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一九五六年度國民經濟計劃的執行結果和一九五七年度國民經濟...

2020-12-13 中國經濟網

    (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

各位代表:

    我謹向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提出《關於一九五六年度國民經濟計劃的執行結果和一九五七年度國民經濟計劃草案的報告》,請予審查。

    一、關於一九五六年度國民經濟計劃的執行結果

    1956年度國民經濟計劃的編制,是在以下的條件下進行的。1955年下半年開始形成了我國對於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高潮,這一高潮大大地推動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潮,廣大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空前高漲,要求提前完成五年計劃。1955年農業的大豐收,糧食和棉花的產量是近三年來增長最多的一年。在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前三年中,財力上有了一定的結餘,物力上有了一定的儲備,技術力量有了一定的成長,基本建設的設計、設備、施工組織都有了較好的準備。1956年度的計劃,適應了這種新的形勢,從而在財政經濟上保證了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並且保證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發展。計劃中所規定的各項指標,都是很積極的。應該說,這個計劃基本上是反映了人民群眾在大革命、大建設的高潮中的願望的。

    全國人民對於1956年度國民經濟計劃執行的結果,都很關心。現在,根據對計劃執行結果的檢查,我們可以向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報告說:1956年度我國國民經濟計劃的各項指標,絕大部分都已經完成或者超額地完成了。

    1956年是我國社會制度大變革的一年。在全國組織起來了75。6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入社的農戶佔全國農戶總數的96.3%,其中加入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農戶佔全國農戶總數的87.8%。在全國組織起來了約10萬個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和生產合作小組,參加的人數達到500多萬人,約佔手工業者總數的92%。在全國的資本主義工業中,佔產值99.6%和佔職工總數99%的工業企業,轉變為公私合營企業;在全國的資本主義商業中,佔總戶數82.2%和佔從業人員總數85.1%的商業企業,轉變為國營、合作社營、公私合營企業和合作商店、合作小組。由於這一偉大的變革,我國就基本上解決了個體經濟同社會主義工業化之間的矛盾,基本上解決了資本主義所有制同社會主義所有制之間的矛盾,從而基本上結束了我國幾千年來階級剝削制度的歷史,建立起社會主義的社會經濟制度。這樣,在我國實行改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公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就基本上完成了。

    在社會主義革命的高潮的推動之下,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

    全國工業總產值1956年完成了586.6億元,比上年增長31%,這是近年來工業生產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在工業總產值中,生產資料的生產為291.7億元,比上年增長41.7%;消費資料的生產為294.9億元,比上年增長22%。機器製造業的生產為57.6億元,比上年增長90.2%。手工業的生產為117億元,比上年增長16%。

    按工業總產值計算,已經提前一年並且超額9.5%完成了五年計劃(即五年計劃所規定的1957年的指標,下同)。在五年計劃所列的46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已經有生鐵、鋼、鋼材、燒鹼、純鹼、硝酸銨、青黴素、氯黴素、各種磺胺、汽車外胎、蒸汽鍋爐、汽輪機、水輪機、內燃機、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金屬切削工具機、雙輪帶鏵犁、穀類播種機、客車、自行車、機製紙、水泥、棉紗、棉布、麻袋等27種產品的產量,提前一年完成或者超額完成了五年計劃。1956年我國試製成功的新的工業產品,根據九個工業部的統計,即達1,200多種,其中噴氣式飛機、載重汽車、15,000千瓦的全套水輪發電設備、12,000千瓦的汽輪機和汽輪發電機、單軸自動車床、耐高熱合金鋼等,都是運用了世界上新的技術在我國第一次生產的產品。現在,這些產品不僅已經試製成功,並且已經投入生產了。各工業部門的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和主要工業設備的利用率,都比上年有了顯著的提高。1956年各工業部(不包括森林工業部)所管理的工業企業,生產成本比上年降低了10。7%,扣除降低調撥價格的因素,比上年降低了7。9%(原計劃降低8。4%),沒有完成計劃。生產工人的勞動生產率,比上年提高約26%(原計劃提高18。6%)。應該指出,按生產工人計算的勞動生產率,不能反映工業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全面情況。因為在工業企業中,除了生產工人以外,還有不少的非直接生產的職工。目前在我國工業企業中的非直接生產的職工過多,一般要佔生產工人總數的一半左右,這種不合理的情況,應該逐步改變。工業勞動生產率怎樣計算才更合理,我們也正在研究改進辦法。

    全國農業和農副業總產值1956年完成了882。9億元,為計劃的96%,比上年增長4。9%。1956年我國遭受了最近幾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自然災害,某些農作物受到很大的損失,受災的農田面積約2。3億畝,受災的人口約7,000萬人。但是,由於農業合作化的勝利和《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的公布,在全國農民中掀起了熱火朝天的農業增產運動,在擴大農田灌溉面積、增加農田施肥數量、精耕細作、推廣優良品種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受災地區的廣大農民,同災荒進行了搏鬥,縮小了災荒所造成的損失,因而使主要農作物如糧食、大豆等的全國總產量,仍然有所增加。1956年糧食總產量為3,650億斤,比上年增加了154億斤,增長4。4%;大豆產量為204。7億斤,比上年增加了22億斤,增長12。2%;棉花產量為2,890萬擔,比上年減少了147萬擔,下降4。8%;豬的頭數年末達到9,780萬頭,比上年增加了988萬頭,增長11。2%。1956年農業和農副業的總產值,已經接近完成五年計劃;糧食的總產量則已經超額完成了五年計劃。

    全國基本建設投資額有很大的增長。1956年完成了139。9億元,為計劃的99。9%,比上年增加了53。6億元,增長62%。這是解放以來,投資額增長最多的一年,也是基本建設計劃完成得最多的一年。1956年和前三年所完成的基本建設投資額累計計算,已經完成五年計劃投資總額的86%左右。這樣,超額完成五年計劃中的基本建設計劃就有充分的保證了。1956年施工的限額以上的廠礦企業建設單位共計625項,已經全部投入生產的有89項,其中主要的有:煤礦20項,電站21項,黑色和有色冶金3項,建築材料4項,金屬加工和機械製造21項,棉紡織和製糖等輕工業12項。1956年鐵路鋪軌3,108公裡,其中:新建1,747公裡,恢復285公裡,新建和恢復複線210公裡,新建企業專用線866公裡(僅系鐵道部負責修建的,下同)。寶成線和鷹廈線已經全線臨時通車。1953至1956年鐵路鋪軌累計為7,532公裡,其中:新建4,387公裡,恢復324公裡,新建複線356公裡,恢復複線420公裡,新建企業專用線2,045公裡。新建鐵路鋪軌總數已經超過五年計劃規定的鋪軌總數303公裡。基本建設計劃執行的結果,各部門新的生產能力的增長,在我國歷史上也是空前的,1956年一年中新增加的煉鋼能力,就超過了解放前全部的煉鋼能力。舊中國幾乎沒有的機器製造業,完全沒有的汽車製造業和飛機製造業,現在都建設起來了。近代化的國防工業,也開始建設起來了。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基本建設規模的擴大,交通運輸事業也有很大的發展,1956年全國鐵路貨運量完成了24,605萬噸,超過計劃11。6%,比上年增長27%;貨物周轉量完成了1,203。5億噸公裡,超過計劃11。6%,比上年增長22。6%。都提前一年完成了五年計劃。

    在經濟事業發展的同時,全國文教衛生和科學研究事業在1956年也有很大的發展。高等學校招生18。5萬人,超過計劃5。2%;中等專業學校招生43。3萬人,為計劃的97。4%;初級和高級中學招生234。3萬人,超過計劃9。6%;初級和高級小學招生2,345。3萬人,比上年增長35。6%。各級學校的學年初在校學生人數都比上年有很大的增長,中等專業學校、中學和小學的學年初在校學生人數都提前一年超過了五年計劃。

