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孝陵神烈山碑被塗汙 文物專家:清洗工作較複雜

2020-12-17 中國經濟網

【解說】南京下馬坊遺址公園內的神烈山碑遭人用紅漆塗汙,碑上「山」字被描成紅色,引發輿論熱議。近日,南京博物院相關專家對該汙跡進行專業清理。

【解說】神烈山碑高4米,碑面陰文雙鉤淺刻「神烈山」三字,因南京紫金山是明太祖朱元璋明孝陵所在地,明嘉靖十年即公元1531年,明世宗朱厚熜將紫金山改名為「神烈山」,並立此碑。因遭人惡意描紅,這座神烈山碑被暫時圍擋起來,等待文物方面的專家論證和清洗。

【同期】南京市民 張女士

這個文物雖然它有一定的風化,年久了會有一定的損害,但是自然導致的和人為(破壞)肯定不一樣的,所以(破壞文物)行為太不好了。

【解說】記者了解到,在油漆固化後,南京文物部門委託南京博物院文物專家負責此次汙跡清理工作。

【同期】南京博物院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徐飛

巖石成分是碳酸鈣,主要是怕酸和鹼,我們這個清洗材料只是化學溶劑,是低揮發的,跟巖石是不產生任何反應的,就是非酸非鹼(溶劑),能夠讓油漆軟化,然後再結合一些機械方法把它去除。油漆它固化過以後,它跟巖石本體是不會產生化學反應的,但是如果說它沒有固化,它是流動狀態,這時候去除的話,就會有問題,很可能會汙染到旁邊沒塗刷的部位。

【解說】文物專家表示,與非法拓印造成石刻上殘留的墨跡相比,此次清洗工作更為複雜。

【同期】南京博物院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徐飛

石頭表面是粗糙不平的,很多小縫、小孔油漆是滲透在裡面的,下面的工作量有點大,我們在不傷害石頭本體的情況下要去除剩餘的這些油漆,這是我們的目標。需要我們做一些試驗,要評估。(可能需要一周時間?)至少需要這個(時間),因為文化遺產它是不可再生的,所以不可以操之過急的。   

