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自稱「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實際上他的身份大有來頭

2021-02-11 濤哥觀歷史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濤哥觀歷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公元207年,46歲的劉備帶著一身疲憊前往隆中鄉。此時的他雖然有「皇叔」的頭銜,實際上一事無成。這次他要尋找的是一位只有26歲的年輕人,諸葛亮。這個世上沒有生而知之之人,所謂的政治手段都是在血與火的歷練中獲得的。此時的諸葛亮只是26歲的書生,對於46歲見過無數謀臣名士的劉備來說,相當稚嫩。那為什麼劉備千裡迢迢趕過來,如此禮賢下士的求見諸葛亮呢?因為諸葛亮的身份非常不一般。

很多人聽到諸葛亮就會不自覺的想起「出師表」。非常有名的一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現實卻是大大的相反,如果說諸葛亮是苟全性命,那麼就沒有人能好好的活著了。讓小編好好給各位扒一扒諸葛亮的身份和人脈關係。

東漢末年,士族門閥非常盛行,這是極強大的政治階層,甚至可以說士家大族掌握著政權。在士族的圈子裡經常抨擊時政,品評人物。非士族的子弟拼了命的想融進這個圈子,這樣才能有名聲和發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被士族嘲諷為亂世之梟雄,他竟高高興興的接受了這個稱號,從此名聲大振。

大家應該想到了,諸葛亮就是士族圈子裡的一員,而且還不是普通的士族子弟,是名門之後。他的祖輩是諸葛豐,曾是司隸校尉。父親諸葛瑰,曾任太山都丞。

僅僅這些還不夠,諸葛亮更是編織人脈的高手。正傳中,徐元直、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是諸葛亮的好友,這四個人非常不一般,請看下圖。諸葛亮在好友中永遠是中心位置,備受推崇,有他們的讚揚宣傳,諸葛亮自然名聲在外。

諸葛四友

然而諸葛亮發跡的最關鍵因素是他的婚姻。沒錯,他娶的妻子。世家子弟的婚姻都帶著政治性與功利性。醜妻黃氏就是諸葛亮能發達的關鍵。這黃氏是什麼來頭?大名鼎鼎的荊州黃家的女兒,父親黃承彥,也就是他向世人稱諸葛亮為「臥龍」。娶了黃氏,對於諸葛亮這個北方士族子弟來說,又融進了南方士族的圈子,相當於南北通吃,大軍閥劉表都成了諸葛亮的表舅舅,原本劉表與諸葛家就是世交,可謂親上加親。讓我們看看諸葛亮龐大的人際關係網吧。

通過這些關係諸葛亮又認識了馬家、習家

通過龐家,諸葛亮結交了司馬徽,也就是水鏡先生,以善於觀人聞名。這亦師亦友的司馬徽就像活體廣告,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並不是徐庶。