    1956年中國科學院所屬科學研究機構達到66所,研究人員(包括研究員、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和研究實習員)達到4,475人。各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工作,比以前加強了。各部所屬科學研究機構達到105所,研究人員(包括工程師和技術員)達到10,307人。同時,在國務院的領導下,由科學家們初步制定了中國科學發展的遠景規劃(草案)。

    1956年攝製影片176部,超過計劃37。5%。電影放映隊達到6,233隊,為計劃的97%。報紙發行243,942萬印張(即對開報紙,下同),超過計劃2。2%。雜誌出版76,343萬印張,為計劃的89。3%。圖書出版435,613萬印張,超過計劃16。2%。以上各項,都比上年有很大的增長。此外,圖書館、博物館也都有所發展;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繁榮,民間藝人得到進一步的安排。

    1956年衛生部門所屬的醫院和研究所的病床總數達到214,673張,超過計劃2。3%,比上年增加了40,980張。對於危害人民健康的各種慢性病的防治,特別是對於消滅血吸蟲病的鬥爭,已經開始取得成績,治療了患者40萬餘人。為了繼承和發揚祖國的醫學遺產,並且發揮中醫的作用,已經吸收了大約3萬名中醫參加公立衛生機構的工作。此外,在衛生防疫、醫療預防、婦幼衛生等各方面,也都進行了很多的工作。

    隨著經濟、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1956年包括在國家計劃以內的全國國營企業、合作社營企業、公私合營企業、國家機關、人民團體和文化、教育、科學、衛生部門的工人職員總數(以下簡稱包括在國家計劃以內的職工總數)年底達到2,240萬人;年平均人數(全年每日實有人數的累計數,除以365日,即得年平均人數,下同)為2,117。9萬人,比上年增加了535。7萬人,除去由私營工商企業等轉變為國營、公私合營企業的人員和鄉幹部305萬人以外,實際比上年新增加了230多萬人。這是幾年來就業人數增加最多的一年。如果將包括在國家計劃以內的職工和不包括在國家計劃以內的職工合在一起計算,那麼,1956年底就是2,417萬人,比計劃以內達到的2,240萬人多177萬人。

    1956年包括在國家計劃以內的職工的工資總額比上年增加了約27億元,職工的年平均工資(全年職工的工資總額除以年平均人數,即得年平均工資,下同)增長了接近14%。農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根據許多地區的調查,凡是沒有受災或者受災不大的地區,約有80%左右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增加了產量,約有75%左右的農戶增加了收入。受災地區雖然減產或者收成很少,但是經過農業生產合作社組織生產自救,加上政府的大力援助,除了個別工作不好的地區以外,受災地區農民的生活也一般地得到了保障。

    1956年社會購買力達到約465億元,比上年增長15。6%,這是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人民物質生活有所改善的具體表現。

    總之,我們在1956年的工作是獲得了極為巨大的勝利和成就的。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全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各民族、各民主黨派、工商界人士和其他愛國人士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的結果。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事業的偉大勝利和經濟建設事業的巨大發展,為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毫無疑問,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所獲得的偉大的勝利和成就,將給我國今後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深遠的極為有利的影響;但是,也給我們帶來了某些困難。這些困難的發生,有的是由於客觀的原因,有的則是同我們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分不開的。

    現在看來,1956年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有以下幾點是應該著重指出的:

    第一,1956年國家對基本建設的投資額多了約15億元到20億元。由於基本建設的投資額過大,因而造成了這樣的情況:基本建設投資額增長的速度超過了生產資料生產增長的速度,特別是超過了建築材料和某些機械設備生產增長的速度,從而就引起了鋼材、木材和若干種機械設備供應的緊張情況。應該說,這是1956年計劃工作中的一個錯誤,但是我們當時並不了解或者不完全了解,而是在後來才了解的。由於歷年來的基本建設計劃總有5%左右不能完成,在編制1956年的基本建設計劃的時候,我們也以為會發生同樣的情況。但是1956年基本建設計劃執行的結果卻完成了99。9%,因而就更加顯出1956年的基本建設投資額是定得過大了。

    第二,1956年銀行信貸計劃,農業貸款增加11。2億元,手工業和公私合營企業貸款增加2。9億元。但是執行的結果,對農業的貸款卻增加了20。3億元,對手工業和公私合營企業的貸款卻增加了9。4億元。兩項共計29。7億元,超過計劃15。6億元。為了從財力上保證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增加這些貸款是完全必要的。這幾項貸款的原定計劃顯然是小了。在執行過程中增加了這些貸款的數額,絕大部分是正確的。但是,如果撙節地加以使用,也可以少貸幾億元。在執行中有一小部分應該少貸的而沒有能夠少貸,是我們工作中的缺點。

    第三,1956年計劃新增加工人職員84萬人,但是執行的結果增加了230萬人,超過計劃146萬人。由於經濟的發展和許多事業的擴大超過了原定計劃,在執行勞動計劃的過程中稍稍超過原定計劃也是必要的,但是顯然超過得太多了。這是我們控制不嚴和有些部門輕易招收職工的結果。此外,在1956年增加了職工的工資,這在基本上是正確的,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增加得多了一些。

    第四,1956年教育事業計劃的招生指標有一部分定得過高了,在執行過程中又有某些方面超過了原定的指標,結果,就使有些學校招生的數量超過了師資、校舍和設備供應的可能條件,給師生在教學方面和生活方面帶來了一些困難。

    由於以上的缺點和錯誤,在我國財政收支方面,出現了赤字;在銀行信貸收支方面,也出現了差額,多發行了一部分貨幣;這兩者又集中表現為過多地使用了幾年來國家所積蓄的商業庫存和物資儲備。這樣,就給1957年經濟工作和文教工作的安排,帶來了某些困難和不利的影響。

    應該說,為了保證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為了保證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為了順利地渡過1956年的大災荒,適當地使用國家的後備力量,是完全應該的,不使用是不正確的。這樣做,雖然給我們今後的工作帶來一些困難,但是這些困難只是暫時的和局部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是能夠逐步克服的。我們還應該了解,歷史上任何一次大革命,通常都是要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引起大波動的。我們為了爭取民主革命的勝利,曾經忍受了不知多大的犧牲和困難,而今天,我們在取得社會主義大革命的勝利的鬥爭中,並且在同時又取得大建設的勝利和渡過很大的災荒,只引起這樣一點小小的波動和困難,難道能夠說我們的情況是不好的嗎?應該說總的情況是很好的。由於我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優越性,我們對於在大革命中所引起的社會經濟生活的某些波動,可以自覺地在1957年及其以後的計劃中加以調節。我們的物價基本上還是穩定的,國家若干後備物資在1957年就可以部分地得到補充,人民生活也還可能爭取有所改善。這就是說,在1955年到1956年我國人民所取得的社會主義大革命的勝利,真是一次和平革命,我們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在革命中可能引起的破壞和損失,這對於全中國的人民是極為有利的。

    二、關於一九五七年度國民經濟計劃草案的說明

    在1956年度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我們編制了1957年度的國民經濟計劃草案。如前面說過的,1956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取得偉大的勝利,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進展很快,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指標,有些已經提前完成,有些接近完成。這些是安排1957年度國民經濟計劃的有利條件。但是,1956年我國遭受了解放以來最嚴重的一次災荒,對於1957年國民經濟的各方面都有不利的影響;由於前面說過的1956年工作中發生的缺點和錯誤,使得經濟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某些方面,出現了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矛盾。這些是安排1957年度國民經濟計劃的困難條件。根據上述有利條件和困難條件,在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瞻前顧後,綜合平衡,增產節約,勤儉建國,發揚成績,糾正缺點的方針下,我們編制了1957年度國民經濟計劃草案。

    大家知道,年度計劃的編制必須做到既能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又要有充分可靠的物力、財力的保證,並且保留必要的後備。1957年度國民經濟計劃的安排,是儘可能地使基本建設的增長同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相適應;使社會購買力的增長同消費資料生產的增長相適應;使文化、教育、科學事業的發展和勞動工資的安排同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發展相適應;使國民經濟各部門在上下年度之間能夠比較平衡地向前發展。在安排消費同積累的關係的時候,首先保證必要的消費;在安排生產同基本建設所需要的物資的時候,首先保證必要的生產上的需要;在安排基本建設的時候,儘量地注意到各部門投資比例的適當,並且發揮投資的經濟效果,力爭使用同樣數量的錢能夠辦更多的事。

    1957年度國民經濟計劃草案,已經印成專冊,發給各位代表,其中詳細數字,我不擬在這裡重複了。現在,我僅就工業生產、農業生產、基本建設、運輸事業、商業、文教衛生和科學研究事業、勞動工資等計劃方面的一些主要問題,分別加以說明。

    (-)工業生產

    1957年工業生產的總產值計劃安排為603。4億元,比上年增長4。5%(這是按包括在國家計劃以內的工業企業的總產值在1956年為577。2億元進行比較的)。1956年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31%,為什麼1957年計劃安排的工業生產的增長速度比上年降低這麼多呢?

