤其是早餐,麵條還是吃得比較多的
  • 常熟知名麵館落戶張家港,澆頭比面多,店裡天天人頭攢動
    我國的食客特別喜歡吃麵,各地都有知名的面,蘭州牛肉麵,鄭州羊肉燴麵,重慶小面,武漢熱乾麵,一碗普通的面,看似平常卻底蘊深厚,不同澆頭做出來面的味道截然不同。
  • 當白宇曬出第29碗面的時候,網友們調侃說,確定是「面精」沒錯了
    當白宇曬出第29碗面的時候,網友們調侃說,確定是「面精」沒錯了!如果說對白宇這個名字不是很熟悉的話,那就想想電視劇《鎮魂》裡的趙處長趙雲瀾。飾演這個角色就是白宇。這麼一說絕對大家有恍然大悟的感覺。白宇曬的美食真的是太與眾不同了,每天一碗麵,至今已經是第29碗面了。昨天白宇發出了一條動態,畫風是這樣的。這張圖片了,就是白宇日常的畫風,配文說:「吃麵+29」只要關注他的就知道,這句話就是吃麵,第29碗來了。
  • 上海人說「吃碗麵」背後竟有這麼多種含義!
    上海人對面的執念 真不是三兩句話能說得清的 而簡單的一句「吃碗麵」 背後的含義也並不簡單 畢竟光是面的種類就有 蔥油拌麵、辣肉麵、燜肉麵、蟹粉面、海鮮面
  • 常州最好吃的那碗面,沒吃過你還敢說是常州人?
    紅湯是奧灶面的熬法,早年跟著三鮮餛飩店的老闆陸仁興學的。澆頭中最受歡迎的是「鴨澆」,把鴨肉像扣肉一樣放碗裡蒸,趙文說這是從勤業那裡的「鴨澆麵館」學來的,如今那家麵館已經不做了,很多食客會慕名來這吃。地址:蘆墅橋龍船浜菜場門面房(新市路和蘆墅路路口處)這家麵條有特色,湯也是現熬的,豬扇骨和後腿骨,一熬就是10多小時。
  • 紅燒牛肉麵,牛肉麵做法很簡單,就是燉一鍋牛肉當做面的澆頭就行
    紅燒牛肉麵燉煮牛肉千萬不要選純瘦的牛肉,最好是用牛腩或者質量好的牛腱,純瘦的牛腱部位不也建議,燉出來的牛肉會柴幹,口感非常的不好,帶點肥肉或者蹄筋的部位,口感就很軟糯了。牛肉麵做法很簡單,就是燉一鍋牛肉當做面的澆頭就行,一直都是在飯店吃牛肉麵較多,很少自己燉煮,其實還挺費時的,我喜歡用高壓鍋燉,節約時間還省煤氣。原料:牛腱、麵條、青菜、幹辣椒、桂皮、豆瓣醬、鹽、五花肉、八角、醬油、油、姜。做法步驟:第1步、牛肉過水撈出待用。
  • 連吃7碗面是種什麼體驗?
    蘇州人愛吃麵是出了名的 這裡有著悠久歷史的面文化 還有著一眾「口味挑剔」的食客 兩面黃的叫法也有講究 直接澆的吃法名為「澆頭」 還有一種吃法 便是將澆頭放置一邊
  • 蘇州人的一碗麵
    聽說上海的評彈藝人,有重要演出,會清晨驅車百裡,到蘇州專程吃碗湯麵,再回滬說書表演時,嗓音中蕩漾著的濃濃吳語其韻味和書卷氣格外地原汁原味。掌聲要比平常高出好幾成。蘇州人的一碗麵是有歷史傳承的。歷史上的蘇州是達官貴人的退隱之地,文人薈萃。他們把「風雅」二字揉成了花瓣化作了深巷中的清風。而世上最大的風雅就是把是把俗事做到極致的優雅。
  • 鱔魚面,冷澆面,面珠湯,菜譜獻給愛吃麵的朋友!
    冷澆面預備蝦肉,蕪菱、筍、、韭芽,供切碎,冷肉汁拌好,再以婁汁、椒末和醋調醬,濾去渣,作汁置碗內,俟面入碗,用籍撈轉,即將拌好肉汁澆之。.寬條面雞汁下,用中碗加雞絲蛋花湯,另盛小碗,作澆頭。.五香面醬、醋、椒末,芝麻屑,婢筍或煮戴及煮蝦之類鮮汁,以椒末、芝麻屑二物拌入乾麵,以醬醋及鮮汁之物傾於一處,充拌乾麵之水,如不足,再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