諸葛亮有如此巨大的資源,老謀深算的劉備怎麼能輕易放過,於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拜訪諸葛亮。得到諸葛亮,就相當於得到了荊州的廣闊人脈,為自己的崛起打下堅實基礎。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
    ,南陽在我的腦子裡第一反應就是南陽諸葛亮。我知道習仲勳也是南陽鄧州人,我來到南陽後又發現在南陽的歷史上有過五聖:商聖範蠡、醫聖張仲景、科聖張衡、謀聖姜子牙、智聖諸葛亮,而我的營銷前輩屈雲波也來自南陽鄧州,90年代初他在北京創建了派力營銷並被尊稱為中國營銷的啟蒙者和開創人
  • 臣本布衣,躬耕與襄陽???
    新聞:15670226988 商務:18037711789 投稿:702079960@qq.com     有關諸葛亮躬耕地問題之「教課書」事件起源於2002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課書《語文》第六冊上,襄陽(現湖北襄樊)人五上北京做工作,打通人教社關係,將諸葛亮自言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管轄三十七縣的南陽郡註解為:「南陽
  • 羅貫中心目中的諸葛亮躬耕地南陽在哪裡?
    諸葛亮一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的話讓多少南陽人為之自豪,為之動情。這本是一件無可爭議的事情,但在南陽人心目中一個「糟老頭子"的出現,卻讓襄陽、南陽這兩座歷史文化名城為智聖的躬耕隱居地而掐架,以至於鬧到公堂之上。
  • 新三國稱諸葛亮躬耕在襄陽 南陽網友怒砸電視
    南陽網友臥龍崗前砸掉電視機新《三國》將諸葛亮躬耕地搬到襄陽的劇情,引起了南陽人的強烈不滿。電視劇播出後,不斷有網友和當地學生到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前聚會,他們一起誦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一起聲討新《三國》篡改歷史。
  • 易中天:湖北襄陽是躬耕之地,隆中古時屬南陽,現在屬襄陽
    古時城區位置跟現在截然不同,不要以現在城區規劃來想當然近兩千年前的古南陽,南陽武侯祠建於魏晉時期早於湖北武侯祠,其實大家說這麼多都沒用,建祠時間先後說明了一切問題,誰早就是誰的,南陽武侯祠草廬為八角,古柏亭位置從來沒有變過,襄陽的都是後人建的。諸葛亮的出師表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是諸葛丞相親說。在三國那個時代,劉表把州治遷到襄陽,襄陽名氣比南陽大。
  • 諸葛亮出身世家,為何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
    作為世家弟子的他又是為何自稱為布衣?在諸葛丞相傳奇的一生裡,又是什麼經歷讓他將自己稱做布衣?而一直待在家中遠離政事的諸葛瑾,卻在遷往東吳時遇到了賞識他的貴人,此後一路浴血奮戰積攢功績,終於當上了東吳朝廷的大將軍。2.「臣本布衣,鞠躬於南山。」
  • 《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諸葛亮《出師表》: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亦有記載之義,如表勒指石記載;表載指記載。元稹《憶雲之》:為魚實愛泉,食辛寧避蓼。人生既相合,不復論窕窕。滄海良有窮,白日非長皎。何事一人心,各在四方表。泛若逐水萍,居為附松蔦。流浪隨所之,縈紆牽所繞。百齡頗跼促,況復迷壽夭。芟發君已衰,冠歲予非小。娛樂不及時,暮年壯心少。感此幽念綿,遂為長悄悄。中庭草木春,歷亂遞相擾。
  • 臥龍與臥龍崗:諸葛亮名號與南陽此地名,孰先孰後?
    還是說先有了諸葛亮叫了臥龍,他在南陽的躬耕場所才叫了臥龍崗。長期以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成為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莫衷一是。筆者不揣淺陋,查閱有關史料,進行分析考證,試圖對此進行明確解答。 一、「臥龍」與諸葛亮 諸葛亮號「臥龍」,中國古代文人雅士,常常既有名字,又有字和號,號也叫別號。
  • 《三顧茅廬》臥龍崗,躬耕精神人頌揚!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亦有明確記載。 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可那個青年是諸葛亮的弟弟。他告訴劉備,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劉備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書信,說非常渴望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平定天下。
  • 諸葛亮首創一成語,回憶二十年前的一段往事,說的卻並非真話
    先來看看原文: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這段話的大意是:微臣本是一介布衣,在荊州南陽自耕自種,只想在亂世中保全自己的性命,從不追求顯赫的名聲和顯要的地位。先帝不因為我的卑賤淺陋。
  • 諸葛亮陵墓被挖掘,墓中只發現一把扇子,專家:他沒有騙我們
    先說說躬耕於南陽,受劉備三顧之恩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自述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氏,在當地很有名氣,與龐統一起並稱「臥龍鳳雛」。 諸葛亮三歲喪母,八歲喪父,在叔父諸葛玄的照顧之下,與自己的弟弟諸葛均度過了一段顛沛流離的日子,後來一直在南陽隱居。
  • 諸葛亮到底是哪人?河南湖北山東三地相爭,其中一地建有2個景點
    在比鄰商業街區中,這座公園以諸葛亮生平為主線,建有諸葛亮銅像、回音壁、武侯雙闋、聖賢路、諸葛宗祠等景點,遊客能充分領略到一代智聖的豐功偉績及陽都的人傑地靈。於一個外地遊客來說,原以為沂南城打造這樣一處諸葛亮公園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而在當地人帶領下前往下一個關於諸葛亮的景點,突然在景區門口發現,這裡居然寫著「諸葛亮故裡」字樣。
  • 王者榮耀:諸葛亮星際指揮官cosplay,這小哥哥cos帥氣迷人!
    王者榮耀諸葛亮cosplay 啊 這才是我的好隊友(如果輸了就不會叫好隊友了吧)王者榮耀諸葛亮cosplay 暗影 陰謀 又是硝煙的滋味王者榮耀諸葛亮cosplay 臣本布衣 躬耕於南陽 苟全性命於亂世 不求聞達於諸侯(這肯定是對劉備說的,說的臺詞感覺都喊感人的樣子
  • 諸葛亮為何執著於北伐?《出師表》中有答案
    相信不少人在了解三國這段歷史後,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諸葛亮不惜勞民傷財,屢敗屢戰,頻頻北伐,究竟是為什麼?諸葛亮已經作古一千多年,我們無法聽他親口說出原因,但卻能夠在他留下的《出師表》中尋找到答案。諸葛亮繼承劉備遺志「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看「出師表」跟著諸葛亮學習如何提高情商
    諸葛亮在處理與劉禪的關係上是小心翼翼,既要達到目的,又不要引發皇上對自己權重的猜忌。語氣與用詞都十分慎重,這點從「出師表」中就能細品出來。為了在自己走後能有人「照看」劉禪,諸葛亮要把自己信任的幾個文臣武將安排到劉禪身邊。諸葛亮特別注意要怎麼寫才能讓劉禪能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些人。「出師表」中有不少地方體現出諸葛亮用心之苦。
  • 襄陽爹:南陽臥龍崗,襄陽古隆中,對比下,再也不帶孩子去古隆中
    因為他告訴兒子在學校裡背的《出師表》中:「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聽著是南陽,其實是咱大襄陽。為了讓兒子能親身感受下這份驕傲,於是先後帶兒子去了南陽臥龍崗,和古隆中。旅遊宣傳頁上「臥龍崗是臥龍諸葛亮躬耕10年的名勝古蹟,也是東漢末年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老秦當時在「千古人龍」牌坊下說:「兒子,當時回家讓你看看真正的躬耕之地」。過了牌坊,穿了幾道門便看見了諸葛廬,木頭修建的,頂上鋪著茅草。老秦心想:這也太敷衍了吧,這茅廬太現代了吧。再往前,在大拜殿裡看到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兒子高興的說「這諸葛亮真帥」。
  • 諸葛亮陵墓被挖掘,墓中只發現一把扇子,專家:諸葛亮沒騙我們
    下面我們簡單的梳理一下諸葛亮的一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諸葛亮出生於公元181年,諸葛氏本是琅琊望族,但到諸葛亮這一代時,已有家道中落的跡象,諸葛亮父母早亡,跟隨身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生活,諸葛玄逝世後,諸葛亮便隱居隆中,表面上一副不問世事,世外高人的樣子,實則心高氣傲,自比管仲、樂毅
  • 李建軍篆書作品:諸葛亮《出師表》
    李建軍篆書作品:諸葛亮《出師表》 李建軍篆書作品:諸葛亮《出師表》   原文:   出師表   諸葛亮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