    在這裡,除了生產資料中的新式畜力農具、鍋駝機、水車等農業機械因為1956年生產過多,1957年計劃基本上停止生產,機械製造工業的其他若干產品因為1957年,計劃安排的基本建設投資減少,它們的產值也將相應地有所減少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1957年計劃安排的消費資料的生產比1956年增加很少。消費資料生產在我國全部工業生產的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1956年為50。3%,1957年計劃為48。4%;而在消費資料生產中,紡織工業和食品工業產值所佔的比重又最大,1956年為77。7%,1957年計劃為77%。由於棉紗的產量1957年計劃比上年減少61。1萬件,使棉紡織工業的產值將減少14。4億元,僅此一項,就使全部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降低約2。5%。1957年計劃安排的全部食品工業的產值比1956年增加2。2億元,增加也很少。1957年的工業生產計劃,由於紡織工業的生產下降,食品工業的生產增加很少,這樣不僅使整個消費資料的生產計劃只比上年增長1。1%,並且把1957年全部工業生產計劃的增長速度也拉下來了。

    但是,把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生產的計劃增長速度分開來看,情況是各不相同的。1957年計劃安排的生產資料的生產為311。3億元,比上年增長8%;消費資料的生產為292。1億元,比上年增長1。1%。

    1957年計劃安排的生產資料主要產品的產量和增長速度如下:

    電力:188。6億度,比上年增長13。7%。

    原煤:11,727萬噸,比上年增長10。7%。

    原油:150萬噸,比上年增長29%。

    生鐵:555。4萬噸,比上年增長16。3%。

    鋼:498。7萬噸,比上年增長11。7%。

    鋼材:447。8萬噸,比上年增長17%。

    燒鹼:17。8萬噸,比上年增長13。8%。

    硫酸銨:49。9萬噸,比上年增長11。8%。

    水泥:680。7萬噸,比上年增長6.5%。

    蒸汽鍋爐:4,019。7蒸發量噸,比上年增長33%。

    汽輪機:14。3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9。1%。

    發電機:28。4萬千瓦,為上年的98。9%。

    電動機:125。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7。7%。

    變壓器:359。8萬千伏安,比上年增長26。4%。

    金屬切削工具機:22,640臺,比上年增長2。7%。

    載重汽車:7,000輛,比上年增長324。8%。

    原木:2,506萬立方公尺(包括手工業生產量),比上年增長21。9%。

    從上列計劃安排的生產資料主要產品的生產增長情況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產品的產量,1957年比上年增長在10%以上,一半以上產品的產量,1957年比上年增長在15%以上。在1956年生產資料的生產比,上年增長41。7%的基礎上,還能夠保持這樣的發展速度,應該說是不慢的。這說明,我們在安排1957年度工業生產計劃的時候,繼續堅持了優先發展生產資料生產的原則,這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無疑是有利的。

    前面說過,1957年計劃基本上停止新式畜力農具、鍋駝機、水車等農業機械的生產,1957年計劃安排的基本建設投資額比1956年有所減少,這就限制了機械製造工業生產的增長速度。1957年機械製造工業的產值計劃安排為54。9億元,相當於上年的95。6%。而1956年機械製造工業的生產則比上年增長90。2%。這樣也就不能不影響到1957年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速度。如果把機械製造工業的產值從生產資料生產的總產值中剔除出去加以比較的話,則1957年計劃安排的生產資料生產的增長速度就不是8%,而是11%以上。

    1957年計劃安排的消費資料主要產品的產量和增長速度如下:

    棉紗:463。5萬件,為上年的88。3%。

    棉布:50億公尺(包括手工業生產量),為上年的85。3%。

    麻袋:7,814萬條,為上年的99。3%。

    麵粉:503萬噸(包括手工業生產量),比上年增長0。2%,

    食糖:87。4萬噸(包括手工業生產量),比上年增長8。3%。

    1957年計劃安排的消費資料工業的生產,有些產品比上年增加很少,有些產品還比上年減產,這是什麼原因呢?這主要是由於去年農業遭受災害,主要的工業原料作物的生產,沒有完成計劃。1956年由於上年棉花豐收,同時進口的棉花也比較多,因此棉紗的生產比上年增長32。2%,但是,這樣高的增長速度是難以為繼的。因為我國農業的豐收或者歉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自然條件的影響的。接連幾年的豐收是少有的,在豐年之後,往往是平年或者是歉年。全國解放以來,我國農業有三年是豐年(1950、1952、1955),有兩年是平年(1951、1953),有三年是歉年(1949、1954、1956)。在過去幾年中,農業的豐收或者歉收,曾經多次地影響我國輕工業生產增長速度的起伏。農業的豐歉,影響到國民經濟的波動,在我國目前的條件下是難於避免的;但是劇烈的波動,對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對於糧食、棉花和其他一部分工業原料作物,在可能的條件下,要有必要數量的儲備,以調劑歉年之後的生產和消費,減輕社會經濟生活的波動。今後我們在編制計劃的時候,應該充分地注意到這一點。

    在手工業生產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原材料的供應比較緊張。我們在分配原材料的時候,對手工業生產的需要已經給予適當的照顧。例如:1957年棉布總的生產水平比上年下降15%左右,但是對於手工織布業的生產,則計劃維持上年生產水平的90%左右;在鋼鐵材料的供應方面,除了手工業自己生產的土鐵歸他自己使用,各地回收的廢鋼鐵首先滿足手工業生產的需要以外,國家還從統一分配的鋼鐵材料中給手工業調劑了一部分。採取這些措施以後,1957年手工業生產的總產值,估計可以維持1956年的水平或者略高一些。

    為了保證手工業生產的順利進行,手工業管理部門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應該繼續調整生產組織,大力整頓社務,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左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內部,目前存在著盲目地追求半機械化、機械化的傾向,變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為國營工廠的傾向,應該加以糾正。同時,還應該扶助個體手工業者,不得加以排斥。

    (二)農業生產

    1957年農業和農副業總產值計劃安排為611。5億元,比上年增長4。9%。

    糧食(不包括大豆)總產量計劃安排為3,820億斤,比上年增加170億斤,增長4。7%。

    棉花總產量計劃安排為3,000萬擔,比上年增加110萬擔,增長3。8%。

    目前,我國農業的發展大大地落後於人民生活的要求,落後於輕工業發展的要求。因此,必須繼續貫徹執行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貫徹執行勤儉辦社、民主辦社的方針,逐步地解決國家同合作社之間,合作社同合作社之間、以及合作社內部的矛盾,想盡一切辦法,促進糧食和其他農作物的增產。國家對於農業的發展,一向採取積極支持的政策,為了保證繼續提高農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今後還將特別注意發展化學肥料工業,以增加肥料的供應量。開墾荒地需要投資較多,但是為了增加農業生產,根據國家的財力、物力的可能條件,增加一些投資,擴大耕地面積,也是必要的。