【解說】據了解,南京下馬坊遺址公園曾是明孝陵陵園建築的第一部分,目前是一座免費開放的公園,園內保存有大量石刻文物,在文物區域內安裝有監控等裝置,日常還有網格巡查員定時巡查文物安全。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作為攝影愛好者,在南京遊覽明孝陵,建議你從3號門進入
    明孝陵坐落在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后馬氏的陵寢,始建於公元1381年,1398年朱元璋安葬於此,到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歷經32年之久。今天的明孝陵景區以明孝陵陵宮區為主,包括大金門、四方城、神道等附屬設施,以及周邊的下馬坊、梅花谷、梅花山、明東陵、紫霞湖等景區。
  • 江蘇南京甘熙故居、中山陵、明孝陵、玄武湖、雞鳴寺旅遊景點介紹
    靈姑寺風景區、紫金山天文臺、中山植物園、北極館孫權墓氣象臺等,還包括富貴山、九華山、小紅山和湖畔的城牆和城堡,28個文物保護單位,中山陵是近代中國偉大的政治家、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及其附屬紀念建築的陵墓。
  • 到南京這些景點要去 明孝陵、中山陵、南京大屠殺紀念館···
    眾所周知,南京是一個古城,也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六朝古都。來到南京,就不能不來感受下這裡悠久的歷史。明孝陵、明故宮遺址、南京博物院這些都不能錯過。當然,南京留給世人的還有一個悲痛的印象,那就是南京大屠殺,每一個到南京的人,都應該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參觀,這段歷史值得我們銘記,永遠。
  • 南京明孝陵有三個英文名 「風景區」譯成美人痣
    南京日報報導 「一個明孝陵有3個英文名,中山陵園風景區被翻譯成了"中山陵園美人痣"……」昨天,本報熱線84499000接到來自南京農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的電話。同學們反映,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北京奧運會,從本月13日起,他們在公示語翻譯專家、南京農業大學外語學院教授王銀泉的指導下,走上街頭和景區開展「我為奧運做貢獻——公示語翻譯糾錯活動」。幾天下來,發現了一些有差錯和不準確的譯名。  一個明孝陵,三個英文名  明孝陵是目前南京唯一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 明孝陵考古新發現:「大金門」外神道走向之謎揭開
    明孝陵考古新發現:「大金門」外神道走向之謎揭開   新華網江蘇頻道南京7月17日電  雖然明孝陵是舉世聞名的景點,但眾多中外遊人並不知道明孝陵的真正起點在「下馬坊」,因為從「下馬坊」至「大金門」
  • 長安區康王村發現無字龍紋碑 專家:屬於唐朝文物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宮茜) 在西安長安區康王村一個院落裡發現的一塊無字龍紋碑,和這個無字龍紋碑一起被發現的還有兩塊精工雕鑿的墓志銘,它們的主人是誰?它們之間有什麼樣的關聯?又是怎麼會遺落在村中的院落裡呢?來看記者的調查。
  • 南京破獲非法拓印「國寶」案 當事人被罰500元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從南京市公安局棲霞分局棲霞派出所獲悉,10月17日晚上,嫌犯被警方抓獲,這起非法拓印塗汙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案得以告破。  昨天,南京市棲霞文化旅遊局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文保部門針對棲霞區內的文物,一方面聘請居住在文物附近的群眾參與到文物巡查工作中,另一方面專門聘請57名具有一定文物專業知識且熱心文物保護公益事業的志願者,對轄區內市級以上的57個文保單位,進行定人定崗每天巡查兩遍。
  • 文物專家解讀石濤觀音像石刻碑 未發現紙本原作
    石濤擅長畫山水,很少有人物題材,2010年,在高旻寺內發現了一塊石濤荷衣觀音像石刻碑,成為學術界研究的熱點。文物專家經過深入研究,對石濤荷衣觀音像原畫的創作時間、創作背景逐一考證。昨天,邗江文管辦公布了該石刻碑最新研究成果,原畫是丙寅年除夕有感而作,在石濤去世33年後依據原畫鐫刻而成,目前未發現該畫紙質母本,跋文中的「一法不立,一法不舍」是石濤書畫理論的初步總結。
  • 50張照片,南京的100年
    感嘆歲月如梭,讓我們更熱愛現在的南京。德蘭告訴文脈君,文章發出之後的反響是他始料未及的,許多南京市民給他留言、點讚,一些文史專家也鼓勵他。讓德蘭感動的是,他的拍攝勾起了許多老人的回憶。有網友留言,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看到圖片之後哭了,他們看到了過去的歷史,看到了曾經生活的地方。