    前面說過,棉花和其他工業原料作物的增產,對於工業生產的增長影響很大。目前,我國輕工業有較大的生產能力,棉紗錠子已有700多萬枚,每年可紡紗560萬件以上,其他某些輕工業企業也有多餘的生產能力。人們會問,為什麼不可以多生產一些工業原料作物以充分發揮輕工業企業的生產能力呢?主要原因是由於我國人口增加很快,耕地面積增加有限,糧食的增加還滿足不了人民消費增長的需要,在現有的耕地中不能更多地增加工業原料作物的種植面積。幾年來,由於工業原料作物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糧食作物的種植面積雖然也有所增加,但是,它的種植面積在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面積中所佔的比重,已經逐年有所下降。1957年各種農作物的種植面積計劃安排為239,989萬畝,比1953年增長11。1%,其中,工業原料作物為23,071萬畝,比1953年增長31。9%;糧食作物為184,972萬畝,比1953年增長7。9%。糧食作物在各種農作物種植面積中所佔的比重,1953年為79。3%,1957年下降為77。1%。為了保證全國人民的糧食供應,為了保證工業所需要的原料,必須適當安排糧食作物同工業原料作物種植面積的比例。在我國還不能大量開荒和大量擴大耕地面積以前,從現有的耕地中不適當地擴大工業原料作物的種植面積是不對的,但是,縮小現有的工業原料作物的種植面積,也是不利的。棉花、糖料、油料等主要工業原料作物,應該保持1957年的種植面積,不再減少,還應該有小量的增加,並且必須進一步加強精耕細作和採用優良品種等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豬的增產也是大家很關心的,因為它不僅關係到城鄉肉食的供應,而且養豬積肥也是當前農業肥料的重要來源之一。為了緩和城鄉肉食供應的緊張情況,並且適應農業增產對於肥料的需要,必須提高豬的生產數量和質量。1957年豬的頭數,年末計劃達到1。1億頭,比上年增加1,220萬頭。完成這個計劃,有沒有保證呢?由於各級領導機關對於發展養豬業十分重視,生豬的收購價格全國平均提高了14。26%,農民養豬比較有利了;飼料的來源增多,國家給農民預留的精飼料也比上年增加了;再加上適當地增加農民的自留地,以利於農民自己解決蔬菜和牲畜飼料。這些都是完成計劃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面,1957年計劃安排的豬的頭數,比產量最高的1954年還要超過1,000萬頭,現在不少地方豬的質量還不高,因此,需要作很大的努力,才能完成計劃,並且提高豬的質量。但是,由於採取了上面的措施,目前商業部門收購的豬,數量已經開始增多,部分豬的質量也比上年肥大,可見農民對於養豬的積極性,已經有所提高,完成計劃是有可能的。

    造林面積1957年計劃安排為4,500萬畝,比上年減少500萬畝。為什麼1957年計劃造林面積比上年減少了呢?這是由於1953至1956年平均每年造林2,744。5萬畝,面積不少,但是成活率比較低,根據典型調查,過去造林的成活率一般60%左右。因此,必須在保證成活率確實能有顯著提高的前提之下,努力完成今年的造林任務。在木材採伐方面,地方林區,過去一般在路遠山深的地方採伐得少,在交通比較便利的地方採伐得多,這對於水土保持和林區跡地更新都有不利的影響。今年增加了地方木材採伐的投資,主要用在修路方面,以便增加深山的採伐量,逐步改變某些不利牙水土保持和林區跡地更新的採伐情況。

    (三)基本建設

    1957年基本建設投資額計劃安排為111億元,為上年的79。4%。1957年的基本建設投資額的確定,在材料供應方面和財政方面,都進行過反覆的平衡計算。經過多種方案的比較研究,我們採取了111億元的方案。因為這個方案,既能夠使1957年的基本建設保持適當的規模,保證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建設任務,又有利於1958年計劃的安排;既能夠使1956年造成的某些原材料和某些機械設備的供應緊張情況緩和下來,有利於生產的發展,又可以儘量地減少建築力量的窩工損失和設備的積壓。111億元的基本建設投資額同1956年的基本建設投資額相比,是顯得少了。但是,同五年計劃原來所規定的1957年投資額相比,還超過了14億元;如果把前四年實現了的投資額和1957年計劃安排的投資額合起來計算,則超過五年計劃規定的五年投資總額的49。78億元。

    根據上述的基本建設投資額,在項目的安排方面,適當地調整了若干部門的投資比重,加強了薄弱環節。主要是:減少了非生產性建設的投資比重,增加了生產性建設的投資比重。減少了紡織工業、食品工業、機械製造工業等設備能力暫時還有多餘的部門的投資比重,增加了煤炭、電力、冶金、化學、森林等生產能力不足的工業部門的投資比重。保持了農林水利部門的投資比重。增加了地方投資的比重,相應地減少了中央部門的投資比重。例如:非生產性建設的投資額佔投資總額的比重,由1956年的22。4%,下降為1957年的20%左右。又如煤炭、電力、冶金、化學、森林等五個工業部1956年的投資額共為34。5億元,佔工業各部投資額的50%;1957年投資額計劃共為37。1億元,佔工業各部投資額計劃的59。1%。又如原材料、燃料、電力工業同金屬加工、機械製造工業的投資比例,由五年計劃中的1957年的1。9比1,改變為1957年計劃的3。3比1。地方投資佔全國投資總額的比重,由五年計劃中的1957年的13。7%,提高到1957年計劃的18。8%。

    在編制1957年度國民經濟計劃的時候,我們還認識到:在生產資料的生產方面,我國的原材料、燃料、電力工業的發展,落後於其他工業部門發展的要求;冶金工業的發展,落後於金屬加工、機械製造工業發展的要求。在積極發展我國的原材料、燃料、電力工業方面,除了應該繼續建設若干起骨幹作用的大型企業以外,還應該特別注意多發展一些投資少、收效快的中、小型企業,和有計劃地發展小煤礦、小鐵礦、小的有色金屬礦和非金屬礦,以增加原材料和燃料的產量。在金屬加工和機械製造工業方面,除了發展一些重型的和精密的機械工業企業以外,應該在平時和戰時相結合、專業化和協作相結合、製造和修理相結合的前提之下,對各機械工業部所管理的企業、非機械工業部門和地方所管理的機械工業企業,統籌安排,以充分發揮我國金屬加工和機械製造工業的潛在力量,這些工作,我們在1957年度計劃的安排中,已經開始予以注意,今後還必須進一步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

    按照上述投資安排,1957年計劃施工的限額以上的廠礦企業建設單位共計591項,其中計劃竣工的219項。各工業部1957年計劃施工的限額以上的廠礦企業建設單位共計486項,其中計劃竣工的177項。在計劃竣工的項目中,主要的有:煤礦58項,電站21項,黑色和有色冶金14項,建築材料和木材加工9項,金屬加工和機械製造32項,紡織、造紙、食品等輕工業20項。這些企業投入生產達到設計能力以後,每年的生產量是:原煤1,080萬噸,發電量33。6億度(發電設備容量67。3萬千瓦),原油32。5萬噸,生鐵81萬噸,鋼材48。9萬噸,焦炭157萬噸,硫酸4萬噸,硝酸銨9萬噸,水泥108萬噸,運出木材315萬立方公尺,棉紗69。3萬件(紗錠71。5萬枚),棉布64,602萬公尺(織布機21,325臺),機製紙13。6萬噸,機製糖8。7萬噸,等等。但是,實踐證明,新建企業在投入生產以後,經過一定時間,它的年產量,很多是會超過設計能力的。

    在農業基本建設方面,1957年農林水利各部和地方農業投資計劃共為9。7億元,比上年減少1。9億元。主要是減少了中等技術學校、試驗研究機構等建設單位的投資,和減少了拖拉機的增加數量。水利部1957年計劃施工的限額以上的建設單位共計26項,其中有水庫工程10項,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今年正式開工。地方興修的限額以上的水利工程32項。農墾部興建的限額以上的農牧場3項;地方興建的限額以上的農場93項。1957年的基本建設投資額,在農業方面和工業方面都有減少,但是為了照顧農業發展的需要,我們在分配投資額的時候,已經注意到使農業方面少減一點,工業方面多減一點。

    1957年鐵路計劃鋪軌1,860公裡,其中:新建535公裡,恢復152公裡,新建複線533公裡,專用線640公裡。在新建鐵路鋪軌中:包(頭)蘭(州)線鋪軌329公裡,福建的南(平)??(頭)線鋪軌63公裡,內蒙古的牙克石森林線鋪軌45公裡。交通部1957年計劃施工的公路有7條,其中主要的是新建新藏公路和改建青藏公路;計劃新增加的公路裡程為1,125公裡。郵電部1957年除了重點建設部分市內電話和增加必需的郵運設備以外,計劃架設京漢、京滬、京瀋、京西(安)、西(安)蘭(州)等長途電訊幹線的十二路載波電話和改善省內線路。

    商業各部1957年計劃施工的限額以上的建設單位共計17項,其中主要是肉類聯合加工廠和冷藏庫,計劃新增加日宰豬1。1萬頭的生產能力和冷藏庫容量5。15萬噸。

    文教各部1957年計劃施工的限額以上的建設單位共計37項,其中主要的有。高等學校(高等教育部和教育部直接管理的)11項,電影製片廠和洗印廠7項,醫院4項;計劃新建、擴建高等學校可以容納新生3。3萬人,新建醫院增加床位1,420張。

    在1957年基本建設投資的安排中,根據勤儉建國的方針,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修改了某些過高的和不適當的設計標準,儘可能地照顧了各個部門之間、各個工廠之間的專業分工和協作配合,減少了非生產性建設的投資,削減了非急需的項目和縮小了某些企業的規模,並且儘可能地就地取材,降低建築造價。採取這些措施以後,就節約了資金,提高了投資的經濟效果。為了進一步貫徹執行勤儉建國的方針,需要對原定的設計和規劃作必要的修改,這是一件複雜細緻的工作,做得好就可以大量節約,做得不好還可能造成新的浪費。因此,必須節約一切可能節省的投資,同時反對偷工減料,用各種辦法提高工程質量。不久以前召開了全國設計工作會議,已經開始對原定的各項設計和規划進行全面的審查修改工作。我們相信,在全國職工、全國勘察設計和建築安裝工程技術人員的積極努力之下,一定會把勤儉建國的方針進一步地堅持下去,為國家節省大量的資金,把建設事業辦得更好。

    (四)運輸事業

    1957年的運輸計劃,是適應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基本建設的規模來安排的。

    在鐵路運輸方面,貨運量計劃安排為25,600萬噸,比上年增長4%;貨物周轉量計劃安排為1,265億噸公裡,比上年增長5。1%。

    1953至1956年新建的鐵路,溝通了我國西北地區、西南地區、中原地區和沿海地區相互之間的聯繫,這對我國經濟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隨著生產和建設的發展,隨著新線的通車和運量的增加,舊線的負擔也大大地加重了,以致有些區段如京漢、石太、同蒲、隴海西段等線路的通過能力,在1956年就感到嚴重不足,曾經發生了堵塞的現象。為了改變這種現象,1957年適當地增加了加強舊線的投資,加強舊線的投資額在鐵道部投資額中所佔的比重,由1956年的26。4%,提高到1957年的39。4%,計劃在京漢、石太、曉海等線的某些區段修建複線533公裡。經過採取了這些措施和加強運輸的組織工作以後,預計鐵路運輸的通過能力將有所增加。

    在水路運輸方面,長江的運輸能力,過去四年增加了船舶230,620載重噸,1957年計劃增加32,600載重噸,五年合計超過原計劃2,520載重噸。這對保證四川省的糧食及其他農產品的外運和各地工業品運進西南各省,有很大的作用,從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已經由水路運出了40餘億斤糧食,支援了受災地區和缺糧地區。但是,長江的運輸特別是川江的運輸情況還是很緊張的。這是由於港口的建設落後於船舶運輸能力的增加;中、下遊的運輸能力的增加,沒有同上遊運輸能力的增加相適應。為此,1957年計劃加強重慶、漢口等港口的建設,並且建造拖輪以增加長江中、下遊的運力。在運輸管理工作中,也已經開始注意加強港口管理,注意港口、航行和修船工作之間的協作配合。

    西南各省是我國人口眾多、物產豐富的地區,它有許多農副業產品可以用來支援全國,同時全國各地也必須用許多工業品支援西南。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運輸能力不夠,雖然增加了長江的船舶,新建了寶成鐵路,還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除了繼續加強水路運輸以外,還必須著手進行新的鐵路幹線建設的準備工作。

    由於我國目前石油生產落後,液體燃料供應不足,因此,在今後一定時期內,不可能大量發展汽車運輸。為了適應工農業生產和建設事業發展的需要,在充分發揮鐵路和水路現代運輸工具的運輸能力的同時,應該注意發揮各種民間運輸工具的作用。現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組織利用各種民間運輸工具,已經起了很好的作用,今後還應該繼續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為了保證1957年運輸計劃的完成,一切運輸部門都必須加強運輸的組織領導工作,提高運輸設備的利用效率。在各運輸部門之間,應該推行聯運制度,籤訂運輸協作合同,做好運輸的協作配合工作。各產、銷部門和運輸部門應該大力貫徹執行合理運輸和統一送貨制度,並且注意平衡運輸。

    (五)商業

    1957年社會購買力估算約為473。2億元,比上年增加3。2億元,增長1。8%。這個社會購買力的計劃,一方面是估算了農民在農業生產正常的情況下可能增加的購買力,估算了職工工資總額的增加部分,兩項合計,居民的購買力計劃比上年增加約18億元;另一方面,由於壓縮了機關、部隊、企業、人民團體等社會集團的購買力,計劃比上年減少9。8億元。這樣,增減相抵,1957年社會購買力計劃比上年增加8。2億元。

    在商品供應方面,1957年社會商品供應總額估算約為463。5億元。商品供應同社會購買力之間,雖然有一些差額,但是經過認真地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儘量開闢原材料的來源增加消費品的生產,有計劃地組織一部分商品的進口,並且加強商品供應工作,加上今年春季對於若干種商品價格的調整,這樣就可以使社會購買力同商品供應接近平衡,市場物價就可以繼續保持穩定。

    在1956年農業遭受嚴重災害之後,國家從豐收的西南地區調運出來50。8億斤糧食,支援受災地區和缺糧地區,僅僅河北一省就調入36。3億斤,使廣大受災地區的農民免於飢餓,使缺糧地區的糧食供應得到保證,同時避免了糧食價格的上漲。由於棉花遭災減產,1957年棉紗產量計劃比上年減少約61。1萬件,以致棉布的銷售量將比上年減少2,300萬匹左右,不得不把1957年5月份至8月份通用的第二期布票一律對摺使用。這樣,雖然減少了棉布的供應量,但是也避免了棉布價格的上漲。國家在大力穩定糧食、棉布等主要商品價格的同時,主動地提高了若干種商品的價格,作為平衡社會購買力的方法,從全局來看,我們認為這種措施是合理的和必要的。

    這裡,簡單地談一下1957年對外貿易計劃的安排情況。

    1957年計劃安排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約相當於1956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的91。6%。在出口計劃方面,主要是減少了糧食、食油、豬肉的出口數量,以照顧國內的需要。例如,1957年計劃出口糧食(包括大豆)38億斤,比上年減少10。8億斤;計劃出口豬肉(包括活豬)7。7萬噸,比上年減少8。5萬噸。在進口計劃方面,主要是減少了一般機械和運輸機械的進口數量,以促進我國機械製造工業的發展。

    我國的對外貿易,過去幾年,在出口總額中,農產品和農產加工品約佔75%左右,礦產品和機械等約佔25%左右。在進口總額中,機器和各種設備約佔60%左右,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約佔10%左右,其他工農業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約佔30%左右。這種出口和進口中各類產品所佔的比重,隨著我國工業的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將逐漸發生變化。在出口總額中,農產品和農產加工品的出口額所佔的比重,將逐年下降;礦產品和其他工業品的出口額所佔的比重,將逐年上升。在進口總額中,機器設備的進口額所佔的比重,將逐年下降;工農業生產所需要的某些原材料和人民生活需要的某些消費資料的進口額所佔的比重,將逐年上升。這種變化,在1957年對外貿易計劃的安排中,已經有所表現。當然,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要求,這種變化也只能是逐漸的。