  • 古代版樂高長啥樣 明孝陵博物館請孩子們玩孔明鎖
    為了紀念明孝陵申遺成功15周年,明孝陵在7月每個周末都會舉辦「牽手世遺,樂遊鐘山」活動。上個周末,來自南京光華門小學、雨花外小、新城小學的同學們在明孝陵博物館動手體驗了一把孔明鎖的樂趣。   原標題:「古代版樂高」長啥樣?
  • 南京明孝陵鹿苑開門:梅花山梅花谷迎回梅花鹿
    南京7月2日電(記者 申冉 通訊員 黃昱東)2日,世界文化遺產南京明孝陵即將迎來申遺成功17周年,為了增添景區的趣味性和景觀特色,南京鐘山風景區打造的集人文、生態、旅遊、休閒、科普為一體的明孝陵「長生鹿苑」正式面向社會開放。
  • 明孝陵旅遊區,春日南京之明孝陵雜類,早6點前進是免費的
    明孝陵實際上包括兩大部分,神道的部分也是明孝陵的特色,神道的建築和地形地形相互襯託,明孝陵的神道與前一代的帝王陵墓神道形成對比,是沿著地形蜿蜒而建的,神道的兩側放置著對稱的石像,每個動物都有不同的意義。
  • 明孝陵大金門維修基本完畢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於峰  歷時一年多的明孝陵大金門修繕工程一直備受關注,記者從西祠網友、文物愛好者谷先生處了解到,大金門修繕工程已經基本竣工。日前,記者在現場看到,修繕完畢的大金門已經呈現在遊客面前,施工人員正在做最後的掃尾工作。據介紹,此番維修主要對一些坍塌牆體做了修繕,整修了牆體並做了防水處理,修舊如舊,外觀與維修前相比沒有太大變化。打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好比600多歲的大金門做了一次康復治療,身板更硬朗了。  大金門是明孝陵外郭城的正門,也是正式進入明孝陵陵區的第一道大門。
  • 南京明孝陵重現「深林見鹿蹤」
    梅花山、梅花谷、梅花鹿「三寶」集聚明孝陵。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申遺成功17周年之際,鐘山風景區打造的新景點——明孝陵「長生鹿苑」正式迎賓,重現明代鐘山著名的「深林見鹿蹤」歷史景觀。新打造的「長生鹿苑」,位於明孝陵梅花谷「臺想昭明」景點東側,燕雀湖北岸,佔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鹿苑南側與明陵路只有數米的湖水相隔,梅花鹿在湖畔休憩,穿行於岸邊的梅花、水杉等林木之中。「長生鹿苑」重現了明孝陵在明代「銀牌鹿往來林中」「深林見鹿蹤」這一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景觀,遊客也可以在這裡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 群醜汙損抗日碑 浩然正氣蕩濁流
    在「九一八」88周年前夕,香港唯一一個國家級抗戰遺址烏蛟騰抗日烈士紀念碑,17日被發現有多處地方被塗汙,噴上「反送中」、「反送中列(烈)士」等黑色字眼。烏蛟騰在新娘潭山之後,抗日英烈紀念碑原碑初建於1951年,當時位於烏蛟騰一處山坡下;1985年經過重修,2009年底遷址重建,於烏蛟騰村村口近新娘潭路建成「烏蛟騰烈士紀念園」。紀念園入口處有一座牌坊,內有紀念碑立於高臺上,基座刻有「浩然正氣」四字,碑上則有前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題字︰「抗日英烈紀念碑」。
  • 英國博物館5件傳世文物,2件是從我國搶來的,還有1件文物非常汙
    文/往昔英國博物館5件傳世文物,2件是從我國搶來的,1件文物非常汙英國,曾經被稱為「日不落帝國」,他搶遍了世界範圍的東西,在其他國家,搶奪了很多文物。這些文物被搶走以後就收藏在大英博物館,沒有人知道他裡邊到底有什麼寶物,因為大英博物館從不向世人開放。但我們知道,英國的五樣珍貴文物就收藏在這個博物館。第一件:羅塞塔石碑。他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文物,其實,重要的不是這件東西,而是他給我們帶來的東西。從外觀來看,他只是一塊黑色的玄武巖。
  • 6天內南京2處南朝石刻遭墨汙 專家:有人違法拓片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焦哲  文物告急  相隔4天,2處「國保」文物被汙染  墨跡一時難除,化學成分還會對文物造成傷害  方青松告訴記者,9月25日下午,他和一些南京本地的文物保護志願者去位於棲霞區十月村的南朝蕭景墓遊玩考察,結果發現這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遭遇汙染。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打卡61處文物,紫金山有支「護寶隊」
    南報融媒體記者 鄧露潔 谷文俊攝  初冬的紫金山霧氣氤氳,14日上午10點不到,不少市民遊客來到神道,在金水橋前與明孝陵石碑合影留念。人群中,有5人身著統一的亮綠色馬甲,正在忙碌:有人檢查石碑是否損壞,有人拍照上傳信息,有人對照表格勾選——他們來自一支名為「守望鐘山」的志願者團隊,今年,已經是他們守山、巡山、護山的第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