    (六)文教衛生預科學研究事業

    在教育事業方面,由於1956年學校招生有一部分過多,以致師資和校舍建築、教學設備都趕不上發展的需要。1957年根據師資和財力、物力方面的可能條件,適當地縮減了各級學校的計劃招生人數,使學校能夠有較多的精力,進行整頓,提高教學質量。

    1957年各級學校的計劃招生數和學年初在校學生人數(以下簡稱在校數),安排情況如下:

    初級和高級小學招生1,616。9萬人,在校數達到6,581。4萬人,比上年增長3。7%。

    初級和高級中學招生184。3萬人,在校數達到556。6萬人,比上年增長7。8%。

    中等專業學校(包括中等技術學校和中級師範學校)招生15。8萬人,在校數達到77。5萬人,相當於上年的水平。

    高等學校招生10。7萬人,在校數達到44。3萬人,比上年增長10%。

    1957年各級學校的計劃招生數,雖然比上年減少了,但是學年初在校學生人數都還有不少的增加。在解決由於上年招生過多所發生的問題和今年在校學生人數增加以後的問題上,還有很多的困難,教育部門和各級學校應該努力克服這些困難。社會各方面的人士,也應該幫助教育部門克服困難。

    應該指出,教育事業只能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我國普通教育的目的,主要的是培養忠實於社會主義事業的、有相當文化水平的、身體健康的體力勞動者,其次才是為培養專門人才打好普通知識的基礎。從現在起,我們就應該強調並且逐步實施腦力勞動同體力勞動相結合的制度。一方面,應該鼓勵腦力勞動者參加一部分可能參加的體力勞動;同時,還應該動員現在機關中工作的青年知識分子,離開機關工作崗位,到農村中、工廠中種幾年地,做幾年工,以學習和掌握生產知識,並且熟習工、農勞動人民的生活、感情和思想。另一方面,應該加強工農群眾的業餘教育,逐步地提高體力勞動者的文化水平;同時,還應該經常從工、農勞動人民中,有計劃地挑選與群眾有密切聯繫的、並且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人,到機關中工作,以便加強機關工作人員同工、農勞動人民的經常聯繫。現在還有許多學齡兒童不能入學,這在目前還不可避免。不能入學的學齡兒童,只好晚一些入學。小學、中學畢業生的大部分不能逐級升學,應該參加體力勞動,這是一種正常的合理的現象。不能升學的中、小學畢業生,已經到達勞動年齡的,凡是家在農村的,應該說服和支持他們回農村參加生產;家在城市的,如果在城市安排不了,也應該儘可能地動員和安排他們到農村從事農業勞動。這是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所必須採取的方針。

    在我國人民生活逐步提高的情況下,除了合理地使用國家辦學的力量以外,群眾辦學的方法應該積極提倡。機關、團體和企業的職工,可以自己出錢集體辦學(不由機關、企業撥款);農民和城市居民也可以組織起來,集體去學;知識分子可以合作辦學;熱心教育事業而又有條件個人辦學的人,也可以個人辦學。總之,小學和中學教育,應該採取多種多樣的辦法來進行。國家用於教育事業的經費將逐年增加,計劃所安排的中、小學招生數,也將逐年有所增長。但是,國家的物力、財力有限,因此,教育經費和招生人數每年不能增加很多。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可以根據本地區的情況,在不增加國家撥款的限度內,組織各方面的力量,集體地或者個體地來辦小學、中學或者其他的學校,是能夠多招收一些學生進行學習的。

    今年中等專業學校,除了中級師範學校將繼續在初中畢業生中招收新生以外,中等技術學校計劃從現有企業的職工中招收新生。

    高等學校今年在校學生人數的增長還是不小的。我們要求鞏固已有的成績,克服缺點,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在衛生事業方面,繼續貫徹執行預防為主的方針,繼續開展群眾性的愛國衛生運動,仍然是1957年衛生工作的中心任務。鄉村醫療工作,應該進一步發揮基層衛生組織的作用,更多地組織門診、出診和巡回醫療;城市應該注意發揮聯合診所的作用和適當地增設聯合診所,合理地改進公費醫療制度,以便騰出更多的醫療力量,來照顧城市一般居民的治病要求。不論鄉村或者城市,都應該進一步地發揮中醫的作用。

    在科學研究事業方面,1957年全國科學研究計劃草案,已經科學規劃委員會制定。在自然科學方面,我國第一個研究原子核的功率為7,000千瓦的重水型原子反應堆和能產生2,500萬電子伏的α粒子的回旋加速器,正在加緊建設中。1957年中國科學院將著手建設幾個重要學科的研究所,如電子學、計算技術、半導體、自動化、核子物理、力學等研究單位,為今後新技術的發展建立科學研究的基礎。中國科學院、高等學校、各部和各地方的科學研究工作,應該在科學規劃委員會的領導之下,統籌安排,分工協作,以合理地使用科學研究的人員和設備,提高科學研究的質量,促進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

    在文化、出版事業方面,應該給地方以較大的機動權限,1957年文化事業的各項計劃指標,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可以根據分配的經費和基本建設投資,因地制宜地進行調整。

    在體育事業方面,應該繼續開展群眾性的體育運動,

    (七)勞動工資

    1957年包括在國家計劃以內的職工總數,年底計劃達到2,226。2萬人,比上年減少約14萬人。1957年的年平均人數,計劃安排為2,216。8萬人,比上年增長4。7%。

    為什麼1957年年底計劃達到的職工總數要比1956年年底的實有人數減少呢?這是因為我們在年度計劃的執行過程中,存在著這樣的缺點,即建築安裝部門的許多單位第四季度趕工,生產部門和商業部門的許多單位第四季度趕任務,大量增加職工,而到下一年的第一季度就要窩工。我們初步接受了這些經驗教訓,1957年要儘可能地克服這一缺點適當地減少職工人數。這一缺點的造成,是同勞動計劃控制不嚴,年度計劃下達時間過晚,財政上的年終結算制度執行有缺點等等分不開的,因此,今後應該合理地安排計劃,提前下達任務,糾正執行財政上的年終結算制度的缺點,以便使各經濟單位有可能均衡地進行生產和均衡地完成計劃。同時,一切企業和事業單位,除了經上級批准的,需要趕工或者趕任務的個別特殊的工程或者企業、事業單位以外,都不得在第四季度趕工或者趕任務。過去不少單位用增加人員、加班加點以及其他不正當的手段來超額完成任務,甚至以此貪圖獎金,這不僅浪費人力、物力,同時使工程質量、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下降,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應該堅決糾正。1956年第四季度增加了100多萬職工,其中一半以上是臨時工和季節工。根據不完全的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已經有不少萬人回鄉進行農業生產去了。這就證明,1957年年底達到的職工總數,比上年減少約14萬人,是合理的,也是可能的。

    我國人口多,勞動資源豐富。目前我國廠礦企業的職工已有多餘,而工業又只能逐步地發展,不可能每年都大量招收職工。因此,今後勞動就業不能只在工業方面打主意,而要更多地在農業、農副業和手工業方面打主意。

    1957年包括在國家計劃以內的職工的工資總額,計劃安排為討141。2億元,比上年增加12。1億元,增長9。4%。其中:(1)1956年增加的工資是從四月一日或者七月一日起發給的,只發了兩個或者三個季度,1957年要發四個季度,再加上某些正常的升級,這一項比上年增加約5。7億元;(2)1956年各個月份陸續增加的職工,1957年都要支領全年的工資,連同1957年人數增減相抵以後,這一項比上年增加約6。4億元。

    以上所說的七個方面的問題,就是1957年度國民經濟計劃中的一些主要問題。

    各位代表!1957年是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最後一年。1957年度的國民經濟計劃完成以後,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執行結果將會是怎樣的呢?現在,對於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可能完成情況作一些預計,我想是有必要的,也是全國人民所歡迎的。

    1957年的工業總產值計劃安排為603。4億元,超過五年計劃12。7%。這樣,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生產增長的速度,平均每年的遞增率將是17。4%,比原定的14。7%的增長速度加快了。生產資料的生產和消費資料的生產的比重,將由1952年的39。7比60。3,變為1957年的51。6比48。4。我國鋼的生產量,將由1952爾的134。9萬噸,提高到1957年的498。7萬噸,為解放前最高年產量的5。4倍。由於我國新的工業企業不斷地投入生產和技術力量的不斷地成長,已經出現了許多新的工業生產部門和新的工業產品。在1953至1956年,我國已經試製成功並且開始成批生產的最重要的新產品有:噴氣式飛機、載重汽車、6,000千瓦和12,000千瓦的全套火力發電設備、10,000千瓦和15,000千瓦的全套水力發電設備、31,500千伏安的變壓器、日產160噸鋼的平爐、滾筒直徑4公尺的電動卷揚機、多種型式的自動車床和工具機、矽鋼片、優質薄板、無縫鋼管、50公斤的重軌、大型工槽鋼、鋁材、高純度的苯胺和磷甲苯胺等等。1957年我國計劃繼續試製和開始試製的主要新產品有:72,500千瓦的全套水力發電設備、25,000千瓦的全套火力發電設備、40,500千伏安的變壓器、2,500噸的水壓機、700公釐的全套軋鋼機、80噸(車身重)的電機車、載貨量5,000噸的沿海貨輪、載油量4,500噸的沿海油輪、40馬力的拖拉機、四軸自動車床、組合工具機和銦、硒、碲、鍺、鎵,鈷稀有金屬產品等等。

    1957年的農業和農副業總產值計劃安排為611。5億元,超過五年計劃2。5%。這樣,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農業和農副業生產增長的速度,平均每年的遞增率將是4。8%,比原定的4。3%也將超過。我國糧食的產量,將由1952年的3,088億斤,提高到1957年的3,820億斤,而在1949年只有2,162億斤。我國棉花的產量,將由1952年的2,607萬擔,提高到1957年的3,000萬擔,而在1949年只有888萬擔。

    1957年的基本建設投資額計劃安排為111億元,超過五年計劃的1957年投資額14%,加上前四年已經實現了的投資額;預計可以達到477。22億元,比原定的五年投資總額超過11。6%。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施工的限額以上的廠礦企業建設單位將達到825項,比原定的694項超過131項。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竣工的限額以上的廠礦企業建設單位將達到448項,比原定的455項減少7項,主要是因為有些建設單位的規模擴大了,有些建設單位的進度延遲了。各工業部五年預計竣工的限額以上的廠礦企業建設單位共計350項,其中主要的有:煤礦94項,電站37項,煉油廠和油礦7項,黑色和有色冶金20項,化學工業10項,建築材料和木材加工13項,金屬加工和機械製造108項,紡織、造紙、食品等輕工業45項。五年預計新增加的生產能力,按每年的生產量計算,主要的有:原煤4,528萬噸,發電量104。7億度(發電設備容量209。4萬千瓦),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126。5萬噸,生鐵309。4萬噸,鋼217萬噸,鋼材114。9萬噸,水泥239。3萬噸,棉紗161萬件(紗錠166萬枚),棉布14。1億公尺(織布機46,552臺),機製紙21。5萬噸,機製糖15。5萬噸。這些都是按設計能力計算的,前面說過,很多企業的實際生產能力,是會超過設計能力的。

    1957年包括在國家計劃以內的職工的年平均人數,計劃安排為2,216。8萬太,社會就業面比五年計劃擴大了。職工的年平均工資,計劃比1952年增長約37%左右,超過原定增長33%的水平。絕大多數農民的收入,在生產增長的基礎上,也有相當的增加。高等學校、中等專業學校、高級和初級中學、高級和初級小學,計劃安排的學年初在校學生人數,比五年計劃超過2%到18%。

    因此,實現了1957年度的國民經濟計劃,除了個別的建設項目、個別的產品和某些事業的發展指標以外,絕大多數的建設項目、絕大多數的產品和絕大多數的事業的發展指標,都可以超額地完成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

    現在,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將要完成和超額完成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將要建立起來了。我國基本上已經能夠用自己製造的設備,建設自己的電站、採礦企業、中型冶金企業、金屬加工企業、化學工業企業和輕工業企業了。我國已經開始用自己製造的機械,裝備自己的運輸部門、農業部門和加強國防了。我國也已經能夠用自己生產的金屬材料,來滿足規模不斷擴大的建設事業的大部分需要了。我國人民知道,這些成就,是同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兄弟國家對我國的援助分不開的,我們應該對他們的援助再一次表示深切的感謝。

    三、為實現一九五七年度的國民經濟計劃而奮鬥

    為了保證1957年度國民經濟計劃的完滿實現,必須在全國範圍內貫徹執行勤儉建國的方針,進一步開展增產節約運動。

    增產節約,勤儉建國,是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擴大社會主義積累的基本方法。它不僅是保證1957年度國民經濟計劃實現的根本措施,而且是一個長期的帶有戰略意義的方針。

    關於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和機關、部隊、學校、團體中貫徹執行勤儉建國的方針和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問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都已經發出指示,政協全國委員會也向全國發出了號召,不再重複。這裡我只想著重地說一說在基本建設的各個方面,如何進一步地貫徹執行勤儉建國的方針的問題。因為基本建設的問題,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生活和政治生活中頭等重要的問題。而在建設事業中如果能夠從各方面很好地貫徹執行勤儉建國的方針,就可以保證我國在三個五年計劃或者更多一點的時間內,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

    大家都可以看得見,過去幾年我國的建設事業獲得了巨大的成就。許多新的工業企業建設起來了,許多新的工業城市出現了,許多原有的城市的工業大大地發展了,許多消費城市開始改變為生產城市。但是,應該指出,由於我們缺乏建設的經驗和國家機關的有關領導部門工作中發生的缺點和錯誤,使我國的建設事業,還存在著不少的缺點,使國家有限的財力、物力,沒有能夠充分地發揮作用。例如,在工業建設方面,對於新建和改建企業項目的安排注意較多,而對於合理地利用我國原有的中、小型企業和手工業注意不夠。在工業的技術政策方面,某些地方不適當地強調了大規模、現代化和高標準,而對於建設中、小型的企業,很好地利用我國勞動力多的優點,則注意不夠。在工業建設的設備供應方面,有些可以用自己能夠製造的設備而不願意用,要求從國外進口同類的設備。在工業建設的相互配合方面,不注意組織生產的協作,而要建設全能的工廠。建築的安全、衛生、防空、防火、防洪標準偏高,城市規划過大,辦公樓、招待所、休養所、大禮堂等蓋得過多,在這些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種脫離實際、脫離群眾、追求豪華、鋪張浪費的不良現象。所有這些缺點,都給我國的建設事業造成了一些損失。我們應該好好地總結經驗教訓,糾正這些缺點,使我國建設事業的發展更加適應於我國經濟落後、人多地少、農業比重大和人民生活水平低的現實情況。為此目的,我們準備有步驟地採取以下各項措施:

    第一,新工業企業的建設,應該充分考慮現有工業、農業、手工業的生產能力及其相互關係,統籌兼顧,適當安排,以便迅速地增加生產,相互促進其發展;而避免相互排擠,阻礙生產的發展。

    第二,在工業建設中,應該採用適合於我國經濟條件和工業水平的技術裝備。為著我國的工業化,必須建設一批用最新技術裝備起來的現代企業作為骨幹。但是,其他企業的建設,應該提倡最新技術同一般技術相結合,機械化、半機械化同手工操作相結合。

    第三,大型企業的建設,要同中、小型企業的建設相結合,並且今後應該多建中、小型企業。

    第四,除了某些我們自己還不能設計的、技術水平最先進的企業的建設,必須請蘇聯和有關社會主義兄弟國家幫助設計和供應設備之外,一般中、小型企業和中等技術水平的企業的建設,應該努力自行設計和自行製造設備。只要是自己能夠製造的設備,即使質量差一點,也應該採用。

    第五,以市或者一個地區為單位,儘可能地統一安排企業的協作,臨近的工廠,力求共同使用輔助車間、附屬車間和實驗室。

    第六,降低建築標準。生產性建築的標準,包括廠房在內,應該在能夠保證建築的質量、保證生產順利進行的原則下,力求節約,而不應該追求過高標準。宿舍的建築標準,不論城市或者鄉村,一般應該同當地居民的住宅水平看齊或者稍高一些。現在採用的防空、防火、防洪、衛生等標準,應該適當降低。

    第七,關於住宅建設。國家主要應該解決職工的集體宿舍,也可以建設一部分標準較低的公寓。同時,應該鼓勵職工自建家屬宿舍。職工家屬宿舍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不能完全解決的,只能是一部分、一部分地逐步解決。城市職工宿舍的修建、管理、分配和租金等問題,是關係到城市建設和職工生活的重要問題,應該全面地深入地進行調查研究,並且同職工進行討論,以制定正確的政策和合理的制度。

    第八,在今後若干年內,一般不再建設辦公大樓、招待所、休養所和大禮堂。某些城市必須增加一些公共建築和服務性的建築(如學校、商店、醫院、郵電局、旅館、影劇院等等)的時候,也應該因陋就簡,面向群眾,合理分布。

    第九,嚴格控制城市規劃的規模,合理地降低城市建設的各項標準,節約投資,節約用地。在建設工廠和學校的時候,應該充分利用原有的城鎮。

    第十,今後所有建築安裝單位,在進行基本建設的時候,應該儘可能地利用正式工程的建築物,少建或者不建臨時性的建築物。在必須建設某些臨時性的建築物的時候,也應該只限於那些必要的工棚和現場性的加工場,一般地不再建設永久性的建築基地。現有的永久性的建築基地,在建築任務完成之後,它的全部建築物,包括辦公、住宅、福利等建築物在內,應該逐步地改作他用。

    我們相信,採取上述措施,就可以在基本建設方面合理地節約國家的建設資金,就可以用同樣數量的錢而能夠辦更多的事,使我國的建設事業真正能夠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向前發展。各位代表!

    1957年度的國民經濟計劃草案是比較積極的和充分可靠的。這個計劃在進一步地深入開展增產節約運動的條件下,在全國人民的一致努力下,是可能超額完成的。根據今年一月份到五月份計劃執行情況的檢查,在工業生產方面,總產值累計已經完成年度計師的41。4%,比1956年同期增長了11%左右;幾種主要的工業產品比1956年同期增產的數量是:電力13。6億度,原煤517萬噸,鋼材65萬噸,水泥26萬噸。生產資料供應的緊張狀況,已經有所緩和。在農業生產方面,冬播作物小麥的產量比上年略有增加,油菜籽的產量則比上年有較多的增產;春播、夏播作物的種植情況,一般良好;水稻、雜糧的種植面積都比上年擴大,而棉花的種植面積,則有所縮小;豬的飼養頭數,也較上年有所增長。如果沒有特大的自然災害,農業生產可能完成計劃。在基本建設方面,到五月底止,投資額累計已經完成年度計劃的25。1%,略低於1956年同期水平。在市場方面,供應市場的生產資料已有增加;消費資料,特別是副食品的供應,也開始有所好轉。在交通運輸方面,主要線路的緊張狀態,也在逐步改善。總之,1957年度的計劃,過去幾個月的執行情況是比較好的。但是,農業的收成目前尚難斷定,還應該預防各種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工業生產中,有些產品的品種過少,有些產品的質量不穩定或者有些下降,還應該積極地增加產品品種,提高產品質量。某些輕工業產品由於原料不足,在下半年的生產中還會遇到一定的困難。特別是由於棉花不足,棉紗、棉布的產量比計劃還要減少。同時消費資料的供應,雖有某些好轉,但少數商品仍然比較緊張;生產資料的供應雖有改善,但總的說來還感到不足。因此,全國人民必須深入地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千方百計地挖掘潛在力量,努力克服困難,加強計劃執行過程中的監督檢查工作,為全面地完成1957年度國民經濟計劃而奮鬥,為更多地、更好地超額完成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而奮鬥。     

*這是薄一波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的報告。     根據一九五七年七月二日《人民日報》刊印

(責任編輯:悅琪)

相關焦點

  • 關於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關於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圖表:關於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專欄1) 新華社發六是重點領域有效投資合理擴大。發布實施《政府投資條例》,適當降低重點領域項目資本金比例。健全重大項目儲備機制,積極推進專項債券項目建設。
  • (兩會受權發布)關於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受國務院委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查《關於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摘要如下: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較好完成,計劃執行情況總體良好。——著力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 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周恩來
    關於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基本方針和政策,在劉少奇同志代表黨中央委員會所作的政治報告中,已經有了說明。現在,我受黨中央委員會的委託,向大會作關於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一 第一個五年計劃執行的情況我在說明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以前,要說一說關於執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情況。
  • 關於連雲港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
    關於連雲港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2020年1月10日在連雲港市第十四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連雲港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懷遠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
    懷遠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     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2021年1月11日在懷遠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沈志保 各位代表:受縣人民政府委託,現將我縣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十七屆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 關於漳浦縣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關於漳浦縣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17年12月29日在漳浦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漳浦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呂坤新各位代表:受縣人民政府委託,現將我縣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8
  • 合陽縣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
    在合陽縣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的報告  合陽縣經濟發展局局長 王建鋒各位代表:  一、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2年以來,全縣上下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
  • 關於1956年度國民經濟計劃的執行結果
  • 關於重慶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0年計劃...
    關於重慶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0年計劃草案的報告重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託,現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2019年,全市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
  • (兩會受權發布)關於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
    新華社北京3月17日電關於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2017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各位代表:  受國務院委託,現將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 許憲春: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工作的回顧與展望
    這些重要的比例關係在當時的國民經濟計劃和管理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這些核算表在改革開放初期的國民經濟計劃和管理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修正了計算方法,將以國民收入核算為基礎,進行調整和補充的間接計算方法,修正為直接利用原始資料計算的方法。四是在總結年度核算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核算,以滿足宏觀經濟管理了解近期國民經濟發展情況的需要。
  • 五、國民經濟核算(17)
    即從生產過程中創造的貨物和服務價值中,扣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貨物和服務價值,得到增加值。將國民經濟各行業生產法增加值相加,得到生產法國內生產總值。按照這種核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相加得到。國民經濟各行業收入法增加值之和等於收入法國內生產總值。
  • 關於廈門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2年國民...
    ,我向大會報告廈門市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2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各位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1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力打好「五大戰役」,全面實施「五個著力」,紮實推進科學發展新跨越,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屆人大六次會議通過的各項目標和任務,經濟社會持續平穩較快發展,實現了「十二五」良好開局。
  • 關於蕪湖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計劃...
    各位代表:受市政府委託,現向大會報告全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提出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一、2019年蕪湖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2019
  • 關於鷹潭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書面)
    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書面)──2019年1月15日在鷹潭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徐略英各位代表:受市人民政府委託,我向大會書面報告全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
  • 貴港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
    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2019年,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各項決議,圍繞市委 「13446」工作思路,堅持「工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持續開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動,深化細化「五提升一決勝」六個年活動,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朝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邁出了新的步伐
  • 關於南陵縣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
    昂聖芹 各位代表:受縣人民政府委託,現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大會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表1: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 四川省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0年計劃草案的...
    2020年5月9日在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各位代表:受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0年計劃草案提請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
  • 關於福建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9年國民...
    各位代表:  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委託,現將福建省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8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要求
  • 關於廈門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託,現將廈門市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市十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市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總書記對福建、廈門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進「六穩」工作,全力抓招商促發展,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